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语文(一)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6分)1.为了表达对故乡的热爱,在活动中同学们推举小悦写一幅赞美故乡的书法作品。下面用语不得体的是( )(2分)小悦推让不过,说:“好吧,那我只好献丑了。”作品完成后,小悦谦虚地对大家说:“写得不好,见笑了!”老师送给小悦一件礼物,小悦对老师说:“谢谢老师,这礼物我就笑纳了。”小悦的书法老师应他之邀参加了这次活动,小悦对书法老师说:“感谢您百忙之中光临指导!”A.献丑 B.见笑 C.笑纳 D.光临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所描写的景物充盈着生命的灵气。B.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为我们深情地描绘出一个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般的世界。C.《雨的四季》是当代著名诗人刘湛秋的一篇优美的散文,表达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D.《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飘逸自然著称。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超市大优惠活动正式开始了,一大早人们就争先恐后地拥进去。B.时间就像小河里的水,不断向前,永远也不回头。但小时候老觉得时间过得慢,迫不及待地想长大。C.这鬼天气,真是说变就变,刚才还是艳阳高照,转眼间,瓢泼大雨就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D.他说话总是咄咄逼人,叫我们很难接受。二、基础知识综合小文在故乡游公园赏美景后,写了下面一段文字,请你阅读后完成练习。(8分)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走进故乡的菊园,仿佛走进了菊花的海洋,菊韵悠悠,一派盎然秋意。众多爱花者前来打卡,争相与菊花来一次“秋日合照”。看,那一簇簇菊花,没开的含包羞涩,已开的热烈奔放;红的如火如荼,粉的 ① (端正、端庄)高雅,黄的金光闪闪( )在绿叶的衬托下,菊花显得更加娇媚,鲜艳欲滴, ② (银装素裹、千姿百态),把整个公园装扮得xuàn丽多彩。4.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盎然( ) 娇媚( ) xuàn( )丽5.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其正确的写法是“ ”。6.文中括号处所填写的标点符号应为( )A., B.; C.? D.……7.给文中的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① ②故乡的美食记忆深刻。下面是小美对故乡美食的发言,请阅读后完成练习。(4分)我的孩童时代,吃豆米儿粑的日子是最舒心的美食。母亲要我们兄妹把饱鼓鼓的蚕豆荚摘回来,剥出白白胖胖的嫩蚕豆,脱掉表面白色的软壳,挤出玉石般圆润光泽的嫩豆米。母亲把豆米放在沸水锅里焯一下,放凉后加入本地的糯米面,用熬制好的红糖水和成面团,切成片放在油锅里炸。厨房里炊烟袅袅,红红的火苗映照着母亲的脸庞,油锅里滋滋的声音犹如欢快的歌谣,撩拨着我们内心的欢悦和急切。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孩童时代,吃豆米儿粑的日子是最舒心的。B.我的孩童时代,是吃豆米儿粑美食最舒心的日子。C.我吃豆米儿粑是最舒心的孩童时代。D.我的最舒心的美食,是孩童时代吃豆米儿粑的日子。9.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再写一句。油锅里滋滋的声音犹如 。三、名著阅读(6分)10. (1)关于《朝花夕拾》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压抑。C. 《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诵《论语》,让“我”失去了看五猖会的兴致。D.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是一个粗俗、迷信但又善良、朴实的农村妇女。(2)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以上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____》。“我”忐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四、名句名篇默写(12分)11.(1)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愁的句子是: ,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暗示时光流逝的句子是: , 。(4) ,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朱自清《春》)(5)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7)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最能体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 , ; , 。五、诗歌鉴赏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6分)山居①元好问斜阳高树挂晴虹,肃肃微凉雨气中。一道鹭莺花不断,密香吹满马头风。【注释】①本诗主要写诗人在山中雨后的游览经历。12.首句诗人通过 、高树和 等意象,勾勒了一幅山雨初霁的新美图画。13.全诗虽然仅四句,但角度富于变换,除了视觉,还从哪些感官角度写景?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六、文言文阅读(12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4.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请用“/”划出句中停顿。(限两处,多划不得分)(2分)即 公 大 兄 无 奕 女1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 文中的谢道韫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中内容简要分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现代文阅读(16分)冬 韵张升平①四季里,最有韵味的就是冬天了。我从小就喜欢冬天。②我的家在农村,在那些仅能维持温饱的日子里,用煤炭烧火烧水、做饭、取暖,那简直是一种奢望。我父亲是一名中学教师,每一个月有二十公斤煤炭的供应,比起我的小伙伴家条件要好得多,就那也没法维持我家一个冬天取暖的需要,更不要说那些村民们了,所以村民们取暖大多都是用木柴、庄稼的秸秆甚至落叶。村民们一般都是在秋末时节,就开始做柴草储备,只等大雪封门,没法出门上工了,“难得浮生半日闲”,于是就在主房的正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郑重其事地烤起火来。如果这时恰好又来了串门的邻居,那这堆火烧的就更有意义了。 由于那时屋子大多窄小,再加上柴草又有些生涩,于是浓烟四起,往往熏得人眼流泪,嗓子眼发痒,那也其乐融融,主客之间,聊天一点也不受影响。③冬天的孩子们自然是不甘寂寞的。④那时我们这些少年功课本来就不多,到了冬天更是无书可读,所以游戏就成了我们必做的功课。贫穷以及因贫穷给我们带来的寒冷,丝毫不能影响我们的成长和快乐。⑤无雪的日子,我们就推着自制的铁环,兴致勃勃地作长距离地奔跑;打仗也是我们最喜欢的,几十个小伙伴,像现在解放军军事演习似的分成两个阵营,煞有介事的你攻我守;有时我们还跑到麦地里,骑着东家的驴子、西家的绵羊,享受纵马驰骋的乐趣;最有趣味的就是我们跑到打麦场上,玩起的“上刀山,下火海。”游戏,那一堆堆麦草垛,就是我们要征服的目标,一次次艰难地爬上麦垛,再一次次无畏地滑到地面上,不计较付出,只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勇敢……⑥冬天的韵味,在响晴的日子里,体现地往往不够明显,只有到了下雪的日子,冬天才淋漓尽致地呈现出她的妩媚来。少年时的雪,要比现在的雪多,也比现在的雪大,更比现在的雪白。雪,是冬天的一张华美的名片。无雪的冬天,根本就不能算是一个完美的冬天。⑦雪,是无声的。有时,早晨一觉醒来,你会发现整个村庄宛若一位美丽的仙女,着一身素裙悄悄下凡人间。家家屋门都被厚厚的积雪,掩盖了半截,所以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扫雪,各家各户纷纷把屋门打开,你也扫雪,我也扫雪,不大一会,整个村子里,就只听见刷刷的扫帚声,还有村民们热情地招呼声。所有这些,无不给冬雪后的村庄,平添一种浓浓的乡情。再后来,清扫过雪的羊肠小道就连在一起,蜘蛛网似地呈现在雪地上。青黑色的小路,白茫茫的屋顶,那黑白分明的强烈对比,你如果没亲眼看到过,你就没法说出她的怡人和美好!⑧雪不但装点着大地、小路、山川、树木,雪还装点着我们这些少年绮丽的梦想。我们用雪塑造心里最美好的期盼和祝福,虽然幼稚,即使粗糙,但是那是孩子们的创造,再笨拙,大人们也给以最隆重地肯定,而且家长们也来帮忙,为我们打造美好的幻想。⑨冬天的水,是最奇特的。⑩它一改春季的温馨,夏天的蓬勃,秋天的清澈,而呈现出一种晶莹剔透的质感,冰清玉洁的妖娆。 水,不再仅仅是一种流动的生命,而又呈现出另一种雕塑般的挺立,她或卧或立,或厚或薄,是冬天颠覆了水常态化的形象,是冬天让人欣赏到了水们另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丽。凝结成冰的水,是孩子的最爱。有了冰的河流,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在水面上驰骋,而不要担心自己有没有凫水的技巧和经验。陀螺是我们经常玩的一种玩具,有了冬天,有了厚厚的冰,陀螺变得更加欢快,更加活泼。 我怀念那个又是雪、又是冰,但却让我心灵感到温暖的冬天! 我迷恋那个有点质朴、又有点原始,个性鲜明、风韵独特的冬天!18.文章开头“四季里,最有韵味的就是冬天了。我从小就喜欢冬天。”这段话的作用是什么?(4分)19.短文题为《冬韵》,作者用什么来表现冬韵的?(4分)20.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你会发现整个村庄宛若一位美丽的仙女,着一身素裙悄悄下凡人间。21.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4分)八.写作(50分)22.只要拥有,哪怕点滴,用心珍惜,人生常乐。一段难忘的经历,一份温馨的情谊,一种独特的体验,一方自由的空间,乃至一本好书、一缕阳光、一幅美景、一个好心情······真的,拥有不在乎多少,在乎感知,在乎呵护,让我们为拥有而快乐吧!请以“我拥有,我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8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答案第1页,共2页语文(一)参考答案:1.C【详解】本题考查谦敬词。C.“笑纳”是客套话,是敬辞,用于请人收下礼物。不能用在自己身上,不得体;故选C。2.D【详解】D.“他的诗以飘逸自然著称”有误。改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著称。故选D。3.C【详解】A. 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符合语境,使用正确;B.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符合语境,使用正确;C. 淅淅沥沥:指小雨落下的声音。与“瓢泼大雨”语义矛盾,使用不当;D.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符合语境,使用正确;故选C。4. àng mèi 绚 5. 含包 含苞 6.D 7. 端庄 千姿百态【解析】4.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辨析。①盎然:àng rán,意思是形容气氛、趣味等浓厚的样子。②娇媚:jiāo mèi,意思是撒娇妩媚的样子。③绚丽:xuàn lì,灿烂美丽。5.本题考查常见易错字。含包——含苞,hán bāo,意思是裹着花苞、吐芽。6.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辨析。由“红的如火如荼,粉的端庄高雅,黄的金光闪闪”可知,此处是对菊花颜色和姿态的列举描述,且列举未完,应用省略号,表列举省略。7.本题考查词语辨析。①“端正”侧重于指姿势、形态等的正直、整齐,“端庄”更强调举止、姿态的庄重、大方、高雅。此处用来形容粉色菊花的高雅,应选“端庄”。②“银装素裹”侧重于形容雪后的景象,“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更能体现菊花的姿态丰富,所以应选“千姿百态”。8.A 9.示例:琴弦上的乐音,激荡起我们的食欲与渴望【解析】8.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搭配不当。这句话存在主宾搭配不当的问题,“日子”不能是“美食”。可修改为:我的孩童时代,吃豆米儿粑的日子是最舒心的;或改为:我的孩童时代,豆米儿粑是最舒心的美食。B.该项句子中主宾搭配不当,可改为:我的孩童时代,吃豆米儿粑是最舒心的事。C.该项句子中语序不当,可改为:孩童时代,吃豆米儿粑是我最舒心的事。D.该项句子中“美食”是“日子”主宾搭配不当,可改为:我最舒心的日子,是孩童时代吃豆米儿粑的时候。故选A。9.本题考查句子仿写。根据“油锅里滋滋的声音犹如欢快的歌谣,撩拨着我们内心的欢悦和急切”的示例可知,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油锅里滋滋的声音”比作“欢快的歌谣”,写出了美食给“我们”带来的欢快和愉悦的心情;故仿写句子时,应采用比喻的修辞,来描述油锅里滋滋的声音,后半句用一个动词引出“我们”对美食的期待和憧憬即可。示例1.油锅里滋滋的声音犹如激昂的战鼓,催促着我们加快品尝美食的脚步。示例2.油锅里滋滋的声音犹如悦耳的琴音,奏响着我们对美味的期待和渴望。示例3.油锅里滋滋的声音犹如灵动的诗篇,吟诵着生活中那温暖而热烈的片段。示例4.油锅里滋滋的声音犹如奇妙的乐章,撩动着我们舌尖上的幻想和憧憬。示例5.油锅里滋滋的声音犹如热情的呼唤,吸引着我们沉浸于美食的世界。10.(1)A(B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回忆童年生活,没有批判封建教育制度;C项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D项阿长是城市保姆,不是农村妇女)(2)五猖会 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让“我”失去了看五猖会的兴致11. (1) 断肠人在天涯 (2)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3)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4)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5)闻道龙标过五溪 (6)枯藤老树昏鸦 (7)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12. 斜阳 晴虹 13.触觉、听觉、嗅觉。这首诗描写山中雨后之景,抒发了诗人对山川风光的喜爱之情。【解析】12.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一些渗透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对客观事物的印象,就是意象,其中往往暗含作者的情感。首句“斜阳高树挂晴虹,肃肃微凉雨气中”意为:阳斜挂在高高的树梢上,形成一道美丽的彩虹。天气微凉,带着一丝丝凉意,雨气弥漫在空气中。句中使用了“斜阳”“高树”“晴虹”等意象,生动的勾勒出山雨后天气初晴的美好景象。据此可知,应填写:斜阳;晴虹。13.本题考查感官角度及作者情感。阅读诗歌可知,“斜阳高树挂晴空”直接描写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从视觉角度写山雨初霁的天空。“肃肃微凉雨气中”中“微凉”二字,从触觉角度描写了清新的空气。“一道鹭莺花不断”中的“鹭莺”在枝头花间娇啼,属于听觉描写,表现旅途中的生机。“密香吹满马头风”中“密香”一词侧重于嗅觉描写,诗人骑在坐骑之上,马蹄轻快,游兴酣浓,山间的轻风吹来,夹带着鲜花的阵阵芬芳。一个“密”字,写出了各种鲜花之繁盛,香味之扑鼻;一个“满”字则写出了芳洁之气沁人心脾,应接不暇之境。整首诗通过对山雨停歇后山间美景的生动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山川风光的热爱之情。据此总结作答即可。14.(1)不久,一会儿 (2)高兴的样子 (3)相比 (4)趁,乘15. 即/公大兄/无奕女16. (1)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2)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17. 谢道韫聪明机智,富有文学才华。从她以“柳絮因风起”来比喻雪花,比哥哥的儿子的“撒盐空中”更贴切、更有诗意可以看出。18.点题,引出后文对故乡冬天的描写,表达对冬天的喜爱之情,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19..冬天人们围着柴火取暖;冬天孩子们游戏的快乐;冬天下雪后人们扫雪,孩子们用雪塑造心里最美好的期盼和祝福;冬天孩子们在水面上驰骋,玩陀螺。20.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白雪覆盖下村庄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雪后家乡的喜爱与赞美之情。21.在内容上总结全文,表达对故乡冬天的怀念与迷恋。在结构上与题目和首段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解析】18.本题考查语段作用。首段中的“四季里,最有韵味的就是冬天了”起到了点题的作用。“最有韵味的就是冬天了”突出了冬天最有韵味的特点,引出后文对冬韵特点的描写。“我从小就喜欢冬天”表达自己对于冬天的喜爱,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第②段中的“于是就在主房的正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郑重其事地烤起火来。如果这时恰好又来了串门的邻居,那这堆火烧的就更有意义了”可得:冬天人们围着柴火取暖。根据第④段中的“那时我们这些少年功课本来就不多,到了冬天更是无书可读,所以游戏就成了我们必做的功课。贫穷以及因贫穷给我们带来的寒冷,丝毫不能影响我们的成长和快乐”可得:冬天孩子们游戏的快乐;根据第⑦段中的“家家屋门都被厚厚的积雪,掩盖了半截,所以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扫雪”和后段中的“雪还装点着我们这些少年绮丽的梦想。我们用雪塑造心里最美好的期盼和祝福”可得:冬天下雪后人们扫雪,孩子们用雪塑造心里最美好的期盼和祝福;根据第⑩段中的“有了冰的河流,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在水面上驰骋,而不要担心自己有没有凫水的技巧和经验。陀螺是我们经常玩的一种玩具”可得:冬天孩子们在水面上驰骋,玩陀螺。20.本题考查语句赏析。“整个村庄宛若一位美丽的仙女”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村庄比作美丽的仙女。“着一身素裙悄悄下凡人间”把村庄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联系句中的“仙女”和“素裙”可知,此处比喻和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下雪后,村庄被白雪覆盖后的美丽,表现了作者对雪后村庄的喜爱之情。21.本题考查分析语段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从内容上来看,末段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我怀念那个又是雪、又是冰”“我迷恋那个有点质朴”表现了作者对故乡冬天的怀念与迷恋,点明了文章主旨。从结构上来看,末段中的“我迷恋那个有点质朴、又有点原始,个性鲜明、风韵独特的冬天”与首段中的“四季里,最有韵味的就是冬天了”和“冬韵”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答案第1页,共2页七年级语文(一)答案页(一、(6分)1.( )2.( )3.( )二、(12分)4.(3分)、、5.(2分)、6.(1分)( )7.(2分)① ②8、(2分)( )9.(2分)油锅里滋滋的声音犹如。三、10.(6分)(1)(3分)( )(3分)《》、(12分)11.(1)(2)(4)(5)(6)(7);。(6分)12.(1)、(2分)13.。(4分)) (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座号…………………………密…………封…………线…………内……………不……………要……………答……………题…………………………)(六、14.(4分)(1)(2)(3)(4)15.(2分)即 公 大 兄 无 奕 女(1)(2分)(2分)(2分)七、18.(4分)19.(4分)20.(4分)21.(4分)22.作文(50分)六、作文(60分))(…………………………密…………封…………线…………内……………不……………要……………答……………题…………………………)(▲8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甘泉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9月测试语文试题.docx 答案(1).docx 答案页(背面附作文纸)(2).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