2.1原子同步练习 (含解析) 鲁科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原子同步练习 (含解析) 鲁科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原子
一、选择题
1.图中所示的是三种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是稳定结构,③不是 B.③表示的微粒符号为Mg+
C.①在形成离子时,容易失去电子 D.①可用来表示氧原子
2.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
A.核电荷数=质子数
B.质子数=中子数
C.中子数=电子数
D.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3.我国古代的哲学家墨子提出了“端”的观点,认为不断分割物质,直到无法再分便得到“端”。“端”相当于化学变化中的粒子是
A.原子 B.分子 C.离子 D.原子团
4.元素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能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n-离子,则R原子的核内中子数
A.m+n+x B.m-n+x C.m+n-x D.m-n-x
5.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C.分子质量和体积一定比原子的大
D.同种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也能构成分子
6.下列各种粒子,不带电的是
A.原子核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7.2023年8月24日起,日本正式启动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排放入太平洋的计划,此举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反应。核污水危害海洋的生态环境,原因之一是核污水中含有氚,氚是指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的氢原子,下列示意图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表示质子,“”表示中子,“”表示电子)
A.B.C.D.
8.保持氨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氨分子 B.氢原子 C.氮原子 D.氢原子和氮原子
9.氧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一种氧原子的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8 B.10 C.18 D.2
10.锶Sr的核电荷数为38,且和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则X的质子数为
A.36 B.38 C.37 D.35
11.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研究出一种以锶()做钟摆的钟,它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29 B.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
C.锶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 D.锶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
12.跨学科活动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的现代模型的问世,如图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B.图中带负电的微观粒子是电子
C.由图可知,锂原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D.锂原子的质子数是2
二、非选择题
13.把其他原子的质量与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 。
14.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都 4,在化学反应中 电子,化学性质 。
15.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氨气主要来自人工合成,在铁触媒作用下,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请将该反应的微观过程按顺序排列 (用数字序号排序表示)。
16.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子 原子
定义
构成物质
区别
联系
《2.1原子》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A C D C B A A A
题号 11 12
答案 A B
1.D
【详解】A.最外层电子数是8为相对稳定结构,如图②③都属于稳定结构,故A错误;
B.③圆圈里是12,是12号元素镁元素,核外有10个电子,所以该粒子是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表示为,故B错误;
C.①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形成离子时,容易得到电子,故C错误;
D.①核内8个质子,核外8个电子,因此表示氧原子,故D正确。
故选:D。
2.D
【详解】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正负抵消,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故选:D。
3.A
【详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即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墨子提出了“端”的观点,认为不断分割物质,直到无法再分便得到“端”,“端”相当于化学变化中的粒子是原子;
故选:A。
4.C
【详解】某元素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由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Rn-的核外有x个电子,Rn-是R原子得到n个电子得到的,则R原子的电子数为x-n,故中子数为:m﹣(x-n)=m+n-x。
故选C。
5.D
【详解】A、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可分为原子核、核外电子,A选项错误;
B、一般来说,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但氢原子中不含中子,B选项错误;
C、分子质量和体积不一定比原子的大,如氢分子的质量小于铁原子的质量,C选项错误;
D、同种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如O2;不同种原子也能构成分子,如H2O,D选项正确。
故选:D。
6.C
【详解】A、原子核带正电,不符合题意;
B、质子正电荷,不符合题意;
C、中子呈电中性,不带电,符合题意;
D、电子负电荷,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
【分析】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详解】氚的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的氢原子,则核外有1个电子。
故选B。
8.A
【详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氨分子是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故选 A。
9.A
【详解】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根据题意该氧原子中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故该氧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8。
故选:A。
10.A
【详解】Sr的核电荷数为38,则Sr的质子数以及电子数均为38,Sr2+核外电子数为38-2=36,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也是36,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即X的质子数为36。故选A。
11.A
【详解】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2+8+18+8+2=38,故A说法错误;
B、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B说法正确;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锶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故C说法正确;
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锶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12.B
【详解】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也是可分的,不符合题意;
B、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电子带负电。图中原子核外带负电的微观粒子为电子,符合题意;
C、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核外有3个电子,正负电荷数相等,整个原子呈电中性,不带2个单位负电荷,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相对原子质量
【详解】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为;
把其他原子的质量与碳-12质量的()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
14. 小于 容易失去 不稳定
【详解】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都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化学性质不稳定。
15.⑤④①②③
【详解】化学变化的微观特征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从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⑤表示氮气子和氢分子还没有与铁触媒接触,④表示氮分子和氢分子开始与铁触媒接触,①表示在铁触媒的作用下,两种分子的分裂成各自的原子,②表示两种原子在铁触媒表面重新组合成氨分子,③表示氨分子脱离铁触媒表面,大量氨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氨气,故正确的顺序为:⑤④①②③。
16.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 金刚石、金属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能分解成原子
【详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等;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刚石、金属等;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能分解成原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