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签订《南京条约》签订《北京条约》签订《马关条约》签订《辛丑条约》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各阶层救亡图存运动一次次失败屡战屡败根源何在?腐朽落后的清政府!辛亥革命课程标准: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知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性。辛亥革命的概念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全过程。狭义:特指1911年武昌起义,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广义:1911.10.101894年(19世纪末)兴中会成立武昌起义宣统帝下诏退位1912.02.12狭义的辛亥革命广义的辛亥革命一、武昌起义1.背景:一次大的革命行动往往要有一定的时间来聚集能量,而辛亥革命的能量正是从1894-1911年聚集的,武昌起义是其能量的释放。 ——金冲及《辛亥革命史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据统计1895——1910年间设立的资本在10000元以上的厂矿共有326家,资本总额近1亿元。企业数量和资本总额都超过1872——1900年间的一倍。——王文全、刘天路主编《中国近代史》时间 起义1906年 萍浏醴起义1907年 安庆绍兴起义1907年 广西起义1911年 黄花岗起义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时间 团体/政党1894年 兴中会1904年 华兴会1905年 同盟会材料四:材料五:①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⑤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④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建立③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革命高潮到来一、武昌起义1.背景:保路运动亦称“铁路风潮”。1911年5月,清政府以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随后,又命督办川汉、粤汉铁路大臣强行接收广东、四川、湖南、湖北铁路公司。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损害了民间利益,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引发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保路运动示意图⑥导火索:1911年9月,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到四川镇压保路运动,武昌空虚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一、武昌起义2.概况:2.概况:一、武昌起义领导机构:主要力量:时间:地点:经过: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甲午战后,清政府为加强陆军力量,下令创立新式陆军,史称“新军”。湖北新军中大量军官曾官费留学日本,因而遍布革命党人。当中以共进会及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渗透最广。本是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的湖北新军,后来反而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之一。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谋划起义1911年1911.10.111911.10.9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时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1911.10.10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革命党人首先起义,夺取军械库谋划起义计划泄露武昌首义占领武昌三镇胜利2.概况:一、武昌起义领导机构:主要力量:时间:地点:经过: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谋划起义1911年1911.10.11起义军成立 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1911.10.9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时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1911.10.10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革命党人首先起义,夺取军械库谋划起义计划泄露武昌首义占领武昌成立政府注意:孙中山没有直接参与武昌起义!三镇胜利湖北军政府成立湖北军政府旗帜2.概况:一、武昌起义黎元洪(1864—1928)武昌起义前夕,由于革命机关被破获,起义重要领导人刘复基等遇害,孙武受伤,蒋翊武被迫逃亡。黄兴、宋教仁等革命领导人也不在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北革命党人自认为“资望”不足,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绝。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湖北革命党人只得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就位。不久后,湖北的政权、军权逐步完全落到以黎元洪为首的旧官僚手上。用枪逼出来的都督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作为清王朝旧官僚,摇身一变却成为了革命党人的高级领袖,这反映了革命党的什么问题?反映了革命党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的不彻底性,为后面革命果实被窃取埋下隐患2.概况:一、武昌起义领导机构:主要力量:时间:地点:经过:结果: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1911年1911.10.111911.10.91911.10.10谋划起义计划泄露武昌首义占领武昌成立政府三镇胜利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911年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独立的省份很多是由旧军阀、资产阶级主导(革命不彻底)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一、武昌起义为何前面起义都失败了,而武昌起义却能取得成功?你认为武昌起义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据统计1895——1910年间设立的资本在10000元以上的厂矿共有326家,资本总额近1亿元。企业数量和资本总额都超过1872——1900年间的一倍。——王文全、刘天路主编《中国近代史》时间 起义1906年 萍浏醴起义1907年 安庆绍兴起义1907年 广西起义1911年 黄花岗起义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时间 团体/政党1894年 兴中会1904年 华兴会1905年 同盟会材料四:材料五:①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⑤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④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建立③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革命高潮到来⑥导火索:1911年9月,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到四川镇压保路运动,武昌空虚武昌起义的成功是19世纪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二、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中华民国建立的背景: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武昌武昌起义后,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建立统一的中央政府。假设你是当时参与革命的人,你会想到由谁来担当这个大任?二、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中华民国建立的背景: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武昌武昌起义后,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建立统一的中央政府。1911.121911.10.10武昌起义孙中山当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归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1.11911年12月下旬,独立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因为全国还有未独立的省份二、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时间地点国号总统副总统机构纪元性质意义1912年1月1日南京孙中山黎元洪临时参议院(各省代表任参议员)公历,中华民国纪元(元年:1912)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汉满蒙回藏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成立标志: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二、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孙中山认为,临时大总统应遵循国民的意愿,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巩固新生政权,实现社会安定,使中华民国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他把担任最高职务视为“为众服务”,将人民置于主人、自己置于公仆的地位。材料研读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孙中山《临时大总统誓词》(1912年1月1日)谈谈孙中山对临时大总统职责的认识。中华民国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概念区分。特指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建立的,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性质的中央政权。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1月1912年4月1928年1949年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1912—1949年中国的国家名称。简称民国,分为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华民国二、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国元年民国2年民国4年民国6年1911年1912年1913年1917年1915年1914年1916年民国3年民国5年公元纪年=1911+民国纪年学以致用: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民国11年生人,1950年他牺牲时的实岁年龄是多大呢?民国11年+1911=公元1922年1950-1922=28(岁)公元1940年是民国多少年?1940—1911=民国29年二、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时间颁布者制定机构1912年3月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临时参议院1912年,孙中山主持制定了《临时约法》,其用意,“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表现了革命派在交出名器之前企图用约法限制袁世凯的努力。—— 摘编自陈旭《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现场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 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内容:国家主权 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人民权利 ②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政治体制 ④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法院行使司法权,司法独立等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1)颁布:行政权(总统、国务员)司法权(法院)立法权(参议院)分权制衡可否决参议院法案可任命法官可宣布总统违宪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任命法官需参议院确认有效地防止专制独裁二、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内容:国家主权 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人民权利 ②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政治体制 ④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法院行使司法权,司法独立等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3)评价:性质:意义:局限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有实际的约束效力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1.袁世凯其人:袁世凯(1859—1916)袁世凯(1859年-1916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 训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早期现代化 改革,是大地主、大买办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在辛亥革命前的十几年中,他以叛卖维新派而获得慈禧的信任,以血腥镇压义和团和出卖主权而博得帝国主义的欢心,一直是清政府和帝国主义所倚重的人物。武昌起义成功后,袁世凯奉命率军南下镇压革命,先后攻陷汉口、汉阳,湖北军政府被迫与其交涉。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镇压革命军先后攻陷汉口、汉阳湖北军迫于压力与袁世凯交涉望和平方式实现共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迫于压力表示①如果清帝退位②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自己即行辞职推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发布退位诏书清朝260多年统治结束清朝存在时间276年(1636年皇太极改金为清—1912年)清朝统治中国268年(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镇压革命军先后攻陷汉口、汉阳湖北军迫于压力与袁世凯交涉望和平方式实现共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迫于压力表示①如果清帝退位②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自己即行辞职推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发布退位诏书清朝260多年统治结束袁世凯通电拥护共和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镇压革命军先后攻陷汉口、汉阳湖北军迫于压力与袁世凯交涉望和平方式实现共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迫于压力表示①如果清帝退位②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自己即行辞职推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发布退位诏书清朝260多年统治结束袁世凯通电拥护共和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结果: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探究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原因宣统帝退位后,南京临时政府派蔡元培、宋教仁等为迎袁专使,赴京迎接袁世凯南下就职。袁世凯不肯离开他的北京老巢,表面上表示“极愿早日南行”,暗地里却指使亲信部队在北京制造“兵变”纵火抢劫,造成混乱。接着,保定、天津等地也发生类似事件。帝国主义列强紧密配合,日、英、俄、德等国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调兵开往北京。在这种形势下,南京参议院只得作出让步,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①袁世凯善于玩弄权谋②帝国主义的支持③袁世凯实力强大④资产阶级革命派软弱妥协,缺乏实力根本原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3.二次革命的背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在国家机构体制上实行内阁制,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部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内阁制总统限制责任内阁制的目的是:分权制衡,限制袁世凯权力①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公然背弃誓言,一再破坏《临时约法》(根本原因)袁世凯在拟定内阁各部总长名单时,竭力排斥革命党人。在袁世凯组织的政府中,外交、内务、陆军、海军、财政等重要部门的总长,都是他的亲信,由革命党人任总长的,只有当时人们称之为“冷衙门”的教育、农林、工商、司法四部。无责任内阁之实实行责任内阁制(总理负责、总统象征)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3.二次革命的背景:①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公然背弃誓言,一再破坏《临时约法》。1912年8月,同盟会会员宋教仁等在征得孙中山同意后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并在随后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明显优势。宋教仁认为在当时的中国政治形势下,大总统已由袁世凯所得,但革命党人可以通过民选议会,以议会的多数党资格组织责任内阁,从而取得国家的实际政治权力,实现理想的共和政制.——张宪文《中华民国史》国民党在大选862席中,占了392席,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党,具备组阁政府的权利, 宋教仁将出任政府总理,行使行政权。这引起袁世凯的恐慌。袁世凯宋教仁重金收买不为所动杀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3.二次革命的背景:①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公然背弃誓言,一再破坏《临时约法》。1912年8月,同盟会会员宋教仁等在征得孙中山同意后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并在随后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明显优势。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后身亡。(宋教仁案)报纸揭露,刺杀宋教仁的幕后黑手是袁世凯的亲信,并可能牵涉袁世凯本人。反应了袁世凯独裁的本质◎被刺杀后的宋教仁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为宪法流血第一人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4.二次革命的概况:袁世凯与外国银行团签订条件苛刻的借款合同,积极进行军事部署,随后下令 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密令北洋军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被迫发布讨袁宣言和通电,二次革命爆发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导火线:时间:领导人:结果:1913年7—9月孙中山、黄兴宋教仁案失败,因国民党力量涣散,被袁世凯镇压,孙中山、黄兴等流亡日本袁世凯公然背弃誓言,一再破坏《临时约法》二次革命形势图思考:这场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这次革命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保卫民主共和的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四、辛亥革命的评价材料二:《临时约法》破天荒地第一次明确宣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普通老百姓从历来的“子民”、“臣民”、“蚁民”,一下子变成国家的主人,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变化!——《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材料一: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1912年3月5日发表于《时报》的《新陈代谢》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②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③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1.辛亥革命的进步性:四、辛亥革命的评价1.辛亥革命的进步性:②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反帝”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反封建”推翻清朝,结束专制,建立民国反帝反封建彻底吗 “反帝”有限:①目标:未明确反对帝国主义②结果:未改变半殖民地的性质“反封建”有限:仅仅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未改变半封建的性质。(封建自然经济,封建思想文化等仍然存在)民族革命民主革命局限性:①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近代中国社会 主要矛盾是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阶级矛盾注意:辛亥革命结束的是封建帝制,而非封建制度!四、辛亥革命的评价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②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③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1.辛亥革命的进步性:2.局限性:①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启示:资产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二、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改革措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一系列革除社会积弊的法令。包括保障人权,不准刑讯体罚,禁止买卖人口、贩卖童工;强令男子剪除发辫,劝禁女子缠足;严禁鸦片,禁止赌博;提倡平等观念,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废止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体现平等的鞠躬、握手礼等。这些政策在当时虽然未能完全执行,但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对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对比项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时间阶级派别目的性质学习积极影响局限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护清朝统治救亡图存,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封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西方先进技术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启了......19世纪60—90年代1898年1911年只学习技术没有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对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退让对比项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条件:镇压保路运动,武昌空虚;文学社与共进会积极谋划起义时间、主要力量: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结果:起义军占领武昌全城,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扩展: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中华民国建立标志: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意义: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颁布: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临时参议院制定性质: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作用: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二次革命:宋教仁遇刺案;1913年,因国民党力量涣散而失败评价辛亥革命:积极+局限性随堂训练1.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使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黄花岗起义2.辛亥革命后,译著《平民政治》立即更名为《共和政治》;《国粹学报》改名为《共和杂志》后畅销不衰。这反映了当时( )A.书籍报刊出现更名热潮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宣传共和报刊大量创办 D.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BB3、民国时期旅顺学生刘成汉的小学毕业证书上标明其毕业于民国38年。他毕业的时间应该是公元 ( )A、1946年 B、1947年 C、1948年 D、1949年4、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道圣旨是《宣统帝退位诏书》,是大清帝国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颁布的退位诏书,从此清朝统治中国结束。这道圣旨发布于 ( )A、1911年 B、1912年 C、1915年 D、1917年5、下列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规定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C、是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D、是辛亥革命的唯一成果DBD随堂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