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章复习课件(71张PPT)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章复习课件(71张PPT)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资源简介

(共71张PPT)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章复习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重点及难点
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势特征,记住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分析地势对气候、河流产生的影响。记住我国重要的山脉、地形区的分布和重要地形区的特征。
学会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和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认识我国不同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区域差异,了解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
运用地图,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归纳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分析我国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认识长江的基本概况、水文特征;结合相关资料,认识长江在水能、航运方面的开发利用,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治理对策。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认识黄河的基本概况、水文特征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综合分析黄河水少沙多的原因,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和危害,并提出可行措施。
知识网络
地形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
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
三级阶梯
分界线:
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现三级阶梯
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骨架
不同走向的山脉
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
三大平原
三大丘陵
主要地形单元
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
雪峰山
地势的影响
地形类型齐全: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
山区面积广大的影响
知识网络
气候
季风气
候显著
气候类型多样
气温分布规律:
降水分布规律:
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青藏高原区
干湿地区:东南部以湿润、半湿润区为主,西北部以干旱、半干旱区为主
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多样;东部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海陆因素:季风气候显著,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西南风
纬度因素:南北气温差异大
冬季:全国普遍寒凉,由南向北气温降低,南北温差大
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暖热,南北温差小
空间:降水空间分布不均,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时间:降水量的季节差异明显,集中在夏季;南方雨季长,降水多
利:大部分地区夏季暖热湿润,雨热同期,利于农业
弊: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且年际变化大,容易造成旱涝
灾害
影响因素复杂
地形因素:高原山地气候
知识网络
河流
河湖众多,
区域差异显著
第一大河
——长江
外流河与内流河
湖泊
长江概况:发源地、流入海洋、上中下游分界、干流流经省区和地形区
开发利用
综合治理
主要外流河及注入的海洋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水文差异显著
最大内流河——塔里木河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中上游修建水电站、水利枢纽,调蓄洪水
平原地区建设沿江堤防和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治理
第二长河
——黄河
黄河概况:发源地、流入海洋、上中下游分界、干流流经省区和地形区
黄河贡献:塑造、灌溉平原,中上游提供水能资源,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黄河忧患
及治理:
水少:上中游地区修建水库,调蓄水量;全流域合理分配、使用
水资源, 限制高耗水产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沙多:中游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利用小浪底等水利枢纽联合
调水调沙;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淡水湖:多分布在外流区,鄱阳湖面积最大
咸水湖:多分布在内流区,青海湖面积最大
水能资源:上中游落差大,流量大;
黄金水道:中下游江阔水深,汛期长,通航时间和里程长
任务一:地形
任务二:气候
1~4组轮流作答,每次一人,答对的给本小组记一分,答错的不得分。
(注意:每个小组答题的人不能重复)
快问快答
01
任务三:河流与湖泊
要点梳理
任务一:地形
1.中国地势的特点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
第一级阶梯
第二级阶梯
第三级阶梯
中国沿36°N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
地势西高东低,
呈现三级阶梯。
要点梳理
任务一:地形
2.中国地势阶梯分界线山脉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
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昆仑山脉
祁连山脉
横断山脉
大兴安岭
太行山脉
巫山
雪峰山
祁连山脉




昆仑山脉
大兴安岭
太行山脉
雪峰山
要点梳理
任务一:地形
3.地势的影响
水汽输送
气候: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利于农业生产。
交通:众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便利东西交通。
水能: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量大,水能
丰富。
要点梳理
任务一:地形
4.我国地形特点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
中国的地形类型
地形复杂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
要点梳理
任务一:地形
5.主要山脉、地形区的分布
A. _________
主要的山脉名称:
F
G
H
B. _________
C. _________
D. _________
E. _________
F. _________
G. _________
H. _________

天山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喜马拉雅山脉
秦岭
祁连山
巫山
横断山脉
要点梳理
任务一:地形
5.主要山脉、地形区的分布
①. _________
主要的地形区名称:
F
G
H
②. _________
③. _________
④. _________
⑤. _________
⑥. _________
⑦. _________
⑧. _________
⑨. _________
⑩. _________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四川盆地
东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柴达木盆地
要点梳理
任务一:地形
6.主要地形区与山脉的位置关系
中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
网格状地形“骨架”示意
中国主要地形区
中国主要地形区与山脉的位置关系
山脉北侧
地形区
山脉南侧
地形区
山脉名称
天山山脉
秦岭
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
准噶尔盆地
四川盆地
黄土高原
塔里木
盆地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要点梳理
任务一:地形
6.主要地形区与山脉的位置关系
中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
网格状地形“骨架”示意
中国主要地形区
中国主要地形区与山脉的位置关系
山脉东侧
地形区
山脉西侧
地形区
山脉名称
大兴安岭
巫山
横断山脉
雪峰山
东北平原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东南丘陵
内蒙古高原
长江中下
游平原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要点梳理
任务二:气候
1.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夏季除青藏高原地区外,
全国普遍暖热。
全国普遍寒凉,由南向北气温降低,南北温差大。
要点梳理
任务二:气候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主要分布地区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
寒温带
黑龙江与内蒙古北部寒温带
中温带
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
暖温带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
亚热带
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热带
海南和云南、广东、台湾三省南部
青藏高原区
青海、西藏
要点梳理
任务二:气候
3.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
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中国东部三个城市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
中国年降水量变化(1956—2022年)
我国降水量的季节差异明显,降水多集中在夏季;
南方雨季长,降水多,北方雨季短,降水少;
降水年际变化大。
降水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要点梳理
任务二:气候
4.我国干湿地区降水量、主要分布地区、植被类型、农业类型
干湿区 年降水量 植被类型 农业类型 分布地区
湿润区
半湿 润区
半干 旱区
干旱区
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800
毫米
400~
800mm
200~
400mm
<200mm
森林
森林为主
温带草原
荒漠
秦岭—淮河以南地
区、东北三省东部
东北平原、华北平
原、黄土高原南部
内蒙古高原、黄土
高原、青藏高原大部
新疆、
内蒙古高原西部
水田农业为主
旱地农业为主
畜牧业为主
畜牧业为主
要点梳理
任务二:气候
5.找出我国的气候类型,归纳我国气候的特点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温带大陆
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气候复杂多样,
东部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西部地区分布温带大陆性气候,
青藏高原高原山地气候。
要点梳理
任务二:气候
6.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分布: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黄土高原。
要点梳理
任务二:气候
6.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气候特征: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分布: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亚热带季风气候
要点梳理
任务二:气候
6.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气候特征: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分布:云南、广东、台湾三省南部,海南省全部。
热带季风气候
要点梳理
任务二:气候
6.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气候特征:冬冷夏热,年温差大,全年降水稀少。
分布:西北内陆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
要点梳理
任务二:气候
6.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气候特征:全年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全年气温较低。
分布:青藏高原及天山等高大山脉。
高原山地气候
要点梳理
任务二:气候
7.分析我国气候类型多样的原因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南北跨_______
东西_____
_____差异大
______差异大
冬季盛行
____风
气候__________,
加剧南北______
_____复杂多样
高大山地气候呈明显垂直变化
夏季盛行
____风
气候__________
气候类型多样
纬度大
气温
距海
偏北
东南
地形
寒冷干燥
温差
温暖湿润
远近
要点梳理
任务三:河流与湖泊
1.我国内流河与外流河的分布特征及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
内流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
外流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
东南部地区气候湿润,河网密度大,河流水量大,主要是外流河;
西北部地区气候较干旱,河网稀疏,河流水量小,主要是内流河。
要点梳理
任务三:河流与湖泊
2.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河流 位置 流量 (大、小) 汛期 (长短、季节) 结冰期
(有无、长短)
外流河 秦岭—淮 河以北 东北 地区
华北 地区
秦岭—淮 河以南 南方 地区
内流河 西北地区
较大
降水较多
春汛和夏汛,时间较短
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受夏季风影响时间短,雨季短
有,较长
纬度较高,
冬季气温低于0℃

降水较少
有,较短
纬度较高,
冬季气温低于0℃
夏汛,时间较短
受夏季风影响时间短,雨季短

降水较多

纬度较低,
冬季气温高于0℃
夏汛,时间长
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雨季长
有,较长
纬度较高,
冬季气温低于0℃
夏汛,时间较短
夏季气温升高,冰雪融化补给

降水少,冰川融水补给
要点梳理
任务三:河流与湖泊
3.我国湖泊分布特点,找出五大淡水湖和青海湖
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
长江中下游湖泊群(淡水湖)
青藏高原湖泊群(咸水湖)
青海湖
湖泊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相对集中。集中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
五大淡水湖: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要点梳理
任务三:河流与湖泊
4.长江概况
长江流域水系
概况 长江
源头
注入海洋
干流形状
河流长度 6300千米,我国第_____、世界第三长的大河
上中下游的划分 上、中游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中、下游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
唐古拉山脉
东海
“V+W”

湖北宜昌
江西湖口
要点梳理
任务三:河流与湖泊
4.长江概况
长江流域水系
概况 长江
流经省区
流经地形区
流经气候区
流经干湿 地区
主要支流、 湖泊 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
湖泊:
水能开发 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____游河段,
有_______、葛洲坝等水利枢纽工程
航运价值 被誉为“_________”,干支流通航里程居世界之首。
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
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高原山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鄱阳湖、洞庭湖

三峡
黄金水道
要点梳理
任务三:河流与湖泊
5.黄河概况
黄河流域水系
概况 黄河
源头
注入海洋
干流形状
河流长度 6300千米,我国第_____、世界第三长的大河
上中下游的划分 上、中游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中、下游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
巴颜喀拉山脉
渤海
“几”字形

内蒙古河口
河南桃花峪
要点梳理
任务三:河流与湖泊
5.黄河概况
黄河流域水系
概况 黄河
流经省区
流经地形区
流经气候区
流经干湿 地区
主要支流 湟水、洮河、泾河、渭河、汾河;
黄河贡献 ①塑造平原: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②为沿岸生产生活提供__________。
③上中游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______资源丰富。
水文特征 有结冰期,上游、下游河段有______现象,
径流量_____,含沙量_____。
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9个省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半干旱区、干旱区、半湿润区
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
华北平原
淡水资源
水能
凌汛


任务一:我国地形特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每组成员认领题目后,进行组内头脑风暴,每次选出一人回答问题,答对记一分,答错不得分!
(注意:每个小组答题的人不能重复)
头脑风暴
02
任务二:总结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任务三:分析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要点梳理
任务一:我国地形特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林业
畜牧业
种植业
有利:地形类型多样,可发展多种农业。
要点梳理
任务一:我国地形特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有利:山区面积广大,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丰富,利于发展经济。
要点梳理
任务一:我国地形特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不利: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要点梳理
任务一:我国地形特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不利:山区面积广大,耕地不足,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要点梳理
任务一:我国地形特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不利: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要点梳理
任务二:总结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
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
①1月0℃等温线经过
②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③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⑤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
季风气候分界线
⑥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
要点梳理
任务三:分析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长江流域水系
中游荆江河道蜿蜒蛇行,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长江下游地形平坦,水流缓慢,人类围湖造田等活动,湖泊蓄洪能力下降。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且降水集中。
洪涝多发
任务2: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03
以下问题为重难点攻关,每项任务均有3分钟组内讨论时间,组员记录观点,选出代表,每组依次轮流回答问题,答对的给本小组记一分,答错的不得分,并由下一组接替答题!(注意:每个小组答题的人不能重复)
攻克难点
任务1:分析我国气候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任务1:分析我国气候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气候复杂多样,农作物种类多样。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任务1:分析我国气候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气候复杂多样,生物资源丰富,利于林业、畜牧业、旅游业等的发展。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任务1:分析我国气候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气候复杂多样,服饰、建筑、饮食等各地差异大。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任务1:分析我国气候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季风气候显著,大部分地区夏季暖热湿润,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生产。
重难点解析
季风气候显著,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且年际变化大,容易造成旱涝灾害。
重难点任务1:分析我国气候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解析
季风气候显著,冬季风寒冷干燥,易受寒潮、冻害影响。
重难点任务1:分析我国气候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任务2: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水量较小,且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人口较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中国人口的分布(2020年)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任务2: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应对措施:①上中游地区修建水库,调蓄水量;建立引水、调水工程;
②设立统一管理机构,全流域合理分配和使用水资源;
③严格限制高耗水行业,发展节水农业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中国人口的分布(2020年)
04
本轮为抢答题,当教师念完题目发出指令以后方可抢答,第一个站起来的获得答题权,答对给本组加上相应分数,答错的扣除相应分数。
试题精练
我国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游历名山大川二十余年,撰写《徐霞客游记》一书。书中记录某次旅行见闻写道:“西安府华阴县……忽仰见芙蓉片片,已直造其下,不特三峰秀绝,而东西拥攒诸峰,俱片削层悬”。如图为徐霞客旅行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易错题精练
【解析】从材料可知,书中提到“西安府华阴县”,华阴县有华山,华山以险峻著称。在徐霞客旅行路线示意图中,结合旅行路线和时间标注,1623年的旅行路线到达了靠近陕西华阴的区域,C正确。1613年、1620年、1637年的旅行路线没有涉及到陕西华阴附近区域,ABD错误。故选C。
【答案】C。
1.徐霞客本次旅行时间大致是( )
A.1613年 B.1620年
C.1623年 D.1637年
考点一
地形
我国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游历名山大川二十余年,撰写《徐霞客游记》一书。书中记录某次旅行见闻写道:“西安府华阴县……忽仰见芙蓉片片,已直造其下,不特三峰秀绝,而东西拥攒诸峰,俱片削层悬”。如图为徐霞客旅行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易错题精练
【解析】材料中描述“不特三峰秀绝,而东西拥攒诸峰,俱片削层悬”,关键词“三峰”“诸峰”“片削层悬”等表明该地地势起伏大,山峰众多且陡峭。平原的特点是地势平坦开阔,与描述不符,A错误。山地的特点是地势起伏大,有众多山峰,符合材料描述,B正确。盆地是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材料未体现中间低的特点,C错误。高原是地势较高且较为平坦开阔的地形,与材料中多峰且陡峭不符,D错误。故选B。【答案】B。
2.书中记录此次旅行时,所描述的景观属于( )
A.平原 B.山地
C.盆地 D.高原
考点一
地形
我国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游历名山大川二十余年,撰写《徐霞客游记》一书。书中记录某次旅行见闻写道:“西安府华阴县……忽仰见芙蓉片片,已直造其下,不特三峰秀绝,而东西拥攒诸峰,俱片削层悬”。如图为徐霞客旅行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易错题精练
【解析】从旅行路线示意图可以看到,旅行路线经过了我国东部、中部和西南部地区,均在我国地势的二、三级阶梯上,A正确。观察旅行路线,并不是每一段路线都穿越多个省份,有些路段只在一个省份内,B错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徐霞客的旅行路线经过的一些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比如我国西南等地区,C错误。旅行路线经过了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平原地区,D错误。故选A。【答案】A。
3.徐霞客的旅行路线( )
A.均在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上 B.均穿越多个省份
C.未涉足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 D.未涉足平原地区
考点一
地形
2023年大型微纪录片《新219国道》获得最佳作品奖项。219国道是中国目前最长的国道,南起东兴,北至喀纳斯,全程超过10000千米。这是一条通天之路、万水之路、生灵之路,更是边防之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易错题精练
【解析】219国道南起东兴,北至喀纳斯,经过了沿海地区,并非全部位于内陆地区,A错误;其主体经过了地势第一、二级阶梯,B错误;沿线经过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等地形区 ,地形以高原、盆地和山地为主,C正确;其经过了非季风区和季风区,非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小,D错误。故选C。【答案】C。
4.219国道经过的地区( )
A.全部位于内陆地区
B.主体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
C.地形以高原、盆地和山地为主
D.都受夏季风影响大
考点一
地形
2023年大型微纪录片《新219国道》获得最佳作品奖项。219国道是中国目前最长的国道,南起东兴,北至喀纳斯,全程超过10000千米。这是一条通天之路、万水之路、生灵之路,更是边防之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易错题精练
【解析】①段主要在新疆境内,并没有“登阶梯渡大江,山高谷深景奇险”的景观,A错误;②段经过青藏高原,能看到雪山冰川等高原风光,B正确;③段主要在四川、云南等地,并非大漠风沙的景观,也不是藏族文化主要分布区,C错误;④段未到达热带海岸,D错误。故选B。【答案】B。
5.219国道号称“穿越世界级景观的大道”,自喀纳斯一路
向南可以观赏到( )
A.①段:登阶梯渡大江,山高谷深景奇险
B.②段:过雪山望冰川,青藏高原风光好
C.③段:走大漠迎风沙,藏族文化世代传
D.④段:抵东海到边境,热带海岸边贸忙
考点一
地形
在北方,“一树繁花是春,枝头绿叶亦是春”。下图为中国天气网推出的全国树叶变绿进程预估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易错题精练
考点二
气候
1.常绿林木对应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
A.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D.高山高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解析】图中常绿林木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主要分布的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A正确。图中高寒草原对应的气候类型为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植被是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BCD错误,故选A。
【答案】A。
在北方,“一树繁花是春,枝头绿叶亦是春”。下图为中国天气网推出的全国树叶变绿进程预估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易错题精练
考点二
气候
2.辽宁省林木“变绿”的时间可能是( )
A.2月中旬
B.3月中旬
C.4月上旬
D.5月中旬
【解析】由图可知,根据全国树叶变绿进程预估图,可以判断出辽宁4月底前“变绿”,所以辽宁林木“变绿”的时间可能是4月上旬。排除ABD,C正确。故选C。
【答案】C。
在北方,“一树繁花是春,枝头绿叶亦是春”。下图为中国天气网推出的全国树叶变绿进程预估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易错题精练
考点二
气候
3.影响我国各地林木“变绿”进程不同的主要因
素是( )
A.人类活动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纬度位置
【解析】根据全国树叶变绿进程预估图看出林木“变绿”进程由南向北逐渐推迟,可以判断出我国东部春季气温的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故受纬度因素的影响,D正确,图中没有反映出海陆分布、人类活动、地形地势等因素,排除ABC。故选D。
【答案】D。
下图是中国季风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易错题精练
考点二
气候
4.关于我国夏季风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
②夏季盛行东北季风和西北季风
③夏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
④夏季风从海洋吹向大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读图可知,我国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夏季风从海洋吹向大陆,①④正确。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和西北季风,冬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②③错误。根据题意,故选D。
【答案】D。
下图是中国季风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易错题精练
考点二
气候
5.下列关于季风对我国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夏季风为我国东部地区带来丰沛降水
②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冬季的寒冷
③冬季风具有寒冷湿润的特点
④夏季风具有温暖湿润的特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读图可知,夏季风从低纬度的海洋吹向大陆,为我国东部地区带来丰沛降水,夏季风具有温暖湿润的特点,①④正确。冬季风从高纬度的大陆吹向海洋,具有寒冷干燥的特点,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冬季的寒冷,②正确,③错误。根据题意,故选B。
【答案】B。
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发源于世界屋脊,穿高山峡谷,汇百川入海,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下图为黄河、长江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易错题精练
考点三
河流与湖泊
1.黄河、长江均( )
A.发源于地势第一级阶梯 B.流经黄土高原
C.大致自西向东注入黄海 D.下游支流众多
【解析】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青藏高原属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所以黄河、长江均发源于地势第一级阶梯,A正确。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而长江主要流经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并不流经黄土高原,B错误。黄河大致自西向东注入渤海,长江大致自西向东注入东海,并非都注入黄海,C错误。长江下游支流相对较多,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高于地面,支流难以汇入,所以下游支流较少,D错误。故选A。
【答案】A。
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发源于世界屋脊,穿高山峡谷,汇百川入海,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下图为黄河、长江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易错题精练
考点三
河流与湖泊
2.与长江相比,黄河( )
A.结冰期短 B.含沙量大
C.径流量大 D.汛期长
【解析】黄河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下,结冰期较长;长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上,无结冰期,所以黄河结冰期比长江长,A错误。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所以与长江相比,黄河含沙量大,B正确。长江流域面积广,降水丰富,支流众多,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径流量远大于黄河,C错误。长江和黄河的汛期主要受降水影响,长江流域雨季长,降水开始早结束晚,汛期长;黄河流域雨季短,降水开始晚结束早,汛期短,所以黄河汛期比长江短,D错误。故选B。
【答案】B。
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发源于世界屋脊,穿高山峡谷,汇百川入海,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下图为黄河、长江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易错题精练
考点三
河流与湖泊
3.为促进黄河、长江流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合理的措施是( )
①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改善生态环境 ②上游疏浚河道,积极建设“黄金水道”
③黄土高原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 ④下游建设水利枢纽,开发水能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等大河的源头,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能够有效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对于促进黄河、长江流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①合理。“积极建设‘黄金水道’”主要是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航运的发展措施,上游地区流速快不适合发展航运,黄河上游地区流量更小,更不适合发展航运,②不合理。 黄土高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在黄土高原植树种草,能够保持水土,减少黄河的含沙量,有利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③合理。黄河、长江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水能资源不丰富,不适合建设水利枢纽开发水能资源,④不合理。故选B。【答案】B。
2024年12月,天山“胜利隧道”全线贯通。隧道建成后,乌鲁木齐至库尔勒的车程可缩短近4个小时。图为“胜利隧道”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链接中考
全国中考真题
2025
1.天山山脉是新疆的一道地理分界线,关于其南北两侧区域的描
述正确的是( )
A.南侧树木葱郁 B.南侧全年降水丰沛
C.北侧黑土肥沃 D.北侧为准噶尔盆地
【解析】天山南侧是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以荒漠景观为主,并不是树木葱郁,A错误;天山南侧的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不是全年降水丰沛,B错误;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天山北侧并非黑土肥沃,C错误;天山北侧为准噶尔盆地,这是正确的地理事实,D正确。故选D。
【答案】D。
2024年12月,天山“胜利隧道”全线贯通。隧道建成后,乌鲁木齐至库尔勒的车程可缩短近4个小时。图为“胜利隧道”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链接中考
全国中考真题
2025
2.天山“胜利隧道”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
A.台风灾害 B.洪灾频发
C.地形复杂 D.高寒缺氧
【解析】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不会受到台风灾害影响,A错误;新疆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洪灾频发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B错误;天山山脉地形复杂,在建设隧道过程中,会面临诸如地质构造复杂、山体岩石状况多变等因地形带来的困难,C正确;天山地区海拔相对不是特别高,不会出现高寒缺氧的典型特征,D错误。故选C。
【答案】C。
读“我国东部地区轮廓图和四地气候统计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链接中考
全国中考真题
2025
3.从四地气候统计图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7月气温的
分布特点是( )
A.南北普遍低温
B.南北温差大
C.南低北高
D.南北普遍高温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规律是: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纬度越高,气温越低);读我国东部地区轮廓图可知,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纬度越来越低。结合四地气候统计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地的气候分别对应的气候统计图是①、②、③、④。我国东部地区的四个城市7月气温都在20℃以上,可见我国东部地区7月气温分布特点是南北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南部地区比北部地区气温略高,D正确,A、B、C错误。故选D。【答案】D。
读“我国东部地区轮廓图和四地气候统计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链接中考
全国中考真题
2025
4.甲、乙、丙、丁四地与气候统计图搭配正确的是( )
A.①—甲 B.②—丙
C.③—丁 D.④—乙
【解析】读四地气候统计图可知,图中①和②的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①地冬季气温更低;③和④的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④地气温更高,降水更丰富。对照我国东部地区轮廓图,搭配正确的应该是①-甲,②-乙,③-丙,④-丁,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A。
“一碗水,半碗泥”形象的反映了黄河含沙量之大。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国生态重要的命脉,黄河治理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下图是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链接中考
全国中考真题
2025
5.黄河产生泥沙最多的河段是( )
A.源头—兰州段 B.兰州—河口段
C.河口—陕县段 D.陕县—利津段
【解析】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有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剧上升。读图可知,河口—陕县段含沙量增加最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答案】C。
“一碗水,半碗泥”形象的反映了黄河含沙量之大。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国生态重要的命脉,黄河治理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下图是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链接中考
全国中考真题
2025
6.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将造成下游平原地区( )
A.水土流失严重 B.荒漠化加剧
C.凌汛现象多发 D.河床淤塞抬高
【解析】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河床逐渐抬高,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坝,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D正确;黄河携带大量泥沙是沿岸水土流失严重的结果,而不是黄河携带大量泥沙造成水土流失,A错误;沙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自然(非自然)现象,与黄河携带大量泥沙无关,B错误;凌汛是由于下段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河道,使河道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与河流携带泥沙量的多少无关,C错误。故选D。【答案】C。
“一碗水,半碗泥”形象的反映了黄河含沙量之大。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国生态重要的命脉,黄河治理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下图是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链接中考
全国中考真题
2025
7.下列人类活动会对黄河含沙量起到减弱作用的是( )
①沿岸地区人们引水灌溉 ②黄河中游植树种草
③修建水利枢纽调水调沙 ④加固黄河下游堤坝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黄河含沙量巨大主要是因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所致,因此,黄土高原地区植树种草,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有利于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减弱黄河含沙量,②正确;“调水调沙”就是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人为制造“洪水”冲刷河道,从而减少下游河道淤积甚至达到冲淤平衡,遏止河床抬高,因此,修建水利枢纽调水调沙会对黄河含沙量起到减弱作用,③正确;沿岸地区人们引水灌溉对河流含沙量影响很小,①错误;加固黄河下游堤坝目的是治理黄河水患,对河流含沙量影响不大,④错误。故选C。
【答案】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