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高中地理人教2019必修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一、判断题1.太阳辐射是近地面大气最直接、最主要的热源。2.对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吸收大量的紫外线,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4.近地面大气能量主要、直接来源于地面长波辐射.二、双选题5.在珠穆朗玛峰北侧,海拔5300-7000米的区域主要被冰雪覆盖。由于冰雪表面气温低于山谷中同高度的大气温度,昼夜盛行冰川风,风力强劲,阵风达到7~8级。下图能正确表示冰川风的是( )A. B.C. D.6.下图为长江河谷某地地形剖面及某时刻等温面分布图,等温面是指空间中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面。完成河谷中部等温面向上弯曲的主要原因有( )A.夜晚因散热不畅,谷地内部气温偏高B.白天因地形阻挡,谷地内部获得太阳辐射少,气温较低C.夜晚因江水比热容大,降温慢,谷地气温较高D.白天因江水比热容大,升温慢,谷地气温较低三、单选题2024年10月,我国跳伞运动员在美国田纳西州完成12991.43米高空跳伞极限挑战。这是国产自研降落伞装备首次突破万米以上的高空跳伞。如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此次跳伞的起点,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 )A.对流层 B.平流层 C.臭氧层 D.高层大气8.跳伞中自动气温记录仪显示的气温值总趋势( )A.逐渐降低 B.先降后升 C.逐渐升高 D.先升后降9.除高空翼伞系统外,跳伞运动员还应准备( )A.登山鞋和手杖 B.防晒霜和墨镜C.防寒服和氧气 D.驱蚊药和长裤10.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关于图中各层大气的叙述正确是( )A.A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B.A层大气下热上冷,对流运动显著C.B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D.B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我国华北某地西北靠山,东南面海。下图示意该地15日11时-16日11时近地面气温和相对湿度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1.据图推断,该地近地面空气中水汽量最多的时刻是A.15日14时 B.15日23时 C.16日0时 D.16日11时12.该地15日23时~16日0时受阵风影响。该阵风的风向与性质是A.西北风;暖湿 B.西北风;暖干C.东南风;暖湿 D.东南风;暖干下图为“某沿海地区一日平均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3.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赤道地区 B.中纬地区 C.高纬地区 D.高山地带14.该地当日最有可能的天气特征为( )A.雷雨大风冰雹天气 B.烈日高温酷暑天气C.潮湿闷热无风天气 D.雪虐风饕地冻天气15.导致A、B两层气温垂直变化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海拔 B.大气成分 C.气象条件 D.纬度气象学上将冷空气在山谷或盆地底部汇集的现象称为冷湖。下图示意2023年2月23~24日我国北方某峡谷冷湖出现前后大气温度随海拔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该次冷湖现象最大值出现在( )A.23日17:00 B.23日19:00 C.23日23:00 D.24日8:0017.该次冷湖形成和消散的方向分别是( )A.自上而下,自上而下 B.自上而下,自下而上C.自下而上,自下而上 D.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四川盆地是我国臭氧污染的重灾区。左图为四川盆地某测站山谷风风向统计图,风向正北为0°,顺时针增大,▲、▼表示山风或谷风。右图为该测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右图中指向标所指方向是( )A.东 B.南 C.西 D.北19.山谷风日该测站测得的臭氧相对浓度日变化为( )A. B.C. D.四、填空题20.大气运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深刻。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和热力环流示意图。(1)图1中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下图中的( )A. B.C. D.(2)民居屋前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图2中代表此时石质地面的是 ,气流在垂直方向上做 运动。(3)比较甲乙丙丁四处的气压大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4)假若图2表示的环流为海陆风,则甲、乙两地中表示白天海洋的是 地,海洋与陆地之间吹的是 (海或陆)风。(5)假如图2所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 (填甲或乙),请你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出两条合理性建议。 (6)在下图中补充完整夜晚时山林与石质地面之间的气流运动方向。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地理学习应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地理实验既是方法,又是重要内容。下图是模拟实验示意图。(1)从图示角度观察该模拟实验,烟的运动轨迹是 (顺时针、逆时针),其模拟的自然地理过程是 。若该实验模拟白天的海陆风,则冰块表示 。若该实验模拟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那么表示城市的是 。(2)该模拟实验还可以解释夜晚的山谷风,此时吹 风(山风或谷风)。还可以解释白天的海陆风,此时吹 风。五、综合题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下图为中国地壳厚度等值线分布图。青藏高原被认为是天文观测的最佳地点,其主要优势是空气透度高。(1)沿北纬30°纬线地壳分布特点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在莫霍面处,纵波和横波的波速发生明显变化,地震波自上而下经过莫霍面时,纵波速度 。(2)拉萨具有丰富的 资源(可再生),大量使用可有效减少 等气体排放,有利于缓解全球变暖。(3)青藏高原的主要水体类型是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下垫面对太阳辐射 作用下降,增强了 辐射,使大气温度进一步升高。(4)指出青藏高原空气透明度高的原因。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北京市城区的城市热岛现象较明显,如图为2008年4月某日北京地区城市和郊区平均气温水平变化示意图.(1)图中现象被称为 ,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大气质量的有利影响是什么? (2)城市上空多云和雾的原因是什么?(3)试分析在城郊建设环境绿地,其意义是什么?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云顶温度能够决定水成物的初始相态,若云顶温度低于一10℃,水成物初始相态为固态,相反,云顶温度大于一10℃且小于0℃则为过冷水。研究表明云顶温度、暖层(大于0℃的逆温层)和次冻结层(小于0℃的冷层)的强度和厚度均是冻雨形成的关键气象因子。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和云顶温度,提出了冻雨形成两种机制,“冰相机制”和“过冷暖雨机制”。冷暖气团交汇有利于冻雨的形成。下图示意冻雨形成的“冰相机制”(a)和“过冷暖雨机制”(b)。(1)简述两种冻雨形成机制中的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异同特征。(2)分析“冰相机制”冻雨的形成过程。(3)简述冻雨形成的必要大气温度条件。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图是R湖区略图。R湖是一个堰塞湖,发源于高山地区的L河被冰川沉积物所阻断,在幽深的峡谷中汇水成湖。湖面海拔300多米,面积近6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50米。注入湖泊的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其中L河是吐纳湖水的主要河流,L河流量丰富,水流湍急,R湖湖水随L河西流不止,湖面湖水却是平静如镜,水不扬波。R湖水温稳定,在世界众多湖泊中年温差和日温差明显偏小,终年不冻。夏季午后,湖泊周边地区云雨天气多见,令人称奇的是,周边云雨越盛湖泊上空越是云雨少见。(1)推测R湖在世界众多湖泊中气温年较差偏小的原因。(2)分析R湖气温日较差小于周边山地的原因。(3)解释夏季午后R湖周边云雨越盛湖泊上空越是云雨少见的原因。(4)注入R湖的L河水流湍急而R湖湖面却平静如镜,说明R湖湖面平静的原因。六、图文材料题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科学家设想将足球场大小的氦气球升到约21千米的高空,并用软管相连,向大气中输送大量微粒,以降低地球表面的温度,缓解全球变暖,下面左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数码代表各种辐射),右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1)左上图中序号代表的辐射是:② ③ (2)按照该科学家的设想,氦气球会上升到大气层特定高度,该层大气以 运动为主。(3)若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这些微粒会使左图中 (填序号)减弱;秋季在农田中燃烧秸秆预防霜冻,主要是因为烟幕可增强 (填序号)(4)右图中A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左图中的 (填序号)。(5)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大都发生在右图中的 层(填名称)。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冰雾由悬浮在空气中大量微小冰晶组成的雾,冰晶由空气中水汽凝华而成冰是辐射冷却雾,气温日变化直接影响冰雾的日变化,日落后降温,低于40℃的温度出现越早,冰雾出现也越早,当相对湿度在55~65%时,就会出现冰雾但不是每次气温低于40℃都会出现冰雾如有雪,风速较大时也不能形成冰出现后一般不会间断,出现越早,持续时间越长,日出后浅薄的冰容易消,但在一45以下出现强浓雾时,冰晶长得很大,既使太阳升起,也不会立即消散,直到冰晶体然降落才趋于消散。(注:空气中含水量一定时气温越高相对温度越低)(1)根据材料说出冰雾的形成条件。(2)分析冰雾在一天中14~20时占比较少的原因。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错误【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2.【答案】错误【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3.【答案】错误【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4.【答案】正确【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5.【答案】A,B【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6.【答案】A,C【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答案】7.B8.B9.C【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10.【答案】B【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答案】11.A12.B【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答案】13.B14.A15.B【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答案】16.C17.B【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答案】18.C19.A【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20.【答案】(1)B(2)甲;上升(3)丙、丁、甲、乙(4)乙;海(5)乙;增加绿化和水域面积,提高绿地生态环境功能;减少人为热源的进入;减少城市污染物,低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降低城市建筑密度,适当通风。(6)【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21.【答案】(1)顺时针;热力环流;海洋;热水(2)山风;海风【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22.【答案】(1)西高东低;海拔(地形、地势);加快(2)太阳能;二氧化碳(3)冰川水;反射;地面(4)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污染少。【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内部圈层;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受热过程23.【答案】(1)热岛效应;原因:人口多、工业多,产生的废热多;促进空气对流,改善空气质量.(2)城市盛行上升气流,空气上升降温,水汽易于凝结;城市大气尘埃多,为水汽凝结提供凝结核.(3)绿地能净化空气、吸烟滞尘,对近地面流向城市的空气有净化和过滤作用【知识点】大气的运动24.【答案】(1)共同点:从上到下存在“冷—暖—冷”的三层垂直结构;地面温度均小于0℃;均存在逆温层和次冻结层。不同点:“冰相机制”存在暖层,“过冷暖雨机制”无暖层。(2)由于云顶温度低于—10℃,水成物初始相态为雪花或冰晶;逆温层为暖层,当雪花或冰晶下落到逆温层时会完全融化形成雨滴;当雨滴降落到次冻结层时,因温度低于0℃,形成冻雨。(3)需要有冷暖气团交汇形成的逆温层;逆温层下部需要有温度小于0℃的次冻结层。【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25.【答案】(1)(地处欧洲西部中纬地区,靠近海洋,)全年均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夏季凉爽冬季温暖;夏季冰川融水注入,湖泊水温偏低;湖泊水量大,对气温的调节作用较强;地处谷地,地形闭塞,与周边热量交换少。(2)湖泊比热容大,气温变化比周边陆地慢;地处谷地,空气密度较大。(3)夏季午后R湖周边区域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云雨;R湖气温偏低,受下沉气流影响,天气晴好;周边地区云雨越盛,说明周边地区气流上升越强烈,则湖区气流下沉越强烈,上空越晴朗。(4)R湖水量大(缓冲作用强),L河湍急水流对湖水运动影响范围小;(受沉积物阻挡,)R湖落差小,湖水流速慢;山地环抱,风力小。【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26.【答案】(1)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2)平流(3)①;③(4)②(5)对流【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27.【答案】(1)近地面降温快,出现逆温;气温极低,在-40度℃以下;相对湿度在55%-65%之间;静风、大气稳定(2)午后气温升高,(逆温结束)上升气流增强,风速增大,利于冰雾蒸发和消散;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减小不利于冰雾的维持;强浓雾维持时间长,直到午后冰晶体长得很大才自然落下消散【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运动高中地理人教2019必修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一、判断题1.太阳辐射是近地面大气最直接、最主要的热源。2.对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吸收大量的紫外线,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4.近地面大气能量主要、直接来源于地面长波辐射.二、双选题5.在珠穆朗玛峰北侧,海拔5300-7000米的区域主要被冰雪覆盖。由于冰雪表面气温低于山谷中同高度的大气温度,昼夜盛行冰川风,风力强劲,阵风达到7~8级。下图能正确表示冰川风的是( )A. B.C. D.6.下图为长江河谷某地地形剖面及某时刻等温面分布图,等温面是指空间中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面。完成河谷中部等温面向上弯曲的主要原因有( )A.夜晚因散热不畅,谷地内部气温偏高B.白天因地形阻挡,谷地内部获得太阳辐射少,气温较低C.夜晚因江水比热容大,降温慢,谷地气温较高D.白天因江水比热容大,升温慢,谷地气温较低三、单选题2024年10月,我国跳伞运动员在美国田纳西州完成12991.43米高空跳伞极限挑战。这是国产自研降落伞装备首次突破万米以上的高空跳伞。如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此次跳伞的起点,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 )A.对流层 B.平流层 C.臭氧层 D.高层大气8.跳伞中自动气温记录仪显示的气温值总趋势( )A.逐渐降低 B.先降后升 C.逐渐升高 D.先升后降9.除高空翼伞系统外,跳伞运动员还应准备( )A.登山鞋和手杖 B.防晒霜和墨镜C.防寒服和氧气 D.驱蚊药和长裤10.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关于图中各层大气的叙述正确是( )A.A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B.A层大气下热上冷,对流运动显著C.B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D.B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我国华北某地西北靠山,东南面海。下图示意该地15日11时-16日11时近地面气温和相对湿度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1.据图推断,该地近地面空气中水汽量最多的时刻是A.15日14时 B.15日23时 C.16日0时 D.16日11时12.该地15日23时~16日0时受阵风影响。该阵风的风向与性质是A.西北风;暖湿 B.西北风;暖干C.东南风;暖湿 D.东南风;暖干下图为“某沿海地区一日平均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3.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赤道地区 B.中纬地区 C.高纬地区 D.高山地带14.该地当日最有可能的天气特征为( )A.雷雨大风冰雹天气 B.烈日高温酷暑天气C.潮湿闷热无风天气 D.雪虐风饕地冻天气15.导致A、B两层气温垂直变化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海拔 B.大气成分 C.气象条件 D.纬度气象学上将冷空气在山谷或盆地底部汇集的现象称为冷湖。下图示意2023年2月23~24日我国北方某峡谷冷湖出现前后大气温度随海拔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该次冷湖现象最大值出现在( )A.23日17:00 B.23日19:00 C.23日23:00 D.24日8:0017.该次冷湖形成和消散的方向分别是( )A.自上而下,自上而下 B.自上而下,自下而上C.自下而上,自下而上 D.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四川盆地是我国臭氧污染的重灾区。左图为四川盆地某测站山谷风风向统计图,风向正北为0°,顺时针增大,▲、▼表示山风或谷风。右图为该测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右图中指向标所指方向是( )A.东 B.南 C.西 D.北19.山谷风日该测站测得的臭氧相对浓度日变化为( )A. B.C. D.四、填空题20.大气运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深刻。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和热力环流示意图。(1)图1中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下图中的( )A. B.C. D.(2)民居屋前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图2中代表此时石质地面的是 ,气流在垂直方向上做 运动。(3)比较甲乙丙丁四处的气压大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4)假若图2表示的环流为海陆风,则甲、乙两地中表示白天海洋的是 地,海洋与陆地之间吹的是 (海或陆)风。(5)假如图2所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 (填甲或乙),请你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出两条合理性建议。 (6)在下图中补充完整夜晚时山林与石质地面之间的气流运动方向。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地理学习应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地理实验既是方法,又是重要内容。下图是模拟实验示意图。(1)从图示角度观察该模拟实验,烟的运动轨迹是 (顺时针、逆时针),其模拟的自然地理过程是 。若该实验模拟白天的海陆风,则冰块表示 。若该实验模拟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那么表示城市的是 。(2)该模拟实验还可以解释夜晚的山谷风,此时吹 风(山风或谷风)。还可以解释白天的海陆风,此时吹 风。五、综合题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下图为中国地壳厚度等值线分布图。青藏高原被认为是天文观测的最佳地点,其主要优势是空气透度高。(1)沿北纬30°纬线地壳分布特点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在莫霍面处,纵波和横波的波速发生明显变化,地震波自上而下经过莫霍面时,纵波速度 。(2)拉萨具有丰富的 资源(可再生),大量使用可有效减少 等气体排放,有利于缓解全球变暖。(3)青藏高原的主要水体类型是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下垫面对太阳辐射 作用下降,增强了 辐射,使大气温度进一步升高。(4)指出青藏高原空气透明度高的原因。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北京市城区的城市热岛现象较明显,如图为2008年4月某日北京地区城市和郊区平均气温水平变化示意图.(1)图中现象被称为 ,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大气质量的有利影响是什么? (2)城市上空多云和雾的原因是什么?(3)试分析在城郊建设环境绿地,其意义是什么?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云顶温度能够决定水成物的初始相态,若云顶温度低于一10℃,水成物初始相态为固态,相反,云顶温度大于一10℃且小于0℃则为过冷水。研究表明云顶温度、暖层(大于0℃的逆温层)和次冻结层(小于0℃的冷层)的强度和厚度均是冻雨形成的关键气象因子。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和云顶温度,提出了冻雨形成两种机制,“冰相机制”和“过冷暖雨机制”。冷暖气团交汇有利于冻雨的形成。下图示意冻雨形成的“冰相机制”(a)和“过冷暖雨机制”(b)。(1)简述两种冻雨形成机制中的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异同特征。(2)分析“冰相机制”冻雨的形成过程。(3)简述冻雨形成的必要大气温度条件。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图是R湖区略图。R湖是一个堰塞湖,发源于高山地区的L河被冰川沉积物所阻断,在幽深的峡谷中汇水成湖。湖面海拔300多米,面积近6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50米。注入湖泊的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其中L河是吐纳湖水的主要河流,L河流量丰富,水流湍急,R湖湖水随L河西流不止,湖面湖水却是平静如镜,水不扬波。R湖水温稳定,在世界众多湖泊中年温差和日温差明显偏小,终年不冻。夏季午后,湖泊周边地区云雨天气多见,令人称奇的是,周边云雨越盛湖泊上空越是云雨少见。(1)推测R湖在世界众多湖泊中气温年较差偏小的原因。(2)分析R湖气温日较差小于周边山地的原因。(3)解释夏季午后R湖周边云雨越盛湖泊上空越是云雨少见的原因。(4)注入R湖的L河水流湍急而R湖湖面却平静如镜,说明R湖湖面平静的原因。六、图文材料题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科学家设想将足球场大小的氦气球升到约21千米的高空,并用软管相连,向大气中输送大量微粒,以降低地球表面的温度,缓解全球变暖,下面左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数码代表各种辐射),右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1)左上图中序号代表的辐射是:② ③ (2)按照该科学家的设想,氦气球会上升到大气层特定高度,该层大气以 运动为主。(3)若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这些微粒会使左图中 (填序号)减弱;秋季在农田中燃烧秸秆预防霜冻,主要是因为烟幕可增强 (填序号)(4)右图中A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左图中的 (填序号)。(5)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大都发生在右图中的 层(填名称)。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冰雾由悬浮在空气中大量微小冰晶组成的雾,冰晶由空气中水汽凝华而成冰是辐射冷却雾,气温日变化直接影响冰雾的日变化,日落后降温,低于40℃的温度出现越早,冰雾出现也越早,当相对湿度在55~65%时,就会出现冰雾但不是每次气温低于40℃都会出现冰雾如有雪,风速较大时也不能形成冰出现后一般不会间断,出现越早,持续时间越长,日出后浅薄的冰容易消,但在一45以下出现强浓雾时,冰晶长得很大,既使太阳升起,也不会立即消散,直到冰晶体然降落才趋于消散。(注:空气中含水量一定时气温越高相对温度越低)(1)根据材料说出冰雾的形成条件。(2)分析冰雾在一天中14~20时占比较少的原因。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错误【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2.【答案】错误【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3.【答案】错误【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4.【答案】正确【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5.【答案】A,B【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6.【答案】A,C【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答案】7.B8.B9.C【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10.【答案】B【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答案】11.A12.B【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答案】13.B14.A15.B【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答案】16.C17.B【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答案】18.C19.A【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20.【答案】(1)B(2)甲;上升(3)丙、丁、甲、乙(4)乙;海(5)乙;增加绿化和水域面积,提高绿地生态环境功能;减少人为热源的进入;减少城市污染物,低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降低城市建筑密度,适当通风。(6)【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21.【答案】(1)顺时针;热力环流;海洋;热水(2)山风;海风【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22.【答案】(1)西高东低;海拔(地形、地势);加快(2)太阳能;二氧化碳(3)冰川水;反射;地面(4)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污染少。【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内部圈层;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受热过程23.【答案】(1)热岛效应;原因:人口多、工业多,产生的废热多;促进空气对流,改善空气质量.(2)城市盛行上升气流,空气上升降温,水汽易于凝结;城市大气尘埃多,为水汽凝结提供凝结核.(3)绿地能净化空气、吸烟滞尘,对近地面流向城市的空气有净化和过滤作用【知识点】大气的运动24.【答案】(1)共同点:从上到下存在“冷—暖—冷”的三层垂直结构;地面温度均小于0℃;均存在逆温层和次冻结层。不同点:“冰相机制”存在暖层,“过冷暖雨机制”无暖层。(2)由于云顶温度低于—10℃,水成物初始相态为雪花或冰晶;逆温层为暖层,当雪花或冰晶下落到逆温层时会完全融化形成雨滴;当雨滴降落到次冻结层时,因温度低于0℃,形成冻雨。(3)需要有冷暖气团交汇形成的逆温层;逆温层下部需要有温度小于0℃的次冻结层。【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25.【答案】(1)(地处欧洲西部中纬地区,靠近海洋,)全年均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夏季凉爽冬季温暖;夏季冰川融水注入,湖泊水温偏低;湖泊水量大,对气温的调节作用较强;地处谷地,地形闭塞,与周边热量交换少。(2)湖泊比热容大,气温变化比周边陆地慢;地处谷地,空气密度较大。(3)夏季午后R湖周边区域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云雨;R湖气温偏低,受下沉气流影响,天气晴好;周边地区云雨越盛,说明周边地区气流上升越强烈,则湖区气流下沉越强烈,上空越晴朗。(4)R湖水量大(缓冲作用强),L河湍急水流对湖水运动影响范围小;(受沉积物阻挡,)R湖落差小,湖水流速慢;山地环抱,风力小。【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26.【答案】(1)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2)平流(3)①;③(4)②(5)对流【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27.【答案】(1)近地面降温快,出现逆温;气温极低,在-40度℃以下;相对湿度在55%-65%之间;静风、大气稳定(2)午后气温升高,(逆温结束)上升气流增强,风速增大,利于冰雾蒸发和消散;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减小不利于冰雾的维持;强浓雾维持时间长,直到午后冰晶体长得很大才自然落下消散【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运动高中地理人教2019必修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一、判断题1.太阳辐射是近地面大气最直接、最主要的热源。2.对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吸收大量的紫外线,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4.近地面大气能量主要、直接来源于地面长波辐射.二、双选题5.在珠穆朗玛峰北侧,海拔5300-7000米的区域主要被冰雪覆盖。由于冰雪表面气温低于山谷中同高度的大气温度,昼夜盛行冰川风,风力强劲,阵风达到7~8级。下图能正确表示冰川风的是( )A. B.C. D.6.下图为长江河谷某地地形剖面及某时刻等温面分布图,等温面是指空间中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面。完成河谷中部等温面向上弯曲的主要原因有( )A.夜晚因散热不畅,谷地内部气温偏高B.白天因地形阻挡,谷地内部获得太阳辐射少,气温较低C.夜晚因江水比热容大,降温慢,谷地气温较高D.白天因江水比热容大,升温慢,谷地气温较低三、单选题2024年10月,我国跳伞运动员在美国田纳西州完成12991.43米高空跳伞极限挑战。这是国产自研降落伞装备首次突破万米以上的高空跳伞。如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此次跳伞的起点,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 )A.对流层 B.平流层 C.臭氧层 D.高层大气8.跳伞中自动气温记录仪显示的气温值总趋势( )A.逐渐降低 B.先降后升 C.逐渐升高 D.先升后降9.除高空翼伞系统外,跳伞运动员还应准备( )A.登山鞋和手杖 B.防晒霜和墨镜C.防寒服和氧气 D.驱蚊药和长裤10.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关于图中各层大气的叙述正确是( )A.A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B.A层大气下热上冷,对流运动显著C.B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D.B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我国华北某地西北靠山,东南面海。下图示意该地15日11时-16日11时近地面气温和相对湿度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1.据图推断,该地近地面空气中水汽量最多的时刻是A.15日14时 B.15日23时 C.16日0时 D.16日11时12.该地15日23时~16日0时受阵风影响。该阵风的风向与性质是A.西北风;暖湿 B.西北风;暖干C.东南风;暖湿 D.东南风;暖干下图为“某沿海地区一日平均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3.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赤道地区 B.中纬地区 C.高纬地区 D.高山地带14.该地当日最有可能的天气特征为( )A.雷雨大风冰雹天气 B.烈日高温酷暑天气C.潮湿闷热无风天气 D.雪虐风饕地冻天气15.导致A、B两层气温垂直变化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海拔 B.大气成分 C.气象条件 D.纬度气象学上将冷空气在山谷或盆地底部汇集的现象称为冷湖。下图示意2023年2月23~24日我国北方某峡谷冷湖出现前后大气温度随海拔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该次冷湖现象最大值出现在( )A.23日17:00 B.23日19:00 C.23日23:00 D.24日8:0017.该次冷湖形成和消散的方向分别是( )A.自上而下,自上而下 B.自上而下,自下而上C.自下而上,自下而上 D.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四川盆地是我国臭氧污染的重灾区。左图为四川盆地某测站山谷风风向统计图,风向正北为0°,顺时针增大,▲、▼表示山风或谷风。右图为该测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右图中指向标所指方向是( )A.东 B.南 C.西 D.北19.山谷风日该测站测得的臭氧相对浓度日变化为( )A. B.C. D.四、填空题20.大气运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深刻。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和热力环流示意图。(1)图1中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下图中的( )A. B.C. D.(2)民居屋前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图2中代表此时石质地面的是 ,气流在垂直方向上做 运动。(3)比较甲乙丙丁四处的气压大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4)假若图2表示的环流为海陆风,则甲、乙两地中表示白天海洋的是 地,海洋与陆地之间吹的是 (海或陆)风。(5)假如图2所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 (填甲或乙),请你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出两条合理性建议。 (6)在下图中补充完整夜晚时山林与石质地面之间的气流运动方向。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地理学习应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地理实验既是方法,又是重要内容。下图是模拟实验示意图。(1)从图示角度观察该模拟实验,烟的运动轨迹是 (顺时针、逆时针),其模拟的自然地理过程是 。若该实验模拟白天的海陆风,则冰块表示 。若该实验模拟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那么表示城市的是 。(2)该模拟实验还可以解释夜晚的山谷风,此时吹 风(山风或谷风)。还可以解释白天的海陆风,此时吹 风。五、综合题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下图为中国地壳厚度等值线分布图。青藏高原被认为是天文观测的最佳地点,其主要优势是空气透度高。(1)沿北纬30°纬线地壳分布特点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在莫霍面处,纵波和横波的波速发生明显变化,地震波自上而下经过莫霍面时,纵波速度 。(2)拉萨具有丰富的 资源(可再生),大量使用可有效减少 等气体排放,有利于缓解全球变暖。(3)青藏高原的主要水体类型是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下垫面对太阳辐射 作用下降,增强了 辐射,使大气温度进一步升高。(4)指出青藏高原空气透明度高的原因。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北京市城区的城市热岛现象较明显,如图为2008年4月某日北京地区城市和郊区平均气温水平变化示意图.(1)图中现象被称为 ,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大气质量的有利影响是什么? (2)城市上空多云和雾的原因是什么?(3)试分析在城郊建设环境绿地,其意义是什么?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云顶温度能够决定水成物的初始相态,若云顶温度低于一10℃,水成物初始相态为固态,相反,云顶温度大于一10℃且小于0℃则为过冷水。研究表明云顶温度、暖层(大于0℃的逆温层)和次冻结层(小于0℃的冷层)的强度和厚度均是冻雨形成的关键气象因子。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和云顶温度,提出了冻雨形成两种机制,“冰相机制”和“过冷暖雨机制”。冷暖气团交汇有利于冻雨的形成。下图示意冻雨形成的“冰相机制”(a)和“过冷暖雨机制”(b)。(1)简述两种冻雨形成机制中的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异同特征。(2)分析“冰相机制”冻雨的形成过程。(3)简述冻雨形成的必要大气温度条件。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图是R湖区略图。R湖是一个堰塞湖,发源于高山地区的L河被冰川沉积物所阻断,在幽深的峡谷中汇水成湖。湖面海拔300多米,面积近6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50米。注入湖泊的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其中L河是吐纳湖水的主要河流,L河流量丰富,水流湍急,R湖湖水随L河西流不止,湖面湖水却是平静如镜,水不扬波。R湖水温稳定,在世界众多湖泊中年温差和日温差明显偏小,终年不冻。夏季午后,湖泊周边地区云雨天气多见,令人称奇的是,周边云雨越盛湖泊上空越是云雨少见。(1)推测R湖在世界众多湖泊中气温年较差偏小的原因。(2)分析R湖气温日较差小于周边山地的原因。(3)解释夏季午后R湖周边云雨越盛湖泊上空越是云雨少见的原因。(4)注入R湖的L河水流湍急而R湖湖面却平静如镜,说明R湖湖面平静的原因。六、图文材料题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科学家设想将足球场大小的氦气球升到约21千米的高空,并用软管相连,向大气中输送大量微粒,以降低地球表面的温度,缓解全球变暖,下面左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数码代表各种辐射),右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1)左上图中序号代表的辐射是:② ③ (2)按照该科学家的设想,氦气球会上升到大气层特定高度,该层大气以 运动为主。(3)若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这些微粒会使左图中 (填序号)减弱;秋季在农田中燃烧秸秆预防霜冻,主要是因为烟幕可增强 (填序号)(4)右图中A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左图中的 (填序号)。(5)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大都发生在右图中的 层(填名称)。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冰雾由悬浮在空气中大量微小冰晶组成的雾,冰晶由空气中水汽凝华而成冰是辐射冷却雾,气温日变化直接影响冰雾的日变化,日落后降温,低于40℃的温度出现越早,冰雾出现也越早,当相对湿度在55~65%时,就会出现冰雾但不是每次气温低于40℃都会出现冰雾如有雪,风速较大时也不能形成冰出现后一般不会间断,出现越早,持续时间越长,日出后浅薄的冰容易消,但在一45以下出现强浓雾时,冰晶长得很大,既使太阳升起,也不会立即消散,直到冰晶体然降落才趋于消散。(注:空气中含水量一定时气温越高相对温度越低)(1)根据材料说出冰雾的形成条件。(2)分析冰雾在一天中14~20时占比较少的原因。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错误【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2.【答案】错误【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3.【答案】错误【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4.【答案】正确【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5.【答案】A,B【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6.【答案】A,C【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答案】7.B8.B9.C【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10.【答案】B【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答案】11.A12.B【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答案】13.B14.A15.B【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答案】16.C17.B【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答案】18.C19.A【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20.【答案】(1)B(2)甲;上升(3)丙、丁、甲、乙(4)乙;海(5)乙;增加绿化和水域面积,提高绿地生态环境功能;减少人为热源的进入;减少城市污染物,低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降低城市建筑密度,适当通风。(6)【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21.【答案】(1)顺时针;热力环流;海洋;热水(2)山风;海风【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22.【答案】(1)西高东低;海拔(地形、地势);加快(2)太阳能;二氧化碳(3)冰川水;反射;地面(4)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污染少。【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内部圈层;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受热过程23.【答案】(1)热岛效应;原因:人口多、工业多,产生的废热多;促进空气对流,改善空气质量.(2)城市盛行上升气流,空气上升降温,水汽易于凝结;城市大气尘埃多,为水汽凝结提供凝结核.(3)绿地能净化空气、吸烟滞尘,对近地面流向城市的空气有净化和过滤作用【知识点】大气的运动24.【答案】(1)共同点:从上到下存在“冷—暖—冷”的三层垂直结构;地面温度均小于0℃;均存在逆温层和次冻结层。不同点:“冰相机制”存在暖层,“过冷暖雨机制”无暖层。(2)由于云顶温度低于—10℃,水成物初始相态为雪花或冰晶;逆温层为暖层,当雪花或冰晶下落到逆温层时会完全融化形成雨滴;当雨滴降落到次冻结层时,因温度低于0℃,形成冻雨。(3)需要有冷暖气团交汇形成的逆温层;逆温层下部需要有温度小于0℃的次冻结层。【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25.【答案】(1)(地处欧洲西部中纬地区,靠近海洋,)全年均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夏季凉爽冬季温暖;夏季冰川融水注入,湖泊水温偏低;湖泊水量大,对气温的调节作用较强;地处谷地,地形闭塞,与周边热量交换少。(2)湖泊比热容大,气温变化比周边陆地慢;地处谷地,空气密度较大。(3)夏季午后R湖周边区域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云雨;R湖气温偏低,受下沉气流影响,天气晴好;周边地区云雨越盛,说明周边地区气流上升越强烈,则湖区气流下沉越强烈,上空越晴朗。(4)R湖水量大(缓冲作用强),L河湍急水流对湖水运动影响范围小;(受沉积物阻挡,)R湖落差小,湖水流速慢;山地环抱,风力小。【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26.【答案】(1)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2)平流(3)①;③(4)②(5)对流【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27.【答案】(1)近地面降温快,出现逆温;气温极低,在-40度℃以下;相对湿度在55%-65%之间;静风、大气稳定(2)午后气温升高,(逆温结束)上升气流增强,风速增大,利于冰雾蒸发和消散;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减小不利于冰雾的维持;强浓雾维持时间长,直到午后冰晶体长得很大才自然落下消散【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运动高中地理人教2019必修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一、判断题1.太阳辐射是近地面大气最直接、最主要的热源。2.对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吸收大量的紫外线,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4.近地面大气能量主要、直接来源于地面长波辐射.二、双选题5.在珠穆朗玛峰北侧,海拔5300-7000米的区域主要被冰雪覆盖。由于冰雪表面气温低于山谷中同高度的大气温度,昼夜盛行冰川风,风力强劲,阵风达到7~8级。下图能正确表示冰川风的是( )A. B.C. D.6.下图为长江河谷某地地形剖面及某时刻等温面分布图,等温面是指空间中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面。完成河谷中部等温面向上弯曲的主要原因有( )A.夜晚因散热不畅,谷地内部气温偏高B.白天因地形阻挡,谷地内部获得太阳辐射少,气温较低C.夜晚因江水比热容大,降温慢,谷地气温较高D.白天因江水比热容大,升温慢,谷地气温较低三、单选题2024年10月,我国跳伞运动员在美国田纳西州完成12991.43米高空跳伞极限挑战。这是国产自研降落伞装备首次突破万米以上的高空跳伞。如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此次跳伞的起点,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 )A.对流层 B.平流层 C.臭氧层 D.高层大气8.跳伞中自动气温记录仪显示的气温值总趋势( )A.逐渐降低 B.先降后升 C.逐渐升高 D.先升后降9.除高空翼伞系统外,跳伞运动员还应准备( )A.登山鞋和手杖 B.防晒霜和墨镜C.防寒服和氧气 D.驱蚊药和长裤10.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关于图中各层大气的叙述正确是( )A.A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B.A层大气下热上冷,对流运动显著C.B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D.B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我国华北某地西北靠山,东南面海。下图示意该地15日11时-16日11时近地面气温和相对湿度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1.据图推断,该地近地面空气中水汽量最多的时刻是A.15日14时 B.15日23时 C.16日0时 D.16日11时12.该地15日23时~16日0时受阵风影响。该阵风的风向与性质是A.西北风;暖湿 B.西北风;暖干C.东南风;暖湿 D.东南风;暖干下图为“某沿海地区一日平均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3.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赤道地区 B.中纬地区 C.高纬地区 D.高山地带14.该地当日最有可能的天气特征为( )A.雷雨大风冰雹天气 B.烈日高温酷暑天气C.潮湿闷热无风天气 D.雪虐风饕地冻天气15.导致A、B两层气温垂直变化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海拔 B.大气成分 C.气象条件 D.纬度气象学上将冷空气在山谷或盆地底部汇集的现象称为冷湖。下图示意2023年2月23~24日我国北方某峡谷冷湖出现前后大气温度随海拔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该次冷湖现象最大值出现在( )A.23日17:00 B.23日19:00 C.23日23:00 D.24日8:0017.该次冷湖形成和消散的方向分别是( )A.自上而下,自上而下 B.自上而下,自下而上C.自下而上,自下而上 D.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四川盆地是我国臭氧污染的重灾区。左图为四川盆地某测站山谷风风向统计图,风向正北为0°,顺时针增大,▲、▼表示山风或谷风。右图为该测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右图中指向标所指方向是( )A.东 B.南 C.西 D.北19.山谷风日该测站测得的臭氧相对浓度日变化为( )A. B.C. D.四、填空题20.大气运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深刻。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和热力环流示意图。(1)图1中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下图中的( )A. B.C. D.(2)民居屋前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图2中代表此时石质地面的是 ,气流在垂直方向上做 运动。(3)比较甲乙丙丁四处的气压大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4)假若图2表示的环流为海陆风,则甲、乙两地中表示白天海洋的是 地,海洋与陆地之间吹的是 (海或陆)风。(5)假如图2所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 (填甲或乙),请你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出两条合理性建议。 (6)在下图中补充完整夜晚时山林与石质地面之间的气流运动方向。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地理学习应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地理实验既是方法,又是重要内容。下图是模拟实验示意图。(1)从图示角度观察该模拟实验,烟的运动轨迹是 (顺时针、逆时针),其模拟的自然地理过程是 。若该实验模拟白天的海陆风,则冰块表示 。若该实验模拟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那么表示城市的是 。(2)该模拟实验还可以解释夜晚的山谷风,此时吹 风(山风或谷风)。还可以解释白天的海陆风,此时吹 风。五、综合题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下图为中国地壳厚度等值线分布图。青藏高原被认为是天文观测的最佳地点,其主要优势是空气透度高。(1)沿北纬30°纬线地壳分布特点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在莫霍面处,纵波和横波的波速发生明显变化,地震波自上而下经过莫霍面时,纵波速度 。(2)拉萨具有丰富的 资源(可再生),大量使用可有效减少 等气体排放,有利于缓解全球变暖。(3)青藏高原的主要水体类型是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下垫面对太阳辐射 作用下降,增强了 辐射,使大气温度进一步升高。(4)指出青藏高原空气透明度高的原因。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北京市城区的城市热岛现象较明显,如图为2008年4月某日北京地区城市和郊区平均气温水平变化示意图.(1)图中现象被称为 ,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大气质量的有利影响是什么? (2)城市上空多云和雾的原因是什么?(3)试分析在城郊建设环境绿地,其意义是什么?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云顶温度能够决定水成物的初始相态,若云顶温度低于一10℃,水成物初始相态为固态,相反,云顶温度大于一10℃且小于0℃则为过冷水。研究表明云顶温度、暖层(大于0℃的逆温层)和次冻结层(小于0℃的冷层)的强度和厚度均是冻雨形成的关键气象因子。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和云顶温度,提出了冻雨形成两种机制,“冰相机制”和“过冷暖雨机制”。冷暖气团交汇有利于冻雨的形成。下图示意冻雨形成的“冰相机制”(a)和“过冷暖雨机制”(b)。(1)简述两种冻雨形成机制中的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异同特征。(2)分析“冰相机制”冻雨的形成过程。(3)简述冻雨形成的必要大气温度条件。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图是R湖区略图。R湖是一个堰塞湖,发源于高山地区的L河被冰川沉积物所阻断,在幽深的峡谷中汇水成湖。湖面海拔300多米,面积近6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50米。注入湖泊的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其中L河是吐纳湖水的主要河流,L河流量丰富,水流湍急,R湖湖水随L河西流不止,湖面湖水却是平静如镜,水不扬波。R湖水温稳定,在世界众多湖泊中年温差和日温差明显偏小,终年不冻。夏季午后,湖泊周边地区云雨天气多见,令人称奇的是,周边云雨越盛湖泊上空越是云雨少见。(1)推测R湖在世界众多湖泊中气温年较差偏小的原因。(2)分析R湖气温日较差小于周边山地的原因。(3)解释夏季午后R湖周边云雨越盛湖泊上空越是云雨少见的原因。(4)注入R湖的L河水流湍急而R湖湖面却平静如镜,说明R湖湖面平静的原因。六、图文材料题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科学家设想将足球场大小的氦气球升到约21千米的高空,并用软管相连,向大气中输送大量微粒,以降低地球表面的温度,缓解全球变暖,下面左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数码代表各种辐射),右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1)左上图中序号代表的辐射是:② ③ (2)按照该科学家的设想,氦气球会上升到大气层特定高度,该层大气以 运动为主。(3)若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这些微粒会使左图中 (填序号)减弱;秋季在农田中燃烧秸秆预防霜冻,主要是因为烟幕可增强 (填序号)(4)右图中A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左图中的 (填序号)。(5)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大都发生在右图中的 层(填名称)。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冰雾由悬浮在空气中大量微小冰晶组成的雾,冰晶由空气中水汽凝华而成冰是辐射冷却雾,气温日变化直接影响冰雾的日变化,日落后降温,低于40℃的温度出现越早,冰雾出现也越早,当相对湿度在55~65%时,就会出现冰雾但不是每次气温低于40℃都会出现冰雾如有雪,风速较大时也不能形成冰出现后一般不会间断,出现越早,持续时间越长,日出后浅薄的冰容易消,但在一45以下出现强浓雾时,冰晶长得很大,既使太阳升起,也不会立即消散,直到冰晶体然降落才趋于消散。(注:空气中含水量一定时气温越高相对温度越低)(1)根据材料说出冰雾的形成条件。(2)分析冰雾在一天中14~20时占比较少的原因。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错误【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2.【答案】错误【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3.【答案】错误【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4.【答案】正确【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5.【答案】A,B【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6.【答案】A,C【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答案】7.B8.B9.C【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10.【答案】B【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答案】11.A12.B【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答案】13.B14.A15.B【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答案】16.C17.B【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答案】18.C19.A【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20.【答案】(1)B(2)甲;上升(3)丙、丁、甲、乙(4)乙;海(5)乙;增加绿化和水域面积,提高绿地生态环境功能;减少人为热源的进入;减少城市污染物,低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降低城市建筑密度,适当通风。(6)【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21.【答案】(1)顺时针;热力环流;海洋;热水(2)山风;海风【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22.【答案】(1)西高东低;海拔(地形、地势);加快(2)太阳能;二氧化碳(3)冰川水;反射;地面(4)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污染少。【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内部圈层;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受热过程23.【答案】(1)热岛效应;原因:人口多、工业多,产生的废热多;促进空气对流,改善空气质量.(2)城市盛行上升气流,空气上升降温,水汽易于凝结;城市大气尘埃多,为水汽凝结提供凝结核.(3)绿地能净化空气、吸烟滞尘,对近地面流向城市的空气有净化和过滤作用【知识点】大气的运动24.【答案】(1)共同点:从上到下存在“冷—暖—冷”的三层垂直结构;地面温度均小于0℃;均存在逆温层和次冻结层。不同点:“冰相机制”存在暖层,“过冷暖雨机制”无暖层。(2)由于云顶温度低于—10℃,水成物初始相态为雪花或冰晶;逆温层为暖层,当雪花或冰晶下落到逆温层时会完全融化形成雨滴;当雨滴降落到次冻结层时,因温度低于0℃,形成冻雨。(3)需要有冷暖气团交汇形成的逆温层;逆温层下部需要有温度小于0℃的次冻结层。【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25.【答案】(1)(地处欧洲西部中纬地区,靠近海洋,)全年均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夏季凉爽冬季温暖;夏季冰川融水注入,湖泊水温偏低;湖泊水量大,对气温的调节作用较强;地处谷地,地形闭塞,与周边热量交换少。(2)湖泊比热容大,气温变化比周边陆地慢;地处谷地,空气密度较大。(3)夏季午后R湖周边区域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云雨;R湖气温偏低,受下沉气流影响,天气晴好;周边地区云雨越盛,说明周边地区气流上升越强烈,则湖区气流下沉越强烈,上空越晴朗。(4)R湖水量大(缓冲作用强),L河湍急水流对湖水运动影响范围小;(受沉积物阻挡,)R湖落差小,湖水流速慢;山地环抱,风力小。【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26.【答案】(1)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2)平流(3)①;③(4)②(5)对流【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27.【答案】(1)近地面降温快,出现逆温;气温极低,在-40度℃以下;相对湿度在55%-65%之间;静风、大气稳定(2)午后气温升高,(逆温结束)上升气流增强,风速增大,利于冰雾蒸发和消散;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减小不利于冰雾的维持;强浓雾维持时间长,直到午后冰晶体长得很大才自然落下消散【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运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