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7 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教案+课件)(共36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7 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教案+课件)(共36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科学 三年级上册 出版社: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年6月
教学目标
1.能联系生活,举出固体混合与分离的例子。 2.能测量并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体积,并作出合理解释。 3.能用不同方法把生活中的一些混合物分离开来。 4.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如实记录相关信息,乐于表达与倾听。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体积,解释比较结果。 教学难点: 用不同方法把固体混合物分离开来。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固体的混合 1.看图片,交流: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八宝米,里面包含哪些固体? 2.思考:你们猜,商家为什么要将它们混合在一起? 3.交流:混合能带来新价值,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需要把不用的固体混合在一起? 4.小结:生活中很多时候都需要把不同的固体混合在一起,例如中药材、混合猫砂、水果沙拉、混凝土等。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固体混合物实例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初步感知“混合物”的特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混合物”的概念做铺垫。 二、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体积 (一)研究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 1.提问:混合后总质量如何变化?占据的空间呢?把猜想写在记录单的“预测栏”。 2.谈话:科学讲求证据,接下来我们用事实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符合事实。 这里有10克黄豆、绿豆、玉米粉。请你设计实验方法证明你的猜测。 3.谈话:你真厉害,接下来请你根据实验要求试一试吧。说一说你的发现。 4.学生交流发现。 5.提问:对比混合前和混合后物质的质量,你有什么发现? 6.小结: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变。 (二)研究固体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情况 1.谈话:这里有20毫升黄豆、绿豆、玉米粉,将这三种固体混合在一起,会是多少毫升呢? 2.讨论:我们怎么才能知道混合前后占据空间是否发生变化呢? 3.提问:用量筒测量体积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4.谈话:先分别测出三种固体的体积,然后将它们倒在容器里充分混合后,再倒入量杯进行测量。 5:谈话:请你说一说你的发现以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6.学生交流观点。 7.演示:用乒乓球和玉米粒演示不同颗粒物混合的过程。 8.小结:由于颗粒物大小不同,空隙也有大有小,固体混合后空间占据的情况就会有所不同,有些变化比较大,有些变化不大。 【设计意图】用数据作为证据,引导学生通过测量、比较、解释,认识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变,渗透了质量守恒意识,借助固体颗粒混合前后总体积发生变化,能帮助学生意识到由空隙导致的测量误差有大有小,均会影响测量结果。 (三)分离混合后的固体 1.谈话:生活中有时需要我们把固体混合在一起,但是另一些时候需要我们将混合物分离开来。 2.思考:认识这些物体吗?有没有值得回收利用的东西呢? 3.谈话:在生活中,建筑工人会把石子从黄沙中分离出来;回收工人将废旧电器里的电子元件进行分类;农民在收获时把大豆和其他杂质分离开来。 4.提问:那这些物体不小心混合以后又该用什么方法分离它们?你需要用到哪些工具? 5.学生交流方法,根据预设的方案,将混合物进行分离。 7.小结:不同类型的固体混合物,要根据其特点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 【设计意图】将固体混合物进行分离也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通过分离固体混合物的体验活动,能引导学生调用学过的物质性质来解决问题。 三、作业设计 1.谈话:词语“豆米参半”,形容豆类与米类混合在一起,各占一半;“吹糠见米”,指的吹去糠皮,可见到米粒。请你采一束谷穗,观察它的构造,猜想可以用什么方法分离出米粒,并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想。 四、全课总结 1.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说一说人们在怎样的情况下要去混合物体,又在怎样的情况下要去分离物体。 2.学生回顾总结。(共36张PPT)
7.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1 生活中的固体
能联系生活,举出固体混合与分离的例子。
3 分离混合后的固体
能用不同方法把生活中的一些混合物分离开来。
2 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体积
7.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能测量并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体积,
并作出合理解释。
7.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7.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糯米 大米
黑米 燕麦
红豆 花生
莲子 桂圆
7.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7.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糯米 大米
黑米 燕麦
红豆 花生
莲子 桂圆
7.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需要
把不同的固体进行混合?
7.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需要把不同的固体进行混合?
7.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青菜炒香菇
樟木与毛衣
扬州炒饭
7.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
7.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
7.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
玉米粉
绿豆
黄豆
电子秤
7.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7.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实验步骤:
1.先分别称黄豆、绿豆、玉米粉各10g并记录。
2.将黄豆、绿豆和玉米粉倒入大塑料盘,混合后称出总质量,并记录。
3.比较固体混合前后质量的变化。
注意事项:
1.称物体前需要把塑料盘的质量去重。
2.轻拿轻放,洒落的材料需重新称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此处为插入视频页。背景为黑色,可以不用写课题。
7.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10
10
7.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10
混合前后“物质的量”没有发生变化
30
10
10
7.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体积
玉米粉
绿豆
黄豆
7.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体积
玉米粉
绿豆
黄豆
7.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体积
玉米粉
绿豆
黄豆
7.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体积
玉米粉
绿豆
黄豆
实验步骤:
1.分别用量筒测量出黄豆、绿豆和玉米粉占据的空 间,分别读数并记录。
2.将它们倒入同一个量杯中,轻轻摇晃,注意不要洒落在外面,混合均匀后再倒入量筒中读出数值,并记录。
3.比较固体混合前后占据空间的变化。
7.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实验注意:
在量杯里混合后,再倒入量筒,不要压实。
7.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此处为插入视频页。背景为黑色,可以不用写课题。
7.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7.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20
小颗粒占据了大颗粒的空间
57.5
20
20
7.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分离混合在一起的不同固体
7.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分离混合在一起的不同固体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此处为插入视频页。背景为黑色,可以不用写课题。
7.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分离混合在一起的不同固体
7.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分离混合在一起的不同固体
7,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分离混合在一起的不同固体
方法:选择大孔眼的筛子将玉米粉和绿豆筛除,筛网里剩下黄豆;再将玉米粉和绿豆混合物放入小孔眼的 筛子,左右摇晃后,玉米粉从小孔眼的筛子漏下,筛网剩下绿豆。
黄豆、绿豆和玉米粉
7.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分离混合在一起的不同固体
方法1:选择磁铁,在木屑和铁屑的混合
物里轻轻晃动磁铁。
方法2:将混合物倒入水中,利用浮沉的
方法分离。
铁屑和木屑
7.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分离混合在一起的不同固体
方法:可将红糖和沙子的混合物放在水中,红糖溶解在水中,沙子沉在水底,然后用过滤装置把沙子过滤出来,最后将溶液蒸发得到红糖。
沙子和红糖
7.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豆米参半
吹糠见米
7.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请你采一束谷穗,观察它的构造,猜想可以用什么方法分离出米粒,并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