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二十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检测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郑州市第二十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检测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级高一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中国诗歌史上,盛唐是最令人神往的诗歌鼎盛时代。陈子昂、李白、高适、杜甫等诗人相继高扬
“风骨”传统,使“诗具风骨”成为盛唐诗歌的共同特征。那么,何谓“风骨”?根据南北朝时期的文学
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阐释,“风骨”主要指作品中所具有的“气”和“力”,即作品中蕴含的
精神气质和文辞气韵。此后,“风骨”既含有道德修养、人格气质方面的内涵,亦成为诗歌的一种审美标
准。在历史的衍化中,“风骨”早已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与发扬“中国风骨”应是题中应有之义,这
也是新时代语境下每位诗人需要思考的新课题。
诗歌在内涵上需要建构中国风骨。“风骨”首先属于道德范畴,古代“风”所蕴含的教化之义,是对
诗歌所具有的诗教功能的肯定。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由于“躲避崇高”“崇俗”“崇
私”等诗歌口号的提出,不少诗歌在内容上所呈现的是自恋与矫情的“小我”情绪,以暴露个人生活隐私
为内容,让诗成为日常生活的流水账记录,轻浅琐碎,没有思想、内涵和意义,将诗本来应该拥有的典
雅、崇高彻底解构,其恶俗轻艳让人不堪卒读。曾卓《悬崖边的树》一诗中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食指
《相信未来》一诗中蕴含的坚定信念,吉狄马加《我,雪豹…》中对人类生态、人与自然关系的忧虑,
等等,这些诗歌都具有深刻的教化作用,是现代风骨的典型特征。新时代的新诗需要延续中国风骨的血
脉,创作出充满正气、崇高,具有神圣内涵的佳作,建构新时代的诗歌风骨。
此外,新诗在语言文辞方面亦需要有“风骨”。“风骨”不仅属于内容层面的诉求,更是审美范畴的
艺术标准。一些诗人提出“拒绝隐喻”“诗到语言为止”等口号,一些诗人便不再讲究文辞、技巧,虽然
形式上采取了新诗的分行形式,却不过是将一句话分行排列,如梨花体的“一只蚂蚁又一只蚂蚁”、乌青
体的“白云真白啊真白”等,用词直白随意,失去了汉语诗歌的美感,风骨显然早已荡然无存。当然,当
代依然有很多诗人在努力铸造与锤炼诗歌语言,如潘维在其诗中试图构造的汉语帝国,实则是对汉语魅力
的重新发现与塑造;胡弦、李轻松路也等诗人都如火中淬石般用心打磨诗句。诗的语言如跳舞,是要讲
究舞姿与步法的,新诗语言依然需要以跳跃性、非逻辑性、写意性、含蓄、凝练、雅致等作为诗歌语言的
第1页,共1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