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河北定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河北定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级高二年级上学期9月考试
思想政治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大模型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不仅深刻重构着人类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更对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时代课题。这表明
A.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B.具体科学的发展会推动哲学向前发展
C.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以世界一般规律作为研究的对象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下列对传统思想的哲学阐释说法正确的是
传统思想 哲学阐释
①心外无物 看到了人的意识的作用,正确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制天命而用之 认为“天”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认识到事物的相互转化,属于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④天地合而万物生 强调天地万物是天地结合的产物,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范畴,1956年1月和2月,毛泽东围绕生产力提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保护生产力三个相应的概念,形成生产力的总体论。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提出新质生产力理论。这表明
①哲学智慧的产生离不开对实践的思考
②科学的理论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统一
③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
④马克思主义为解决中国问题提供具体方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下列事物或现象蕴含的共性是
①运动都是它们的唯一特性 ②都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
③其本质属性都能人为创造 ④都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认识到银河是个棒旋星系,银河系的中心部分叫作银核。每年夏季,绕日公转的地球运行到朝向银核的那一面,人们看到的银河显得“波澜壮阔”,而冬季银河看起来“水波不兴”。这说明
①自然界的演化进程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世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③自然界的发展和变化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 ④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留下了人类活动的痕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据此回答6~7题。
6.5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标识由长城、橄榄枝、光辉、数字“80”、时间“1945——2025”构成,象征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用胜利赢得和平,寓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
标识的设计
①表明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
②其寓意由设计者主观意愿决定
③如实复制了抗日战争历史场景
④表明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9月3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是因为
①历史和未来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②历史发展必然会迎来和平
③先烈身上蕴含的精神力量激励我们前行 ④开创未来需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河北省隆化县七家镇西道村位于京承出游黄金游线上,紧邻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地处热河皇家温泉度假区内,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西道村通过引入文旅规划设计团队,为村庄提供了从全域旅游到全产业链体系规划的全程服务,改变了村庄的经济面貌和社会形象,被评为了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西道村的成功经验是①以严谨的态度和高度的热情为前提,谋划长远发展大局
②突破客观条件影响和制约,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③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把地域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
④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 2024 年是新中国植树节设立 45 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说:“全国人民坚持植树造林,荒山披锦绣,沙漠变绿洲,成就举世瞩目……要一茬接着一茬种,一代接着一代干,不断增厚我们的‘绿色家底’。”下列说法与材料主旨相符的是( )
①增厚“绿色家底”就是要从量变到质变再到量变,循环往复的过程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四十五年的坚持才有今天的“绿色家底”
③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在现有成就基础上仍需接着干
④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荒山披锦绣是一代代人植树造林的必然结果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 从 1984 年 11 月首次南极考察,到 2024 年 4 月第四十次南极考察圆满结束,我国极地考察历经了 40 周年。40 年来,我国极地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一代代极地工作者勇斗极寒、坚忍不拔、拼搏奉献,取得了丰硕成果。这启示我们( )
①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③有质变就一定有发展,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 2024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赴青海、宁夏两地考察。对于两省区的重点工作,总书记都强调了“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到的辩证法智慧有( )
①发展与保护作为矛盾双方既有斗争性也有同一性
②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体现辩证的发展观
③竭泽而渔的发展忽视了事物直接、本质的联系
④缘木求鱼 生态保护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只有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才能进一步增强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哲学依据是( )
①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新质生产力这个主流
②高质量发展中新质生产力处于支配地位,要加大力度支持
③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④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新出现的事物一定要支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第二批主题教育已经启动,各地要坚持科学谋划、统筹安排、分类指导,确保取得实效。这一重要指示专门强调了“分类指导”。进行分类指导()
①是对统一领导的辩证否定,能让主题教育具体化、差异化
②可防止“一刀切”,以推动主题教育落下去、沉到底
③才能抛开问题的表象,真正解决主题教育的真问题、真困惑
④要抓牢“牛鼻子”,确保主题教育不落空、不走虚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4. 2024 年 5 月,中国科学家团队宣布在福建发现大型恐爪龙类恐龙足迹,这是目前世界已发现的最大恐爪龙类足迹。研究人员为此建立新的足迹属种,名为“英良福建足迹”。“英良福建足迹”的发现显示出亚洲恐爪龙为成为陆地顶级掠食者出现的体形巨大化的适应性演化,对我国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此研究发现印证了( )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
③感性认识有待上升为理性认识 ④自在事物与人为事物存在联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 2024 年 6 月 5 日,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这面国旗是由科研人员通过一年多时间攻关,采用河北蔚县的玄武岩熔融拉丝技术制造而成,它具有更强的耐腐蚀、耐高温、耐低温等优异性能,是世界上首面玄武岩五星红旗。这说明( )
①人们通过实践可以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②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发挥能动作用
③人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人们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6. 2024 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 70 周年。70 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跨越时空、超越隔阂,经久愈韧、历久弥新,为国际关系和国际法治树立了历史标杆,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提供了正确指导,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由此可见( )
①观念的存在可以通过实践变为现实的存在
②经受住实践检验的认识能推动世界的发展
③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④认识只有回归实践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
材料一 一河通南北,千载连古今。作为一条跨越时间、地理与文化的超大体量文化遗产,大运河拥有河道、古建筑、古遗址、石刻等各级各类遗存超1200处,水工设施等重要代表性遗存368处,构成了一条继古开今的璀璨文化带。大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是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最好见证。
呵护文化因子,传承好“文化河”。大运河钩沉着燕赵、京津、齐鲁、中原、淮扬、吴越等中华文明的六大核心区域。可以说,大运河就是流动的“文化河”。十年来,沿岸各地纷纷重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多地联动共同发力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呵护传承好大运河文化遗产。扬州将每年6月22日确定为“扬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日”,系统推进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聚焦18.25平方千米扬州古城,因地制宜实施“微更新”。山东打造“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建成一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亮点工程。浙江出台《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注重活化利用运河沿线文化遗存和工业遗存;苏州建设“运河十景”等多元立体展示苏州运河文化。在北京大运河畔,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街,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运河场景和文化活动,日益丰富着百姓的美好生活……此外,诸如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等一大批大运河主题博物馆建成开放,系统传播、传承好大运河文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阐明保护大运河、守护“流动的文化”的价值。
材料二 厚植绿色底色,保护建设好“生态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础。十年间,大运河沿河沿岸地区人民同心协力,共同发力,保护好“大运河”这一河清水。北京统筹协调“护水脉”,全力建设“生态河”,重点发力河道治理、生态修复;扬州为保护大运河生态,关停“每年能够交税2个多亿”的化工厂,并投资超6亿元进行江都南区水生态环境整治,完善市政排水管网、治理河道、重塑景观;河南建立遗产档案和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大运河水质、水量、环境等情况;杭州出台《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通过地方立法探索让大运河水清河净造福一方的新路径,大力实施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如今,水清、岸绿、景美,成为大运河的独特景色。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阐述人在大运河生态保护过程中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村晚”又称“乡村春晚”,是春节期间农民群众自编自导、自演自赏的乡村文化舞台,也是新时代乡村文化发展的新风尚、乡村迎接春节的新年俗。
唱身边事、演身边人、赞家乡美……“村晚”汇聚歌曲、舞蹈、戏曲等各种形式的表演,节目往往融入当地的传统文化元素,将乡音、乡情、乡愁浓缩到一个舞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人们在这样的人间烟火里,找到了久违的过年感觉,也找回了浓浓年味里最难割舍的温暖。从1981年全国第一台“村晚”在浙江丽水月山村上演,到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共举办2万余场,参与人次约1.3亿。
2024年,文化和旅游部继续开展春季热启动、夏季大联欢、秋季庆丰收和冬季暖回顾“四季村晚”活动,在保持原有节目活动的基础上,创新开展包括“主场活动+示范展示点”“村晚+”“我要办村晚”“云上村晚”4类活动,推动各地“村晚”常态化,促使“乡村春晚”向“四季村晚”全面升级,真正实现让大家看“村晚”、享“村晚”、乐“村晚”。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村晚”活动对加强文化建设的启示。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17世纪,两位同期的世界级戏剧家——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下,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风格,创作出了同样脍炙人口、超越时空的剧作,如果他们能相见,会不会一见如故,相见恨晚?1792年5月22日、1925年10月10日,两座雄踞于首都中心、城市中轴线上的宫殿——卢浮宫与紫禁城,先后从皇家宫殿变为普通民众的博物馆。卢浮宫大金字塔的设计师是华人建筑家贝聿铭,他把古埃及的建筑风格搬进了巴黎;北京故宫收藏的《弘历雪景行乐图》作者是来自米兰的传教士郎世宁,他把欧洲的绘画技法传授给了中国的宫廷画家 …… 东方与西方,总是如此的不同,又总是如此的有缘,人类文明的庭院里,东西交融、百花盛放、春色满园。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传播的知识,阐述如何做好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
(2)有外国同学来你学校交流,请你策划两个校园活动向他们展示两种你认为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
答案 B D A C C B A D C D A C D A B D
思想政治参考答案及解析
17. (1)①大运河是保护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保护大运河,有利于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繁荣。③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以文化公园、博物馆等形式推动大运河文化传播,能够为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认同注入活力,将进一步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影响力。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对于个人的促进作用,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④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在北京大运河畔,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街,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运河场景和文化活动,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让国外民众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2)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通过实践人们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础。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思想为指导,大运河沿河沿岸地区人民同心协力,共同发力,保护好“大运河”这一河清水。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大运河的治理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条件,才能实现水清、岸绿、景美。
18.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文化创作应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②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文化创作应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赋能乡村振兴。
③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9. (1)①我们要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积极吸收借鉴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培育好、发展好中华文化。②我们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宣传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③要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求同存异,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①书法:举办校园书法展览,向外国同学展示中华书法文化。②汉服:邀请外国同学观看汉服社的走秀,展示中华衣装之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