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内能(课件)人教版2025-2026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51页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3 内能(课件)人教版2025-2026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51页PPT)

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13.3 内能
一、内能的概念
(一)定义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用符号\( U \)表示,国际单位是焦耳(J),与机械能的单位相同。
(二)内能的构成
分子动能: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越高(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
分子势能:分子之间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即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三)内能的普遍性
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即使是 0℃的冰块,其内部的分子仍在做热运动,分子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力,因此必然具有内能。
二、影响内能的因素
(一)温度
温度是影响分子动能的主要因素。同一物体,温度升高时,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动能增大,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
实例:加热水时,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水冷却时,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二)质量
质量越大,物体内的分子数量越多,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越大,内能越大。
实例:一桶 80℃的水比一杯 80℃的水内能大(质量不同,分子数量不同)。
(三)体积与状态
体积变化会影响分子间距离,进而改变分子势能。例如,一定质量的气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势能变化,内能改变。
状态变化时,分子间结构改变,分子势能变化显著。例如,冰熔化成水时,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分子势能增大)。
(四)物质种类
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分子间作用力不同,相同质量、温度的不同物质,内能可能不同。
三、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项目
内能
机械能
定义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物体的动能与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和
决定因素
与分子热运动、分子间作用力有关(温度、质量、体积、状态等)
与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位置、形变有关(速度、高度、弹性形变程度等)
普遍性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可以为零(如静止在水平地面的物体,机械能可能为零)
研究对象
微观分子
宏观物体
四、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一)热传递
定义: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条件:物体间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高温到低温,直至温度相等(热平衡)。
实质:内能的转移。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形式:热传导、对流、热辐射(与热量传递的方式一致)。
实例:
用热水袋取暖:热水袋的内能转移到人体,热水袋内能减少,人体内能增加。
冷水和热水混合:热水内能减少,冷水内能增加,最终温度相同。
(二)做功
定义:通过外力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实质:内能与其他形式能(如机械能)的转化。
实例: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搓手取暖(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压缩空气引火(活塞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气体膨胀推动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气体温度降低)、轮胎放气时气门芯变凉(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三)两种方式的异同
相同点: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且在改变内能的效果上是等效的(增加或减少相同的内能,可通过做功或热传递实现)。
不同点: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能量形式不变;做功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能量形式改变。
五、内能、温度与热量的关系
(一)三者的联系
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时,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
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一定增加,但不一定是通过吸热(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
物体内能增加时,不一定吸热(可能是做功),温度也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
(二)典型关系辨析
说法
正误
解析
物体温度越高,内能一定越大
×
内能还与质量、体积等有关,如一杯热水的内能可能小于一桶温水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
晶体熔化时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
物体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
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
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如摩擦生热)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
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如压缩气体)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

热传递过程中,吸热是内能增加的原因(忽略能量损失)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一定减少

做功过程中,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内能减少(忽略能量损失)
六、内能的应用与实例分析
(一)生活中的内能变化
烧开水: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通过热传递转移给水,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至沸腾。
内燃机工作:汽油燃烧产生的内能通过做功转化为机械能,推动活塞运动。
冰箱制冷:通过压缩机做功,将冰箱内的内能转移到外部,使内部温度降低(内能的转移需要消耗电能做功)。
(二)实验探究:做功改变内能
实验:取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筒内放一小团硝化棉。快速压下活塞,观察到硝化棉燃烧。
原理:活塞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着火点而燃烧,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七、易错点辨析
“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内能还与质量、体积等有关,如大冰块内能可能大于小杯水,但温度更低)。
“0℃的物体没有内能”×(一切物体都有内能,0℃的物体分子仍在运动且存在分子力)。
“热量是物体具有的能量”×(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过程量,不能说物体 “具有” 热量)。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如对气体做功的同时气体对外放热,温度可能不变)。
通过对 “内能” 的学习,我们能从微观与宏观结合的角度理解物体的能量状态,明确内能与温度、热量的区别与联系,为后续学习内能的利用(如热机)奠定基础。内能的改变是生活和生产中能量转化与转移的重要形式,贯穿于热学知识的核心内容。
2024人教版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13.3 内能
第十三章 内能
a
i
T
u
j
m
i
a
N
g
1.知道内能的初步概念及内能跟温度的关系。
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重点)
3.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与联系。(难点)
推动瓶塞的能量来自哪里?
当我们买了一瓶红酒准备庆祝却发现没有开瓶器打不开时,
怎么办?
一、内能
1. 分子具有动能与势能
(1)分子动能
结论: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叫作分子动能。
分子在做热运动,所以也具有动能
运动的篮球
具有动能
一、内能
(2)分子势能
①被压缩的弹簧各部分互相排斥,被拉伸的弹簧各部分互相吸引;所以具有弹性势能。
压缩的弹簧
拉伸的弹簧
②分子间既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所以分子间具有势能,叫作分子势能。
结论:分子间也具有势能,叫作分子势能。
2. 内能
(1)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内能的单位是焦(J)。
(3)飞在空中的足球,具有重力势能;足球在空中飞行,还具有动能。空中运动的足球除了整体具有机械能外,同时还具有内能。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而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一、内能
(4)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炙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然低,其中的水分子仍然在做热运动,所以也具有内能。
北极的冰山
炽热的铁水有内能
一、内能
3.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1)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
对一杯水加热时,水的温度越高,水内部分子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反之,温度越低, 内能越小.
水的内能增大
分子动能变大
分子无规则
运动剧烈
温度升高
一、内能
(2)内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想一想:温度相同、质量不同的水,内能相同吗?为什么?
温度相同、质量不同的水,质量越大,水分子数目越多,所以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也会越大,即水的内能也越大。
所以在温度相同、状态相同时,物质的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一、内能
200g、20℃的水的内能要大于100g、20℃水的内能.
(3)内能大小与状态(体积)的关系
一块0 ℃的冰熔化成0 ℃的水时内能是否改变
因为0℃的冰熔化成0℃的水时,要吸收热量,体积变小,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变大,所以水的内能变大。
可见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状态(体积)有关.
总结: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等都有关.
一、内能
4.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内能 机械能
概念
影响 因素
研究 对象
存在 条件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
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物体所具有的动能
和势能的总和
物体的温度、体积、
质量、状态等
物体的质量、速度、
高度或形变程度
微观世界的大量分子
宏观世界的所有物体
永远存在
运动或在高处或
发生弹性形变
一、内能
【例题1】(多选)四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温度如图所示。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b烧杯中水的内能
B.c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d烧杯中水的内能
C.c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a烧杯中水的内能
D.d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
A.由图知,a与b质量相同,b的温度高,所以b的内能大,故A错误;
BD.由图知,c与d质量相同,d的温度高,所以d的内能大,故B错误,D正确;
C.由图知,c与a的温度相同,c的质量大,所以c的内能大,故C正确。
故选CD。
CD
一、内能
1. 热量
想一想:在寒冷的冬天,为什么人们喜欢抱热水袋?你从热水袋中得到了什么?
这是因为发生了热传递,热水把内能传递给人,人们获得了内能,而热水减少了内能。
(1)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单位是焦。
(2)发生热传递的一些实例: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对手呵气
烧水
棉被晒得暖呼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2. 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1)发生热传递时,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改变越大。
(2)热传递的过程:实质是内能转移的过程。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注意:不是传递温度)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3.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想一想:除了热传递外,还有什么途径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实例分析:人从滑梯下滑时屁股有点发烫。
说明摩擦可以产生热,这部分内能是哪里来的呢?很明显这部分内能并不是热传递得到的。原来,人下滑时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把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了内能。
可见,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2)演示实验
①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
棉花会燃烧起来,是因为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点。
可见,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空气压缩引火仪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②如图,烧瓶(或可乐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观察瓶内的变化。在上述实验中,通过什么途径改变了玻璃筒和烧瓶内空气的内能?
图中瓶内水上方存在着无色透明、无法看到的水蒸气;当塞子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白雾,说明水蒸气液化成了可以看到的小水滴。在这个过程中,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可见,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3)对比“压缩气体做功 ”与“水蒸气膨胀做功”两个实验
外界对物体做功
物体的内能增大
温度升高
空气内能
增大
压缩空气
物体对外做功
物体内能减小
水蒸气
温度降低
水蒸气
做功
给瓶内
打气
结论: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①压缩气体做功
②水蒸气
膨胀做功
(4)生活及自然界中利用做功改变内能的现象
②从滑梯下滑时屁股有点发烫
①冬天人们
搓手感到暖和
做功改变内能
③汽车急刹车时,轮胎克服地面间的摩擦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轮胎表面被烧焦。
④流星穿越大气层时,克服空气阻力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太高,达到流星燃点,流星燃烧。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演示实验——《做功改变内能的演示实验》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4. 总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机械能与内能能量的转化
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结果是
等效的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例题2】如图的实验或事例都揭示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使小孩臀部发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实现的
B.乙图中,人搓手发热说明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增大
C.丙图钻木取火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丁图中水蒸气将塞子冲出的过程中,水蒸气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自己内能增大
C
解析见下页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A.坐滑梯时,臀部与滑梯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错误;
B.人搓手时相互摩擦,克服摩擦对手做功,手的内能变大,故B错误;
C.钻木取火过程是克服摩擦做功的过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C正确;
D.图中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了塞子冲出时,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故D错误。 故选C.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例题3】如图所示,在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了______,说明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可以看到的小水滴。在这个过程中,气体膨胀对外 ______ ,温度 ______ 内能______。
白雾
液化
做功
降低
减少
给瓶内打气,瓶内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气体膨胀,使瓶塞跳起来,同时高温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就是我们看到瓶内出现了白雾,说明水蒸气发生了液化。
在上述过程中,气体膨胀对瓶塞,使得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1. 温度、热量与内能
(1)温度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是一个状态量,一个物体在某一时刻对应一定的温度。描述温度时,一般说“物体的温度高或低、是多少、降低或升高了多少“等。例如:夏天天气热,这个“热”表示温度.
(2)内能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是一个状态量,所有物体都有内能。描述物体的内能一般说“物体具有内能、改变了内能、传递了内能等”。例如:“摩擦生热”,表示克服摩擦力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这个“热”表示内能.
三、温度、热量与内能
(3)热量
热量表示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有发生热传递时,才能用热量来量度内能的变化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的多少)。
不发生热传递,讲热量就没有意义。描述热量时,只能说物体“吸收、放出”热量,不能讲“物体具有热量”。
三、温度、热量与内能
2. 温度与热量
(1)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变化。
例如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也不发生变化。
(2)物体温度变化时,不一定要吸收或放出热量。
物体温度降低,可能是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
三、温度、热量与内能
3. 温度与内能
(1)物体温度变化时,内能一定变化。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三、温度、热量与内能
(2)物体内能变化时,温度不一定变化。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变。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不变。
例如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是温度不变.
4. 热量与内能
(1)物体吸热或放热,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2)物体内能改变,不一定是由于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减少,可能是物体对外界做功。
三、温度、热量与内能
搓手做功,可以使手的内能增大
对手呵气,可以使手的内能增大
【例题4】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B.一杯水的内能比一桶水的内能小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D.水放出热量凝固成冰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减小
A.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除了温度以外,还有物体的质量、体积和状态。只凭温度高低,无法比较内能的大小,A错误;
B.一杯水和一桶水,质量不等,温度未知,无法比较内能大小,B错误;
C.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变,故C错误;
D.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温度不变,故D正确。
所以选D.
D
三、温度、热量与内能
1. 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下列关于水的理解正确的是( )
B
A. 的水没有内能
B. 质量均为的的水比 的冰内能大
C. 的水结成 的冰时,内能增加
D. 的水比 的水所含的热量多
返回
2. 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
常年平均气温是 。一天,南极洲上的小
企鹅豆豆和丁丁(如图)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
B
A. 豆豆:呵呵,这里太冷了,冰山肯定没有内能了
B. 丁丁:再冷,组成冰山的分子也在做热运动呀,所以冰山
也有内能
C. 豆豆:呵呵,冰天雪地的,冰山的内能一定比我们的小
D. 丁丁:冰山熔化成水,其质量不变,内能也不会变化
的对话,它们的部分对话如下,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返回
3. [2025·无锡梁溪区期中]
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均装有
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所示。
C
A. 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 烧杯中水的内能
B. 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 烧杯中水的内能
C. 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 烧杯中水的内能
D. 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 烧杯中水的内能
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点拨】 和 烧杯中水的质量
相同,温度不同,温度高的
烧杯内水的内能大,故A错
误;和烧杯中水的质量相同,温度不同,温度高的 烧杯
内水的内能大,故B错误;和 烧杯中水的温度相同,质量
不同,质量大的烧杯内水的内能大,所以 烧杯中水的内能
大于烧杯中水的内能,故C正确;和 烧杯中水的质量不同,
温度不同, 烧杯中水的温度较
高, 烧杯中水的质量较大,所
以烧杯中水的内能不一定大于
烧杯中水的内能,故D错误。故
选C。
返回
4. 如图所示,用塞子塞紧
瓶口,再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瓶内
气压足够大时,塞子从瓶口冲出。下列
关于瓶内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A. 向瓶内打气,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B. 向瓶内打气,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加
C. 塞子从瓶口冲出,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不变
D. 塞子从瓶口冲出,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点拨】 向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瓶内气体的
内能增加,压强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塞子从瓶口冲出,
此时瓶内气体对塞子做功(即对外界做功),气体的内能转
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气体的内能减少,故D正确。
返回
5. [2025·肇庆期末]我们常吃的月饼是在烤箱里“烤”的,
根据南宋《武林旧事》记载,最早的月饼是在笼屉里“蒸”的。
下列情境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蒸”“烤”相同的是
( )
D
A. 弯折铁丝 B. 钻木取火
C. 压缩空气 D. 暖水袋暖手
【点拨】 “蒸”“烤”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弯折铁丝、钻木
取火、压缩空气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暖水袋暖手,
暖水袋内的水对手传递热量,手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
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故D正确。故选D。
返回
6. [2024·黑龙江,多选]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功的说
法正确的是( )
BD
A.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B.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外界对它做了功
D.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可能不变
【点拨】 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
对它做了功,A错误;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B正确;
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外界对它做了功,也可能是吸收了热
量,C错误;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可能不变,如晶体熔化时
吸热,温度不变,D正确。
返回
7.如图,一只瓶子内装一些铁屑。我们既可以通过
振荡,也可以通过加热,使铁屑温度升高,内能
增大。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来看,前者是通过
做功
热传递
不能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______的方法,后者是通过________的方法来增大铁屑的内
能。假如你没有看到内能改变的过程,仅凭铁屑温度的改变,
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采用了什么方法改变了铁屑
的内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
(第8题)
8. 刮痧是我国一种传统
的中医疗法,历史悠久。如图所示,当刮痧
板在身体上刮动时,身体会感觉到热。下列
实例与刮痧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相同的
是( )
B
A. 冰镇饮料 B. 搓手取暖
C. 蒸锅蒸蛋 D. 烤火取暖
【点拨】 刮痧是通过克服摩擦力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搓手
取暖是通过克服摩擦力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第8题)
返回
(第9题)
9. [2024·潍坊,多选]如图所示,用气缸、
固定隔板和活塞密闭甲、乙两部分气体,气
缸和活塞均不导热,隔板导热良好。迅速将
活塞向左推至图中虚线位置并固定,静置一
段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D
A. 与推动活塞前相比,甲、乙内能均变大
B. 与推动活塞前相比,甲内能不变、乙内能变大
C. 乙内能改变的方式只有做功
D. 乙内能改变的方式既有做功又有热传递
(第9题)
【点拨】 迅速将活塞向左推至图中
虚线位置并固定,外力对气体乙做
功,气体乙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气体甲的体积不变,气体乙不对气
体甲做功;气体乙将热量传递给气
体甲,使得气体甲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最终甲、乙气体
达到热平衡状态,故 正确。
返回
(第10题)
10. 在“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
实验中,小明每隔 记录一次物
质的温度及状态,绘制成如图所示
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
析正确的是( )
A
A. 时刻度物质的分子势能比 时刻大
B. 时刻相比 时刻物质的每个分子的运动都加快了
C. 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不变
D. 的物质既没有内能,也没有热量
①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叫物体的内能;单位是焦(J).
②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就增加;
一个物体温度降低时,它的内能就减少.
③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物体温度、质量、状态.
内 能
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热传递
实质:内能的转移.
内能改变的量度:热量.
做 功
实质:内能与其它能的转化.
内能改变的量度:功的多少.
改变内能的
两种方法
内 能
温 度 热 量 内 能
定义
表达
单位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区别
四、课堂总结(2)
宏观上:表示物体
的冷热程度
微观上:反映分子
热运动剧烈程度
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能量的变化量
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只能说“是多少”
或“达到多少”
只能说“放出”
或“吸收”
只能说“有”
内能总不为0
摄氏度(℃)
焦耳(J)
焦耳(J)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