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能阐述呼吸系统各组成部分(呼吸道、肺)的结构与其“气体通道”或“气体交换场所”的功能相适应(如鼻腔黏膜、纤毛的过滤湿润作用,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的薄型结构),理解呼吸运动与肺通气的内在联系,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平静吸气、呼气时“肋间肌/膈肌运动→胸廓容积变化→肺扩张/回缩”的因果链,培养逻辑推理能力;通过讨论胸廓容积变化模型的局限性,提升批判性思维与归纳总结能力。 探究实践:参与胸廓容积变化模型的观察、操作与讨论活动,能分析模型的模拟原理,尝试提出改进模型(如补充膈肌模拟结构)的思路,提升探究实践与合作交流能力。 态度责任:认识用鼻呼吸的卫生意义,养成不随地吐痰、正确处理鼻出血的健康习惯;了解人工呼吸的急救原理,树立“关爱生命、掌握基础急救知识”的社会责任意识。学习重点 通过观察胸廓模型、分析呼吸运动动画,理解“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舒张引起胸廓容积变化,进而实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学习难点 通过对比模型模拟效果与实际呼吸运动(尤其是膈肌运动对胸廓上下径的影响),突破“胸廓容积变化如何导致肺被动扩张/回缩”及“模型无法完全模拟实际呼吸运动”的理解障碍。【课前预习】呼吸系统由____________和____构成,功能是摄取________、排出________________。呼吸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体通道)。____:鼻毛挡尘,黏膜粘尘和病原,用鼻呼吸更卫生;________/____________:黏膜分泌黏液,纤毛推黏液形成____。____:支气管分支末端成________,肺泡外绕________________;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为____层上皮细胞,利于气体交换。呼吸运动(气体交换关键)吸气:肋间肌/膈肌________→肋骨________、膈顶________→胸廓容积________→肺________→外界气入肺;呼气:肋间肌/膈肌________→肋骨________、膈顶________→胸廓容积________→肺________→肺内气排出。________________:依呼吸运动原理,人工让胸廓节律变化,维持患者肺通气。【课中研学】感冒时,气管黏膜和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增加,会形成痰和鼻涕。随地吐痰、擤鼻涕是不卫生的行为。为什么说这些行为是不卫生的?正确的做法是什么?用这一模型能说明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发生的全部变化及其原因吗?为什么?【课堂总结】【课堂练习】一、理解题1.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的正确路径是( )。①鼻②支气管③喉④肺⑤气管⑥咽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⑥③②⑤④C.①⑥③⑤②④D.①⑤⑥③②④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食物进入胃和空气进入肺都要经过的器官是咽。(2)运动时,我们用口呼吸比较好。二、应用题1.每个肺泡的外面都缠绕着许多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些同学不理解这句话,我们能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帮助他们理解吗?2.肺活量是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而不是肺容纳气体的最大量(肺总容量)。在我们尽力呼气之后,肺内一般还有约1 000~1 500 mL剩余气体(肺残气量)。根据这一事实,尝试用公式描述肺活量与肺总容量、肺残气量的关系。…………………………………………………………………………………………………………………..…………………………………………………………………………………………………………………..【参考答案】【课前预习】1.呼吸道;肺;氧气;二氧化碳。2.鼻;咽;喉;气管;支气管;鼻;气管;支气管;痰;肺;肺泡;毛细血管;单。3.收缩;上移;下降;增大;扩张;舒张;下移;回升;缩小;回缩。4.人工呼吸。【课堂练习】一、1.C2.(1)正确,理由:咽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共同通道,食物进入胃和空气进入肺都需经过咽。(2)错误,理由:鼻腔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湿润和温暖,用口呼吸对呼吸道和肺不利,运动时应用鼻呼吸。二、(1)合理即可(2)肺活量是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肺总容量是肺容纳气体的最大量。在尽力呼气后,肺内会剩余约1000-1500 mL的气体,即肺残气量。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肺总容量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尽力呼出的气体量,也就是肺活量;另一部分是尽力呼气后还留在肺内的气体量,即肺残气量。故本题答案为:肺总容量=肺活量+肺残气量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