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 学年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高一上学期新生能力综合测试夏令营(模拟)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1.已知实数 , , .( )A.若| 2 + + | + | + 2 + | ≤ 1,则 2 + 2 + 2 < 100B.若| 2 + + | + | 2 + – | ≤ 1,则 2 + 2 + 2 < 100C.若| + + 2| + | + – 2| ≤ 1,则 2 + 2 + 2 < 100D.若| 2 + + | + | + 2– | ≤ 1,则 2 + 2 + 2 < 100 + ≤ 22.若变量 , 满足约束条件 ≤ 0 2 ,则 = 的最大值为( ) ≥ 0 +1A. 0 B. 1 C. 2 D. 33.在矩形 中, > ,在 边上随机取一点 ,若 是 1 最大边的概率为4,则 =( )A. 1 B. 2 C. 153 2 8 D.3984.剪纸技艺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我国已将剪纸放入小学的美术课中.下图是某小学美术教材的剪纸图例(三角形为正三角形),当经过如图所示的剪纸操作后,纸片的剩余率(剪纸后剩余部分的面积与原纸片的面积的比值)为( )A. 1 4 3π B. 1 5 3π27 24 C. 1 3π 3π18 D. 1 95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 , )是反比例函数 = 在第三象限的一个动点,以 为顶点,原点为对称中心作矩形 , ⊥ 轴于点 ,过点 的直线 分别交 、 边于点 、 ,以 为一边作矩形 ,且直线 恰好经过点 .如果点 往 轴负方向运动,那么 的变化情况是( )第 1页,共 11页A.先减小后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一直不变 D.一直减小6.《几何原本》中的几何代数法(用几何方法研究代数问题)成了后世西方数学家处理问题的重要依据,通过这一方法,很多代数公理 定理都能够通过图形实现证明,并称之为“无字”证明.如图, 是半圆 的直径,点 是 上一点(不同于 , , ),点 在半圆 上,且 ⊥ , ⊥ 于 .设 = , = ,则该图形可以完成的“无字”证明为( )A. ≤ + 2 ( > 0, > 0)B. + < 2 2 + ( > 0, > 0, ≠ )C. 2 + ≤ ( > 0, > 0)D. 2 + < < + 2 ( > 0, > 0, ≠ )7.已知函数 = 2 | |,若关于 的不等式 ≥ 2 2 的解集中有且仅有 2 个整数,则 的取值范围为( )A. 2 ≤ ≤ 1 B. 2 < < 1 C. 2 ≤ < 0 D. 2 < < 08.斐波那契数列( ),又称黄金分割数列,因数学家莱昂纳多 斐波那契( )以兔子繁殖为例而引入,故又称为“兔子数列”.其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0,1,1,2,3,5,8,13,21,34, 从第 3 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删去 0 后,以第一个 1 作为该数列的第一项,其中第 项记为 ,如 1 = 2 = 1, 3 = 2, 则 2 2 21 + 2 + … 2025 =( )A. 2024 2025 B. 2025 2026 C. 2024 2026 D. 2025 20279.现有甲、乙两组数据,每组数据均由六个数组成,其中甲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3,方差为 5,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5,方差为 3.若将这两组数据混合成一组,则新的一组数据的方差为( )A. 3.5 B. 4 C. 4.5 D. 510.如图,以矩形 的顶点 为圆心,以 长为半径作弧,交 于点 ,交 于点 ,且 ⊥ ,若 =2, = 1,则 的长为( )A. 10 B. 2 5 C. 52 D.94三、填空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第 2页,共 11页11.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① 2 + 2 3 2 + 3 + + 2 = ;②4( + 5)( + 6)( + 10)( + 12) 3 2 = .12.已知 4 4 3 + 7 2 8 + 4 = 0,则 + 2 = .13 1.图 是函数 = 的图象,其两条渐近线分别为 轴、 轴.将函数图象绕其中心顺时针旋转45 ,得到如图 所示的双曲线图象.则双曲线在这个坐标系中的渐近线方程为 ,双曲线的方程为 .14.如图,二次函数 = 2 6 + 5 与 轴交于 、 两点,与 轴交于 ,点 是在以 为圆心半径为 2 的圆 + 1上一动点,则 2 的最小值为 .四、解答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4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5.(8 分)已知实数 、 、 、 满足 3 + = , = .(1)求证: 2 12 为非负数.(2)若 、 、 均为奇数, 、 是否可以都为整数?说明你的理由.16.(10 分)设函数 ( ) = 2 + (1 ) + 2( ∈ ).(1) ( ) ≤ 0 0, 1若关于 的不等式 的解集为 2 ,求实数 的值;(2)若不等式 ( ) ≥ 2 对于实数 ∈ [ 1,1]时恒成立,求 的取值范围;(3)解关于 的不等式: ( ) < 1.第 3页,共 11页17.(12 分)如图,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4,0),且与 轴交于点 0, 83 ,点 的坐标为(4,3),点 为抛物线上一动点.以点 为圆心, 长为半径的圆交 轴于 、 两点(点 在点 的左侧).(1)求此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当点 在抛物线上运动时,弦 的长度是否为定值?若不是定值,说明理由;若是定值,求弦 的长.(3)如图 ,若直线 过点(1,0),求证: 是等边三角形.18.(12 分)平面解析几何是一种借助于解析式进行图形研究的几何学分支.【圆】我们定义圆为: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圆的标准方程为( )2 + ( )2 = 2,其中 为圆的半径,( , )为圆心坐标.【椭圆】我们定义椭圆为:平面内到两定点 1、 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该常数大于 1 2 )的动点 的轨迹,写成表达式就是 1 + 2 = 2 2 > 1 2 .两定点 1、 2称为椭圆的焦点.通常而言,为研究方便,我们会将椭圆的中心与坐标原点重合.椭圆就像一个被压扁的圆,一端稍长,一端稍短.其中,稍长的轴( 1 2 )叫作椭圆的长轴;稍短的轴( 1 2 )叫作椭圆的短轴.椭圆与坐标轴的四个交点根据其方位命名为上/下顶点、左/右顶点. 2 2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 + 2 = 1,其中 、 分别为长轴长、短轴长的一半.(1)试推导得到圆的标准方程.2 2(2)现有一椭圆 1: 2 + 2 = 1( > > 0)过点 (2,3),点 为该椭圆的左顶点, = 2.第 4页,共 11页①求 的标准方程.②点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求 的面积的最大值.19.(12 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从原点出发,每次只能走一步 = (2,1)或 = (1,3),有两种路径可以选择,如图所示:若某点 ( , )可以表示为 + ( 、 为整数),则称 为可达点.已知:向量的加法:( , ) + ( , ) = ( + , + );向量的数乘: ( , ) = ( , ).(1)分析可达点( , )中 、 满足的函数关系,判断 (7,10)是否为可达点,并说明理由.(2)证明:若( , )是可达点,则( + 5, )也是可达点.(3)若某些可达点满足 + = 200,求在所有满足条件的可达点中, + 最小的点及此时 + 的值.第 5页,共 11页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1)( + 3 + 2)2(2 + 15)( + 8) 265 35 ( + 265+35; 4 4 )12.313. =± 2 2; 2 2 = 114. 4115.【详解】(1)方法一(最优解):韦达定理应用,变形结构 3 + ( ) = 3 , 3 = ,显然 ≠ 0,由韦达定理,我们可知, 3 和 是一元二次方程 2 + + 3 = 0 的两个根.其中Δ = 2 4 3 = 2 12 ≥ 0,所以 2 12 为非负数;方法二:由已知,可用 表达 , . = (3 + ), = , 2 12 = (3 + ) 2 12 2 = 2 9 2 + 6 + 2 12 2 = 2 9 2 6 + 2 = 2(3 )2 ≥ 0,所以 2 12 为非负数;(2)若 、 都为整数,其可能的情况有: 、 都为奇数和 、 其中至少有一个为偶数.①若 、 都为奇数,则 3 + 为偶数, 为奇数,则 = (3 + )为偶数,与已知矛盾.②若 、 为整数,且其中至少有一个为偶数,则 必为偶数, = 为偶数,与已知矛盾.因此不可能.第 6页,共 11页16. 1【详解】(1)由题意知,0, 2是方程 2 + (1 ) + 2 = 0 的两个根,0 + 1 1 则 2= 0 × 1 2,则 = 2.2 = (2) 2 + (1 ) + 2 ≥ 2,则 2 + 1 + ≥ 0 对于实数 ∈ [ 1,1]时恒成立, 2 + 1 + ≥ 0 2 + 2 1 ≥ 0 , ( 1)2 ≥ 0则 2,即 + 1 + ≥ 0 2 + 1 ≥ 0 2 + 1 ≥ 0 = 1解得 ∈ R , ∴ = 1则 的取值范围为 1 .(3)依题意, ( ) < 1 等价丁 2 + (1 ) 1 < 0,当 = 0 时,不等式可化为 < 1,解集为{ ∣ < 1}.当 > 0 1时,不等式可化为( + 1)( 1) < 0,此时 < 1,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 1 < < 1 .当 < 0 时,不等式化为( + 1)( 1) < 0,①当 = 1 时, 1 = 1,不等式的解集为 ≠ 1 ;②当 1 < < 0 1时, > 11,不等式的解集为 | < 1或 > ;③当 < 1 1时, < 1,不等式的解集为 < 1 或 > 1 ;1综上,当 < 1 时,解集为 < 或 > 1 ;当 = 1 时,解集为 ≠ 1 ; 1 < < 0 1当 时,解集为 | < 1或 > ;当 = 0 时,解集为{ ∣ < 1};当 > 0 时,解集为 1 < < 1 .17.【详解】(1)因为抛物线的顶点为 (4,0),所以可设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 ( 4)2,8 8 1又抛物线过点 0, 3 ,所以3 = × 42 = 6.第 7页,共 11页1所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 26 ( 4) .(2)是定值.如下图所示,过点 作 ⊥ 轴,垂足为 ,连接 、 ,则: = ,1设点 的坐标为 , 26 ( 4) ,则 ( , 0).由 ⊥ ,有 = .由 2 = 2 2 = 2 2,2 2有 2 = ( 4)2 + 3 1 2 16 ( 4) 6 ( 4)2 = 9,即 = 3, = 6.即弦 的长为定值 6.(3)设直线 的解析式为 = + ,4 + = 3 = 1因为直线 过点 (4,3)和点(1,0),所以 + = 0 = 1.所以直线 的解析式为 = 1. , = 1 = 1设 ,有等量关系 和 4 20 0 0 0 0 6 0 ,1所以6 420 = 0 1,解得 0 = 7 ± 3 3.①当 0 = 7 3 3时,点 在对称轴左侧,如图,此时 0 = 6 3 3. = 6 2 2, 0 + 3,0 , 2 = 7 3 3 4 + 6 3 3 3 =36 2 3 ,第 8页,共 11页 2 = 0 + 3 4 2 + 32 = 36 2 3 , 22= 6 3 3 + 32 = 36 2 3 .即 = = ,即 为等边三角形.②当 0 = 7 + 3 3时, 在对称轴右侧,如图,此时 0 = 6 + 3 3.此时 (4,3), 7 + 3 3, 6 + 3 3 , 10 + 3 3, 0 ,同理可得 2 = 2 = 2 = 36 2 + 3 ,所以 = = ,即 为等边三角形.综上可得: 为等边三角形.18.【详解】(1)设一般圆的参数:圆心坐标为( , ),半径为 .取平面内点 ( , ).由圆的定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即圆上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由两点间距离公式: ( )2 + ( )2 = ,平方后得( )2 + ( )2 = 2.(2)①由题意可知直线 的方程为 2 = 4,当 = 0 时,可解得 点坐标( 4,0). 2 2可知 = 4.得到42 + 2 = 1,再代入点 坐标,22 32可得: 242 + 2 = 1,解得 = 12, 2 + 2所以标准方程为16 12 = 1.②设与直线 平行的直线束方程为 2 = ,当直线与椭圆相切时,取距离 较远的切点为 ,此时 的面积最大.第 9页,共 11页 2 2要找交点,联立直线和椭圆方程: 16+ 12 = 1,将 用( + 2 )代换, 2 = 得到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3( + 2 )2 + 4 2 = 48,化简后得到 16 2 + 12 + 3 2 48 = 0.由相切可知,直线与椭圆有且仅有一个交点,即Δ = 144 2 64 3 2 48 = 0.解得 2 = 64, =± 8.即距离 比较远的直线方程为 2 = 8.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知,| | = 3 5.8 ( 4) 12 5三角形的高即为两平行线间的距离 1+4 = 5 .所以 1 12 5的面积的最大值为2 × 3 5 × 5 = 18.19.【详解】(1)( , ) = (2,1) + (1,3) = (2 + , + 3 ),得 = 2 + ,即 = 2 . = + 3 = + 3( 2 ) = 3 5 .即 3 = 5 .所有可达点满足 3 ≡ 0( 5).代入点 ,有 3 × 7 10 = 11 ≠ 0( 5),故 不是可达点.(2)由( , )为可达点可知,( , ) = + .构造:( + 5, ) = + + (5,0).将(5,0)表达为 + 的形式,2 + = 5有 + 3 = 0 , = 3解得 = 1.故( + 5, ) = ( + 3) + ( 1) .即仍为可达点.第 10页,共 11页(3)( , ) = (2 + , + 3 ), + = 3 + 4 = 200.令 3 = 200 4 200 4 ,即 = 3 .由 是整数可知,200 4 ≡ 0( 3),即 ≡ 2( 3). = 3 + 2 = 200 4(3 +2) = 192 12 不妨设 ,则有 3 3 = 64 4 .即 + = (64 4 ) + (3 + 2) = 66 .为使 + 尽可能小,即要求 尽可能大,且 ≥ 0,解不等式有 ≤ 16. = 16 时, = 0, = 50.此时点坐标为(50,150),最短步长为 + = 50.第 11页,共 1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