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风成地貌(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风成地貌(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风成地貌
风沙
侵蚀地貌
风沙
搬运作用
风沙
沉积作用
风,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形态的主要“雕刻师”
地表的松散沙粒或风化产物在气流作用下被吹扬
风沙中的沙粒对地表物体进行摩擦或撞击,或在岩石裂隙中进行旋磨
风蚀
地貌
风蚀壁龛
风蚀壁龛
风蚀城堡
风蚀蘑菇
思考:从外力作用和岩石性质(物质组成、厚度、密度等)角度,分析风蚀蘑菇“上大下小”特殊形态的成因。
①近地表的气流中含沙量较多,对下部岩石(或土体)磨蚀作用更强。
②上部岩石岩性(或土体)坚硬,不易被侵蚀;下部岩石岩性(或土体)疏松,易被侵蚀。
上部宽大
下部狭小
的蘑菇状形态
风蚀洼地
罗布泊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新疆塔里木盆地东缘,历史上曾为大型湖泊。湖底地层上部主要为相对疏松的砂质粉砂层,下部主要为相对坚硬的黏土粉砂层,该地区发育了分布广泛且形态多样的雅丹地貌。随着气候暖湿化,该地区出现“水上雅丹”地貌。
说明图示雅丹垄槽的形成过程。
地质时期河流、湖泊物质沉积,形成水平土状堆积物;
地壳抬升,气候变干,水体外泄、蒸发,古湖床干涸、裸露;
湖床裂隙发育,大风沿裂隙侵蚀,裂隙逐渐变深变宽,垄槽逐渐形成。
(P73)(2024·1月浙江选考)新疆东部某雅丹地貌区,环境恶劣,被视为“畏途”。某同学随科考人员在该地研学旅行时,拍摄了布满“小蘑菇”的残丘岩壁照片(如图所示)。完成1~2题。
1.岩壁上“小蘑菇”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
A.沉积 搬运 B.搬运 风化
C.风化 侵蚀 D.侵蚀 沉积
2.该雅丹地貌区被视为“畏途”的主要原因是(  )
①空气稀薄  ②风沙强劲 
③气候极度干旱 ④滑坡分布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C
B
风中挟带的沙粒,降落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就是风积地貌。
风积地貌
典型地貌——沙丘
风中挟带的沙粒,降落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就是风积地貌。
风积地貌
新月形沙丘
缓坡为迎风坡
典型地貌——沙丘
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
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判断风向:
判断移动沙丘和静止沙丘:
静止沙丘
移动沙丘
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大风。在该县丹娘乡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个高约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大。
1.推测该沙丘的沙源地,并说明理由。
2.推测沙丘所在河谷段的主导风向。
江心沙洲与河滩;此处河道弯曲,泥沙沉积;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冬春季气候干旱多大风;地表缺少植被保护。
偏东风
(2024·河南地理)沙粒在被风搬运的过程中,从迎风坡向前运动到背风坡滑落堆积。随着沙粒不断的搬运和堆积,在沙丘内部形成与背风坡倾斜方向一致的斜层理。当风向发生改变时,沿着沙粒前进方向又会形成新的沙丘。下图示意某地区地质地貌发育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地区最可能出现图示地质地貌发育过程的是(  )
A.青藏高原南部 B.内蒙古高原西部
C.德干高原东部 D.巴西高原北部
2.以下风沙沉积层形成最早的是(  )
A.S1 B.S2 C.S3 D.S4
3.风沙沉积层S5形成时(  )
①风力较强 ②风力较弱 ③风向多变 ④风向稳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A
D
风沙活动
风沙活动的条件
(1)物质条件——沙源
外地输沙:盛行风从上风地带将沙尘物质吹送至风沙活动地区堆积;河流从中上游地区搬运泥沙到风沙活动地区堆积。
当地沙源:枯水期湖滩、河滩裸露,泥沙裸露;冬春季节地表缺少植被覆盖,表土裸露;耕地面积扩大、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地表裸露,增加沙源;沿海地区的沙滩或沙丘。
风沙活动
风沙活动的条件
(2)动力条件——大风
该地所处区域的大气环流(风带或季风)或距离冬季风源地远近。
地形特征:平坦的地形,如广阔的平原,没有阻挡,风力大;峡谷或河谷与风向一致,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大;面积广大的湖泊或海域,下垫面摩擦力小,风力大。
特殊天气、气候背景: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
植被稀少,地表缺乏植被保护。
风沙活动
风沙活动的防治
(1)工程措施
①阻沙:设置沙障阻挡风沙;
②固沙:设置草(石)方格固定沙面。
风沙活动
风沙活动的防治
(2)生物措施
①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建设,保护和恢复植被(保育自然植被、植树造林、种草等),防风固沙;
②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
风沙活动
(3)组织管理措施
①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业生产规模;
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③建立风沙灾害的监测、预报机制;
④制定并严格实施防沙治沙的相关法律法规;
⑤对风沙危害严重地区实施生态移民。
风沙活动的防治
【2024·湖南地理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某研究小组调查发现,在金沙江部分干热河谷的缓坡上发育着一定厚度的黄土状物质,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广布古堰塞湖沉积物(如下图)。在冬春季,常见谷风裹挟着尘土从谷底吹向谷坡。即将建成的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
(1)分析金沙江干热河谷段冬春季谷风势力强的原因。 (4 分)
热力环流:山谷风
冬春季
谷风势力强
背景风弱
温差大
对风的阻力小
该地河谷受季风干扰小;
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
冬春季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加之植被稀少,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
冬春季植被稀少,对风的阻力小。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某研究小组调查发现,在金沙江部分干热河谷的缓坡上发育着一定厚度的黄土状物质,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广布古堰塞湖沉积物(如下图)。在冬春季,常见谷风裹挟着尘土从谷底吹向谷坡。即将建成的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
(2)研究小组通过调查和实验,认为该地黄土状物质主要来源于附近古堰塞湖沉积物,推测其判断的主要依据。 (6 分)
证明:谷风将谷底堰塞湖沉积物吹到谷坡形成黄土状物质
空间分布、临/靠近;
粒径、由粗到细;
物质组成、相似/类似;
沉积序列/时间/年代、早晚
黄土状物质空间分布与古堰塞湖沉积物临近;
粒径由谷底向山坡由粗到细;
物质组成与古堰塞湖沉积物相似;
沉积年代晚于古堰塞湖沉积物的沉积年代。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某研究小组调查发现,在金沙江部分干热河谷的缓坡上发育着一定厚度的黄土状物质,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广布古堰塞湖沉积物(如下图)。在冬春季,常见谷风裹挟着尘土从谷底吹向谷坡。即将建成的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
(3)白鹤滩水电站蓄水后,甲地谷底有部分被淹没,该地的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可能减小还是增大 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题目条件:蓄水,谷底部分被淹没
减小
沙源减少
风力减弱
沉积物被水淹没
地形阻挡
植被影响
小气候改变,植被增多
水电站蓄水后,淹没区域增加,古堰塞湖沉积物出露减少;大气湿度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抑制起沙。
相反的观点,需要相反的证据与逻辑
增多
增强
蓄水后,流速变慢,泥沙沉积变多
蓄水后,白天湖风与谷风叠加
水电站蓄水后,谷风势力增强;水位抬升,流速减慢,水库大坝上游附近河 段泥沙沉积加强。
兰新高铁某风口路段,冬春季受风沙影响大。实验表明,不同高度及高厚比的挡沙墙防沙效果不同,其效果用残余集沙量表示。残余集沙量指风沙流经过挡沙墙净化后,不同高度的残余含沙量,其数值与防护效果呈负相关。下面左图示意不同高度挡沙墙防沙效果对比,右图示意挡沙墙高度一定时不同高厚比的防沙效果对比。据此完成1~3题。
1.该路段冬春季节风力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沙子干燥易起沙 B.冷空气强气压差大
C.植被稀疏阻力小 D.风口狭管效应明显
2.该路段挡沙墙防沙效果最好的设计是(  )
A.高1.5 m,厚0.25 m B.高2.0 m,厚0.54 m
C.高2.0 m,厚0.33 m D.高2.5 m,厚0.68 m
3.防沙效果差异的原因是挡沙墙影响了(  )
A.地表起伏程度 B.砾石颗粒大小
C.植被生长状态 D.近地面气流运动
B
C
D
小结:
风成地貌
风蚀地貌
风蚀形式:吹蚀、磨蚀
地貌类型: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壁龛;风蚀洼地、风蚀残丘、风蚀沟槽(这些构成雅丹地貌,涉及雅丹地貌的构成、形态、分布)
风积地貌
沙丘
新月形沙丘
形态
成因:与风向的关系
变形地貌:新月形沙丘链、沙垄、格状沙丘、金字塔形沙丘
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危害:对建筑物、土壤、生命、财产等
防治:措施、意义
下 课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