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归园田居》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归园田居》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归园田居
山水田园诗 ,古代汉族诗歌之一。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宋代杨万里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陶渊明
素养目标
理解并积累“尘网”“羁鸟”“守拙”等重要词语及诗句含义,品味陶渊明诗歌朴素自然、“质而实绮”的语言特色

分析诗歌层次结构、比喻及反衬手法的运用,理解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的情感及精神境界。

赏析诗中田园景物描写的意境美,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五柳先生
认识陶渊明田园诗的当代价值,理解其毅然归隐的可贵精神,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和文化自信。

新课导入
五柳先生
山水田园诗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文学常识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东晋末年著名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他出身于没落官宦家庭,早年受儒家思想影响,曾有“大济苍生”的理想。但因不满当时政治腐败、官场黑暗,最终辞官归隐,过起了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量创作田园诗的诗人,被誉为“田园诗人之祖”。
他的诗歌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风格清新淡远,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他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田园诗派影响深远。
作者介绍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政治腐败,门阀制度盛行,寒门士人难以施展抱负。他曾多次出仕,但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最终毅然辞官归隐,回到故乡柴桑(今江西九江),过起了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归园田居》是他在辞官归隐后所作的一组
五言诗,共五首,教材选的是第一首。
这首诗写于他归隐初期,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诗中既有对过去仕途生涯的反思,也有对当下田园生活的由衷赞美。陶渊明通过这首诗,不仅抒发了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一部分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写作背景
田园诗是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歌流派。中国田园诗起源于先秦,发展于魏晋,至陶渊明而臻于成熟。其内容多描绘田园风光、农耕生活、村居情事,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田园诗的特点是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新淡雅,情感真挚深厚,常融合道家 “返璞归真” 的思想,展现诗人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田园诗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创作的一组田园诗,共五首,集中描绘了他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和内心感受。这组诗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标志着田园诗作为一种独立诗体的成熟。陶渊明的田园诗不同于后世的田园牧歌式描写,他不仅写田园的宁静美好,也写躬耕的辛苦与生活的清贫,体现了他对自然与人生的真实理解。
五柳先生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整体感知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ài
zhuō
yìn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意为“回归田园生活”,题目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和内容。
“归”字是全诗的核心,表达了诗人辞官归隐、重返田园的决心和喜悦。
“园田居”则具体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在田园中自食其力、与自然为伴的生活方式。
层次划分
全文共分为三层:
第一层(1~8句):写回归田园前作者的个性和思想,表达对官场的厌恶。
第二层(9~18句):写回归田园后的生活情况。
第三层(19~20句):写回归后的愉悦心情。
五柳先生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
诗歌鉴赏

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性格本来就爱好山野。错误地陷落到仕途罗网,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三年。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我愿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译文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归园田居
[魏晋]陶渊明
〔适俗〕适应世俗。
〔韵〕气质,情致。
〔丘山〕指山林。
〔尘网〕指世俗的种种束缚。
〔羁鸟〕被关在笼中的鸟。羁,约束。
〔南野〕南面的田野。一作“南亩”,指农田。
〔守拙〕持守愚拙的本性,即不学巧伪,不争名利。
诗人开篇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表达了他怎样的人生志趣?结合“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分析诗人对仕途生活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诗人开篇即表明自己从小就不适合世俗的应酬与官场的虚伪,天性热爱自然山水。这说明他本性淡泊、向往自由,与官场生活格格不入。而“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则流露出他对仕途生涯的悔恨与无奈。这里的“误落”并非完全否定自己曾经的选择,而是强调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冲突,三十年的官场生活让他意识到自己与世俗的不相容,最终选择归隐,体现了他从理想幻灭到坚定归隐的思想转变。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被束缚的鸟和被困在池中的鱼,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深切向往和对官场束缚的强烈厌倦。这种比喻不仅形象生动,也强化了诗人内心对自然田园生活的渴望,体现出他渴望回归本真、摆脱束缚的强烈情感。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译文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归园田居
[魏晋]陶渊明
〔方宅十余亩〕宅子四周有十几亩地。方,四周围绕。
〔暧暧〕迷蒙隐约的样子。
〔依依〕隐约的样子。一说“轻柔的样子”。
〔墟里〕指村落。
〔颠〕顶端。
景物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深巷、鸡鸣、桑树
宁静、恬淡、富有生活气息的田园风光图
诗人为什么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
诗人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人们往往以“鸡鸣狗吠”为田家俗语而不以为意,却不知这是诗人苦心经营处。陶诗的“自然”是经过艺术追求、艺术努力而达到的“自然”。
“狗吠深巷中”写远闻,“鸡鸣桑树颠”写近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谐,让美好的生活画面活起来!
这幅田园景色诗人是如何勾勒的?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近景
远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
白描
动静结合
远近结合
白描
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在文学创作中,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是指用最朴素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地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白描
工笔
写意
庭院内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译文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
[魏晋]陶渊明
〔户庭〕门户庭院。
〔尘杂〕指世俗的繁杂琐事。
〔虚室〕静室。
〔余闲〕余暇,空闲。
〔樊笼〕关鸟兽的笼子。这里指束缚本性的俗世。
“返”有重回的意思,可以看出陶渊明把田园当成自己的归宿,写出了那种归后的释然、舒畅的心情。
写自己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和那种轻松、平和、喜悦之情。
诗人用“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来描写归隐后的生活状态,这与前文的田园景象有何联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这两句承接前文对田园景物的描写,进一步从生活状态的角度表现诗人归隐后的内心世界。“无尘杂”象征着远离世俗纷扰,“有余闲”则体现出内心的从容与宁静。这种生活状态与前文描绘的自然景象相呼应,共同构建出一个远离尘嚣、返璞归真的理想世界,表达了诗人对恬淡生活的满足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诗人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里的“自然”仅仅是指自然环境吗?结合整首诗谈谈你的理解。
“自然”在这里不仅指自然环境,更指诗人本真的天性和自由的生活状态。诗人将官场比作“樊笼”,将田园生活比作“自然”,说明他所追求的不仅是外在的田园风光,更是内在的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这种“返自然”是一种人生选择,是对世俗价值的否定和对理想生活的回归,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五柳先生
山水田园诗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归纳总结

分析“官场”和“田园”这两种人生选择的利弊
获取薪酬,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理想
躬耕垄亩,生活清贫,有时衣食不丰
官场
田园
身处牢笼,被人驱使
身处自然怀抱,心享自由
陶渊明辞官归隐,在今天看来是否是一种逃避?结合诗中内容和现实社会谈谈你的看法。
陶渊明辞官归隐并非逃避,而是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坚守和对现实的清醒认知。诗中“误落尘网”“羁鸟恋旧林”等句表明他对官场的失望与厌倦,而“守拙归园田”“复得返自然”则体现了他坚定的选择。在现实社会中,面对压力与诱惑,我们也常常面临选择:是随波逐流,还是坚持本心?陶渊明的选择提醒我们,人生的价值不仅在于外在的成功,更在于内心的安宁与自由。他的归隐是一种精神上的回归,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有何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没有华丽辞藻,却富有生活气息和真挚情感。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等句,用最平常的语言描绘最真实的生活场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这种语言风格与诗人追求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相契合,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真实感。
诗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举例说明其作用。
诗中主要运用了比喻、反衬、动静结合等艺术手法。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是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尘网”“樊笼”与“自然”“丘山”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官场的污浊;“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则是以动写静,通过细微的声响衬托出乡村的宁静安详。这些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增强了画面感和艺术感染力。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即“返朴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塑造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厌弃官场的高洁人格。
文章主旨
板书设计
缘由
归园田居
田园风光
总结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性本
误落
守拙
无尘杂
有余闲
复返自然
直抒胸臆
呼应开头
景物优美
心旷神怡
厌恶官场
向往田园
“归隐”与魏晋士人的精神追求
在中国古代,“归隐”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和价值取向。尤其在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政治黑暗,许多士人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便选择退隐山林、躬耕自给,以保全人格独立。陶渊明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隐逸”并非懒惰或逃避责任,而常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德。《论语》中
有“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说法,说明“隐”是士人在乱世中坚守
道义的方式之一。魏晋时期还出现了“竹林七贤”等隐逸群体,他们通
过饮酒、清谈、寄情山水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正是这种隐逸文化的集中体现。他不
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田,在劳动中寻找心灵的安宁,开
创了田园诗派,被后人尊为“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名句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
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三)》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
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杂诗》
5.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其十)》
6.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
7.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其一)》
8.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
9.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
当堂检测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陶渊明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它是陶渊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2)请写出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渴望摆脱官场,向往回归田园的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陶渊明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
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以叠词来描写村落和人们生
活安然自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声音的描写,表现了最富有乡村特征的田园生活。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2. 下列各句中,标红的词语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
A.性本爱丘山 丘山:山峰。
B.误落尘网中 尘网:俗世的种种束缚。
C.鸡鸣桑树颠 颠:颠倒。
D.少无适俗韵 韵:好听的声音。
B
解析:A.句意为“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丘山”,山林,借代指大自然的风物;C.句意为“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巅”,顶端;D.句意为“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韵”,气质,情致。故选B。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移居(其二)
[晋]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②?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③,力耕不吾欺。
【注】①将:岂,难道。②胜:美好。③纪:经营,料理。
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前两句写无论是春天还是秋天,都有许多美好的时日,诗人常常登高赋诗,虽无一字刻画景物,但风光如在眼前。
B. 诗歌第三、四句写新诗写成后,诗人就立刻招呼朋友相聚,边品尝美酒边斟酌、修改诗句,与孟浩然的“把酒话桑麻”有异曲同工之妙。
C. 诗歌第五至八句从时间的先后承续以及诗意的内在联系
两方面,轻巧自如地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融成了整体。
D. 诗歌最后四句先是总结上述田园生活之乐,回扣题目,然后以情入理,强调通过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丰富了诗歌内容。
B
解析:诗中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是说邻人过门,互相招呼,有酒大家一起喝;“斟酌”是斟酒然后喝酒,并不是一起斟酌、修改诗句;孟浩然的“把酒话桑麻”描写的是朋友之间欢笑畅饮的场面。
4. 本诗和《归园田居》(其一)都表现了陶渊明厌弃官场回归田园之乐,但两首诗表达的乐趣又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其不同之处。
答案:①《归园田居》(其一)主要表达的乐趣是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后,对宁静、自然的田园生活本身的喜爱,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体现的是对田园自然风光和宁静生活的陶醉。②《移居》(其二)表达的乐趣源于田园中淳朴真挚的人际交往。诗中描写了诗人与邻人之间过门相呼、有酒同饮、闲暇相思、披衣畅谈等充满人情味的生活场景,强调的是田园生活中的人情之乐。
解析:①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开篇就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尘网”指世俗的种种束缚,表明诗人天性喜爱田园,入官场是一种错误,可见他对官场的厌弃。诗中描绘田园景象的部分,如“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通过对田园住宅、周边植物、远处村落以及鸡鸣狗吠等田园景象的细致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自然的田园氛围。这种对田园风光的细致刻画,体现出诗人回归田园后,被田园的自然风光深深吸引,陶醉于这种远离官场喧嚣的宁静生活。“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两句诗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回归田园后的愉悦,所以这首诗主要表达的乐趣是对田园生活本身的喜爱,这种喜爱源于田园宁静、自然的特性。
②《移居》(其二)中,“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描绘了邻里之间互相招呼,有酒一起喝的场景,体现出田园生活中邻里关系的亲近。“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为进一步说明,着重刻画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没有过多涉及田园的自然风光。诗中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一种田园生活中的人情交往之乐,这种乐趣源于田园生活中的淳朴真挚的人际交往。
谢谢观看
山水田园诗 ,古代汉族诗歌之一。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宋代杨万里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陶渊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