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请---------------------不---------------------要---------------------在---------------------密---------------------封---------------------线---------------------内---------------------答---------------------题---------------------)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分值:150分 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6分)阅读下面的一段话,按要求完成1—2题。战士们身着制服(zì fú ),在逶迤(wēi yí)的山路上前行,前方山坳处的铁索(tiě suǒ)桥旁,有伪装( wěi zuāng)的敌人。一名战士笨拙(bèn zhuó)地拨开草丛,另一名则用树枝勾勒( gōu lēi)地形。周围一片肃静(sù jìng ),庄严(zhuāng yǎn)的氛围中,偶尔传来敌人微弱的呻吟(shēn yín )。战士们全神贯注地警戒,当指挥官斩钉接铁下令冲锋,大家哪怕面对排山到海的火力也纹丝不动。最终,冲锋号爆发,战旗在风中飘拂,战士们抱着粉身碎骨的决心冲向敌阵。1.上面语段中加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 制服(zì) 逶迤(wēi) 伪装( wěi zuāng) B.笨拙(zhuó) 勾勒(lēi)C. 肃静(sù jìng ) 庄严(yǎn) D.呻吟(shēn yín) 铁索(suǒ)2.上面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全神惯注 警戒 B. 斩钉接铁 排山倒海C.排山到海 纹丝不动 D.爆发 飘拂 粉身碎骨3.下列句子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峡谷全长20多公里,谷内怪石嶙峋,溪水潺潺;两边奇峰突兀,层峦叠翠,真可谓巧夺天工。B.据笔者观察,近年来我省小型剧目的创作一直比较活跃,涌现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C. 摩拜单车一推出,便受到人们的欢迎,其始作俑者胡玮炜受邀登上了央视《朗读者》的舞台。D. 5月19日,在第七个“世界家庭医生日”来临之际,芳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心积虑让家庭医生走进百姓家门。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B.文艺百花园姹紫嫣红,万紫千红,气象万千。C.秋天的香山是个美丽的季节。D.春运期间,为防止类似的交通事故再次发生,有关部门加大了监管与督查力度。5.(4分)(1)口语交际:欢迎新朋友(2分)假设你的班级即将转来一位外地的新同学李明,他对新环境感到陌生。作为班长,你需要在班会课上代表全班对他表示欢迎。请你设计一段50字左右的欢迎词,要求热情、真诚,包含对他的期待。(2)仿写句子(2分)朋友是疲惫时的一杯清茶,驱散倦意;朋友是迷茫时的一盏明灯,指引方向。请仿照上面的句式,再写一个句子,表达你对"朋友"的理解。例:朋友是 , 。二、传统文化(39分)(一)课内古诗词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8题。宿建德江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宿建德江》是唐代文学家孟浩然的作品。B.此诗是一首五言绝句。C.全诗以一个“愁”字奠定了感情基调,表达了作者的羁旅愁思。D.《宿建德江》是以游子远离家乡、四处漂泊为背景而写的一首停船赏月的诗。7.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了一幅孤舟夜泊的画面。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着力写了移舟近岸所见:天高地远、野旷无限、明月高挂、倒映江中。B.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C.“日暮客愁新”为抒情,“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客”是指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D.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原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象低压在树木之上,使心情更觉压抑,惟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的安慰。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8.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幕色的唐人五绝诗。B. 诗人以舟泊幕宿抒发自己内心的羁旅之思。C. “移舟泊烟清”交代事件,为下文抒情做好了准备。D. “江清月近人”写月亮很近,诗人的心情也就愉快了。(二)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燃糠自读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也。家世寒贱,父祖并①为农夫,欢独好学。年六七岁,知推六甲②。家贫父使田中驱雀欢作《黄雀赋》而归雀食稻过半。父怒,欲挞之,见赋乃止。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③,于舍壁后倚听,无遗忘者。夕则然松节④读书,或然糠⑤自照。及长,笃志不倦。(选自《南齐书》)【注释】①并:都。②六甲:古代以天干地支依次相配成六十组干支,“甲”字为首,故称“六甲”。③受业:跟随老师学习。④然松节:点燃松树的节疤处。此处含松油较多,可点燃照明。然,通“燃”。⑤糠:碾碎的稻谷外面的硬壳。9、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限3处)(3分)家贫父使田中驱雀欢作《黄雀赋》而归雀食稻过半。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家世寒贱,父祖并为农夫,欢独好学。(2)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表现了顾欢怎样的学习精神 (2分)(三)课内古诗词阅读(7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野望 [宋]翁卷一天①秋色冷晴湾②,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③,忽于水底见青山。【注释】①一天:指满天。②睛湾:晴日中的水湾。③野水:郊外的水。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中写清秋野外的山光水色,也倾注了诗人忧愁抑郁的情绪。B.第一句写满天秋色给晴天的水湾带来了丝丝寒意。这句写得很笼统,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C.第二句切题写放眼瞟望,具体写山,但又将远近高低重叠的山一一囊括进诗。D.第四句以“忽”字领句,与第三句的“闲”字相对应,使景更加突出,也带出了诗人后来眼前 所看美景。13.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诗句“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所展示的画面。14.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本名舒庆春,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B.《丁香结》选自《宗璞散文选集》,宗璞,本名冯钟璞,祖籍河南唐河,中共党员,中国当代女作家,代表作品有《东藏记》《红豆》《丁香结》《紫藤萝瀑布》等。C.《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分别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北宋文学家苏轼和南宋词人辛弃疾。D.毛泽东《七律·长征》的颈联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四)古诗文积累(8分)15.古诗文默写(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 。(2) ,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 。(4)《七律·长征》中“ , 。”一联运用夸张和比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5)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人们在蛙鸣和稻香中谈论着丰收的年景的日子是: , 。(6) ,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李纲(五)国学经典诵读(6分)16、下列默写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篙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B.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C.穿花蝴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D.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栏杆尽日风。17、下列诗句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A.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B.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C.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D.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娇。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三、整本书阅读(11分)18.结合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1)阅读《童年》的选段,填空。他猛地冲过来,将我夺过去,往凳子上拖。我拼命挣扎着,揪他的红胡子,咬他的手指头。他痛得叫了起来,一下子将我摔到了凳子上,摔破了我的脸……他把我打得失去了知觉,接着我病倒了。选文中 “他”是_________(填人物)他打“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童年》是_____________(国籍)的 ___________(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_____________体三部曲之一。(3)《童年》的作者是A ,它讲述了阿廖沙B 的故事。(请高度概括)四、现代文阅读(2分)(一)课内现代文阅读。①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③在我住了断续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白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④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⑤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⑥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9. 第①②节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了丁香花?( )A.分别从色彩、香味角度描写了丁香花。B.分别从香味、色彩角度描写了丁香花。C.分别从触觉、味觉角度描写了丁香花。D.分别从味觉、触觉角度描写了丁香花。20.联系第⑥节,说说作者的用意( )A.总结全文,告诉我们人生处处都是结。B.作者以丁香的雪白、香甜,映衬人们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和追求,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C.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我们要及时行乐。D.作者喜欢喧嚣的世界,所以希望每一天不平淡。21.文中引用“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诗句的作用是( )A.作者把经历的春光和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所以有独特的感受。B.总结上文,写出丁香花在古代就被文人赞赏。C.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丁香结的形象,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了展开丰富想象的天地。D.增加文章浓厚的文学色彩,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二)课外现代文阅读(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3题拔河比赛①“加油!加油!” 操场上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呐喊声,我们学校正在举行一场激烈的拔河比赛。②各班的参赛队员们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比赛即将开始,选手们站到了绳子两边,摆好了姿势。他们一个个身体后仰,双脚像钉子一样钉在地上,双手紧紧地握住绳子,眼睛死死地盯着前方,脸上露出坚定的神情。③“嘟 ——” 随着裁判一声清脆的哨响,比赛正式开始了。整个赛场立刻沸腾起来。瞧,我们班的同学们组成了一个团结的整体。大家一起喊着整齐的口号:“一、二,拉!一、二,拉!” 声音响彻云霄。这是 “面” 的描写,展现出班级拔河时的整体氛围。再看那几个主力队员,小明憋红了脸,额头上的青筋都暴起来了,使出了浑身解数拼命往后拉;小刚双脚稳稳地踩在地上,身体几乎与地面平行,双手像钳子一样牢牢抓住绳子;小红虽然是女生,但也不甘示弱,咬紧牙关,涨红了脸,使劲儿往后拽。这是 “点” 的刻画,突出了几位关键队员的表现。④绳子在两队之间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仿佛一个调皮的孩子在和大家捉迷藏。双方队员都在拼命用力,谁也不肯轻易放弃。旁边的观众们也都紧张极了,有的挥舞着手中的彩旗,大声地为自己班加油助威;有的伸长了脖子,紧紧地盯着赛场,脸上满是焦急的神情;还有的甚至跳了起来,恨不得自己能冲上去帮忙。经过一番激烈的较量,我们班的队员们齐心协力,最终赢得了比赛的胜利。欢呼声、掌声立刻响成一片,大家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22、文中描写拔河比赛时,对班级同学一起喊口号的描写属于( )A. 点的描写 B. 面的描写 C. 细节描写 D. 环境描写23、请找出文中 “点面结合” 写法中 “点” 的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三)课外现代文阅读(15分)一支恸(tòng)哭的金色钢笔①这是我第五次在她的作业本上留言:“请用钢笔写字!”②她是班里的学生,念五年级。矮小、瘦弱,怯懦不堪。很多次,我真想在分发作业的同时,当着众人的面狠狠地批评她、告诫她:请改用钢笔写字。又怕这一小小的举动,会刺伤她敏感而又脆弱的心灵。于是作罢,悄悄地在那张写满铅笔字的纸页上,写下我要说的话。③她没有一次照做,一如既往地用铅笔打发着我布置的作业。我不明白,为何在她文静纯真的背后,深藏着那么让人不可捉摸的倔强。④当我在她的作文本上再次写下那句老生常谈的话时,我决定对她进行点名批评。于是,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便有了这样一个让人倍觉心酸的场景——我一面踱着步子解析优秀作文的词句,一面时不时地用余光安抚在角落里默默流泪的她。⑤她开始躲我,面色仓皇、神情狼狈,像春花躲秋风一般,硬生生地要隔一个夏季。譬如,我明明见她从那头的路口独自向我走来,却会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刻,恍然丢失了她的踪影;明明见她在球场上拍着篮球,却在与旁人寒暄过后的视野里,唯剩一个篮球在空荡荡的球场跳跃;明明见她在厕所的出口耷拉着脑袋洗手,却在惊鸿一瞥之后,再度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⑥我并未从她的躲藏中找到一种老师该有的威严。相反,我的内心却越来越不安。⑦黄昏后的校园里,多了几分静谧与冷清。我独自在窗明几净的走廊上散步,猜想到底该如何化解她心中的惊恐。⑧透过窗帘间的缝隙,我能看到她和她的同桌正喃喃地说些什么。那是一个皮肤黝黑的小男孩,家境十分拮据,经学校减免过的学费都得拖上几个月才能勉强缴清。⑨我心怀期待地看着他们在空旷的教室里窃窃私语。真怕他们那片刻的嬉笑里,有我的名字。正当我准备推门而入时,一幅永生难忘的画面瞬间印在了我的脑海里。⑩她满目感激地收起手中的钢笔微笑着说了声谢谢。他把书包摊开,接过那支破旧的钢笔,轻轻地将它搁到里面,那神色,如同手捧至宝一般。临行前,他略带豪情地说了一句:“放心吧,这次你是用钢笔写的,老师不会再批评你了!” 夕阳的余晖透过愈渐宽大的窗帘缝隙,丝丝缕缕地照射在他们脸上。在那份充满童真的友谊里,我无法找到自己介入的借口,只得暗自逃离。第二天,在宽大的办公桌上,我看到他俩紧紧挨在一起的作业。同样的本子,同样的笔色,同样的日期。 市里举行长跑比赛的时候,他不顾一切地报了名。接着,他毫无悬念地成了代表学校参赛的选手。 5000米的距离,对于台下这帮稚气未脱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一场艰苦的耐力战。他在人群中穿梭、奔跑,坚持不懈。我和看台上的老师们一起,情不自禁地为他加油并鼓掌欢呼。他如一支离弦的箭,在临近终点的时刻,依然冲劲十足。 惊人的一幕出现,即将获得冠军,他却选择了止步,他的无人可解的行为,已经辜负了所有随行老师的希望。 那是我第一次对他怒吼斥责,我以为,他是想用特立独行的方式来博得众人关注的目光。 “你明明能跑第一,为什么要在终点前停下来 你知不知道这关乎整个学校的荣誉 ”我一遍遍地责问,他则顷刻间泪流满面。 “老师……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奖品都不是钢笔!我……我只要钢笔。这样,我的同桌就不会再烦恼,也不会因为用铅笔写作业而受到批评了……”他呜呜的悲鸣,诉尽了他在一路奔跑中所受的委屈。 我恍然觉察到自己的渺小与狼狈。面对这样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顿然心生愧疚。 校门口的喜报栏上,赫然写着他的名字和获得的奖品。我见过,那是一支精致却又恸哭不止的金色钢笔。 (恸:极悲哀,大哭)24、概述这篇文章的内容。(2分)25. 面对自己的学生,“我”经历了从不满—> ① —> ② —> ③ —> ④ 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26.品析文章第⑤段中的划线句。(4分)27.钢笔不带感情,作者为什么以“一支恸哭的金色钢笔”为题?说说你的理解(5分)六、作文(50分)28、题目:那天,我为自己点赞要求:(1)写一篇记叙文。(2)写真情实感,语言通顺,书写工整。(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需请用“×××”代替。提示:实的文风。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