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第六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酒泉市第六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酒泉第六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
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
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的古老民族,更是自强不息、朝气 péng bó的青春民族。在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中,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 ,始终有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情怀,始终有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信念,始终有着“希望在 你们身上”的期待。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人将日夜更替、四季变换的自然现象道德化,总结为上天具有的“刚健”之德,认为人也要“效天为之”“自强而成德”。自强不息是中国传统宇宙观、人生观的集中体现, 了中华民族mián yán bù jué的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虽经历朝代变迁和文化流变,却一直 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别是一种高昂格调,蕴藉深远。这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品格和历史实践,成为战胜前进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
(摘自《自强不息的历史渊源与现代传承》)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①屹立 ②蕴藉 ③péng bó ④mián yán bù jué
(2)依次填入横线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传言 寄托 打造 滋润 B.传统 寄予 打造 滋润
C.传统 寄托 塑造 浸润 D.传言 寄予 塑造 浸润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这本清末民初的线装书,每页有一幅木版插图,和所选的绝句相得益彰。
B.在龙门石窟文物艺术珍品的倒卖中,他是丰功伟绩的操盘手。
C.这些民居,有的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有的是木质的楼阁,有的点缀着亭榭······美观而宜居。
D. 40年前恢复高考之初,上衣口袋插一支钢笔就是流行的时尚,手表、皮鞋还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
A.一部小说的优劣或是高下,不在于它是否塑造了典型环境、典型人物,而在于它构筑了独特的心灵世界。
B.淄博烧烤火爆出圈,并非偶然。其爆火的原因,是淄博多年耕耘与积淀的结果,是久久为功的厚积薄发。
C.畅想未来需要有开阔的视野,需要把自己的爱好和需求与国家的发展、世界的繁荣、人类的梦想紧密结合。
D.随着歼20、歼10C 等新型战机在电影《长空之王》中震撼亮相,让观众感受到了国家主力武器的姿态。
4.在语段横线上填写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有一首诗,拥有它的时候,我们常常读不懂它; 。多年以后再回首,我们会为今天奋斗的自己感到欣慰,露出灿烂的笑容。
①青春是勇敢行动,彰显着自强不息、挥斥方遒的豪情。
②能够读懂的时候,我们却将与它告别。
③这首诗的名字叫“青春”。
④青春是激情宣言,昭示着舍我其谁的自信。
A. ②③④① B. ①②③④ C. ③②①④ D. ④①③②
5.古诗文默写。(10分)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长河中,流淌着数不清的正能量。(1)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以“ ”一联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解释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2)现在,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的“ ”来形容对事业的执着奉献,表达赞美之情。(3)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 , 。(4)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有“ ,_ ”的良好心态就能正确对待人生。(用范仲淹《岳阳楼记》)(5)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比喻重大事变即将发生前的紧张气氛的句子:“ ”
二、综合性学习。(8分)
6.仔细观察下面的书法作品,从中挑选八个简体汉字,用正楷临写在田字格内。(4分)
7.我校九年级(1)班准备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4分)
【活动我宣传】
为营造活动气氛,班委会准备绘制黑板报,请你完善下面的方案。
板报标语 (1)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板报素材 “闻鸡起舞”的祖逖,在听到鸡鸣时披衣起舞,勤学苦练。 “卧薪尝胆”的勾践,在柴草卧铺上舔舐苦胆,艰苦奋斗。
(2) 。
三、名著阅读。(6分)
8.同学们最近开展《艾青诗选》名著阅读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1)·小语同学准备用思维导图向大家推荐艾青写诗三个时期的代表作品,请你帮忙完善。(2分)


(2)根据你对艾青诗歌的了解,选出不是评论艾青诗歌的一项 (2分)
A.他的诗把我们从怀疑、贪婪的罪恶的世界,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它能使我们在心里重温着在海滨以贝壳为餐具,以落叶为舟,以绿草上的露点为圆珠的儿童的梦。--郑振铎
B.归真返璞,我爱好他的朴素、平实,爱读他那用平凡的语言、自由的格式,不事雕琢地写出的激动人心的诗篇。--唐弢
C.这是一首长诗,用沉郁的笔调细写了乳娘兼女佣“大堰河”的生活痛苦······我不能不喜欢《大堰河》。--茅盾
D.在国难当头的年代,诗人歌唱“土地”具有格外动人的力量,而诗人那种不断转折和强化的抒情方式,当然也是和充满险阻坎坷的时代相吻合的。--孙光萱
(3)班级准备组织一次艾青诗歌朗诵比赛,假如你选择朗诵《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为了达到更好朗诵效果,请你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做朗读设计,可以从重音、停顿、语调、节奏中选取一个方面进行设计,并说明理由。(2分)
四、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11分)
志之难,不在胜人在自胜
①《韩非子·喻老》中记载了一段对话,曾子曰:“何肥也?”对曰:“战胜,故肥也。”曾子曰:“何谓也?”子夏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两者战于胸中,未知胜负,故癯。今先王之义胜,故肥。”子夏由瘦变胖,只因打了胜仗-之前,子夏在家中学习先王之义,感到喜欢;出门看到荣华富贵的乐趣,又很羡慕,这两种想法在他心里反复斗争、难分胜负,以致身形消瘦。后来,先王之义在他心里取胜,所以他就胖了。
②通过子夏、曾子的对话,文章阐释了这样一个道理:“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大意是说,一个人立志的境界,不在于战胜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同样的道理,亦如《道德经》中所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人之患在于不自知,人之弱点在于难自胜。只要善于改正不足、克制欲望,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就能逐渐得到提升,成为真正的强者。
③自胜,重在改正自身不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都存在着缺点和不足。对待这些缺点和不足,应多“反求诸己”,勤于反省、勇于改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春秋时期的蘧伯玉,十分善于克己内省、查失改过。相传,他每天都会反省自己前一日所犯的错误,力求做到今日之我胜过昨日之我,每年都会反省自己前一年的不足,即便到了五十岁的年纪,仍然在反省之前所犯的过错,所谓“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蘧伯玉寡过知非、德行出众,于卫献公初入仕,在献公中期已成为卫国皆知的贤大夫。
④自胜,难在破除心中之贼。“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平定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这是王阳明在率兵赴江西、广东剿匪途中写给自己学生的书信。在王阳明看来,相较于身处明处、可以用武力解决的山中之贼,盘踞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各种欲望、非分之想,以及声、色、货、利等“心中贼”更难对付,它们横行于方寸之间,违背天理,肆虐人情,时时刻刻都在和人们战斗,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其所俘。对此,需始终坚持自律自省,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克制欲望,扫尽心寇。
⑤自胜,贵在挑战超越自我。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清人曾国藩在寄给家里的书信中,曾有过这样一段话:“古语云自胜之谓强。曰强制,曰强恕,曰强为善,皆自胜之义也。”对于如何挑战自我、取得自胜,曾国藩进而举例,“如不惯早起,而强之未明即起;不惯庄敬,而强之坐尸立斋;不惯劳苦,而强之与士卒同甘苦,强之勤劳不倦。是即强也。不惯有恒,而强之贞恒,即毅也。”类似于早起、庄敬、劳苦这样的事情,只要是正确的,即使自己不习惯、不情愿去做,也应强制自己去尝试,去突破,去“自讨苦吃”,在一次次的挑战、超越和吃苦中,成就更好的自己。(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21年3月2日,有删改)
9.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观点?(1分)
10.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3分)
A文章第①段列举《韩非子·喻老》中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B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1.文章第③段是怎样论证分论点的?请简要分析。(4分)
12.下面这段文字作为论据放在选文的哪一段最恰当?请说明理由。(3分)
李时珍是举世闻名的医学家,他所写的《本草纲目》是他几十年的辛勤汗水的结晶。为了写好这本书,他跋山涉水,尝遍草药。为了知道某种药的药性,他不惜爬上陡崖去采药,差点掉下去摔死。他不断挑战自我,最后完成了长留万世的医学名著。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5分)
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
林清玄
①有时会在晚上去逛花市。
②夜里九点以后,花贩会将店里的花整理一遍,把一些盛开着的,不会再有顾客挑选的花放在方形的大竹篮推到屋外,准备丢弃了。
③多年以前,我没有多余的钱买花,就在晚上去挑选竹篮中的残花,那虽然是已被丢弃的,看起来都还很美,尤其是它们正好开在高峰,显得格外辉煌。在竹篮里随意翻翻就会找到一大把,带回家插在花瓶里,自己看了也非常欢喜。
④从竹篮里拾来的花,至少可以插一两天,甚至有开到四五天的。每当我把花一一插进瓶里,会兴起这样的遐想:花的生命原本短暂,它若有知,知道临谢前几天还被宝爱着,应该感叹不枉一生,能毫无遗憾地凋谢了。
⑤花的盛放是那么美丽,但凋落时也有一种难言之美。在清冷的寒夜,我坐在案前,看到花瓣纷纷落下,无声地辞枝,以一种优雅的姿势飘散,安静地俯在桌边。那颤抖离枝的花瓣时而给我是一瓣耳朵的错觉,仿佛在倾听着远处土地的呼唤,闻着它熟悉的田园声息。那还留在枝上的花则是眼睛一样,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人间,那深情的最后一瞥真是令人惆怅。
⑥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⑦许久没有晚上去花市了,最近去过一次,竟捡回几十朵花,那捡来的花与买回的花感觉不同,由于不花钱反而觉得每一朵都是无价的。尤其是将谢未谢,更显得楚楚可怜,比起含苞时的精神抖擞也自有一番风姿。
⑧说花是无价的,可能只有卖花的人反对。花虽是有形之物,却往往是无形的象征,莲之清净、梅之坚贞、兰之高贵、菊之傲骨、牡丹之富贵、百合之闲逸,乃至玫瑰里的爱情、康乃馨的母爱都是高洁而不能以金钱衡量的。
⑨花所以无价,是花有无求的品格。如果我们送人一颗钻石,里面的情感就不易纯粹,因为没有人会白送人钻石的;如果是送一朵玫瑰,它就很难掺进一丝杂质,由于它的纯粹,钻石在它面前就显得又俗又胖了。
⑩花的威力真是不小,但花的因缘更令人怀想。我国民间有一种说法,说世上有三种行业是前世修来的,就是卖花、卖香、卖伞。因为卖花是纯善的行业,买花的人不是供养佛菩萨,就是与人结善缘,即使自己放置案前也能调养身心。卖香、卖伞也都是纯善的行业,如果不是前世的因缘,哪里有福分经营这么好的行业呢?
卖花既是因缘,爱花也是因缘,我常觉得爱花者不是后天的培养,而是天生的直觉。
这种直觉来自良善的品格与温柔的性情,也来自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一个把物质追求看得很重的人,肯定是与花无缘的。
爱花的人如果能自花中提炼智慧之香,用智慧之花来使心灵庄严,就能使我们有最深刻的觉醒,激发我们追求真实和永恒的智慧。当我们面对人间的一朵好花,心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就会使我们有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
让我们看待自己如一枝花吧!香给这世界看!
(文章有删改)
13.选文采用了 的表现手法,以花为线索,按拾花、 、爱花、 的顺序构思全文,层层深入,结构严谨。(3分)
14.结合语境,说说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及其作用。(3分)
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15.请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3分)
赏析:
16.简要分析第 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17.通读全文,谈谈文题“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的深刻含义。(3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14分)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濑①;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方舟上人②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 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 ;又何必濯颍水 而以为高,登首阳 而以为清也哉?
(节选自刘基《松风阁记》)
【注】①石濑:沙石上的急流。②上人:和尚。③汩:乱。④永日:度过漫长的一天。⑤颍水:河名。相传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隐居在颍水附近,并认为尧的这种话弄脏了他的耳朵,就跑到颍水边上去洗耳朵。⑥首阳:山名。相传伯夷、叔齐在周武王灭殷以后,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
18.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②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以:
③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 去:
④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 濯:
19.请用“/”给画波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2分)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
20.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
21.【甲】【乙】两文中都提到了“乐”,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范仲淹和刘基的“乐”有何不同。(4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登松江驿楼北望故园
刘长卿①
泪尽江楼北望归,田园已陷百重围。
平芜万里无人去,落日千山空鸟飞。
孤舟漾漾寒潮小,极浦苍苍远树微。
白鸥渔父徒相待,未扫欃枪②懒息机③。
【注释】①刘长卿:祖籍宣城(今属安徽),郡望河间(今属河北),后迁居洛阳。写此诗时正值安史之乱,诗人旅居江浙。②欃(chán)枪:彗星的别名。此处喻指叛乱势力。③息机:息灭机心,言归老或隐居。
2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颔联所表现的画面具体描绘出来。(2分)
23.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出两点即可)(2分)
五、写作。
24.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40分)
题目一:人生有别离,亦有重逢。一本书,一片景,一个人······再次相遇,你是感动,欣喜?还是感慨,悲伤?你有怎样的表现?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感受呢?
请以“重逢”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平凡的生活让很多人习惯于不以为意。然而,对于有心人来说,留意生活中的某个时候,在不经意间,我们会有意外的发现。不经意间,发现了美;不经意间,发现自己已长大;不经意间,对生活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请将“不经意间,我 ”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