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单元B卷)——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计算0.8×0.09(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的结果是( )。A.0.72 B.0.07 C.0.0722.8个1.7相加的和是多少?下面列式不正确的是( )。A.8×1.7 B.1.7×8 C.8+1.73.下面各式的值最大的是( )。A.3+0.1 B.3×1 C.3-0.1 D.3×0.14.1.19×2.5=2.975,将积保留一位小数是( )。A.2.9 B.3.0 C.35.两个因数都是0.3,写成算式是( )A.0.3×2B.0.3+0.3C.0.3×0.3二、填空题6.世界名画《最后的晚餐》长9.1米,宽4.2米,估计它的面积不会超过( )平方米。7.43×7.02的积是( )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8.1.25×1.1×0.8=1.25×( )×( ),运用了乘法( )律。9.把3.2×2改写成加法算式是 ,它可以表示 ;也可以表示 。10.计算2.5×0.5时,可以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即先把2.5扩大到原来的( )倍,再把0.5扩大到原来的( )倍,最后把这两个整数相乘的积缩小到原来的( )。11.两个因数的积是3.6,如果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2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是( )。12.在计算6.2×0.8时,先把它看作62×8,这样乘得的积就扩大到原来的( )倍,再把计算出来的积除以( )才能得到6.2×0.8的积。13.在○填上“>”,“<”或“=”.8×0.85 78 0.1×4.4 0.1 8×1 2.8 1.2 1.2×1.6.14.5.6×4= ,可先算出56×4=( ),算出的积是原式5.6×4的积的( )倍,要求原式的积应该把( )缩小( )倍,所以5.6×4=( ).15.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8,它们的和是( )。三、判断题16.0.03乘一个小数,所得的积一定比0.03小. ( )17.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相乘,积一定是五位小数。( )18.一个数(0除外)的3.4倍比原来的数大。( )19.0.39×2.9的积保留一位小数是1.1.( )20.15.6×0.9+15.6×0.1=15.6×10=156 ( )四、计算题21.直接写得数。3.68-3= 12×0.05= 0.1×0.1= 2.6+0.04= 7-0.1=5.8÷100= 0.89+0.1= 1.4×0.3= 12.5×8= 2.31×0.2=22.巧算下面各题。 五、解答题23.每千克青菜5.85元,姐姐买了3.5千克,一共要付多少钱?(保留一位小数)24.6.25公顷森林七月份一共能吸收多少吨二氧化碳?(得数保留整数)25.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米,宽是0.3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26.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2米,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27.食堂要买5箱纯净水,每箱有24瓶,每瓶1.3元,一共要花多少钱?28.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铁板,底长3.8米,高是3.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9.五(3)班48名同学照相合影。全班每人一张照片,一共需要付多少元?合影价格表 定价:21.5元 (含4张照片) 加印一张2.5元30.今年红星果园收获梨125.7吨,收获的桔子是梨的重量的3倍,今年果园里收获桔子多少吨?(先画线段图,再解答)(得数保留整数)31.唐代诗人李白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形容瀑布的巨大落差。唐代一尺约是现在的0.307m,三千尺约是现在的多少米?32.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A地出发去B地,甲每小时行15千米,乙每小时行10千米。行30分钟后,甲因有事往回走,返回原地后耽搁了30分钟,再回头追乙,甲还要经过几小时才追上乙?参考答案1.B【分析】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即精确到百分位上,要看千分位上的数。根据四舍五入法的原则,若千分位上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就向百分位进1;若千分位上的数字小于5,就舍去千分位及其后面数位上的数。据此解答。【详解】0.8×0.09=0.07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千分位上的2要舍去,则计算0.8×0.09(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的结果是0.07。故答案为:B2.C【分析】乘法的意义:表示求几个相同的加数和是多少;据此解答。【详解】A.8×1.7表示8个1.7相加的和是多少,符合题意,列式正确;B.1.7×8表示8个1.7相加的和是多少,符合题意,列式正确;C.8+1.7表示8与1.7相加的和是多少,不符合题意,列式错误。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乘法的意义及应用,明确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3.A【详解】先计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大小即可,因为3+0.1=3.1,3×1=3,3-0.1=2.9,3×0.1=0.3,且3.1>3>2.9>0.3,即3+0.1>3×1>3-0.1>3×0.1,所以最大的是3+0.1。故答案为:A4.B【分析】将积保留一位小数,看百分位上的数字是否满5,然后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得近似数即可。【详解】1.19×2.5=2.975≈3.0(保留一位小数)则1.19×2.5=2.975,将积保留一位小数是3.0。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积的近似数,熟练运用四舍五入法是解题的关键。5.C【详解】根据乘法之间的关系:因数×因数=积,进行解答。6.45【分析】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再根据乘法的估算方法,利用“四舍五入”把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数,然后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详解】≈=45(平方米)估计它的面积不会超过(45)平方米。【点睛】7. 两/二 301.9【分析】小数乘小数计算时,先按照整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算出乘积;点小数点时,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即可。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详解】,积是两位小数,百分位是6,按四舍五入,十分位上进一位,保留一位小数约是301.9。【点睛】此题的解题关键是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在取积的近似值中,考虑四舍五入法。8. 0.8 1.1 交换【分析】计算1.25×1.1×0.8时,根据乘法交换律a×b=b×a,交换1.1和0.8的位置,让1.25×0.8先计算,更简便。【详解】1.25×1.1×0.8=1.25×0.8×1.1=1×1.1=1.11.25×1.1×0.8=1.25×0.8×1.1,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点睛】本题考查乘法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明确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9. 3.2+3.2 2个3.2的和是多少 3.2的2倍是多少【分析】根据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据此解答即可。【详解】把3.2×2改写成加法算式是3.2+3.2,它可以表示2个3.2的和是多少,也可以表示3.2的2倍是多少。10. 10 10【分析】计算小数乘小数时,先将每个因数转化成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最后将积缩小相应的倍数(因数扩大倍数之积),由此解答即可。【详解】计算2.5×0.5时,可以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即先把2.5扩大到原来的 10倍,再把0.5扩大到原来的10倍,最后把这两个整数相乘的积缩小到原来的。【点睛】熟练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11.7.2【分析】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据此解答。【详解】3.6×2=7.2积是7.2。12. 100 100【分析】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小数的位数不够,需要在前面补0占位。【详解】在计算6.2×0.8时,先把它看作62×8,这样乘得的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再把计算出来的积除以100才能得到6.2×0.8的积。13.<,>,>,<【详解】试题分析:根据一个数乘上大于1的数,积大于本身:一个数乘上等于1的数,等于它本身,一个数乘上0等于0,一个数乘上小于1(0除外)的数,积小于它本身.据此可解答.解:(1)8×0.85,8乘上小于1的数,积小于8,故8×0.85<8<78;(2)0.1×4.4,0.1乘上大于1的数,积大于0.1,故0.1×4.4>0.1;(3)8×1,8乘上等于1的数等于8,故 8×1>2.8;(4)1.2×1.6,1.2乘上大于1的数,积大于1.2,故 1.2<1.2×1.6.故答案为<,>,>,<.点评:本题重点考查学生一个数乘上一个大于1,等于1,等于0,小于1(0除外)的数的积的情况.14. 224 10 224 10 22.4【解析】略15.14.4【分析】平均数等于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已知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8,用平均数乘个数,即可求出它们的和,据此解答。【详解】4.8×3=14.4即它们的和是14.4。16.×【分析】通过平常的计算我们可以总结规律: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比较,(两个因数都不为0),要看另一个因数;如果另一个因数大于1,则积大于这个因数;如果另一个因数小于1,则积小于这个因数;如果另一个因数等于1,则积等于这个因数;由此规律解决问题.【详解】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0.03乘的这个小数如果大于1,那么积就大于0.03;如果小于1,积就小于0.03;如果等于1,积就等于0.03;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17.×【分析】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数位等于因数中的小数数位个数之和,由此即可进行判断。【详解】根据积的小数数位是因数中的小数数位之可得:如0.25×0.004=0.001中,0.25是两位小数,0.004是三位小数,积的小数位数是:3位,所以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相乘,积一定是五位小数,不正确。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了小数乘法中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方法。18.√【分析】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据此解答即可。【详解】一个数×3.4>一个数(0除外),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睛】本题属于基础性题目,熟练掌握规律能够提高解答速度,也可以举例。19.√【详解】0.39×2.9=1.131≈1.1故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20.错误【分析】观察数据可知,此题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据此解答.【详解】15.6×0.9+15.6×0.1=15.6×(0.9+0.1)=15.6×1=15.6,原题计算错误.故答案为错误.21.0.68;0.6;0.01;2.64;6.9;0.058;0.99;0.42;100;0.462【详解】略22.3300;83;336.6;100000【分析】第一小题中根据整数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提取公因数33,进而简便计算得出答案;第二小题是连除运算,根据除法的性质,将两个除数相乘,再用被除数除以两个除数之积,据此得出答案;第三小题中9.9=10-0.1,运用小数乘法的分配律,进而计算得出答案;第四小题中,32=4×8,再计算25×4、125×8,据此简便运算得出答案。【详解】33×38+33×62=33×(38+62)=33×100=33008300÷25÷4=8300÷(25×4)=8300÷100=8334×9.9=34×(10-0.1)=34×10-34×0.1=340-3.4=336.625×32×125=(25×4)×(8×125)=100×1000=10000023.20.5元【分析】总价=单价×数量,代入数据,求出需要的钱数,据此进行解答。【详解】5.85×3.5≈20.5(元)答:一共要付20.5元。【点睛】熟练掌握总价、单价、数量三者的关系以及积的近似数求出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4.97吨【分析】七月份共有31天,已知1公顷森林每天可以吸收0.5吨二氧化碳,用6.25乘0.5求出6.25公顷森林一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吨数,再乘31天,即可求出6.25公顷森林七月份一共能吸收多少吨二氧化碳,得数保留整数。【详解】6.25×0.5×31=3.125×31=96.875≈97(吨)答:6.25公顷森林七月份一共能吸收97吨二氧化碳。25.1.8平方米【分析】此题考查小数乘法在长方形面积中的应用.长方形的面积=长×宽,6×0.3=1.8(平方米).【详解】6×0.3=1.8(平方米)答: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8平方米.26.4.8米,1.44平方米【详解】试题分析: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代入数据即可解答.解:1.2×4=4.8(米),1.2×1.2=1.44(平方米),答: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4.8米,面积是1.44平方米.点评:此题考查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计算应用.27.156元【分析】根据乘法的意义,用5乘24可得到5箱共有多少瓶,再根据单价×数量=总价,用1.3乘5箱共有的瓶数即可求出一共要花多少钱。【详解】5×24×1.3=120×1.3=156(元)答:一共要花156元钱。【点睛】本题考查小数乘法,求出5箱共有多少瓶是解题的关键。28.3.8×3.2=10.24(平方米)答:这块平行四边形的铁板面积是10.24平方米.【详解】3.8×3.2=12.16(平方米)答:这块平行四边形的铁板面积是12.16平方米.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进行计算,牢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关键.29.131.5元【分析】由于定价21.5元里包含了4张照片,因此全班48名同学,还需要再加印(48-4)张,每张2.5元,根据总价=单价×数量,算出加印的费用,再加上最初的定价,即可求出全班每人一张照片,一共需要付多少元,据此解答。【详解】48-4=44(张)44×2.5=110(元)110+21.5=131.5(元)答:全班每人一张照片,一共需要付131.5元。30.377吨【分析】梨的重量是125.7吨,收获的桔子是梨的重量的3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据此先画出线段图,再通过小数乘法的运算,求出今年果园里收获桔子多少吨。【详解】如图:125.7×3≈377(吨)答:今年果园里收获桔子377吨。【点睛】此题的解题关键是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31.921米【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唐代一尺约是现在的0.307米,求三千尺是现在的多少米,就是求3000个0.307是多少,即用一尺的高度0.307乘3000可计算出三千尺的高度。【详解】根据分析得:(米)答:三千尺约是现在的921米。32.3小时【分析】由题意可知,在甲追乙之前,乙共行了:30× 3=90(分钟),即1 .5小时,也就是甲乙距离差是:1.5×10=15(千米),甲每小时行15千米,乙每小时行10千米,则两人的速度差是每小时(15-10)千米,根据“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可得:甲要追上乙的时间为[15÷ (15-10) ]小时。【详解】30×3=90(分钟)90分钟=1.5小时1.5×10=15(千米)15÷(15﹣10)=15÷5=3(小时)答:甲还要经过3小时才追上乙。【点睛】本题体现了追及问题的基本关系式: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