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湘教版(2024) 七上地理 第三章 单元测试卷·基础卷一、选择题(2025·桑植模拟)地球上的陆半球是指陆地面积最大的半球,其中心位于经度0°、北纬38°。读地球的陆半球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在地球的陆半球示意图上( )A.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B.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C.看不到的大洲只有南极洲 D.能看到四大洋部分水域2.在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大洲中,跨南、北半球的大洲是( )A.甲与乙 B.乙与丁 C.甲与丙 D.丙与丁3.陆半球中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洲分界线是( )A.苏伊士运河 B.白令海峡 C.巴拿马运河 D.土耳其海峡(2024八上·鲅鱼圈月考)山西地质博物馆“远古物种”展厅中展示了三叠纪时期中国北方陆生四足动物的代表——“中国肯氏兽”的化石标本。该化石在中国、非洲以及美洲大陆等地都有发现。下图为东西半球示意图和肯氏兽图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能找到肯氏兽化石的大洲可能是( )A.①③⑤⑦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④ D.①⑤⑥⑦5.肯氏兽化石的分布远隔重洋,可以证明( )A.气候的变化 B.大陆漂移 C.动物大迁徙 D.海平面下降(2024七上·新会期中)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各类资源。“深海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最大作业水深超过1500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图中各类海底地形中,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的是( )A.大陆架 B.海沟 C.洋盆 D.大陆坡7.“深海一号”最大作业地点可能位于( )A.大陆架 B.海沟 C.大陆坡 D.洋盆8.关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合理的是( )A.海洋空间广阔,可大面积填海造陆B.捕养结合,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C.海洋矿产丰富,可加大开发力度D.陆源污染物处理时尽量排放到海里(2024七上·广州期中)校地理兴趣小组正在娄底某贫困山村考察,为贫困山村实施产业脱贫进行实地调查。下图为贫困山村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考察队员来到该地规模最大的村庄,发现该村庄四周地形较封闭,所处地形为( )A.山间盆地 B.山顶台地 C.幽深山谷 D.平缓山坡10.队员们从该村庄出发,向西徒步考察,登上了西峰。估算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500米 B.600米 C.700米 D.800米11.通过调查后,兴趣小组人员发现该地区在图中①②两处均适宜修筑水库、发展灌溉和淡水养殖。兴趣小组成员建议在②处修筑水库,主要原因是该方案中( )A.峡谷口海拔高 B.淹没土地少C.人口迁移量少 D.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大(2025·内江)某地理兴趣小组对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如图)进行探究学习。完成下面小题。12.P处山体部位是( )A.鞍部 B.山脊 C.山谷 D.陡崖13.探究发现,站在E山峰不能看见(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14.探究在F地遭遇山洪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 )A.沿①线路逃生 B.沿②线路逃生C.沿③线路逃生 D.原地等待救援(2024七下·榆树开学考)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15.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地形类型为盆地B.①、②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00米C.②地位于④地的东北方向D.有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山体部位是山脊16.陆地表面地形类型多样,下列对盆地地形的描述正确的是( )A.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B.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山地小C.海拔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D.四周高,中间低(2025·长春)海洋和陆地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有研究证据表明,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珠穆朗玛峰还在“长高”。如图为全球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各小题。17.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板块的内部,地壳很不稳定 B.各大板块是静止不动的C.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较活跃 D.板块都是由陆地构成的18.珠穆朗玛峰还在“长高”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在不停地自转 B.板块在碰撞挤压C.人类不断填海造陆 D.全球气候在变暖(2025·广西)地质学家根据全球板块运动的状况,对1亿年后大洋与大陆的运动情况作出预测,绘制了当前与1亿年后全球部分地区海陆分布状况的对比图(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根据该地质学家的观点,1亿年后,大西洋的面积将扩大,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板块张裂 B.板块挤压 C.风力沉积 D.流水侵蚀20.符合该地质学家预测的说法是( )A.红海将变小 B.澳大利亚将北移C.格陵兰岛将东移 D.东非大裂谷将缩小(2025·梧州模拟)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5年4月11日7时59分在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发生4.1级地震,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4级以上地震共352次。据此读“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1.台湾省地震多发的原因是该省位于(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D.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地带22.下列关于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A.不分楼层,马上逃往户外B.在室内时站在原地等待救援C.立刻跑到窗边,观察地震情况D.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不乘坐电梯23.海底发生地震后,最有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是( )A.暴雨 B.龙卷风 C.海啸 D.台风(2025·苏州)古生物学家在青藏高原地区发现了距今约2500万年的棕榈叶片化石,而现存的棕榈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下图为板块分布示意图(局部)。完成下面小题。24.与现在的青藏高原相比,约2500万年前青藏高原海拔较低,气候温暖湿润。导致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变化的原因是( )A.人类活动 B.海平面上升 C.地壳运动 D.火山喷发25.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亚洲全部位于亚欧板块B.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板块张裂地带C.甲处未来可能由海变成洋D.阿尔卑斯山脉海拔会逐渐下降二、图文材料题26.(2025九下·凉州开学考)北极东北航道被称为“冰上丝绸之路”。随着气候变暖,近年来北极冰雪融化加速,东北航道逐步开通。如图为“东北航道和传统航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一艘货船从我国大连出发,沿东北航道前往鹿特丹,穿越白令海峡,在① (大洋)航行期间,船员们发现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这种自然现象称为 ,此时段属于北半球的 (季节)。目的地鹿特丹位于 (大洲)西部。(2)传统航道所经过的大洋②名称是 ,运河③名称是 运河,是 洲和 洲的分界线,运河③所在的国家是 。27.(2024七上·深圳期中)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的进行学科融合,某学校地理小组开展了地理研学活动,到实地考察体验。下图为研学活动地区局部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活动一:“登高望远”。出发点B与观景台的图上直线距离约为2厘米,则实地水平距离约为 千米。观景台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图中A点与B点的相对高度是 。(2)活动二:“星空露营”。仅从地形的角度考虑,图中甲、乙、丙三地中最适宜同学们露营的是 。乙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3)活动三:“激流勇进”。同学们要分成两组分别沿图中AB、CD河段体验漂流,其中漂流速度较快的是 河段,理由是 ;沿CD河段漂流的方向大致是 。(4)活动四:“勇往直前”。有两条行走路线,路线①和路线②,请问你会选择走哪一条路线,并解释原因(你所选的这条路线有什么优势)?28.(2025·长沙模拟)地理实践融五育泰山,被誉为五岳之首,古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旭日东升、云海玉盘、隆冬雾凇、泰山佛光,是泰山特有的奇观。长沙某中学在暑假期间组织泰山研学活动。(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同学们观赏“旭日东升”的最佳位置是 。(2)读图,从地形部位的角度,分析雨天不适合登山的原因: 。(3)云海在气温较高的季节更容易出现,特别是逢雨后初晴,大量水蒸气上升至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度时,白云平铺万里犹如一个云的海洋。判断同学们研学期间是否能欣赏到“云海玉盘”景观? 。29.(2025七上·朝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地球上海洋和陆地也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同学们查找到一些岛屿“海陆变迁”的实例,进行探究活动。材料一 2015年11月,我国开始在荧济礁上吹沙填海,历时五个月完成,岛屿面积增大至5.66平方千米,成为南海诸岛中面积最大的岛。材料二 从1993年到2012年,富纳富提岛(面积:2.4平方千米,海拔:4.5米)附近的海平面上升了近10厘米。材料三 近来来,硫黄岛附近海域海底火山喷发,使该岛面积持续发生变化:19.3平方千米(1911年)→23.73平方千米(2015年)→29.86平方千米(2022年)。材料四 相关地图(1)美济礁成为美济岛主要是受到 因素的影响。(2)根据材料推测,富纳富提岛的面积会逐渐 。因为富纳富提岛海拔较 ,随着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加剧,导致 。(3)硫黄岛位于 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处附近,地处 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活跃,海底火山喷发使得该岛面积变大。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D2.B3.C【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世界的海陆分布;大洲分界线【答案】4.C5.B【知识点】七大洲【解析】【点评】从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看,全球陆地被海洋包围,并被分隔成几块面积广大的大陆和许多面积较小的岛屿。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即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其中亚洲的面积最大,大洋洲的面积最小。4.读图可知,①是亚洲,②是非洲,③是南美洲,④是北美洲,⑤是欧洲,⑥是大洋洲,⑦是南极洲,材料显示“该化石在中国、非洲以及美洲大陆等地都有发现”,因此能找到肯氏兽化石的大洲可能是①②③④,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5.肯氏兽化石在亚洲、非洲、美洲大陆均有发现,而这些大洲目前相隔海洋,无法通过陆地直接迁徙。大陆漂移学说认为,远古时期大陆是一个整体(泛大陆),后来逐渐分裂漂移至不同位置。化石在不同大洲的分布,说明这些大洲曾连为一体,是大陆漂移的有力证据,B正确;气候的变化、动物大迁徙、海平面下降都不能很好地解释这种化石的远隔分布现象,ACD错误。故答案为:B。【答案】6.A7.C8.B【知识点】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海底的主要地形【解析】【点评】海洋资源指的是 自然资源分类之一。指形成和存在于海水或海洋中的有关资源。包括海水中生存的生物,溶解于海水中的化学元素,海水波浪、潮汐及海流所产生的能量、贮存的热量,滨海、大陆架及深海海底所蕴藏的矿产资源。6.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 200 米,这里阳光可以照射到海底,浮游生物丰富,渔业资源充足,还蕴藏着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与人类的渔业、能源等生产生活密切相关,A正确;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环境恶劣,对人类生产生活直接影响小;洋盆是大洋底部的主体部分,水深较深,离人类生产生活的直接关联小;大陆坡是大陆架向洋盆过渡的陡坡,虽然也有一定资源,但相比大陆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程度低,排除BCD。故答案为:A。7.大陆架坡度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大陆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海沟最大水深可达一万多米;洋盆是大洋中宽而又相对平坦的大洋底部。结合所学可知,大陆坡:是大陆架向洋盆过渡的区域,水深从 200 米向数千米过渡,“深海一号”最大作业水深超过 1500 米,符合大陆坡的水深范围,所以最大作业地点可能位于大陆坡,C正确,排除ABD。故答案为:C。8.A、结合所学可知,大面积填海造陆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如破坏海洋生物栖息地、影响海洋水文等,不利于海洋保护,A不符合题意;B、捕养结合,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能维持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既保障渔业生产,又保护海洋生态,B符合题意;C、海洋资源丰富,但在开采海底矿产的过程中要考虑对海洋环境的保护,适度开发,C不符合题意;D、海洋需要我们保护,因此要防治海洋污染,陆源污染物尽量排放到海里的做法是错误的,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答案】9.A10.A11.D【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解析】【点评】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在等高线上标有海拔数值, 如100米、200米。这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就是等高线地形图。 通过等高线的特征,可以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9.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间盆地的等高线特征是中间低、四周高。图中规模最大的村庄所在区域,等高线呈现中间数值低,周边数值高,符合山间盆地的地形特点,A正确;山顶台地是山顶相对平缓区域,山谷是等高线向高处凸,山坡是倾斜的地形面,都不符合,BCD错误。故答案为:A。10.读图分析,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可判断,村庄海拔在300米-400米之间,西峰的海拔在800米-900米之间,因此两地的相对高度在400米-600米之间,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11.修筑水库,要考虑库区面积和蓄水量,一般在口袋形地形的出口处,库区面积大、蓄水量多。①处库区范围太小;②处位于山谷出口,等高线围成的库区范围更大,修筑水库后,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大。故答案为:D。【答案】12.A13.C14.B【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防灾减灾【解析】【点评】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越稠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12.读图分析可知,P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是鞍部。故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3.读图分析可知,E山峰与甲地、乙地、丁地之间,没有明显高于两者连线的地形阻挡,因此站在E山峰都能看见 :而E山峰与丙地之间有山峰阻挡视线,所以站在E山峰不能看见丙地。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在山谷遭遇山洪时,正确逃生方法是向与山洪流动方向垂直的高处逃生。读图分析可知,F地位于山谷,山洪沿山谷向下流,②)线路是向高处且与山洪流向大致垂直的方向, 是正确的逃生方法。①线路逆山洪方向、③线路顺山洪方向,容易被山洪冲走,非常危险;原地等待救援易被山洪淹没,都不是正确的逃生方法 。故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答案】15.C16.D【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剖面图【解析】【点评】平原、丘陵、高原、山地和盆地五种地形的判断标准: 1、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大多数在50米以下,地势开阔平坦; 2、丘陵:海拔在200米到5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相对崎岖,有一定的起伏; 3、高原:通常海拔在500米以上,地表高而平,通常上方平坦开阔,周边有明显的陡坡为界限; 4、山地:和丘陵相似,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较为陡峭; 5、盆地:四周高、中间低,没有海拔限制。15.A、该地区中间高、四周低,并非是盆地地形,海拔多在200米-500米之间,丘陵分布广,A错误;B、①地区的海拔为250米,②地区的海拔为300米,相对高度是50米,B错误;C、②地区位于④地区的东北方向,C正确;D、 有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山体部位是山谷,D错误。故答案为:C16.盆地的海拔没有具体的标准,但是四周高、中间低,D正确。故答案为:D【答案】17.C18.B【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板块与地震【解析】【点评】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17.A、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A错误;B、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B错误;C、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频繁,多火山、地震,地壳较活跃,C正确;D、板块包括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如太平洋板块大部分是海洋,D错误。故答案为:C。18.A、与地球自转无关,A错误;B、珠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处,板块持续碰撞挤压使珠峰“长高”,B正确;C、人类填海造陆对珠峰高度无影响,C错误;D、全球气候变暖与珠峰长高无直接关联,D错误。故答案为:B。【答案】19.A20.B【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解析】【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19.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大西洋位于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张裂拉伸地带,因此面积不断扩大。即大西洋的面积将扩大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板块张裂。故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20.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A.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地带,面积将扩大,A不符合题意;B.澳大利亚板块向北移动,B符合题意;C.格陵兰岛将西移,C不符合题意;D.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地带,面积将扩大,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B。【答案】21.C22.D23.C【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防灾减灾;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解析】【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就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正确的防震措施:如果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b. 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c. 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场或饭店,要迅速抱头卧在座位下面;也可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门口的观众可迅速跑出门外或体育场场内。d. 如果你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高架桥和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院所。地震停下后,为防止余震伤人,不要轻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内。e. 如果你在百货商场,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尽量避开玻璃柜。在楼上时,要看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f. 如果你在工厂的车间里,应就近蹲在大型机床和设备旁边,但要注意离开电源、气源、火源等危险地点。g. 如果你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应抓牢扶手,以免摔伤、碰伤,同时要注意行李掉下来伤人。座位上面朝行李方向的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护住头面部;背向行李方向的人可用双手护住后脑,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地震后,迅速下车向开阔地转移。h. 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如果正在使用明火,应迅速把明火灭掉。海啸,是指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21.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台湾省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因此地震多发。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地震发生时,需要采取正确的措施保障生命安全。A.如果在高楼层, 不分楼层马上逃往户外是非常危险的,A不符合题意;B.在室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方式避险,站在原地等待救援是比较被动的做法,B不符合题意;C.立刻跑到窗边观察地震情况是非常危险的,C不符合题意;D.撤离时应该走安全通道,不能乘坐电梯,因为地震可能导致电梯故障,危及生命,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海底地震可能会引起海水的剧烈运动,从而引发海啸。暴雨、龙卷风、台风都与海底地震关系不大。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答案】24.C25.C【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板块构造学说【解析】【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24.青藏高原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地壳隆起抬升形成的。约 2500 万年前,青藏高原海拔较低,后来因为地壳运动,海拔逐渐升高,气候也发生变化,C正确;与人类活动、海平面上升、火山喷发无关,ABD错误。故答案为:C。25.A、亚洲除了位于亚欧板块,还有部分位于印度洋板块,如印度半岛,A错误;B、喜马拉雅山脉是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位于板块挤压地带,B错误;C、甲处是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地带,随着板块张裂,未来可能由海变成洋,C正确;D、阿尔卑斯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地带,海拔会逐渐升高,D错误。故答案为:C。26.【答案】(1)北冰洋;极昼;夏季;欧洲(2)印度洋;苏伊士;亚;非;埃及【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大洲分界线【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①大洋为北冰洋,航行期间,船员们发现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这种自然现象称为“极昼”,说明该地危机北极圈内,此时段属于北半球的夏季。荷兰鹿特丹位于欧洲西部,欧洲西部,工业革命早,工业发达,以制造业为主,经济发达,大多数为发达国家。(2)由图可知,大洋②是印度洋,运河③是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作用:苏伊士运河是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重要海上通道,它的建成,大大缩短了从亚洲各港口到欧洲的航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是东西方相互往来的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地处埃及国家境内。故答案为:(1)北冰洋;极昼;夏季;欧洲(2)印度洋;苏伊士;亚;非;埃及【点评】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1)一艘货船从我国大连出发,沿东北航道前往鹿特丹,向北穿越白令海峡,到达纬度最高的大洋北冰洋。在①北冰洋航行期间,船员们发现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这种自然现象称为“极昼”,此时段属于北半球的夏季。目的地鹿特丹位于欧洲西部,该区域多数国家是发达国家。(2)传统航道所经过的大洋②是印度洋,运河③是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它也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地处埃及国家境内。27.【答案】(1)2;400~450米;150米(2)丙;陡崖(3)AB;等高线更密集,坡度更陡;自西北往东南(4)选路线①,距离更近。选路线②,因为沿着同一海拔高度行走,不用爬山,行走不累。【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比例尺为1:100 000,说明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根据题意可知, 出发点B与观景台的图上直线距离约为2厘米,则实地水平距离约为2千米。该图等高距为50米,因此观景台海拔在400-450之间;A的海拔为250米,B的海拔为100米,AB两点相对高度=250-100=150米。(2)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甲、乙、丙三地中,丙地后面等高线稀疏,说明其坡度和缓,且前面地势开阔,适宜露营。 而甲地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靠近河流,容易发生洪灾;乙处等高线重叠,为陡崖,都不适宜露营。(3)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AB、CD河段中,AB段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因此漂流速度快;CD段等高线稀疏,坡度缓,因此漂流速度慢。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河流由高处向低处流。图中无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因此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因此CD河段流向为西北流向东南。(4)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路线①和路线②中,路线①距离更近,但穿越等高线多,坡度较陡;路线② 沿着同一海拔高度行走,不用爬山,行走不累,但路程较远。故答案为:(1)2;400~450米;150米;(2)丙;陡崖;(3)AB;等高线更密集,坡度更陡;自西北往东南;(4) 选路线①,距离更近。选路线②,因为沿着同一海拔高度行走,不用爬山,行走不累。【点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这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1)读图可知,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所以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图中比例尺为1:100 000,图上距离为2厘米,故实际距离为2×100 000=200 000cm,即2千米。观景台位于400米等高线内,海拔大于400,图中等高距为50,所以小于450,海拔在400-450之间;A的海拔为250米,B的海拔为100米,AB两点相对高度是150米。(2)图中甲地等高线凸向海拔高处,为山谷,靠近河流,容易发生洪灾;乙处等高线重叠,为陡崖,不适宜露营;丙地后面等高线稀疏,说明其坡度和缓,且前面地势开阔,适宜露营。(3)水流流速与当地坡度有关,坡度陡,水流流速快,坡度缓,水流流速慢,AB段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故水流流速快。 河流由高处向低处流,A处海拔250米,B处海拔100米,故水流由A处流向B处;图中无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故按普通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C点海拔为250米,而D点海拔为100米,故CD河段流向为西北流向东南。(4)该小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选择路线①或路线②。两条路线各有优缺点,路线①路程较近,但穿越等高线多,坡度较陡;路线②沿着等高线,坡度较缓,坡度较缓,不用爬山,行走不累。28.【答案】(1)甲(2)登山步道位于山谷,易发山洪等(3)能/是(表肯定)【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解析】【分析】(1)观赏 “旭日东升” 需要选择地势较高且视野开阔,没有遮挡的地方。甲处位于山顶附近,地势较高,视野开阔,适合观赏 “旭日东升”;丙处受山峰阻挡、丁处受山脊阻挡,乙地海拔较低,不适宜观测日出,故最佳位置是甲。(2)从图中可以看出,登山步道位于山谷部位。山谷在雨天容易汇集雨水,形成山洪等灾害,存在安全隐患,所以雨天不适合登山。(3)同学们是在暑假期间进行研学活动,暑假气温较高,符合云海在气温较高季节容易出现的条件。而且雨后初晴时,大量水蒸气上升至海拔 1500 米左右的高度会形成云海,暑假期间有可能出现这种天气状况,所以能欣赏到 “云海玉盘” 景观。【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部分是鞍部;等高线重合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是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凸出是山脊;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的是山顶;等高线数值内小外大的是盆地。等高线越稠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观赏“旭日东升”需选视野开阔、东方无遮挡的位置。甲处等高线闭合、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位于山顶,视野无阻挡,能清晰看到东方日出;丙处受山峰阻挡、丁处受山脊阻挡,乙地海拔较低,不适宜观测日出,故最佳位置是甲。(2)从地形部位看,登山步道所处位置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地形,山谷是集水线。雨天时,山谷易汇聚雨水,引发山洪等灾害,存在安全风险,所以雨天不适合登山。(3)同学们暑期研学,暑期气温高,符合“云海在气温较高季节易出现”的条件。且暑期降雨后初晴,满足“逢雨后初晴,大量水蒸气上升”的形成背景,所以能 欣赏到“云海玉盘”景观。29.【答案】(1)人类活动(人为/非自然)(2)缩小(变小);低;海平面上升(3)亚欧;太平洋;环太平洋【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板块构造学说【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明确提到 “我国开始在美济礁上吹沙填海,历时五个月完成,岛屿面积增大至 5.66 平方千米,成为南海诸岛中面积最大的岛”,这是通过人类的吹沙填海活动使美济礁变成了美济岛,所以主要是受到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2)由材料“从1993年到2012年,富纳富提岛(面积:2.4千米2,海拔:4.5米)附近的海平面上升了近10厘米。”可知,因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加剧,导致海平面上升,富纳富提岛海拔较低,岛屿海拔低处被海水淹没,富纳富提岛的面积会逐渐缩小。(3)从板块分布来看,硫黄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附近。而这一区域正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壳运动非常活跃,海底火山容易喷发,火山喷发会不断有岩浆等物质涌出,堆积在岛屿周围,使得该岛面积变大。【点评】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1)由材料“2015年年11月,我国开始在美济礁上吹沙填海,历时五个月完成,岛屿面积增大至5.66平方千米,成为南海诸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可知,美济礁成为美济岛主要是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2)由材料“从1993年到2012年,富纳富提岛(面积:2.4千米2,海拔:4.5米)附近的海平面上升了近10厘米。”可知,因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加剧,导致海平面上升,富纳富提岛海拔较低,岛屿海拔低处被海水淹没,富纳富提岛的面积会逐渐缩小。(3)读图可知,硫黄岛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附近,地壳活跃,海底火山喷发使得该岛面积变大。1 / 1湘教版(2024) 七上地理 第三章 单元测试卷·基础卷一、选择题(2025·桑植模拟)地球上的陆半球是指陆地面积最大的半球,其中心位于经度0°、北纬38°。读地球的陆半球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在地球的陆半球示意图上( )A.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B.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C.看不到的大洲只有南极洲 D.能看到四大洋部分水域2.在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大洲中,跨南、北半球的大洲是( )A.甲与乙 B.乙与丁 C.甲与丙 D.丙与丁3.陆半球中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洲分界线是( )A.苏伊士运河 B.白令海峡 C.巴拿马运河 D.土耳其海峡【答案】1.D2.B3.C【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世界的海陆分布;大洲分界线(2024八上·鲅鱼圈月考)山西地质博物馆“远古物种”展厅中展示了三叠纪时期中国北方陆生四足动物的代表——“中国肯氏兽”的化石标本。该化石在中国、非洲以及美洲大陆等地都有发现。下图为东西半球示意图和肯氏兽图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能找到肯氏兽化石的大洲可能是( )A.①③⑤⑦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④ D.①⑤⑥⑦5.肯氏兽化石的分布远隔重洋,可以证明( )A.气候的变化 B.大陆漂移 C.动物大迁徙 D.海平面下降【答案】4.C5.B【知识点】七大洲【解析】【点评】从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看,全球陆地被海洋包围,并被分隔成几块面积广大的大陆和许多面积较小的岛屿。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即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其中亚洲的面积最大,大洋洲的面积最小。4.读图可知,①是亚洲,②是非洲,③是南美洲,④是北美洲,⑤是欧洲,⑥是大洋洲,⑦是南极洲,材料显示“该化石在中国、非洲以及美洲大陆等地都有发现”,因此能找到肯氏兽化石的大洲可能是①②③④,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5.肯氏兽化石在亚洲、非洲、美洲大陆均有发现,而这些大洲目前相隔海洋,无法通过陆地直接迁徙。大陆漂移学说认为,远古时期大陆是一个整体(泛大陆),后来逐渐分裂漂移至不同位置。化石在不同大洲的分布,说明这些大洲曾连为一体,是大陆漂移的有力证据,B正确;气候的变化、动物大迁徙、海平面下降都不能很好地解释这种化石的远隔分布现象,ACD错误。故答案为:B。(2024七上·新会期中)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各类资源。“深海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最大作业水深超过1500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图中各类海底地形中,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的是( )A.大陆架 B.海沟 C.洋盆 D.大陆坡7.“深海一号”最大作业地点可能位于( )A.大陆架 B.海沟 C.大陆坡 D.洋盆8.关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合理的是( )A.海洋空间广阔,可大面积填海造陆B.捕养结合,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C.海洋矿产丰富,可加大开发力度D.陆源污染物处理时尽量排放到海里【答案】6.A7.C8.B【知识点】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海底的主要地形【解析】【点评】海洋资源指的是 自然资源分类之一。指形成和存在于海水或海洋中的有关资源。包括海水中生存的生物,溶解于海水中的化学元素,海水波浪、潮汐及海流所产生的能量、贮存的热量,滨海、大陆架及深海海底所蕴藏的矿产资源。6.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 200 米,这里阳光可以照射到海底,浮游生物丰富,渔业资源充足,还蕴藏着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与人类的渔业、能源等生产生活密切相关,A正确;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环境恶劣,对人类生产生活直接影响小;洋盆是大洋底部的主体部分,水深较深,离人类生产生活的直接关联小;大陆坡是大陆架向洋盆过渡的陡坡,虽然也有一定资源,但相比大陆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程度低,排除BCD。故答案为:A。7.大陆架坡度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大陆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海沟最大水深可达一万多米;洋盆是大洋中宽而又相对平坦的大洋底部。结合所学可知,大陆坡:是大陆架向洋盆过渡的区域,水深从 200 米向数千米过渡,“深海一号”最大作业水深超过 1500 米,符合大陆坡的水深范围,所以最大作业地点可能位于大陆坡,C正确,排除ABD。故答案为:C。8.A、结合所学可知,大面积填海造陆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如破坏海洋生物栖息地、影响海洋水文等,不利于海洋保护,A不符合题意;B、捕养结合,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能维持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既保障渔业生产,又保护海洋生态,B符合题意;C、海洋资源丰富,但在开采海底矿产的过程中要考虑对海洋环境的保护,适度开发,C不符合题意;D、海洋需要我们保护,因此要防治海洋污染,陆源污染物尽量排放到海里的做法是错误的,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024七上·广州期中)校地理兴趣小组正在娄底某贫困山村考察,为贫困山村实施产业脱贫进行实地调查。下图为贫困山村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考察队员来到该地规模最大的村庄,发现该村庄四周地形较封闭,所处地形为( )A.山间盆地 B.山顶台地 C.幽深山谷 D.平缓山坡10.队员们从该村庄出发,向西徒步考察,登上了西峰。估算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500米 B.600米 C.700米 D.800米11.通过调查后,兴趣小组人员发现该地区在图中①②两处均适宜修筑水库、发展灌溉和淡水养殖。兴趣小组成员建议在②处修筑水库,主要原因是该方案中( )A.峡谷口海拔高 B.淹没土地少C.人口迁移量少 D.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大【答案】9.A10.A11.D【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解析】【点评】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在等高线上标有海拔数值, 如100米、200米。这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就是等高线地形图。 通过等高线的特征,可以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9.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间盆地的等高线特征是中间低、四周高。图中规模最大的村庄所在区域,等高线呈现中间数值低,周边数值高,符合山间盆地的地形特点,A正确;山顶台地是山顶相对平缓区域,山谷是等高线向高处凸,山坡是倾斜的地形面,都不符合,BCD错误。故答案为:A。10.读图分析,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可判断,村庄海拔在300米-400米之间,西峰的海拔在800米-900米之间,因此两地的相对高度在400米-600米之间,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11.修筑水库,要考虑库区面积和蓄水量,一般在口袋形地形的出口处,库区面积大、蓄水量多。①处库区范围太小;②处位于山谷出口,等高线围成的库区范围更大,修筑水库后,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大。故答案为:D。(2025·内江)某地理兴趣小组对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如图)进行探究学习。完成下面小题。12.P处山体部位是( )A.鞍部 B.山脊 C.山谷 D.陡崖13.探究发现,站在E山峰不能看见(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14.探究在F地遭遇山洪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 )A.沿①线路逃生 B.沿②线路逃生C.沿③线路逃生 D.原地等待救援【答案】12.A13.C14.B【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防灾减灾【解析】【点评】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越稠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12.读图分析可知,P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是鞍部。故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3.读图分析可知,E山峰与甲地、乙地、丁地之间,没有明显高于两者连线的地形阻挡,因此站在E山峰都能看见 :而E山峰与丙地之间有山峰阻挡视线,所以站在E山峰不能看见丙地。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在山谷遭遇山洪时,正确逃生方法是向与山洪流动方向垂直的高处逃生。读图分析可知,F地位于山谷,山洪沿山谷向下流,②)线路是向高处且与山洪流向大致垂直的方向, 是正确的逃生方法。①线路逆山洪方向、③线路顺山洪方向,容易被山洪冲走,非常危险;原地等待救援易被山洪淹没,都不是正确的逃生方法 。故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024七下·榆树开学考)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15.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地形类型为盆地B.①、②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00米C.②地位于④地的东北方向D.有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山体部位是山脊16.陆地表面地形类型多样,下列对盆地地形的描述正确的是( )A.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B.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山地小C.海拔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D.四周高,中间低【答案】15.C16.D【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剖面图【解析】【点评】平原、丘陵、高原、山地和盆地五种地形的判断标准: 1、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大多数在50米以下,地势开阔平坦; 2、丘陵:海拔在200米到5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相对崎岖,有一定的起伏; 3、高原:通常海拔在500米以上,地表高而平,通常上方平坦开阔,周边有明显的陡坡为界限; 4、山地:和丘陵相似,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较为陡峭; 5、盆地:四周高、中间低,没有海拔限制。15.A、该地区中间高、四周低,并非是盆地地形,海拔多在200米-500米之间,丘陵分布广,A错误;B、①地区的海拔为250米,②地区的海拔为300米,相对高度是50米,B错误;C、②地区位于④地区的东北方向,C正确;D、 有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山体部位是山谷,D错误。故答案为:C16.盆地的海拔没有具体的标准,但是四周高、中间低,D正确。故答案为:D(2025·长春)海洋和陆地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有研究证据表明,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珠穆朗玛峰还在“长高”。如图为全球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各小题。17.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板块的内部,地壳很不稳定 B.各大板块是静止不动的C.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较活跃 D.板块都是由陆地构成的18.珠穆朗玛峰还在“长高”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在不停地自转 B.板块在碰撞挤压C.人类不断填海造陆 D.全球气候在变暖【答案】17.C18.B【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板块与地震【解析】【点评】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17.A、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A错误;B、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B错误;C、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频繁,多火山、地震,地壳较活跃,C正确;D、板块包括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如太平洋板块大部分是海洋,D错误。故答案为:C。18.A、与地球自转无关,A错误;B、珠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处,板块持续碰撞挤压使珠峰“长高”,B正确;C、人类填海造陆对珠峰高度无影响,C错误;D、全球气候变暖与珠峰长高无直接关联,D错误。故答案为:B。(2025·广西)地质学家根据全球板块运动的状况,对1亿年后大洋与大陆的运动情况作出预测,绘制了当前与1亿年后全球部分地区海陆分布状况的对比图(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根据该地质学家的观点,1亿年后,大西洋的面积将扩大,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板块张裂 B.板块挤压 C.风力沉积 D.流水侵蚀20.符合该地质学家预测的说法是( )A.红海将变小 B.澳大利亚将北移C.格陵兰岛将东移 D.东非大裂谷将缩小【答案】19.A20.B【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解析】【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19.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大西洋位于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张裂拉伸地带,因此面积不断扩大。即大西洋的面积将扩大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板块张裂。故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20.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A.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地带,面积将扩大,A不符合题意;B.澳大利亚板块向北移动,B符合题意;C.格陵兰岛将西移,C不符合题意;D.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地带,面积将扩大,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B。(2025·梧州模拟)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5年4月11日7时59分在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发生4.1级地震,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4级以上地震共352次。据此读“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1.台湾省地震多发的原因是该省位于(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D.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地带22.下列关于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A.不分楼层,马上逃往户外B.在室内时站在原地等待救援C.立刻跑到窗边,观察地震情况D.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不乘坐电梯23.海底发生地震后,最有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是( )A.暴雨 B.龙卷风 C.海啸 D.台风【答案】21.C22.D23.C【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防灾减灾;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解析】【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就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正确的防震措施:如果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b. 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c. 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场或饭店,要迅速抱头卧在座位下面;也可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门口的观众可迅速跑出门外或体育场场内。d. 如果你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高架桥和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院所。地震停下后,为防止余震伤人,不要轻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内。e. 如果你在百货商场,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尽量避开玻璃柜。在楼上时,要看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f. 如果你在工厂的车间里,应就近蹲在大型机床和设备旁边,但要注意离开电源、气源、火源等危险地点。g. 如果你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应抓牢扶手,以免摔伤、碰伤,同时要注意行李掉下来伤人。座位上面朝行李方向的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护住头面部;背向行李方向的人可用双手护住后脑,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地震后,迅速下车向开阔地转移。h. 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如果正在使用明火,应迅速把明火灭掉。海啸,是指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21.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台湾省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因此地震多发。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地震发生时,需要采取正确的措施保障生命安全。A.如果在高楼层, 不分楼层马上逃往户外是非常危险的,A不符合题意;B.在室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方式避险,站在原地等待救援是比较被动的做法,B不符合题意;C.立刻跑到窗边观察地震情况是非常危险的,C不符合题意;D.撤离时应该走安全通道,不能乘坐电梯,因为地震可能导致电梯故障,危及生命,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海底地震可能会引起海水的剧烈运动,从而引发海啸。暴雨、龙卷风、台风都与海底地震关系不大。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025·苏州)古生物学家在青藏高原地区发现了距今约2500万年的棕榈叶片化石,而现存的棕榈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下图为板块分布示意图(局部)。完成下面小题。24.与现在的青藏高原相比,约2500万年前青藏高原海拔较低,气候温暖湿润。导致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变化的原因是( )A.人类活动 B.海平面上升 C.地壳运动 D.火山喷发25.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亚洲全部位于亚欧板块B.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板块张裂地带C.甲处未来可能由海变成洋D.阿尔卑斯山脉海拔会逐渐下降【答案】24.C25.C【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板块构造学说【解析】【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24.青藏高原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地壳隆起抬升形成的。约 2500 万年前,青藏高原海拔较低,后来因为地壳运动,海拔逐渐升高,气候也发生变化,C正确;与人类活动、海平面上升、火山喷发无关,ABD错误。故答案为:C。25.A、亚洲除了位于亚欧板块,还有部分位于印度洋板块,如印度半岛,A错误;B、喜马拉雅山脉是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位于板块挤压地带,B错误;C、甲处是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地带,随着板块张裂,未来可能由海变成洋,C正确;D、阿尔卑斯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地带,海拔会逐渐升高,D错误。故答案为:C。二、图文材料题26.(2025九下·凉州开学考)北极东北航道被称为“冰上丝绸之路”。随着气候变暖,近年来北极冰雪融化加速,东北航道逐步开通。如图为“东北航道和传统航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一艘货船从我国大连出发,沿东北航道前往鹿特丹,穿越白令海峡,在① (大洋)航行期间,船员们发现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这种自然现象称为 ,此时段属于北半球的 (季节)。目的地鹿特丹位于 (大洲)西部。(2)传统航道所经过的大洋②名称是 ,运河③名称是 运河,是 洲和 洲的分界线,运河③所在的国家是 。【答案】(1)北冰洋;极昼;夏季;欧洲(2)印度洋;苏伊士;亚;非;埃及【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大洲分界线【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①大洋为北冰洋,航行期间,船员们发现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这种自然现象称为“极昼”,说明该地危机北极圈内,此时段属于北半球的夏季。荷兰鹿特丹位于欧洲西部,欧洲西部,工业革命早,工业发达,以制造业为主,经济发达,大多数为发达国家。(2)由图可知,大洋②是印度洋,运河③是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作用:苏伊士运河是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重要海上通道,它的建成,大大缩短了从亚洲各港口到欧洲的航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是东西方相互往来的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地处埃及国家境内。故答案为:(1)北冰洋;极昼;夏季;欧洲(2)印度洋;苏伊士;亚;非;埃及【点评】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1)一艘货船从我国大连出发,沿东北航道前往鹿特丹,向北穿越白令海峡,到达纬度最高的大洋北冰洋。在①北冰洋航行期间,船员们发现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这种自然现象称为“极昼”,此时段属于北半球的夏季。目的地鹿特丹位于欧洲西部,该区域多数国家是发达国家。(2)传统航道所经过的大洋②是印度洋,运河③是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它也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地处埃及国家境内。27.(2024七上·深圳期中)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的进行学科融合,某学校地理小组开展了地理研学活动,到实地考察体验。下图为研学活动地区局部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活动一:“登高望远”。出发点B与观景台的图上直线距离约为2厘米,则实地水平距离约为 千米。观景台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图中A点与B点的相对高度是 。(2)活动二:“星空露营”。仅从地形的角度考虑,图中甲、乙、丙三地中最适宜同学们露营的是 。乙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3)活动三:“激流勇进”。同学们要分成两组分别沿图中AB、CD河段体验漂流,其中漂流速度较快的是 河段,理由是 ;沿CD河段漂流的方向大致是 。(4)活动四:“勇往直前”。有两条行走路线,路线①和路线②,请问你会选择走哪一条路线,并解释原因(你所选的这条路线有什么优势)?【答案】(1)2;400~450米;150米(2)丙;陡崖(3)AB;等高线更密集,坡度更陡;自西北往东南(4)选路线①,距离更近。选路线②,因为沿着同一海拔高度行走,不用爬山,行走不累。【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比例尺为1:100 000,说明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根据题意可知, 出发点B与观景台的图上直线距离约为2厘米,则实地水平距离约为2千米。该图等高距为50米,因此观景台海拔在400-450之间;A的海拔为250米,B的海拔为100米,AB两点相对高度=250-100=150米。(2)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甲、乙、丙三地中,丙地后面等高线稀疏,说明其坡度和缓,且前面地势开阔,适宜露营。 而甲地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靠近河流,容易发生洪灾;乙处等高线重叠,为陡崖,都不适宜露营。(3)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AB、CD河段中,AB段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因此漂流速度快;CD段等高线稀疏,坡度缓,因此漂流速度慢。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河流由高处向低处流。图中无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因此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因此CD河段流向为西北流向东南。(4)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路线①和路线②中,路线①距离更近,但穿越等高线多,坡度较陡;路线② 沿着同一海拔高度行走,不用爬山,行走不累,但路程较远。故答案为:(1)2;400~450米;150米;(2)丙;陡崖;(3)AB;等高线更密集,坡度更陡;自西北往东南;(4) 选路线①,距离更近。选路线②,因为沿着同一海拔高度行走,不用爬山,行走不累。【点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这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1)读图可知,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所以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图中比例尺为1:100 000,图上距离为2厘米,故实际距离为2×100 000=200 000cm,即2千米。观景台位于400米等高线内,海拔大于400,图中等高距为50,所以小于450,海拔在400-450之间;A的海拔为250米,B的海拔为100米,AB两点相对高度是150米。(2)图中甲地等高线凸向海拔高处,为山谷,靠近河流,容易发生洪灾;乙处等高线重叠,为陡崖,不适宜露营;丙地后面等高线稀疏,说明其坡度和缓,且前面地势开阔,适宜露营。(3)水流流速与当地坡度有关,坡度陡,水流流速快,坡度缓,水流流速慢,AB段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故水流流速快。 河流由高处向低处流,A处海拔250米,B处海拔100米,故水流由A处流向B处;图中无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故按普通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C点海拔为250米,而D点海拔为100米,故CD河段流向为西北流向东南。(4)该小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选择路线①或路线②。两条路线各有优缺点,路线①路程较近,但穿越等高线多,坡度较陡;路线②沿着等高线,坡度较缓,坡度较缓,不用爬山,行走不累。28.(2025·长沙模拟)地理实践融五育泰山,被誉为五岳之首,古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旭日东升、云海玉盘、隆冬雾凇、泰山佛光,是泰山特有的奇观。长沙某中学在暑假期间组织泰山研学活动。(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同学们观赏“旭日东升”的最佳位置是 。(2)读图,从地形部位的角度,分析雨天不适合登山的原因: 。(3)云海在气温较高的季节更容易出现,特别是逢雨后初晴,大量水蒸气上升至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度时,白云平铺万里犹如一个云的海洋。判断同学们研学期间是否能欣赏到“云海玉盘”景观? 。【答案】(1)甲(2)登山步道位于山谷,易发山洪等(3)能/是(表肯定)【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解析】【分析】(1)观赏 “旭日东升” 需要选择地势较高且视野开阔,没有遮挡的地方。甲处位于山顶附近,地势较高,视野开阔,适合观赏 “旭日东升”;丙处受山峰阻挡、丁处受山脊阻挡,乙地海拔较低,不适宜观测日出,故最佳位置是甲。(2)从图中可以看出,登山步道位于山谷部位。山谷在雨天容易汇集雨水,形成山洪等灾害,存在安全隐患,所以雨天不适合登山。(3)同学们是在暑假期间进行研学活动,暑假气温较高,符合云海在气温较高季节容易出现的条件。而且雨后初晴时,大量水蒸气上升至海拔 1500 米左右的高度会形成云海,暑假期间有可能出现这种天气状况,所以能欣赏到 “云海玉盘” 景观。【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部分是鞍部;等高线重合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是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凸出是山脊;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的是山顶;等高线数值内小外大的是盆地。等高线越稠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观赏“旭日东升”需选视野开阔、东方无遮挡的位置。甲处等高线闭合、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位于山顶,视野无阻挡,能清晰看到东方日出;丙处受山峰阻挡、丁处受山脊阻挡,乙地海拔较低,不适宜观测日出,故最佳位置是甲。(2)从地形部位看,登山步道所处位置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地形,山谷是集水线。雨天时,山谷易汇聚雨水,引发山洪等灾害,存在安全风险,所以雨天不适合登山。(3)同学们暑期研学,暑期气温高,符合“云海在气温较高季节易出现”的条件。且暑期降雨后初晴,满足“逢雨后初晴,大量水蒸气上升”的形成背景,所以能 欣赏到“云海玉盘”景观。29.(2025七上·朝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地球上海洋和陆地也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同学们查找到一些岛屿“海陆变迁”的实例,进行探究活动。材料一 2015年11月,我国开始在荧济礁上吹沙填海,历时五个月完成,岛屿面积增大至5.66平方千米,成为南海诸岛中面积最大的岛。材料二 从1993年到2012年,富纳富提岛(面积:2.4平方千米,海拔:4.5米)附近的海平面上升了近10厘米。材料三 近来来,硫黄岛附近海域海底火山喷发,使该岛面积持续发生变化:19.3平方千米(1911年)→23.73平方千米(2015年)→29.86平方千米(2022年)。材料四 相关地图(1)美济礁成为美济岛主要是受到 因素的影响。(2)根据材料推测,富纳富提岛的面积会逐渐 。因为富纳富提岛海拔较 ,随着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加剧,导致 。(3)硫黄岛位于 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处附近,地处 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活跃,海底火山喷发使得该岛面积变大。【答案】(1)人类活动(人为/非自然)(2)缩小(变小);低;海平面上升(3)亚欧;太平洋;环太平洋【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板块构造学说【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明确提到 “我国开始在美济礁上吹沙填海,历时五个月完成,岛屿面积增大至 5.66 平方千米,成为南海诸岛中面积最大的岛”,这是通过人类的吹沙填海活动使美济礁变成了美济岛,所以主要是受到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2)由材料“从1993年到2012年,富纳富提岛(面积:2.4千米2,海拔:4.5米)附近的海平面上升了近10厘米。”可知,因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加剧,导致海平面上升,富纳富提岛海拔较低,岛屿海拔低处被海水淹没,富纳富提岛的面积会逐渐缩小。(3)从板块分布来看,硫黄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附近。而这一区域正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壳运动非常活跃,海底火山容易喷发,火山喷发会不断有岩浆等物质涌出,堆积在岛屿周围,使得该岛面积变大。【点评】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1)由材料“2015年年11月,我国开始在美济礁上吹沙填海,历时五个月完成,岛屿面积增大至5.66平方千米,成为南海诸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可知,美济礁成为美济岛主要是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2)由材料“从1993年到2012年,富纳富提岛(面积:2.4千米2,海拔:4.5米)附近的海平面上升了近10厘米。”可知,因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加剧,导致海平面上升,富纳富提岛海拔较低,岛屿海拔低处被海水淹没,富纳富提岛的面积会逐渐缩小。(3)读图可知,硫黄岛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附近,地壳活跃,海底火山喷发使得该岛面积变大。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湘教版(2024) 七上地理 第三章 单元测试卷·基础卷(学生版).docx 湘教版(2024) 七上地理 第三章 单元测试卷·基础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