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地理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一、单选题
1.巴黎圣母院位于巴黎市中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自然资源 B.气候特征 C.地形特点 D.地域文化
下图示意世界部分国家2022年常住人口数量、2022~2023年人口增长量及城镇化率统计资料。图中黑色圆圈代表正增长、圆圈面积越大代表增长数量越多、白色圆圈代表负增长,圆心位置可读出人口数量和城镇化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022~2023年,上图所示国家中人口增速最快的是(  )
A.印度 B.尼日利亚 C.巴西 D.孟加拉国
3.与孟加拉国相比,2022~2023年巴西(  )
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城镇人口增加多
C.处在城镇化初期阶段 D.城镇化率上升快
报京侗寨位于贵州省镇远县,地势山高谷深,植被茂密,房屋保留着传统干栏式风格,鳞次栉比,疏密相间,十分协调地布局在两侧之间的狭谷中,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图为报京侗寨的传统民居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报京侗寨民居鳞次栉比,疏密相间分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A.美观好看 B.节约耕地 C.利用阳光 D.就地取材
5.报京侗寨民居采用传统干栏式风格的气候原因是(  )
A.冬冷夏热 B.光照不足 C.气候潮湿 D.温差较大
交通拥堵指数又称交通运行指数,是综合反映道路网畅通或拥堵的概念性数值,其数值越高,表明交通拥堵状况越严重。北京市交通拥堵成本一直高居首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北京市交通拥堵成本一直高居首位,与其密切相关的有(  )
①平均通勤距离短 ②网约车大量出现 ③机动车保有量多 ④实行单双号限行政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17年青岛、广州、深圳等城市下榜,这些城市为缓解交通拥堵而采取的措施中不包括(  )
A.大力推广共享单车 B.开通或多建高铁
C.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D.加强城市交通疏导
8.下列民居最能反映人文环境特征的是(  )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查干湖冬捕即查干湖冬季捕鱼,是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一种传统习俗。早在宋代,查干湖冬捕就享有盛名。首次开湖捕鱼时集体分工合作完成祭湖、醒网、凿冰、撤网等环节,数万斤鲜鱼脱冰而出,极富民族特色。历经岁月更迭,查干湖冬捕的神奇、神秘与神圣依旧。下图为查干湖冬捕生产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查干湖冬捕文化传承至今,体现了地域文化的(  )
A.区域性 B.多样性 C.独特性 D.相对稳定性
10.查干湖冬捕地域文化(  )
A.仅受生产活动演化影响 B.体现了人战胜自然的精神
C.体现了人地协调价值观 D.家庭组织是文化的核心
二、判断题
11.在我国,并非所有大城市的市中心都为中心商务区。(  )
12.地域文化是区域内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3.城市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布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判断对错)
14.在经济因素的影响下城市住宅区分化,并且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呈背向发展的趋势。
三、双选题
15.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  )
A.经济因素 B.历史文化因素
C.战争因素 D.婚姻因素
爪哇岛是印度尼西亚人口最为集中的,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面积12.69万平方千米,仅占印度尼西亚陆地总面积的6.66%,但是人口却占全国一半以上。
16.影响印度尼西亚人口大量集中在爪哇岛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B.热量丰富,利于农业生产
C.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D.海运便利,便于人流集散
17.印度尼西亚城市化速度慢于经济发展速度,这种现象会造成(  )
A.社会资源的浪费 B.经济发展受阻
C.住房压力大 D.治安恶化
四、填空题
18.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由A至B至C至D至E反映的是   过程,判断理由是   。
(2)图1中,由E至F反映了   现象,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选择填空)。
A.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B.城镇化水平逐渐降低
C.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D.城市中心区人口过度增长
(3)图1反映的过程与图2中的   (填数字代号)曲线对应。
(4)根据城市的发展状况,图2中代表发展中国家的是   曲线,代表发达国家的是   曲线。
19.城镇空间结构的经济因素
(1)一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   的高低。
(2)土地租金高低受   和距离城镇中心远近影响。
20.乡村是以   为主的地区。依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用地可分为耕地、   、   、水域等不同类型。为了方便生产,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21.“阳光时代”小区居民为了美化小区环境,将原来小区中的荒地进行了绿化,扩大了小区中的绿化面积,改善了小区的人居环境。该居民小区中的绿地,从我国城市土地利用分类来看,它属于   。
五、综合题
22.下面左图为“我国某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下右图为“G城人口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左图归纳出1950~2007年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
(2)据右图描述2007年与1983年相比,简述G城人口变化的趋势可能带来的问题。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G城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3.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例①②中,表示商业区的是   。某开发商在a地开发高级住宅区,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
(2)下列能大致表示PQ间地租变化情况的曲线是(  )
A. B.
C. D.
(3)若图中工业布局合理,则该城市的主导风向可能是   。
(4)城市建设过程中会对地理环境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由政府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落。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禀赋特点、评定标准的局限、依托腹地的经济发达程度和区域政策导向等。历史文化名村可分为地域文化(主要指历史上是经济、文化或政治中心、交通要塞或文明发祥地)和传统民族文化(主要指民族村寨)两大类型。下图示意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文化区分布。
(1)简述云贵川地区形成多民族文化区的主要地理条件。
(2)分析相对于东部、西北地区历史文化名村少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3)评价城镇化的推进对东部历史文化名村的影响
25.读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表,分析回答谢列问题。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亿) 城市水平(%) 城市人口(亿) 城市水平(%) 城市人口(亿) 城市水平(%)
1950 7.34 29.2 4.47 53.8 2.87 17.0
1960 10.32 34.2 5.71 60.5 4.60 22.2
1970 13.71 37.1 6.98 66.6 6.73 25.4
1980 17.01 39.6 7.98 70.2 9.66 29.2
1990 22.34 42.6 8.77 72.5 13.57 33.6
2000 28.54 46.6 9.50 74.4 19.04 39.3
2010 36.23 51.8 10.11 76.0 26.12 46.2
(1)发达国家在1950-1980年间城市化水平上升   %,从1980-2010年,上升   %,这表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   。
(2)发展中国家在1950-1980年间,城市化水平上升   %,从1980-2010年,上升   %,主要原因是   。
(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很不平衡。一些国家具有   城市化的特点,如南美洲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本国工业化水平。另一些国家发现为   城市化的特点,即城市化速度落后于工业化水平,如亚洲的印度尼西亚、   、   。
六、图文材料题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人口和城市空间分布不均,近年来经历了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对俄罗斯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图1为俄罗斯人口空间分布图。图2为俄罗斯城市空间分布图。
(1)描述俄罗斯人口空间分布特征。
(2)指出影响俄罗斯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
(3)说出俄罗斯城镇化快速发展可能会带来的主要城市环境问题。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沙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长(长沙)株(株洲)潭(湘潭)一体背景下,创新动力十足、呈现出引领地区发展的现代化城市面貌。长沙市地形独特、湘江将城市一分为二,西侧主要是丘陵低山,东侧多为平原。岳麓山、湘江、橘子洲等自然要素与长沙城之间形成了国内仅有的“山水洲城”关系。
该市总体布局按照“一主”(城市主体)、“两次”(河西、星马新城)、四组团(暮云、捞霞、高星、含浦),构筑青山、秀水、绿树、名城融为一体的城市格局,形成两带(湘江风光带、浏阳河风光带)、两圈、五楔为骨干的绿色空间格局。各规划区功能不同,星马新城规划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高科技农业、航空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休闲产业;高星组团是利用现有工业基础以及河西高新产业的辐射,规划以机械、食品工业为主的综合性产业区;暮云组团则利用其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布局面向长株潭的旅游、商贸、体育等区域性公共设施。下图示意长沙市2003-2020年城市空间结构规划。
(1)分析城市空间形态由集中式向组团式发展,对长沙市的有利影响。
(2)沿长沙市主轴线方向(下图),绘制地租大致变化曲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答案】2.B
3.B
【知识点】世界城镇化进程
【答案】4.B
5.C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答案】6.C
7.B
【知识点】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8.【答案】B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答案】9.D
10.C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15.【答案】A,B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答案】16.B;C
17.A;B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
18.【答案】(1)城镇化;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2)逆城镇化;AC
(3)①
(4)②;①
【知识点】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世界城镇化进程;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
19.【答案】(1)付出租金
(2)交通便捷程度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20.【答案】农业经济活动;林地;草地
【知识点】乡村的空间结构
21.【答案】居住用地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22.【答案】(1)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扩大(或城市等级提高)
(2)问题:人口增长过慢,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兵源不足、 青壮年负担过重、创新能力不足、阻碍经济发展等
(3)问题: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多
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增加绿化用地;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合理规划城镇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改善交通条件。
【知识点】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23.【答案】(1)①;文化氛围好;环境优美
(2)C
(3)东南风(或西北风)
(4)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或开发城市新区、建卫星城);治理环境污染(或增加绿地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24.【答案】(1)云贵川地区,地形复杂,山脉纵横,阻碍了各民族人民的交流,形成了多民族文化区域;云贵川属于亚热带,加之地形复杂,适合种植业、畜牧业等多种农业的发展,从而形成多种农业文化特色;云贵川有众多大江大河,不利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文化。
(2)西北地区的古村落人类活动起源较晚,人口较少,经济较为落后,难以形成和延续古村落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西北地区的评选,忽略了村落遗产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技术价值和民族文化价值,评选出的数量较少;西北地区经济落后,无力对历史文化名村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修复;历史上西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少;重要的交通要塞受古代战争破坏严重。
(3)推动了历史文化名村规模的扩大;提高了历史文化名村的知名度,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完善了基础设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导致了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文化价值的流失。
【知识点】地域文化的内涵
25.【答案】(1)16.4;5.8;速度减缓
(2)12.2;17;速度加快
(3)虚假;滞后;印度;孟加拉国
【知识点】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
26.【答案】(1)空间分布不均;西部欧洲部分(东欧平原)人口密度大,东部亚洲部分(西伯利亚地区)人口密度小;人口沿交通线和河流沿岸分布(或城市化程度较高,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
(2)气候,地形,矿产资源(或自然资源)
(3)环境污染;建设用地紧张;交通阻塞,房价居高不下;治安混乱;就业困难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27.【答案】(1)区域产业分工,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各组团的功能相对独立,互相之间干扰小,能够保证城市各项活动有序进行;各组团之间有绿地、风光带楔入,有利于城市环境的改善。
(2)绘图如下: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合理利用城乡空间
高中地理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一、单选题
1.巴黎圣母院位于巴黎市中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自然资源 B.气候特征 C.地形特点 D.地域文化
下图示意世界部分国家2022年常住人口数量、2022~2023年人口增长量及城镇化率统计资料。图中黑色圆圈代表正增长、圆圈面积越大代表增长数量越多、白色圆圈代表负增长,圆心位置可读出人口数量和城镇化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022~2023年,上图所示国家中人口增速最快的是(  )
A.印度 B.尼日利亚 C.巴西 D.孟加拉国
3.与孟加拉国相比,2022~2023年巴西(  )
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城镇人口增加多
C.处在城镇化初期阶段 D.城镇化率上升快
报京侗寨位于贵州省镇远县,地势山高谷深,植被茂密,房屋保留着传统干栏式风格,鳞次栉比,疏密相间,十分协调地布局在两侧之间的狭谷中,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图为报京侗寨的传统民居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报京侗寨民居鳞次栉比,疏密相间分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A.美观好看 B.节约耕地 C.利用阳光 D.就地取材
5.报京侗寨民居采用传统干栏式风格的气候原因是(  )
A.冬冷夏热 B.光照不足 C.气候潮湿 D.温差较大
交通拥堵指数又称交通运行指数,是综合反映道路网畅通或拥堵的概念性数值,其数值越高,表明交通拥堵状况越严重。北京市交通拥堵成本一直高居首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北京市交通拥堵成本一直高居首位,与其密切相关的有(  )
①平均通勤距离短 ②网约车大量出现 ③机动车保有量多 ④实行单双号限行政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17年青岛、广州、深圳等城市下榜,这些城市为缓解交通拥堵而采取的措施中不包括(  )
A.大力推广共享单车 B.开通或多建高铁
C.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D.加强城市交通疏导
8.下列民居最能反映人文环境特征的是(  )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查干湖冬捕即查干湖冬季捕鱼,是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一种传统习俗。早在宋代,查干湖冬捕就享有盛名。首次开湖捕鱼时集体分工合作完成祭湖、醒网、凿冰、撤网等环节,数万斤鲜鱼脱冰而出,极富民族特色。历经岁月更迭,查干湖冬捕的神奇、神秘与神圣依旧。下图为查干湖冬捕生产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查干湖冬捕文化传承至今,体现了地域文化的(  )
A.区域性 B.多样性 C.独特性 D.相对稳定性
10.查干湖冬捕地域文化(  )
A.仅受生产活动演化影响 B.体现了人战胜自然的精神
C.体现了人地协调价值观 D.家庭组织是文化的核心
二、判断题
11.在我国,并非所有大城市的市中心都为中心商务区。(  )
12.地域文化是区域内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3.城市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布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判断对错)
14.在经济因素的影响下城市住宅区分化,并且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呈背向发展的趋势。
三、双选题
15.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  )
A.经济因素 B.历史文化因素
C.战争因素 D.婚姻因素
爪哇岛是印度尼西亚人口最为集中的,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面积12.69万平方千米,仅占印度尼西亚陆地总面积的6.66%,但是人口却占全国一半以上。
16.影响印度尼西亚人口大量集中在爪哇岛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B.热量丰富,利于农业生产
C.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D.海运便利,便于人流集散
17.印度尼西亚城市化速度慢于经济发展速度,这种现象会造成(  )
A.社会资源的浪费 B.经济发展受阻
C.住房压力大 D.治安恶化
四、填空题
18.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由A至B至C至D至E反映的是   过程,判断理由是   。
(2)图1中,由E至F反映了   现象,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选择填空)。
A.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B.城镇化水平逐渐降低
C.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D.城市中心区人口过度增长
(3)图1反映的过程与图2中的   (填数字代号)曲线对应。
(4)根据城市的发展状况,图2中代表发展中国家的是   曲线,代表发达国家的是   曲线。
19.城镇空间结构的经济因素
(1)一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   的高低。
(2)土地租金高低受   和距离城镇中心远近影响。
20.乡村是以   为主的地区。依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用地可分为耕地、   、   、水域等不同类型。为了方便生产,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21.“阳光时代”小区居民为了美化小区环境,将原来小区中的荒地进行了绿化,扩大了小区中的绿化面积,改善了小区的人居环境。该居民小区中的绿地,从我国城市土地利用分类来看,它属于   。
五、综合题
22.下面左图为“我国某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下右图为“G城人口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左图归纳出1950~2007年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
(2)据右图描述2007年与1983年相比,简述G城人口变化的趋势可能带来的问题。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G城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3.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例①②中,表示商业区的是   。某开发商在a地开发高级住宅区,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
(2)下列能大致表示PQ间地租变化情况的曲线是(  )
A. B.
C. D.
(3)若图中工业布局合理,则该城市的主导风向可能是   。
(4)城市建设过程中会对地理环境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由政府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落。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禀赋特点、评定标准的局限、依托腹地的经济发达程度和区域政策导向等。历史文化名村可分为地域文化(主要指历史上是经济、文化或政治中心、交通要塞或文明发祥地)和传统民族文化(主要指民族村寨)两大类型。下图示意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文化区分布。
(1)简述云贵川地区形成多民族文化区的主要地理条件。
(2)分析相对于东部、西北地区历史文化名村少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3)评价城镇化的推进对东部历史文化名村的影响
25.读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表,分析回答谢列问题。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亿) 城市水平(%) 城市人口(亿) 城市水平(%) 城市人口(亿) 城市水平(%)
1950 7.34 29.2 4.47 53.8 2.87 17.0
1960 10.32 34.2 5.71 60.5 4.60 22.2
1970 13.71 37.1 6.98 66.6 6.73 25.4
1980 17.01 39.6 7.98 70.2 9.66 29.2
1990 22.34 42.6 8.77 72.5 13.57 33.6
2000 28.54 46.6 9.50 74.4 19.04 39.3
2010 36.23 51.8 10.11 76.0 26.12 46.2
(1)发达国家在1950-1980年间城市化水平上升   %,从1980-2010年,上升   %,这表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   。
(2)发展中国家在1950-1980年间,城市化水平上升   %,从1980-2010年,上升   %,主要原因是   。
(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很不平衡。一些国家具有   城市化的特点,如南美洲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本国工业化水平。另一些国家发现为   城市化的特点,即城市化速度落后于工业化水平,如亚洲的印度尼西亚、   、   。
六、图文材料题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人口和城市空间分布不均,近年来经历了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对俄罗斯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图1为俄罗斯人口空间分布图。图2为俄罗斯城市空间分布图。
(1)描述俄罗斯人口空间分布特征。
(2)指出影响俄罗斯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
(3)说出俄罗斯城镇化快速发展可能会带来的主要城市环境问题。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沙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长(长沙)株(株洲)潭(湘潭)一体背景下,创新动力十足、呈现出引领地区发展的现代化城市面貌。长沙市地形独特、湘江将城市一分为二,西侧主要是丘陵低山,东侧多为平原。岳麓山、湘江、橘子洲等自然要素与长沙城之间形成了国内仅有的“山水洲城”关系。
该市总体布局按照“一主”(城市主体)、“两次”(河西、星马新城)、四组团(暮云、捞霞、高星、含浦),构筑青山、秀水、绿树、名城融为一体的城市格局,形成两带(湘江风光带、浏阳河风光带)、两圈、五楔为骨干的绿色空间格局。各规划区功能不同,星马新城规划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高科技农业、航空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休闲产业;高星组团是利用现有工业基础以及河西高新产业的辐射,规划以机械、食品工业为主的综合性产业区;暮云组团则利用其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布局面向长株潭的旅游、商贸、体育等区域性公共设施。下图示意长沙市2003-2020年城市空间结构规划。
(1)分析城市空间形态由集中式向组团式发展,对长沙市的有利影响。
(2)沿长沙市主轴线方向(下图),绘制地租大致变化曲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答案】2.B
3.B
【知识点】世界城镇化进程
【答案】4.B
5.C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答案】6.C
7.B
【知识点】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8.【答案】B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答案】9.D
10.C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15.【答案】A,B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答案】16.B;C
17.A;B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
18.【答案】(1)城镇化;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2)逆城镇化;AC
(3)①
(4)②;①
【知识点】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世界城镇化进程;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
19.【答案】(1)付出租金
(2)交通便捷程度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20.【答案】农业经济活动;林地;草地
【知识点】乡村的空间结构
21.【答案】居住用地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22.【答案】(1)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扩大(或城市等级提高)
(2)问题:人口增长过慢,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兵源不足、 青壮年负担过重、创新能力不足、阻碍经济发展等
(3)问题: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多
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增加绿化用地;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合理规划城镇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改善交通条件。
【知识点】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23.【答案】(1)①;文化氛围好;环境优美
(2)C
(3)东南风(或西北风)
(4)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或开发城市新区、建卫星城);治理环境污染(或增加绿地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24.【答案】(1)云贵川地区,地形复杂,山脉纵横,阻碍了各民族人民的交流,形成了多民族文化区域;云贵川属于亚热带,加之地形复杂,适合种植业、畜牧业等多种农业的发展,从而形成多种农业文化特色;云贵川有众多大江大河,不利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文化。
(2)西北地区的古村落人类活动起源较晚,人口较少,经济较为落后,难以形成和延续古村落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西北地区的评选,忽略了村落遗产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技术价值和民族文化价值,评选出的数量较少;西北地区经济落后,无力对历史文化名村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修复;历史上西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少;重要的交通要塞受古代战争破坏严重。
(3)推动了历史文化名村规模的扩大;提高了历史文化名村的知名度,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完善了基础设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导致了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文化价值的流失。
【知识点】地域文化的内涵
25.【答案】(1)16.4;5.8;速度减缓
(2)12.2;17;速度加快
(3)虚假;滞后;印度;孟加拉国
【知识点】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
26.【答案】(1)空间分布不均;西部欧洲部分(东欧平原)人口密度大,东部亚洲部分(西伯利亚地区)人口密度小;人口沿交通线和河流沿岸分布(或城市化程度较高,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
(2)气候,地形,矿产资源(或自然资源)
(3)环境污染;建设用地紧张;交通阻塞,房价居高不下;治安混乱;就业困难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27.【答案】(1)区域产业分工,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各组团的功能相对独立,互相之间干扰小,能够保证城市各项活动有序进行;各组团之间有绿地、风光带楔入,有利于城市环境的改善。
(2)绘图如下: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合理利用城乡空间
高中地理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一、单选题
1.巴黎圣母院位于巴黎市中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自然资源 B.气候特征 C.地形特点 D.地域文化
下图示意世界部分国家2022年常住人口数量、2022~2023年人口增长量及城镇化率统计资料。图中黑色圆圈代表正增长、圆圈面积越大代表增长数量越多、白色圆圈代表负增长,圆心位置可读出人口数量和城镇化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022~2023年,上图所示国家中人口增速最快的是(  )
A.印度 B.尼日利亚 C.巴西 D.孟加拉国
3.与孟加拉国相比,2022~2023年巴西(  )
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城镇人口增加多
C.处在城镇化初期阶段 D.城镇化率上升快
报京侗寨位于贵州省镇远县,地势山高谷深,植被茂密,房屋保留着传统干栏式风格,鳞次栉比,疏密相间,十分协调地布局在两侧之间的狭谷中,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图为报京侗寨的传统民居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报京侗寨民居鳞次栉比,疏密相间分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A.美观好看 B.节约耕地 C.利用阳光 D.就地取材
5.报京侗寨民居采用传统干栏式风格的气候原因是(  )
A.冬冷夏热 B.光照不足 C.气候潮湿 D.温差较大
交通拥堵指数又称交通运行指数,是综合反映道路网畅通或拥堵的概念性数值,其数值越高,表明交通拥堵状况越严重。北京市交通拥堵成本一直高居首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北京市交通拥堵成本一直高居首位,与其密切相关的有(  )
①平均通勤距离短 ②网约车大量出现 ③机动车保有量多 ④实行单双号限行政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17年青岛、广州、深圳等城市下榜,这些城市为缓解交通拥堵而采取的措施中不包括(  )
A.大力推广共享单车 B.开通或多建高铁
C.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D.加强城市交通疏导
8.下列民居最能反映人文环境特征的是(  )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查干湖冬捕即查干湖冬季捕鱼,是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一种传统习俗。早在宋代,查干湖冬捕就享有盛名。首次开湖捕鱼时集体分工合作完成祭湖、醒网、凿冰、撤网等环节,数万斤鲜鱼脱冰而出,极富民族特色。历经岁月更迭,查干湖冬捕的神奇、神秘与神圣依旧。下图为查干湖冬捕生产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查干湖冬捕文化传承至今,体现了地域文化的(  )
A.区域性 B.多样性 C.独特性 D.相对稳定性
10.查干湖冬捕地域文化(  )
A.仅受生产活动演化影响 B.体现了人战胜自然的精神
C.体现了人地协调价值观 D.家庭组织是文化的核心
二、判断题
11.在我国,并非所有大城市的市中心都为中心商务区。(  )
12.地域文化是区域内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3.城市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布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判断对错)
14.在经济因素的影响下城市住宅区分化,并且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呈背向发展的趋势。
三、双选题
15.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  )
A.经济因素 B.历史文化因素
C.战争因素 D.婚姻因素
爪哇岛是印度尼西亚人口最为集中的,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面积12.69万平方千米,仅占印度尼西亚陆地总面积的6.66%,但是人口却占全国一半以上。
16.影响印度尼西亚人口大量集中在爪哇岛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B.热量丰富,利于农业生产
C.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D.海运便利,便于人流集散
17.印度尼西亚城市化速度慢于经济发展速度,这种现象会造成(  )
A.社会资源的浪费 B.经济发展受阻
C.住房压力大 D.治安恶化
四、填空题
18.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由A至B至C至D至E反映的是   过程,判断理由是   。
(2)图1中,由E至F反映了   现象,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选择填空)。
A.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B.城镇化水平逐渐降低
C.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D.城市中心区人口过度增长
(3)图1反映的过程与图2中的   (填数字代号)曲线对应。
(4)根据城市的发展状况,图2中代表发展中国家的是   曲线,代表发达国家的是   曲线。
19.城镇空间结构的经济因素
(1)一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   的高低。
(2)土地租金高低受   和距离城镇中心远近影响。
20.乡村是以   为主的地区。依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用地可分为耕地、   、   、水域等不同类型。为了方便生产,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21.“阳光时代”小区居民为了美化小区环境,将原来小区中的荒地进行了绿化,扩大了小区中的绿化面积,改善了小区的人居环境。该居民小区中的绿地,从我国城市土地利用分类来看,它属于   。
五、综合题
22.下面左图为“我国某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下右图为“G城人口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左图归纳出1950~2007年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
(2)据右图描述2007年与1983年相比,简述G城人口变化的趋势可能带来的问题。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G城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3.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例①②中,表示商业区的是   。某开发商在a地开发高级住宅区,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
(2)下列能大致表示PQ间地租变化情况的曲线是(  )
A. B.
C. D.
(3)若图中工业布局合理,则该城市的主导风向可能是   。
(4)城市建设过程中会对地理环境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由政府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落。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禀赋特点、评定标准的局限、依托腹地的经济发达程度和区域政策导向等。历史文化名村可分为地域文化(主要指历史上是经济、文化或政治中心、交通要塞或文明发祥地)和传统民族文化(主要指民族村寨)两大类型。下图示意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文化区分布。
(1)简述云贵川地区形成多民族文化区的主要地理条件。
(2)分析相对于东部、西北地区历史文化名村少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3)评价城镇化的推进对东部历史文化名村的影响
25.读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表,分析回答谢列问题。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亿) 城市水平(%) 城市人口(亿) 城市水平(%) 城市人口(亿) 城市水平(%)
1950 7.34 29.2 4.47 53.8 2.87 17.0
1960 10.32 34.2 5.71 60.5 4.60 22.2
1970 13.71 37.1 6.98 66.6 6.73 25.4
1980 17.01 39.6 7.98 70.2 9.66 29.2
1990 22.34 42.6 8.77 72.5 13.57 33.6
2000 28.54 46.6 9.50 74.4 19.04 39.3
2010 36.23 51.8 10.11 76.0 26.12 46.2
(1)发达国家在1950-1980年间城市化水平上升   %,从1980-2010年,上升   %,这表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   。
(2)发展中国家在1950-1980年间,城市化水平上升   %,从1980-2010年,上升   %,主要原因是   。
(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很不平衡。一些国家具有   城市化的特点,如南美洲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本国工业化水平。另一些国家发现为   城市化的特点,即城市化速度落后于工业化水平,如亚洲的印度尼西亚、   、   。
六、图文材料题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人口和城市空间分布不均,近年来经历了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对俄罗斯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图1为俄罗斯人口空间分布图。图2为俄罗斯城市空间分布图。
(1)描述俄罗斯人口空间分布特征。
(2)指出影响俄罗斯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
(3)说出俄罗斯城镇化快速发展可能会带来的主要城市环境问题。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沙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长(长沙)株(株洲)潭(湘潭)一体背景下,创新动力十足、呈现出引领地区发展的现代化城市面貌。长沙市地形独特、湘江将城市一分为二,西侧主要是丘陵低山,东侧多为平原。岳麓山、湘江、橘子洲等自然要素与长沙城之间形成了国内仅有的“山水洲城”关系。
该市总体布局按照“一主”(城市主体)、“两次”(河西、星马新城)、四组团(暮云、捞霞、高星、含浦),构筑青山、秀水、绿树、名城融为一体的城市格局,形成两带(湘江风光带、浏阳河风光带)、两圈、五楔为骨干的绿色空间格局。各规划区功能不同,星马新城规划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高科技农业、航空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休闲产业;高星组团是利用现有工业基础以及河西高新产业的辐射,规划以机械、食品工业为主的综合性产业区;暮云组团则利用其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布局面向长株潭的旅游、商贸、体育等区域性公共设施。下图示意长沙市2003-2020年城市空间结构规划。
(1)分析城市空间形态由集中式向组团式发展,对长沙市的有利影响。
(2)沿长沙市主轴线方向(下图),绘制地租大致变化曲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答案】2.B
3.B
【知识点】世界城镇化进程
【答案】4.B
5.C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答案】6.C
7.B
【知识点】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8.【答案】B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答案】9.D
10.C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15.【答案】A,B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答案】16.B;C
17.A;B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
18.【答案】(1)城镇化;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2)逆城镇化;AC
(3)①
(4)②;①
【知识点】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世界城镇化进程;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
19.【答案】(1)付出租金
(2)交通便捷程度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20.【答案】农业经济活动;林地;草地
【知识点】乡村的空间结构
21.【答案】居住用地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22.【答案】(1)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扩大(或城市等级提高)
(2)问题:人口增长过慢,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兵源不足、 青壮年负担过重、创新能力不足、阻碍经济发展等
(3)问题: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多
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增加绿化用地;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合理规划城镇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改善交通条件。
【知识点】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23.【答案】(1)①;文化氛围好;环境优美
(2)C
(3)东南风(或西北风)
(4)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或开发城市新区、建卫星城);治理环境污染(或增加绿地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24.【答案】(1)云贵川地区,地形复杂,山脉纵横,阻碍了各民族人民的交流,形成了多民族文化区域;云贵川属于亚热带,加之地形复杂,适合种植业、畜牧业等多种农业的发展,从而形成多种农业文化特色;云贵川有众多大江大河,不利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文化。
(2)西北地区的古村落人类活动起源较晚,人口较少,经济较为落后,难以形成和延续古村落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西北地区的评选,忽略了村落遗产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技术价值和民族文化价值,评选出的数量较少;西北地区经济落后,无力对历史文化名村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修复;历史上西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少;重要的交通要塞受古代战争破坏严重。
(3)推动了历史文化名村规模的扩大;提高了历史文化名村的知名度,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完善了基础设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导致了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文化价值的流失。
【知识点】地域文化的内涵
25.【答案】(1)16.4;5.8;速度减缓
(2)12.2;17;速度加快
(3)虚假;滞后;印度;孟加拉国
【知识点】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
26.【答案】(1)空间分布不均;西部欧洲部分(东欧平原)人口密度大,东部亚洲部分(西伯利亚地区)人口密度小;人口沿交通线和河流沿岸分布(或城市化程度较高,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
(2)气候,地形,矿产资源(或自然资源)
(3)环境污染;建设用地紧张;交通阻塞,房价居高不下;治安混乱;就业困难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27.【答案】(1)区域产业分工,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各组团的功能相对独立,互相之间干扰小,能够保证城市各项活动有序进行;各组团之间有绿地、风光带楔入,有利于城市环境的改善。
(2)绘图如下: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合理利用城乡空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