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1.(1)nèn zhuó 馨 歧(2)敖过 熬过(3)B(4)小宁(5)A D2.C (A.“酝酿”的“酿”应读“niàng”,“潦亮”应为“嘹亮”。B.“应和”的“和”应读“hè”,“朗润”的“润”应读“rùn”。D.“骄媚”应为“娇媚”,“贮蓄”的“贮”应读“zhù”。)3.D (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B.否定不当,应删去“不”。C.搭配不当,“水平”应与“提高”搭配。)4.D (A.搭配不当,“消防隐患”不能“控制”,只能“消除”;B.用词不当,“一倍”改为“一半”;C.主语和宾语不一致,改为“江城的春天是个旅游的好季节”)5.A (B. “粗旷”应写作“粗犷”,“惊慌失错”应写作“惊慌失措”;C.“禁固”应写作“禁锢”;D.“不可救要”应写作“不可救药”。)6. B (A.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该成语用错对象。C.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该成语属于褒贬误用。D.恍然大悟:一下子完全明白了或觉悟过来了。“恍然”就有“忽然”的意思。属重复冗赘。)7.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8. (1)诗人放眼四周,入城前见到的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参差不齐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2)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凉的心情与浓重的乡愁。9.(1)刘义庆 志人(2)①约定 ②离开 ③代词他,指故人 ④害怕,担心(3)C(4)①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朋友才到。②以前吴起外出,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5)因为吴起非常守信用,和老友约好一起吃饭,老友没来,吴起不吃等着他。(6) 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10. (1)母亲疼爱孙子,为了满足孙子的愿望,所以改变主意走小路。(2)这句话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肩负着家庭的责任,他们如同背负着整个世界,形象地表现了中年人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和使命感。(3)因为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相互包容,每个人都能为他人着想,所以即使有分歧也能愉快解决。11. (1)D(2)B(3)不好。原句“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强调了时间间隔,设置了悬念,让“我”的期待更有张力;“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生动地表现出阿长急于分享喜悦的心情,体现她对“我”的关爱。改后表述平淡,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4)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对阿长善良灵魂的赞美;对阿长给予自己温暖和关爱的感恩;对阿长不幸身世的同情。12.略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七年级语文一.积累与运用(共32分)1.(10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家庭是成长的摇篮,在她的_____下,你才能敖过稚嫩,走向成熟□家庭是力量的源泉,在她的_____下,你才能茁壮成长□家庭是灵魂的火焰,在她的光芒里,你才能走向成功。家庭里充满温xīn,是因为有责任和担当;家庭里也会存在分qí,但爱能化解一切。鸟需要蓝天来_____姿态,人需要家庭来_____生命。春晚中,有很多有关时间、家庭、亲情的歌曲,一唱就火了。也许正是因为亲情这种人类最朴素的情感是我们内心最珍贵的火种,始终燃烧着爱与希望。(1)(2分)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稚嫩 茁 壮 温xīn 分qí(2)(2分)选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2分)语段中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保护 哺育 展现 保护B.呵护 浇灌 展现 维护C.呵护 哺育 展露 维护D.保护 浇灌 展露 保护(4)(2分)下列 (填名字)关于语段中“□”处标点符号的说法是正确的。小荣:语段中“□”处都是语气的停顿,而且每句话都有一个新的开头,因此应该都填句号。小德:语段中“□”处都是语气的停顿,但语段第一段围绕着“家庭”这个主题展开,因此应该都填逗号。小宁:语段第一段围绕着“家庭”这个主题展开,每个句子都是一个分句,因此“□”处应该都填分号。(5)(2分)语段中画线的“火”字是多义词,第一个“火”是 的意思,第二个“火”是 的意思。A.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 B.形容红色 C.比喻发怒D.兴旺;兴隆 E.形容紧急2.(2分)下列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黄晕(yùn) 酝酿(liàng) 潦亮(liáo) 宛转(wǎn)B.应和(hé) 朗润(yùn) 澄清(chéng) 吝啬(lìn)C.着落(zhuó) 莅临(lì) 干涩(sè) 粗犷(guǎng)D.静谧(mì) 骄媚(jiāo) 高邈(miǎo) 贮蓄(chǔ)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B.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纪律。C.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D.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是否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4.(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大火和消防隐患都得到了有效控制。B.这一航线的开辟,意味着从我市到西安的航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C.春天的江城是个旅游的好季节。D.经过昨夜的一场大雨,刚刚遭受沙尘暴袭击的西北地区空气清新了许多。5.(2分)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竹筛 发髻 各得其所 漠不关心B.粗旷 缥缈 惊慌失错 大相径庭C.确凿 禁固 人迹罕至 骇人听闻D.狭隘 荫蔽 沉默寡言 不可救要6.(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绵绵细雨一连下了好几天,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潮乎乎的,各种细菌油然而生。B.全国首个省际中药采购联盟在济南成立,将有效解决中药材价格难估、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C.她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女孩,关键时刻总能随声附和,支持班级事务。D.听了妈妈的一席话,我忽然恍然大悟。7.(12分 )默写。(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 , ;最能反映诗人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 ,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 , 。(3)《次北固山下》中道出新旧更替的哲理的名句是: , 。(4)《天净沙 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 。二、阅读与理解(共38分)8.(4分)课外古诗词阅读。晚次乐乡县①[唐]陈子昂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野戍②荒烟断③,深山古木平④。如何此时恨,噭噭⑤夜猿鸣。【注】①乐乡县:地名,唐时属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②野戍:野外驻防之处。③断:断绝,消散。④平:此处指景象模糊一片。⑤噭(jiào)噭: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1)(2分)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颈联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2)(2分)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9.(16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材料二: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选自《韩非子》)【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1)(2分)《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玉 (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 小说集。(2)(4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相委而去③与之食 ④恐其自食其言也(3)(2分)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4)(4分)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5(2分))吴起第一天晚上为什么“不食”?(6)(2分)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10.( 6分)阅读《散步》选段,完成问题。①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②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③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1)(2分)“我”决定走大路,“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要走小路?(2)(2分)如何理解文中“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3)(2分)文中祖孙三代为什么发生了“分歧”还能愉快地解决?11.( 12分)阅读《阿长与<山海经>》,回答下面小题。①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火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②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③大概是太过于( )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④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杉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⑤“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⑥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⑦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客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⑧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⑨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⑩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1)(2分)联系课文内容,请为第③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A.耿耿于怀 B.刻骨铭心 C.记忆犹新 D.念念不忘(2)(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第①段中“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一句,既说明“我”没有把买书的希望寄托在阿长的身上,又为下文写阿长买来《山海经》作铺垫。B.第③段中,阿长把《山海经》说成是“三哼经”,说明了阿长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热情善良,幽默风趣,让人感到亲切。C.第②段中“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我”当时接到书时强烈的惊喜和震撼。D.第⑤段中“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里“神力”指的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3)(4分)第④段画线句改成“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后给了我一包书,说道”好不好?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4)(4分)结合上文内容,分析文章结尾“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三.作文(共30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告别小学,走进初中,你见到了新老师,结识了新同学,在新学校里一定有许多特别的体验,让你有所收获。在与老师的交往中,你可能学会了感恩;在与同学起冲突时,你可能学会了反思;在第一次竞选班干时,你可能学会了自信…… 请以“我学会了_______”为题,叙写真实的生活故事。 要求:(1)不得抄袭、套作。(2)不少于600字。(3)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参考答案.docx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三校联考)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