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广东省梅州市兴宁一中高二(上)开学数学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广东省梅州市兴宁一中高二(上)开学数学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广东省梅州市兴宁一中高二(上)开学数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 8小题,每小题 5分,共 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复数 满足 (1 + ) = | 7 + 3 |,则复数 =( )
A. 2 B. 2 + C. 2 2 D. 1 + 2
2.设 = ( ,12), = (2 , 6),若 ⊥ ,则 =( )
A. 6 B. 0 C. 6 D. ±6
3.如图,矩形 ′ ′ ′ ′是水平放置的平面四边形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
的直观图,其中 ′ ′ = 1, ′ ′ = 3,则原四边形 的周长为( )
A. 2 35 + 6 B. 2 5 + 6
C. 12 D. 2 33 + 6
4.某中学共有 300 名教职员工,其中一线教师 200 人,行政人员 60 人,后勤人员 40 人,采取分层随机抽
样,拟抽取一个样本容量为 60 的样本,则行政人员应抽取( )
A. 40 人 B. 28 人 C. 12 人 D. 8 人
5.已知向量 = (4, 2,6), = ( 2,1, ),则使 ⊥ , // 成立的 分别为( )
A. 53, 3 B.
10 5
3, 3 C. 3,3 D.
10
3,3
6.在四面体 中,空间的一点 满足 = 1 + 1 + ,若 , 2 6
, 共面,则 =( )
A. 12 B.
1 C. 5 73 12 D. 12
7.将一枚质地均匀的正四面体教具连续抛掷 ( ≥ 8, ∈ )次,第 5 次和第 8 次某一面朝下的概率分别记
为 , ,则 , 的大小关系为( )
A. , 的大小由 确定 B. <
C. > D. =
8.美国数学家 于 1953 年提出 0.618 优选法,又称黄金分割法,是在优选时把尝试点放在黄金分
割点上来寻找最优选择.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于 20 世纪 60、70 年代对其进行简化、补充,并在我国进行
5 1
推广,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黄金分割比 = 2 ≈ 0.618,现给出三倍角公式 3 = 4
3 3 ,则
与 18°的关系式正确的为( )
A. 2 = 3 18° B. = 2 18° C. = 5 18° D. = 6 18°
二、多选题:本题共 3小题,共 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9.已知平面 过点 (1, 1,2),其法向量 = (2, 1,2),则下列点不在平面 内的是( )
第 1页,共 7页
A. (2,3,3) B. (3, 3,4) C. ( 1,2,0) D. (2, 1,1)
10.记△ 的内角 , , 的对边分别为 , , ,若 = 13, = 3, = 3,则( )
A. = 4 B. △ 的周长为 7 + 13
C. = 2 1313 D. △
13
外接圆的面积为 3
11.如图,正方体 1 1 1 1的棱长为 1,动点 在线段 1 1上, 、 分别是 、 的中点,则下
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 1 1
B. ⊥平面 1
C.存在点 ,使得平面 //平面 1 1
D.三棱锥 的体积为定值
三、填空题:本题共 3小题,每小题 5分,共 15分。
12.已知平面 的法向量是(2,3, 1),平面 的法向量是(4, , 2),若 // ,则 的值为______.
13.将 10 个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如下:11,15,17, ,23,26,27,34,37,38,若该组数据
的 40%分位数为 22,则 = ______.
14.在三棱锥 中, ⊥ ,点 在底面的投影 为△ 的外心,若 = 4, = 3, = 5,则
三棱锥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
四、解答题:本题共 5小题,共 7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 13 分)
已知复数 = ( 2 + 2) + ( 2 7 + 6) ,其中 ∈ .
(1)若 ∈ ,求 的值;
(2)若 对应的点在第一象限,求 的取值范围.
16.(本小题 15 分)
甲、乙两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培训,现分别从他们在培训期间参加的若干次预赛成绩中随机抽取 8 次,记
录如下:
甲 82 81 79 78 95 88 93 84
乙 92 95 80 75 83 80 90 85
(1)求甲成绩的 80%分位数;
第 2页,共 7页
(2)现要从中选派一人参加数学竞赛,从统计学的角度(在平均数、方差或标准差中选两个)考虑,你认为选
派哪位学生参加合适?请说明理由?
17.(本小题 15 分)

在△ 中内角 , , 所对的边分别为 , , .已知 = ( 6 ).
(1)求角 的大小;
(2)设 = 2, = 3,求 和△ 外接圆的面积.
18.(本小题 17 分)
已知长方体 1 1 1 1, 1 = 3, = 2 = 2, 为棱 的中点, 为线段 1 的中点.
(1)求异面直线 与 1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直线 1与平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
19.(本小题 17 分)
如图 1,在矩形 中, = 4, = 2,将△ 沿 翻折至△ 1 ,且 1 = 2 3,如图 2 所示.
在图 2 中:
(1)求证:平面 1 ⊥平面 1 ;
(2)求点 1到平面 的距离 ;
(3)求二面角 1 的余弦值.
第 3页,共 7页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6
13.21
14.62516
15.(1)因为 ∈ ,所以 2 7 + 6 = 0,解得 = 1 或 = 6;
(2)由已知可得
2 + 2 > 0 ,
2 7 + 6 > 0
解得 ∈ ( ∞, 2) ∪ (6, + ∞),
所以 的取值范围为 ∈ ( ∞, 2) ∪ (6, + ∞).
16.解:(1)甲成绩按从小到大排列为:78,79,81,82,84,88,93,95,
所以 8 × 0.8 = 6.4,
所以甲成绩的 80%分位数 93;
(2) 82+81+79+95+88+93+84 = 85 92+95+80+75+83+80+90+85甲的平均数是 8 ,乙的平均数是 8 = 85,
1
甲的方差是8 × [(82 85)
2 + (81 85)2 + (79 85)2 + (95 85)2 + (88 85)2 + (93 85)2 + (84
85)2] = 35.5,
1
乙的方差是8 × [(92 85)
2 + (95 85)2 + (80 85)2 + (75 85)2 + (83 85)2 + (80 85)2 + (90
85)2 + (85 85)2] = 41,
第 4页,共 7页
因为甲乙的平均数相同,甲的方差小于乙的方差,
所以甲的成绩比较稳定,派甲参加比较合适.
17.(1) 由 = ( 6 )及正弦定理,
则 = cos( 6 ),
又 ∈ (0, ),则 ≠ 0,
故 = cos( ) = 36 2 +
1
2 ,
化简得 = 3,
又 ∈ (0, ) ,故 = 3;
(2)由题意, = 2, = 3,
1
由余弦定理, = 2 + 2 2 = 4 + 9 2 × 2 × 3 × 2 = 7,
△ 7 21则 外接圆半径 = 2 = 2× 3
= 3 ,
2
7
故△ 外接圆面积 = 2 = 3.
18.解:(1)以 为原点,以 、 、 1分别为 轴, 轴, 轴建立空间直角
坐标系.
则 (1,1,0), (0,1, 32 ), (1,0,0), 1(0,0, 3)
则 = ( 1,0, 32 ),
1 = ( 1,0, 3),直线 与 1所成角为 ,
| 1
5
= |则 = 2 = 5 7.
| | | 1| 7
4 4
14
5 7故异面直线 与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14 .
(2) = (1,1,0), = (0,1, 3 ), 2
1 = ( 1,0, 3),
设面 的法向量为 = ( , , ),
= + = 0
则 ,令 = 2,可得 = ( 3, 3, 2),
= + 32 = 0
设直线 1与平面 所成角为 ,
第 5页,共 7页

= |
1 | 3 30则
| 1
=
| | | 4 10
= 20 ,
30
所以直线 1与平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20 .
19.(1)证明:由题意知 1 = 2 3, = 1 = 4, = 1 = 2,
则 21 + 2 = 21,故 AC 1 ⊥ ,
又 ⊥ ,且 ∩ 1 = , , 1 平面 1,
故 AD⊥平面 1,
而 平面 1 ,
故平面 1 ⊥平面 1D.
(2)由 21 + 2 21 = ,可得 1 ⊥ 1,由(1)知 ⊥平面 1,
1 1所以 1 = 3 △ 1 = 3 × 2 ×
2×2 3 4 3
2 = 3 ,
1 1 2×4 4
又 1 = 1 = 3 △ = 3 × × 2 = 3,
所以 = 3.
(3)在平面 1 内作 1 ⊥ ,垂足为 ;在平面 1内作 1 ⊥ ,垂足为 ,
连接 ,由 ⊥平面 1, 1 平面 1,故 AD⊥ 1 ,
因为 1 ⊥ , ∩ = , , 平面 ,
所以 1 ⊥平面 ,
由(2)知 1 = = 3,因为 平面 ,故 C 1 ⊥ ,又 1 ⊥ ,
1 ∩ 1 = 1, 1 , 1 平面 1 ,
所以 ⊥平面 1 ,
又 平面 1 ,所以 ⊥ ,又 1 ⊥ ,
则∠ 1 为二面角 1 的平面角,
又 平面 ,故 C 1 ⊥ ,
2 5
由题意知直角三角形 1 中, = 2 5,sin∠ 1 = 1 = 5 ,
故 1 = 1 sin∠
4 5
1 = 5 ,
第 6页,共 7页
又 51 = 3,则 = 1 2 21 = 5 ,
所以 cos∠ = 11 1
= 4,
1
故二面角 1 的余弦值为4.
第 7页,共 7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