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   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2.(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   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
3.(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谚语“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主要说的是   现象。
4.(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者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叫做   。
5.(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细菌的形态主要有杆状、   和   三大类。
6.(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   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不能独立生存。
7.(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在枣庄地区的冬季上半夜面朝南观察,最引人注目的是   座。
8.(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冬季夜晚,从猎户座“猎人”腰部的3颗亮星向东南方向看去,就能找到全天最亮的恒星是   星。
9.(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一年中,每天晚上同一时间,许多星座会逐日   ,北斗七星会绕北极星   旋转。
10.(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昼夜交替的现象是由地球   形成的。四季更替的现象是由地球   形成的。
11.(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用圭表测量出的连续两次表影最短(或最长)之间所经历的时间就是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2.(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下列对细菌和病毒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它们对人体健康有害
B.它们对人体健康无害
C.有些病毒或细菌对人类有益
13.(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科学家曾在珠穆朗玛峰峰顶发现鱼类化石,便可推知这里曾是(  )。
A.草原 B.海洋 C.陆地
14.(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观测仙后座的最佳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15.(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利用下图的方法可以找到(  )。
A.猎户座 B.天鹰座 C.仙后座
16.(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认识更多星空中的星和星座,可以利用 。
A.活动星图 B.望远镜 C.星座放映器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7.(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构成生物体的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相同的。(  )
18.(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细菌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  )
19.(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蘑菇和木耳个体较大,在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所以是植物。(  )
20.(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食物只要放在冰箱里低温保存,就永远不会发霉。(  )
21.(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地球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是一样的,都是自东向西。(  )
22.(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日食是月球把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挡住了。(  )
23.(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其它星体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  )
24.(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秋季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方。(  )
25.(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每天日出的时间不同,东方比西方先迎来黎明。(  )
26.(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斗星。(  )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12分)
27.(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小刚想探究“霉菌生长与水有没有关系”,请你帮他设计实验并回答问题。
(1)这个实验要改变的条件是   ,不改变的条件是   和   等。
(2)实验步骤:
①   (选填“棉签”或“手指”)刮适量霉菌放在两块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面包上。
②用滴管在1号面包上滴10滴水,2号面包上不滴水。
③把两块面包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放在同一地方。
实验结果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1号面包 无明显变化 有少量小霉点 小霉点增多 有大块霉点 全部发霉
2号面包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有少量小霉点 小霉点增多 有大块霉点
(3)实验结论:两块面包的霉菌生长速度不同,1号面包上的霉菌比2号面包上的生长   ,说明霉菌生长速度与   有关。
(4)通过学习,小刚知道食物发霉是由霉菌引起的,它的生长和繁殖需要的条件是   、   、   。
(5)小刚想知道防止食物发霉的方法,根据科学课上的学习,你能给他想几种方法吗 (至少两种)   、   。
五、问答题(每题4分,共4分)
28.(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你有没有注意到,春天时公园里百花齐放,秋天时夜空中明月高悬,夏天时吹来阵阵凉风让人心旷神怡,冬天时雪花纷飞银装素裹,这些美丽的景象其实就是四季更替的标志。那么,你知道四季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细胞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解答】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的定义。
2.【答案】生理特性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会将自身的两类特征传递给后代:一类是形态特征,即能通过观察直接感知的外形特点,比如植物的叶片形状、动物的毛色花纹、人的身高脸型等;另一类是生理特性,指生物身体内部的功能、习性等不易直接观察的特征,比如植物的耐旱性、动物的昼夜活动规律、人的血型或对某些疾病的抵抗力等。
3.【答案】变异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遗传是生物将自身特征传给后代的现象,而变异指生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后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中,母猪和九只小猪之间、小猪彼此之间在外形、毛色等特征上存在明显不同,这种亲代与子代、子代个体间的差异,主要说的是变异现象。
4.【答案】化石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对象,通过分析化石,科学家可以推断古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演化关系以及当时的生态环境。例如,恐龙骨骼化石帮助我们还原了恐龙的体型和运动方式,植物叶片的印痕化石则能反映古代植被的类型。
5.【答案】球状;螺旋状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其形态具有多样性,主要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杆状,如常见的大肠杆菌,形态呈细长的杆形;第二类是球状,这类细菌的细胞呈球形或近似球形,比如引起扁桃体炎的葡萄球菌;第三类是螺旋状,细胞形态呈螺旋弯曲状,像导致梅毒的梅毒螺旋体就属于此类。
6.【答案】病毒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病毒是特殊的生物类型。病毒与细菌、真菌等不同,它没有细胞结构,无法像其他生物那样独立完成呼吸、营养获取、繁殖等生命活动,必须寄生在人、动物、植物或细菌等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才能生存、繁殖。
7.【答案】猎户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结合枣庄地区的地理位置(北半球中纬度)及冬季星空特点,冬季上半夜面朝南观察时,猎户座是最显著的星座之一。从星空观测常识来看,猎户座拥有标志性的“猎户三星”(参宿一、参宿二、参宿三),呈一字排开,辨识度极高,且冬季夜晚猎户座位置相对靠南、高度适宜,肉眼清晰可见,是冬季夜空中最引人注目的星座。
8.【答案】天狼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冬季夜晚观测时,猎户座是很容易找到的星座,它“腰部”那3颗排列整齐的亮星(猎户三星)是明显的识别标志,以这3颗亮星为参照,向东南方向延伸观察,就能看到一颗亮度远超周围恒星的天体,这就是天狼星,它是全天最亮的恒星。
9.【答案】西移;逆时针方向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一年中,每天晚上同一时间观测星空,我们发现,天空中的许多星座是不停地变化的,逐日西移。北斗星相对于北极星,位置也是基本不变的,但地球的自转会让人感到北斗星在绕着北极星转(其实是绕着地轴转),如果你在一个晚上持续地看北斗星,会发现它也是逆时针方向运动。
10.【答案】自转;公转
【知识点】昼夜交替;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①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这种运动称为自转。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自转过程中会导致地球表面不同区域交替面对太阳,面对太阳时为白昼,背对太阳时为黑夜,从而形成昼夜交替现象。②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会围绕太阳自西向东沿椭圆形轨道运动,这种运动称为公转。且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保持倾斜(倾斜角度约66.5°),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不同季节地球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直射时热量多为夏季,斜射时热量少为冬季,由此形成四季更替现象。
11.【答案】一年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圭表是古代测量时间和节气的天文仪器,由“圭”(平放的尺,用于测量表影长度)和“表”(直立的杆)组成。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太阳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期性移动,导致表影长度随季节变化,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表影最短;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表影最长。当太阳直射点完成一次完整的南北移动,表影就会出现一次“最短→最长→最短”(或“最长→最短→最长”)的循环,而这个循环所经历的时间,恰好对应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周期,也就是生活中所说的“一年”。
12.【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细菌和病毒并非全有害或全无害:
①存在有害情况:确实有部分细菌和病毒会威胁人体健康,比如流感病毒可引发感冒、发烧等症状,肺炎链球菌可能导致细菌性肺炎,这是它们对人体健康不利的一面。
②存在有益情况:但并非所有细菌和病毒都有害。例如,人体肠道内的乳酸菌能帮助分解食物、促进消化,还能制作酸奶等食品;工业生产中,某些细菌可用于发酵生产味精、醋等;医学上,部分病毒(如噬菌体)可用于治疗特定细菌感染,还有些病毒经过处理后能作为疫苗原料,帮助人体产生免疫力、预防疾病。
综上所述,A选项和B选项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情况,应选C选项。
13.【答案】B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化石能告诉我们生物曾经生活的环境,鱼类是生活在水里的生物,只能在海洋、湖泊等水环境中生存,不能在草原或干的陆地上存活。而珠穆朗玛峰峰顶发现了鱼类化石,说明这里很久以前有适合鱼类生存的水环境,再结合地质变化所说的有些地方过去是海洋,后来慢慢变成高山,就能推测这里曾是海洋。
14.【答案】C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不同季节能观测到的星座有所不同,这和地球绕太阳公转导致我们看向星空的视角变化有关。仙后座的特点是像“W”形,在秋季的夜空中位置较高、亮度明显,更容易被找到;而春季和夏季时,仙后座在夜空中的位置较低,观测起来不如秋季方便清晰,所以观测仙后座的最佳季节是秋季。因此,应选C选项。
15.【答案】C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在天文观测中,北斗七星、北极星和仙后座的位置存在关联。北斗七星是北半球很容易识别的星座,从北斗七星的某些星出发,沿着特定方向,经过北极星(北极星是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可用来辨别方向),能找到仙后座。仙后座的形状像字母“W”或者“M”,通过图中利用北斗七星、北极星去寻找的方法,就可以定位到仙后座,所以答案选C选项。
16.【答案】A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活动星图是一种可以根据日期和时间,显示出当时天空中星座分布情况的工具。通过它,人们能直观地了解不同时刻、不同季节星空中星星和星座的位置,从而帮助认识更多星空中的星和星座。而B选项望远镜主要是用来观测星星细节(比如行星表面、恒星亮度等)的,不是用于整体认识星座分布;C选项虽然星座放映器能呈现星座相关内容,但它主要是通过投影等方式展示星座图案,更多是一种模拟呈现工具,并非用于在实际星空里去识别、认识真实的星和星座。因此,利用活动星图可以认识更多星空中的星和星座,应选A选项。
17.【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生物体的细胞并非在结构和功能上都相同。在多细胞生物(如人体、植物)中,细胞会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分化,原本形态相似的细胞逐渐形成不同的结构,以适应特定的功能需求,比如人体的肌肉细胞呈长纤维状,依靠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实现收缩运动,神经细胞则通过长长的轴突和树突传递神经信号,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且无细胞核,专门负责氧气运输,这些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差异明显。即使是单细胞生物(如细菌、草履虫),虽然个体仅由一个细胞构成,但这个细胞也会针对自身生存需求形成特化结构,比如细菌的鞭毛用于运动,草履虫的食物泡用于消化,并且不同种类单细胞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也各不相同。因此,本题的说法是错误的。
18.【答案】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包括土壤、水、空气,以及动植物体内外等多种环境中。其繁殖速度快(如适宜条件下某些细菌每20-30分钟就能分裂一次),且适应能力极强,能在极端环境(如高温、高盐、低温)中存活,这使得细菌的总数量远超其他任何一类生物。因此,本题的说法正确。
19.【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判断一种生物是否为植物,不能仅凭“个体较大、可直接看到”的外观特征,而要依据其核心的生物分类特征。植物的关键特征是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的有机物(需要叶绿体、叶绿素等结构),且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但蘑菇和木耳虽然看起来“像植物”,实际属于真菌类:它们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只能依靠吸收外界环境中的有机物(如腐殖质、动植物残体中的营养)来生存。因此,不能将蘑菇和木耳归为植物,本题说法错误。
20.【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冰箱的低温环境能显著减慢霉菌的生长速度,进而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但无法使霉菌完全停止生长。若食物在冰箱内储存时间过长,或放入冰箱前已附着霉菌,霉菌仍会缓慢繁殖,最终导致食物发霉。此外,部分适应低温环境的霉菌,在冰箱内也能进行缓慢生长。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21.【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并非自东向西,而是一致的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能看到地球呈现逆时针旋转的状态,从南极上空俯视则是顺时针旋转,这两种不同视角下的旋转方向,本质都是地球自西向东运动的体现。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太阳东升西落现象,也正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得太阳相对地球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所以,本题的说法是错误的。
22.【答案】正确
【知识点】日食
【解析】【分析】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且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月球会像遮挡物一样,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此时,在地球上被月球影子覆盖的区域,人们就会看到太阳的部分或全部被月球遮蔽,这种现象就是日食。日食主要有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三种类型,它们的区别在于月球遮挡太阳的范围不同。日全食是太阳完全被月球挡住,日偏食是太阳部分被挡,日环食则是太阳中心被挡、边缘留下光环。所以,本题的说法是正确的。
23.【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存在自西向东的自转运动。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当地球自西向东转动时,地球上的观测者会产生“自身静止、周围星体运动”的视觉感知,星体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呈现出从东方地平线升起、向西方地平线落下的现象。无论是太阳、月球,还是其他可见的恒星,其东升西落的现象均源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并非星体自身围绕地球做自东向西的运动,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24.【答案】正确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会随着季节更替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一变化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导致人观测北斗七星的视角改变有关。古人通过长期观测,总结出“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的规律,概括了斗柄指向与季节的对应关系。当进入秋季时,从地球上的观测角度来看,北斗七星的斗柄会准确指向西方,符合观测规律,因此,本题的说法是正确的。
25.【答案】正确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地球作为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围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的过程中,其表面不同经度的区域会依次进入太阳的照射范围,位于东方的地区,会比西方的地区更早转动到面向太阳的位置,率先迎来日出(黎明);而西方地区则需等待地球继续自转,直到自身转动到面向太阳的位置,才会迎来日出。因此,本题的说法是正确的。
26.【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转动时,地轴确实始终保持固定的倾斜角度(约66.5°),但它倾斜指向的并非北斗星,而是北极星(又称勾陈一)。北斗星是一组呈“勺子”状的星群,其位置会随季节变化,而北极星位于地球自转轴的北端延长线附近,位置相对固定,是人们判断北方的重要参照;地轴的倾斜指向北极星,而非北斗星,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27.【答案】(1)水;温度;面包的大小
(2)棉签;相同
(3)快;水
(4)水;空气;适宜的温度
(5)加干燥剂;低温保存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1)对比实验是重要的探究方法,核心是控制变量。探究霉菌生长与水有没有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改变的条件(变量)是水,这样才能明确水对霉菌生长的影响。而不改变的条件(不变量):温度,因为温度会影响霉菌的生长速度,若温度不同,就无法确定是水还是温度导致霉菌生长变化;面包的大小也得相同,面包大小影响霉菌可生长的空间,保持一致才能保证实验公平,符合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的要求。
(2)①用棉签刮取霉菌,是因为实验要求卫生与规范,手指上有细菌等杂质,会引入额外变量,干扰实验结果,而棉签相对干净,能减少污染。
②选择相同的面包,是对比实验的控制变量的要求。只有面包相同,才能保证除了水这个变量外,其他如面包的营养成分、质地等影响霉菌生长的因素都一致,这样实验结果才是由水的不同引起的,这是对比实验控制唯一变量的体现。
(3)从实验结果看,1 号面包(滴水)第2天就有少量小霉点,之后霉点快速增多;2号面包(不滴水)第3天才有少量小霉点,生长速度较慢。所以1号面包上的霉菌比2号面包生长快。又因为实验中只有“水”这一条件不同,所以说明霉菌生长速度与水有关。
(4)霉菌的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水是霉菌细胞进行生命活动(如物质运输、新陈代谢)的必要物质;空气(其中的氧气)能满足霉菌呼吸作用的需求,支持其生命活动;适宜的温度能让霉菌体内的酶保持活性,促进生长繁殖,这三个条件是霉菌生长繁殖的关键。
(5)①加干燥剂,霉菌生长需要水,干燥剂能吸收食物周围的水分,使食物处于干燥环境,缺少水分,霉菌难以生长繁殖,从而达到防霉目的。
②低温保存(如放入冰箱),温度会影响霉菌活性,低温会降低霉菌体内酶的活性,减慢其生长繁殖速度,所以能防止食物发霉,这也是生活中常见的防霉方法。
(1)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霉菌生长与水有没有关系,所以唯一的变量是水,其他条件比如温度和面包的种类、大小、新鲜程度等,需要保持不变。
(2)使用棉签可以更准确地控制霉菌的量,并且避免使用手指可能带来的额外污染。两块面包需要相同,以确保实验的公平性。
(3)根据题干可知,两块面包的霉菌生长速度不同,1号面包上的霉菌比2号面包上的生长得好,根据实验结果,1号面包上的霉菌生长速度明显快于2号面包,这表明水的存在对霉菌生长有显著影响。
(4)霉菌的生长与繁殖和植物、动物一样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在适宜的环境里,它们能很快地繁殖。霉菌生长得快的条件:温暖、潮湿、阴暗没有光的环境里。
(5)加干燥剂可以吸收食物周围的水分,减少霉菌生长的机会;低温保存可以减缓霉菌的生长速度,因为低温不利于霉菌的繁殖。这两种方法都是有效的防霉措施。
28.【答案】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完全相同,导致冷热有差别,就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知识点】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以及地轴的倾斜密切相关。地球始终围绕太阳进行自西向东的公转运动。同时,地球的地轴并非垂直于公转轨道平面,而是存在一定的倾斜角度,并且这个倾斜方向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由于地轴倾斜且方向不变,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到不同位置时,地球表面不同区域接收到的太阳光照情况会存在差异。比如,在公转轨道的某一位置,北半球可能会更多地朝向太阳,接收到更充足的阳光,此时温度较高,形成夏季;而当运行到另一位置时,北半球朝向太阳的程度减弱,接收到的阳光减少,温度降低,形成冬季。在春、秋季节,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使得南、北半球接收到的太阳光照较为适中,从而形成了春季和秋季。正是这种因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导致的太阳光照差异,造成了地球上冷热的差别,最终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
1 / 1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   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答案】细胞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解答】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的定义。
2.(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   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
【答案】生理特性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会将自身的两类特征传递给后代:一类是形态特征,即能通过观察直接感知的外形特点,比如植物的叶片形状、动物的毛色花纹、人的身高脸型等;另一类是生理特性,指生物身体内部的功能、习性等不易直接观察的特征,比如植物的耐旱性、动物的昼夜活动规律、人的血型或对某些疾病的抵抗力等。
3.(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谚语“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主要说的是   现象。
【答案】变异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遗传是生物将自身特征传给后代的现象,而变异指生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后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中,母猪和九只小猪之间、小猪彼此之间在外形、毛色等特征上存在明显不同,这种亲代与子代、子代个体间的差异,主要说的是变异现象。
4.(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者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叫做   。
【答案】化石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对象,通过分析化石,科学家可以推断古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演化关系以及当时的生态环境。例如,恐龙骨骼化石帮助我们还原了恐龙的体型和运动方式,植物叶片的印痕化石则能反映古代植被的类型。
5.(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细菌的形态主要有杆状、   和   三大类。
【答案】球状;螺旋状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其形态具有多样性,主要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杆状,如常见的大肠杆菌,形态呈细长的杆形;第二类是球状,这类细菌的细胞呈球形或近似球形,比如引起扁桃体炎的葡萄球菌;第三类是螺旋状,细胞形态呈螺旋弯曲状,像导致梅毒的梅毒螺旋体就属于此类。
6.(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   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不能独立生存。
【答案】病毒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病毒是特殊的生物类型。病毒与细菌、真菌等不同,它没有细胞结构,无法像其他生物那样独立完成呼吸、营养获取、繁殖等生命活动,必须寄生在人、动物、植物或细菌等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才能生存、繁殖。
7.(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在枣庄地区的冬季上半夜面朝南观察,最引人注目的是   座。
【答案】猎户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结合枣庄地区的地理位置(北半球中纬度)及冬季星空特点,冬季上半夜面朝南观察时,猎户座是最显著的星座之一。从星空观测常识来看,猎户座拥有标志性的“猎户三星”(参宿一、参宿二、参宿三),呈一字排开,辨识度极高,且冬季夜晚猎户座位置相对靠南、高度适宜,肉眼清晰可见,是冬季夜空中最引人注目的星座。
8.(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冬季夜晚,从猎户座“猎人”腰部的3颗亮星向东南方向看去,就能找到全天最亮的恒星是   星。
【答案】天狼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冬季夜晚观测时,猎户座是很容易找到的星座,它“腰部”那3颗排列整齐的亮星(猎户三星)是明显的识别标志,以这3颗亮星为参照,向东南方向延伸观察,就能看到一颗亮度远超周围恒星的天体,这就是天狼星,它是全天最亮的恒星。
9.(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一年中,每天晚上同一时间,许多星座会逐日   ,北斗七星会绕北极星   旋转。
【答案】西移;逆时针方向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一年中,每天晚上同一时间观测星空,我们发现,天空中的许多星座是不停地变化的,逐日西移。北斗星相对于北极星,位置也是基本不变的,但地球的自转会让人感到北斗星在绕着北极星转(其实是绕着地轴转),如果你在一个晚上持续地看北斗星,会发现它也是逆时针方向运动。
10.(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昼夜交替的现象是由地球   形成的。四季更替的现象是由地球   形成的。
【答案】自转;公转
【知识点】昼夜交替;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①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这种运动称为自转。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自转过程中会导致地球表面不同区域交替面对太阳,面对太阳时为白昼,背对太阳时为黑夜,从而形成昼夜交替现象。②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会围绕太阳自西向东沿椭圆形轨道运动,这种运动称为公转。且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保持倾斜(倾斜角度约66.5°),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不同季节地球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直射时热量多为夏季,斜射时热量少为冬季,由此形成四季更替现象。
11.(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用圭表测量出的连续两次表影最短(或最长)之间所经历的时间就是   。
【答案】一年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圭表是古代测量时间和节气的天文仪器,由“圭”(平放的尺,用于测量表影长度)和“表”(直立的杆)组成。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太阳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期性移动,导致表影长度随季节变化,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表影最短;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表影最长。当太阳直射点完成一次完整的南北移动,表影就会出现一次“最短→最长→最短”(或“最长→最短→最长”)的循环,而这个循环所经历的时间,恰好对应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周期,也就是生活中所说的“一年”。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2.(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下列对细菌和病毒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它们对人体健康有害
B.它们对人体健康无害
C.有些病毒或细菌对人类有益
【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细菌和病毒并非全有害或全无害:
①存在有害情况:确实有部分细菌和病毒会威胁人体健康,比如流感病毒可引发感冒、发烧等症状,肺炎链球菌可能导致细菌性肺炎,这是它们对人体健康不利的一面。
②存在有益情况:但并非所有细菌和病毒都有害。例如,人体肠道内的乳酸菌能帮助分解食物、促进消化,还能制作酸奶等食品;工业生产中,某些细菌可用于发酵生产味精、醋等;医学上,部分病毒(如噬菌体)可用于治疗特定细菌感染,还有些病毒经过处理后能作为疫苗原料,帮助人体产生免疫力、预防疾病。
综上所述,A选项和B选项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情况,应选C选项。
13.(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科学家曾在珠穆朗玛峰峰顶发现鱼类化石,便可推知这里曾是(  )。
A.草原 B.海洋 C.陆地
【答案】B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化石能告诉我们生物曾经生活的环境,鱼类是生活在水里的生物,只能在海洋、湖泊等水环境中生存,不能在草原或干的陆地上存活。而珠穆朗玛峰峰顶发现了鱼类化石,说明这里很久以前有适合鱼类生存的水环境,再结合地质变化所说的有些地方过去是海洋,后来慢慢变成高山,就能推测这里曾是海洋。
14.(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观测仙后座的最佳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答案】C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不同季节能观测到的星座有所不同,这和地球绕太阳公转导致我们看向星空的视角变化有关。仙后座的特点是像“W”形,在秋季的夜空中位置较高、亮度明显,更容易被找到;而春季和夏季时,仙后座在夜空中的位置较低,观测起来不如秋季方便清晰,所以观测仙后座的最佳季节是秋季。因此,应选C选项。
15.(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利用下图的方法可以找到(  )。
A.猎户座 B.天鹰座 C.仙后座
【答案】C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在天文观测中,北斗七星、北极星和仙后座的位置存在关联。北斗七星是北半球很容易识别的星座,从北斗七星的某些星出发,沿着特定方向,经过北极星(北极星是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可用来辨别方向),能找到仙后座。仙后座的形状像字母“W”或者“M”,通过图中利用北斗七星、北极星去寻找的方法,就可以定位到仙后座,所以答案选C选项。
16.(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认识更多星空中的星和星座,可以利用 。
A.活动星图 B.望远镜 C.星座放映器
【答案】A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活动星图是一种可以根据日期和时间,显示出当时天空中星座分布情况的工具。通过它,人们能直观地了解不同时刻、不同季节星空中星星和星座的位置,从而帮助认识更多星空中的星和星座。而B选项望远镜主要是用来观测星星细节(比如行星表面、恒星亮度等)的,不是用于整体认识星座分布;C选项虽然星座放映器能呈现星座相关内容,但它主要是通过投影等方式展示星座图案,更多是一种模拟呈现工具,并非用于在实际星空里去识别、认识真实的星和星座。因此,利用活动星图可以认识更多星空中的星和星座,应选A选项。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7.(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构成生物体的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相同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生物体的细胞并非在结构和功能上都相同。在多细胞生物(如人体、植物)中,细胞会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分化,原本形态相似的细胞逐渐形成不同的结构,以适应特定的功能需求,比如人体的肌肉细胞呈长纤维状,依靠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实现收缩运动,神经细胞则通过长长的轴突和树突传递神经信号,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且无细胞核,专门负责氧气运输,这些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差异明显。即使是单细胞生物(如细菌、草履虫),虽然个体仅由一个细胞构成,但这个细胞也会针对自身生存需求形成特化结构,比如细菌的鞭毛用于运动,草履虫的食物泡用于消化,并且不同种类单细胞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也各不相同。因此,本题的说法是错误的。
18.(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细菌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包括土壤、水、空气,以及动植物体内外等多种环境中。其繁殖速度快(如适宜条件下某些细菌每20-30分钟就能分裂一次),且适应能力极强,能在极端环境(如高温、高盐、低温)中存活,这使得细菌的总数量远超其他任何一类生物。因此,本题的说法正确。
19.(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蘑菇和木耳个体较大,在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所以是植物。(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判断一种生物是否为植物,不能仅凭“个体较大、可直接看到”的外观特征,而要依据其核心的生物分类特征。植物的关键特征是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的有机物(需要叶绿体、叶绿素等结构),且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但蘑菇和木耳虽然看起来“像植物”,实际属于真菌类:它们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只能依靠吸收外界环境中的有机物(如腐殖质、动植物残体中的营养)来生存。因此,不能将蘑菇和木耳归为植物,本题说法错误。
20.(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食物只要放在冰箱里低温保存,就永远不会发霉。(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冰箱的低温环境能显著减慢霉菌的生长速度,进而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但无法使霉菌完全停止生长。若食物在冰箱内储存时间过长,或放入冰箱前已附着霉菌,霉菌仍会缓慢繁殖,最终导致食物发霉。此外,部分适应低温环境的霉菌,在冰箱内也能进行缓慢生长。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21.(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地球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是一样的,都是自东向西。(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并非自东向西,而是一致的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能看到地球呈现逆时针旋转的状态,从南极上空俯视则是顺时针旋转,这两种不同视角下的旋转方向,本质都是地球自西向东运动的体现。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太阳东升西落现象,也正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得太阳相对地球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所以,本题的说法是错误的。
22.(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日食是月球把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挡住了。(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日食
【解析】【分析】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且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月球会像遮挡物一样,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此时,在地球上被月球影子覆盖的区域,人们就会看到太阳的部分或全部被月球遮蔽,这种现象就是日食。日食主要有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三种类型,它们的区别在于月球遮挡太阳的范围不同。日全食是太阳完全被月球挡住,日偏食是太阳部分被挡,日环食则是太阳中心被挡、边缘留下光环。所以,本题的说法是正确的。
23.(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其它星体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存在自西向东的自转运动。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当地球自西向东转动时,地球上的观测者会产生“自身静止、周围星体运动”的视觉感知,星体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呈现出从东方地平线升起、向西方地平线落下的现象。无论是太阳、月球,还是其他可见的恒星,其东升西落的现象均源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并非星体自身围绕地球做自东向西的运动,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24.(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秋季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方。(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会随着季节更替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一变化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导致人观测北斗七星的视角改变有关。古人通过长期观测,总结出“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的规律,概括了斗柄指向与季节的对应关系。当进入秋季时,从地球上的观测角度来看,北斗七星的斗柄会准确指向西方,符合观测规律,因此,本题的说法是正确的。
25.(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每天日出的时间不同,东方比西方先迎来黎明。(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地球作为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围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的过程中,其表面不同经度的区域会依次进入太阳的照射范围,位于东方的地区,会比西方的地区更早转动到面向太阳的位置,率先迎来日出(黎明);而西方地区则需等待地球继续自转,直到自身转动到面向太阳的位置,才会迎来日出。因此,本题的说法是正确的。
26.(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斗星。(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转动时,地轴确实始终保持固定的倾斜角度(约66.5°),但它倾斜指向的并非北斗星,而是北极星(又称勾陈一)。北斗星是一组呈“勺子”状的星群,其位置会随季节变化,而北极星位于地球自转轴的北端延长线附近,位置相对固定,是人们判断北方的重要参照;地轴的倾斜指向北极星,而非北斗星,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12分)
27.(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小刚想探究“霉菌生长与水有没有关系”,请你帮他设计实验并回答问题。
(1)这个实验要改变的条件是   ,不改变的条件是   和   等。
(2)实验步骤:
①   (选填“棉签”或“手指”)刮适量霉菌放在两块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面包上。
②用滴管在1号面包上滴10滴水,2号面包上不滴水。
③把两块面包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放在同一地方。
实验结果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1号面包 无明显变化 有少量小霉点 小霉点增多 有大块霉点 全部发霉
2号面包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有少量小霉点 小霉点增多 有大块霉点
(3)实验结论:两块面包的霉菌生长速度不同,1号面包上的霉菌比2号面包上的生长   ,说明霉菌生长速度与   有关。
(4)通过学习,小刚知道食物发霉是由霉菌引起的,它的生长和繁殖需要的条件是   、   、   。
(5)小刚想知道防止食物发霉的方法,根据科学课上的学习,你能给他想几种方法吗 (至少两种)   、   。
【答案】(1)水;温度;面包的大小
(2)棉签;相同
(3)快;水
(4)水;空气;适宜的温度
(5)加干燥剂;低温保存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1)对比实验是重要的探究方法,核心是控制变量。探究霉菌生长与水有没有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改变的条件(变量)是水,这样才能明确水对霉菌生长的影响。而不改变的条件(不变量):温度,因为温度会影响霉菌的生长速度,若温度不同,就无法确定是水还是温度导致霉菌生长变化;面包的大小也得相同,面包大小影响霉菌可生长的空间,保持一致才能保证实验公平,符合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的要求。
(2)①用棉签刮取霉菌,是因为实验要求卫生与规范,手指上有细菌等杂质,会引入额外变量,干扰实验结果,而棉签相对干净,能减少污染。
②选择相同的面包,是对比实验的控制变量的要求。只有面包相同,才能保证除了水这个变量外,其他如面包的营养成分、质地等影响霉菌生长的因素都一致,这样实验结果才是由水的不同引起的,这是对比实验控制唯一变量的体现。
(3)从实验结果看,1 号面包(滴水)第2天就有少量小霉点,之后霉点快速增多;2号面包(不滴水)第3天才有少量小霉点,生长速度较慢。所以1号面包上的霉菌比2号面包生长快。又因为实验中只有“水”这一条件不同,所以说明霉菌生长速度与水有关。
(4)霉菌的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水是霉菌细胞进行生命活动(如物质运输、新陈代谢)的必要物质;空气(其中的氧气)能满足霉菌呼吸作用的需求,支持其生命活动;适宜的温度能让霉菌体内的酶保持活性,促进生长繁殖,这三个条件是霉菌生长繁殖的关键。
(5)①加干燥剂,霉菌生长需要水,干燥剂能吸收食物周围的水分,使食物处于干燥环境,缺少水分,霉菌难以生长繁殖,从而达到防霉目的。
②低温保存(如放入冰箱),温度会影响霉菌活性,低温会降低霉菌体内酶的活性,减慢其生长繁殖速度,所以能防止食物发霉,这也是生活中常见的防霉方法。
(1)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霉菌生长与水有没有关系,所以唯一的变量是水,其他条件比如温度和面包的种类、大小、新鲜程度等,需要保持不变。
(2)使用棉签可以更准确地控制霉菌的量,并且避免使用手指可能带来的额外污染。两块面包需要相同,以确保实验的公平性。
(3)根据题干可知,两块面包的霉菌生长速度不同,1号面包上的霉菌比2号面包上的生长得好,根据实验结果,1号面包上的霉菌生长速度明显快于2号面包,这表明水的存在对霉菌生长有显著影响。
(4)霉菌的生长与繁殖和植物、动物一样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在适宜的环境里,它们能很快地繁殖。霉菌生长得快的条件:温暖、潮湿、阴暗没有光的环境里。
(5)加干燥剂可以吸收食物周围的水分,减少霉菌生长的机会;低温保存可以减缓霉菌的生长速度,因为低温不利于霉菌的繁殖。这两种方法都是有效的防霉措施。
五、问答题(每题4分,共4分)
28.(2024六上·市中区期中)你有没有注意到,春天时公园里百花齐放,秋天时夜空中明月高悬,夏天时吹来阵阵凉风让人心旷神怡,冬天时雪花纷飞银装素裹,这些美丽的景象其实就是四季更替的标志。那么,你知道四季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吗?
【答案】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完全相同,导致冷热有差别,就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知识点】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以及地轴的倾斜密切相关。地球始终围绕太阳进行自西向东的公转运动。同时,地球的地轴并非垂直于公转轨道平面,而是存在一定的倾斜角度,并且这个倾斜方向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由于地轴倾斜且方向不变,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到不同位置时,地球表面不同区域接收到的太阳光照情况会存在差异。比如,在公转轨道的某一位置,北半球可能会更多地朝向太阳,接收到更充足的阳光,此时温度较高,形成夏季;而当运行到另一位置时,北半球朝向太阳的程度减弱,接收到的阳光减少,温度降低,形成冬季。在春、秋季节,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使得南、北半球接收到的太阳光照较为适中,从而形成了春季和秋季。正是这种因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导致的太阳光照差异,造成了地球上冷热的差别,最终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