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通过观看视频,思考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之间有什么关系?01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龚滩古镇建筑层层叠叠为了在山地中获得足够空间,吊脚楼等建筑形式被广泛应用,而且往往见缝插针,形成重屋累居、层层叠叠的堡垒。分布?形态?临河沿河谷龚滩古镇条带状交通线?条带式放射式团聚式组团式棋盘式距今约1.1万年前,黄土高原某区域(下图)受构造与气候变化的影响,形成太原盆地、黄土台地和丘陵。先民们的活动空间受地貌演变的影响,太原盆地的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前)遗址就分布在盆地边缘的黄土台地和黄土丘陵上。龙山文化早期(距今约5000~4500年前),由于河流侵蚀强烈,先民们开始进入冲积平原地势稍高的地区活动。到了龙山文化晚期,盆地平原区各河流以堆积作用为主,部分先民迁出冲积平原区,部分先民仍留在原地居住。1.分别说明该区域的黄土台地和丘陵的形成过程。太原盆地构造下陷,盆地边缘相对抬升,形成台地;气候转变为暖湿,流水侵蚀作用加强,盆地边缘地带下切形成黄土丘陵。距今约1.1万年前,黄土高原某区域(下图)受构造与气候变化的影响,形成太原盆地、黄土台地和丘陵。先民们的活动空间受地貌演变的影响,太原盆地的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前)遗址就分布在盆地边缘的黄土台地和黄土丘陵上。龙山文化早期(距今约5000~4500年前),由于河流侵蚀强烈,先民们开始进入冲积平原地势稍高的地区活动。到了龙山文化晚期,盆地平原区各河流以堆积作用为主,部分先民迁出冲积平原区,部分先民仍留在原地居住。2.仰韶文化时期聚落遗址主要分布在黄土台地或丘陵区,而非冲积平原区和基岩山地,分析主要原因。到仰韶中晚期,太原盆地平原区以河湖相沉积为主,属于河流和湖泊环境,不适宜先民居住;盆地边缘黄土台地或丘陵区地势较高,不易发生洪涝灾害,有利于耕作;基岩山地土层较薄,海拔较高,气候较寒冷,不适宜先民耕作。3.龙山文化晚期部分先民迁出冲积平原区,部分先民仍留在原地居住。请从“迁出”或“留在原地”中选择一个角度,并说明理由。迁出:到了龙山晚期,盆地河流发生堆积作用,导致盆地平原区河流河床抬高、水位上升、河流淹没或影响到平原边缘海拔相对较低处;耕地与聚落居住地被淹没,洪涝灾害影响较大,不宜居住,先民被迫迁移。留在原地:平原地区边缘部分海拔相对较高处,受洪涝灾害威胁较小,耕地与聚落居住地未被河流淹没;河流堆积作用加强,改善了土壤条件;水位上升有利于农业生产灌溉,适宜先民继续居住。02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填 海 造 陆、平整土地,填 海 造 陆,挖河修渠,修建水库,修建梯田等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影响利:合理配置水资源,开挖运河促进经济发展,缓解洪涝灾害。弊:经济投入大,破坏水源地、沿线和输入地的生态平衡。利:增加耕地面积,保持水土。弊:修筑过程易发生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生态失衡。利:调节径流,改善库区气候,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等功能。弊:水质下降,生物数量减少,诱发地质灾害,如库区地震。利:扩大土地面积,美化海岸线,改善景观,增加粮食产量。弊:改变自然景观,海水自净能力减弱,污染加重,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渔业生产,城市内涝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填 海 造 陆挖河修渠修建水库修筑梯田(2024·6月浙江选考)城镇空间形态演变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下图为“我国某县级市不同时期城镇空间形态演变示意图”。完成1~2题。1.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地貌 B.环境保护 C.开发成本 D.防灾安全2.2015年后,该城市的建设用地( )A.沿交通线蔓延式快速发展B.以周边卫星城镇用地为主C.以城市更新改造利用为主D.以城市中心工业用地为主AC(2024·湖南地理)某地(图1)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图2),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据此完成1~3题。1.该地易发山洪,主要是因为( )A.水流汇集快 B.年降水量丰富C.河道较弯曲 D.地质条件复杂2.从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测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 )A.a处 B.b处 C.c处 D.d处3.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有利于当地( )①降低暴雨的频率 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③抑制土壤盐碱化 ④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AC下 课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2026学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pptx media1.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