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第二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北京二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考查目标
1.基础:考查学生对八年级上册语文书相关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
2.阅读:阅读古诗文,考查学生识记、理解、提取、概括的能力。阅读名著,考查学生理解、形成解释的能力。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考查学生提取、概括信息,形成解释的能力。阅读记叙文,考查学生整体感知、品味语言、把握主旨的能力。
3.写作:考查学生根据要求,完整叙述事情、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书写规范。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为试卷和答题卡,共15页;其中试卷9页,答题卡6页。全卷共五道大题,21道小题。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在试卷指定位置和答题卡的密封线内准确填写班级、姓名、考号、座位号。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1分)
2024年12月4日,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成功申遗。我校公众号要出一期以“春节申遗”为主题的内容,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相关任务。
版块一:【春节申遗的文化价值】
喜讯传来后,我校公众号的小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著名民俗学家刘魁立。
小记者:作为专家组成员,您认为春节申遗与其他项目相比,有何特殊之处?
刘魁立:春节是内涵最丰富、影响最广泛的项目之一。这一点,从它的子项目之多就能得到充分章显。因此,每个人都是春节各种习俗和活动的参与者、体验者、传承者、创造者。
小记者:申遗成功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您认为,接下来该如何更好地传承发扬春节文化?
刘魁立:传承发扬春节文化,首先要对它的文化内涵有更深的理解。其实,我更推崇用“年文化”来代替“春节文化”。“年”是总结昨天,在此画下一条线,迈入一个新的时间周期,开启新一年的序幕。在这个特殊时刻,人们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在共同的节庆仪式中,创造更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人们通过登门拜年让人际关系重启,于是,一年中闹过的不愉快、因长久未见产生的疏离,都在这样的场合悄然消散,感情变得更加融洽……没有哪个节日像“年”这样,包含了人和环境、自然的关系,人和国家、民族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和自己内心的关系。
1. 在采访后,同学们搜集整理了采访资料。小文不能确定加点字的字形、字音,你认为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章显”表达的是“明显,显著”的意思,“章”字应写为“彰”。
B. “推崇”表达的是“十分推重”的意思,“崇”字应读为“chóng”。
C. “序暮”表达的是“重大事件的开端”的意思,“暮”字应写为“幕”。
D. “悄然”表达的是“寂静无声”的意思,“悄”字应读为“qiāo”。
版块二:【从春节申遗看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近年来,每逢春节,许多国家和地区便同时进入“春节时间”——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日本东京塔、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等地标披上“红装”,大大小小的商家挂上灯笼、售卖年货,中国戏曲、舞蹈、音乐受到广泛关注,越来越多国家的政要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向中国人民致以新春祝福……
中国春节日益走向世界,世界也张开双臂拥抱中国春节。从美国纽约到日本东京,从西班牙马德里到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通过参与舞龙舞狮、画年画、逛庙会等活动,使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文中画线句表达欠妥,请你做出修改。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块三:【春节习俗我知道】
____________。年夜饭后,各家闭门守岁,全家人拉家常,聊过去、聊未来,谈天说地直到五更天明。在晋朝,守岁还只是四川的地方习俗,到唐朝就已经成为社会上下普遍遵循的年俗。杜甫39岁去堂弟杜位家写下“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杜位宅守岁》);苏轼也说“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守岁》)。明清以来,守岁礼俗依然热闹而有趣味,还增加了具有家庭伦理内涵的内容,如为家中长辈祈寿等。当代,伴随守岁的常常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人们在新年钟声中迎来新的岁月。
3. 请根据段落内容和语法知识,为上面文段开头补写一个主谓成分齐全的总起句。
4. 同学们对上文的两位诗人感兴趣,搜集了相关资料,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被誉为“诗圣”,其诗作被称为“诗史”。
B.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很多诗作流传千古,我们学过他的《望岳》。
C.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名篇,《记承天寺夜游》就是其中之一。
5. 在总结春节的娱乐活动时,同学们不确定横线处使用哪个成语,请你选出正确的成语用正楷字或行楷字将其抄写在答题卡相应的格里。(正楷字书写在田字格中,行楷字书写在方格中)
春节文化遗产众多,最受儿童和青少年关注的是春节的娱乐活动。春节娱乐主要是群体活动,一家老小逛庙会、耍社火、游灯会、行花街等,北京地坛庙会、厂甸庙会,秦淮灯会,广州越秀行花街都是人气兴旺的春节娱乐项目。每到春节,庙会步行街上人流涌动,__________,热闹非凡。每个人都喜气洋洋,在春节娱乐中获得满满的幸福感。
A.摩肩接踵 B.眼花缭乱 C.交头接耳 D.门庭若市
二、古诗文阅读(共21分)
(一)默写。(共6分)
6. 默写
(1)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2)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3)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4)古诗文里,“风”情万种。《赤壁》中的“①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是杜牧生不逢时的感慨,《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的“风休住,②______”是李清照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你还知道含有“风”的一句古诗文是“③______”(本试卷出现的诗句除外)。
(二)(共6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7.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春望》首联中“破”字写出国都沦陷的残败景象,“深”字写出了杂草遍地、林木苍苍、荒无人迹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B. 《春望》颈联中用“连三月”写战争持久,用“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现出诗人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之情。
C. 《雁门太守行》中“角声满天”表现战争的规模,“凝夜紫”可以理解为战场血流成河,这是从正面描写战争的惨烈。
D. “半卷红旗临易水”中的“易水”既点明了交战的地点,又让人联想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豪情。
8. 请任选角度,分别赏析两首诗中画线句,说说画线诗句是如何抒发家国情怀的。(从手法、炼字、押韵等角度谈皆可)
(三)(共9分)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取材于《列子·汤问》)
【材料一】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①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②、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取材于《后汉书·班超传》)
材料二】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③,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④。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⑤于东海。
(取材于《山海经·北山经》)
【注释】①彪:班彪。曾任徐县县令。②傅介子:西汉著名外交家。汉昭帝时,楼兰联合匈奴,杀汉史官,劫掠财务,他出使楼兰,于宴席中斩杀楼兰王。③文首:头上有花纹。④其鸣自詨xiào: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詨,呼叫。⑤堙yīn:填,堵塞。
9.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告之于帝 丈夫之冠也
B. 以残年余力 以天下之所顺
C. 聚室而谋 而山不加增
D. 且焉置土石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0.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杂然相许:
(2)固不可彻:
11. 从下列语句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用现代汉语翻译。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12. 愚公、班超和精卫都有远大理想:愚公率领子孙移除门前阻碍通行的大山,想要①“_____________”;班超想要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卫想要③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故事都启示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三、名著阅读(5分)
13.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思想的结晶,是精神的最佳营养品。作为好书推荐官,请你根据小语或小文的困惑,写一段推荐语,向他推荐一部名著并说明理由。(100字左右)
小语:我对未来有很多向往,但一遇到挫折就容易迷茫,丧失信心。
小文:我热爱写作,但总感觉自己写得不够生动,不能吸引人。
四、现代文阅读(共21分)
(一)(共7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中国的传统节日,源头大致有三:其一是按季节气候排定,即二十四节气,如清明、冬至;二是以月之朔望为节,故初一、十五为节日者颇多,如满月的元宵节和中秋节;三是月和日奇数复叠者,如正月初一新年、三月初三上巳、五月初五端午。这些是“大节”,另外还有一些“小节”,比如“二月二龙抬头”,二月十二“百花节”,可过可不过,所以叫“不拘小节”。
②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季季有节日,月月有节日。节日均衡分布四季,充分体现中国人对自然的亲近、对生命的关怀和对人情的呼唤。传统节日的设置顾及日月星辰、四季更替、地球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节日是先民们时间意识自觉的产物,是中国人“天人合一”世界观的具体体现。
③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特定的主题与文化内涵,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因此,过传统节日要挖掘节日文化内涵,在积极参与中体验节日习俗、展现中国精神、增进文化自信。
材料二
①清明节期间,北京市第14中团校的学生们来到李大钊故居,在敬献鲜花表达哀悼思念后,大家在团旗前重温了入团誓词。李大钊同志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团组织的创始人。在故居内重温入团誓词,令学生们感到活动意义更加深刻。
②传统节日跟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生活方式的演进密切相关,它会随着时代发生相应变化,因此,传统节日的“现代化”是必然趋势。清明节原本主要是祭祀宗族先人,后来增加了对黄帝、炎帝等中华民族先祖的公祭活动,再逐渐扩大到对革命先烈的祭祀纪念,这种变化把祭祀对象从家庭、家族扩展到国家先烈,礼敬先人、慎终追远的文化内涵因此变得更加丰富。传统节日要与时俱进,就要被赋予新的时代价值与意义。
材料三
①2024年清明假期,旅游市场迎来了出游小高峰,据旅游消费数据显示,假期出游目的地类型如表1所示,排在前面的是自然风光类、主题公园类、户外探险类和历史文化类。值得关注的是,__________。据数据显示,在它的下一级分类中,赏花类景区门票订单同比增长391%,山岳类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770%。赏花景区的门票日均预订量同比增长近50%。
②赏花踏青成了清明小长假最热门的出游关键词,各地紧跟消费需求新趋势,结合本地产业特点,创新举办多样活动,提供更丰富的观赏体验:
③一是更有文化味。在河南洛阳,身穿汉服徜徉牡丹丛,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新时尚。在江苏南京莫愁湖公园,“海棠+国风”的花会上,刻版画、绘团扇、植物拓印等传统工艺体验,让人们在赏花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④二是更有沉浸感。在江西婺源,两列小火车载着游客开进油菜花田,带来沉浸式拍照的体验。在云南大理,民宿的院子里鲜花盛开,客人足不出户就能感受春天的美好。
⑤专家建议,要把握多样性、个性化的特点,推动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更好结合,实现从单一游向亲子研学、田园休闲、康养度假等多元旅游、深度旅游转变。要围绕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精髓,创新其表达方式与传播形式,增强节日文化活动的群众性、广泛性、吸引力。
表1:2024年中国消费者清明节假期出游目的地类型占比
自然风光类 主题公园类 户外探险类 历史文化类 城市购物类 健康养生类 宗教文化类
54.83% 41.87% 40.89% 4039% 3793% 33.00% 27.59%
14.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中国传统节日是先民们自我意识的产物,是中国人“天人合一”世界观的具体体现。
B. 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季季有节日,月月有节日,体现了中国人对节日均衡分布的理念。
C.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追忆亲人、寄托哀思、缅怀先烈的习俗从古至今一直不变。
D. 传承节日文化要融合各种资源,提供丰富的观赏体验,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15. 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和表1的信息,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下列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
A. 自然风光类位列第一
B. 户外探险类排名第三
C. 主题公园类、历史文化类均超过40%
D. 不论是自然类还是人文类都受欢迎
16. 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节目文化的路径有①,②,③。(每空不超过8个字)
(二)(共1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灞上过年的声音
陈忠实
①交上农历腊月,在冰雪和凛冽的西风中紧缩了一个冬天的心,就开始不安生地蹦跳了。腊月初八吃“腊八”,在用大米熬烧的稀饭里煮上手擀的一指宽的面条,名曰“腊八面”,不仅一家大小吃得热气腾腾,而且要给果树吃。我便端着半碗腊八面,先给屋院过道里的柿子树吃,即用筷子把面条挑起来挂在树上,口里诵唱着“柿树柿树吃腊八,明年结得疙瘩瘩”。随之下了门前的塄坎到果园里,给每一棵沙果树、桃树和木瓜树的树干或树枝上都挂上面条。到腊月二十三晚上,是祭灶神爷的日子,民间传说这天晚上灶神爷要回天上汇报人间温饱,家家都烙制一种五香味的小圆饼子,给灶神爷做走漫漫的上天之路的干粮,巴结他“上天言好事,入地降吉祥”。
②乡村里真正为过年忙活是从腊月二十开始的,淘麦子,磨白面,村子里两户人家置备的石磨,便一天一天都被预订下来,从早到晚都响着有节奏的欢快的摇摆锣柜的咣当声。轮到我家磨面的时候,父亲扛着装麦子的口袋,母亲拿着自家的木斗和分装白面和下茬面的布袋,我牵着自家槽头的黄牛,一起走进石磨主人家,从心里到脸上都抑制不住那一份欢悦。
③到春节前的三两天,家家开始蒸包子和馍,按当地风俗,正月十五之前是不能再蒸馍的,年前这几天要蒸够一家人半个多月所吃的馍和包子,还有走亲戚要送出去的礼包。包子一般分三种,有肉作馅的肉包和用剁碎的蔬菜作馅的菜包,还有用红小豆作馅的豆包。新年临近的三两天里,村子从早到晚都弥漫着一种诱人的馍的香味儿。
④大年三十的后晌是最令人激情欢快的日子,一帮会敲锣鼓家伙的男人,把陈姓为主的村子公有的乐器从楼上搬下来,在村子中间的广场上摆开阵势,敲得整个村庄都震颤起来。女人说话的腔调提高到一种亮堂的程度,男人也高声朗气起来,一年里的忧愁和烦恼都在震天撼地的锣鼓声中抖落了。
⑤对于幼年的我来说,吃是第一位的。再一个兴奋的高潮是放炮。那时候整个村子也没有一只钟表,人们不时下炕走到院子里观看星斗在天的位置,据此判断,旧年和新年交接的那一刻。我的父亲尽管手头紧巴,炮买得不多,却是个争放新年早炮的人。在父亲到院子里观测过三四次天象以后,终于说该放炮了,我便跳下炕来,和他走到冷气沁骨的大门外,看父亲用火纸点燃雷子炮,一抡胳膊把冒着火星的炮甩到空中,发出一声爆响,我有一种陶醉的欢乐。
⑥真正令我感到陶醉的炮声,是上世纪刚刚交上80年代的头一两年。1981或1982年,大年三十的后晌,村子里就时断时续着炮声,一会儿是震人的雷子炮,一会儿是激烈的鞭炮连续性响声。父亲已经谢世,我有了一只座钟,不需像父亲那样三番五次到院子里去观测星斗转移,时钟即将指向12点,我和孩子早已拎着鞭炮和雷子炮站在大门外了。我不知出于何种意向,纯粹是一种感觉,先放鞭炮,连续热烈地爆炸,完全融合在整个村庄的鞭炮的此起彼伏的声浪中,我的女儿和儿子捂着耳朵在大门口蹦着跳着,比当年我在父亲放炮的时候欢势多了。我在自家门口放着炮的时候,却感知到一种排山倒海的爆炸的声浪由灞河对岸传过来,隐隐可以看到空中时现时隐的爆炸的火光。我把孩子送回屋里,便走到场塄边上欣赏远处的炮声,依旧连续着排山倒海的威势,时而奇峰突起,时而群峰挤拥。我的面前是夜幕下的灞河,河那边是属于蓝田县辖的一个挨一个或大或小的村庄,在开阔的天地间,那起伏着的炮声洋溢着浓厚深沉的诗意。这是我平生所听到的家乡最热烈的新年炮声,确实是前所未有。我突然明白过来,农民吃饱了!一年获得缸溢囤满的丰收!从年头到年尾天天都在过年。这炮声是在中国灞河两岸此起彼伏经久不息地爆响着,是不再为吃饭发愁的农民发自心底的欢呼。我在那一刻竟然发生心颤,这是家乡农民集体自发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最可靠的,也是“中国特色”的民意表述,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可以类比的如同排山倒海的心声表述了。
⑦还有一个纯属个人情感的难忘的春节,那是农历1991年的大年三十。腊月二十五日下午写完《白鹿原》的最后一句,离春节只剩下四五天了,两三个月前一家人都搬进西安,只留我还坚守在这祖传的屋院里。大年三十,入夜以后,我把屋子里的所有电灯都拉亮,一个人响了鞭炮,再把一个一个点燃的雷子炮抛向天空。河对岸的排山倒海的炮声已经响起,我又一次站在寒风凛冽的场塄上,听对岸的炮声涌进我的耳膜,激荡我的胸腔。
⑧这种热烈的炮声,一直延续到现在,年年农历三十夜半时分都是排山倒海的炮声,年年的这个时刻,我都要在自家门前放过鞭炮和雷子炮之后,站在门前的场塄上,接受灞河对岸传来的排山倒海的炮声的洗礼,接纳一种激扬的心声合奏,以强壮自己。我在同样接纳的时刻不由转过身来,面对星光下白鹿原北坡粗浑的轮廓,又一次心颤,你能接纳我的体验的表述吗?这是我最后一次聆听和接纳家乡年夜排山倒海的炮声。
17. 阅读①-④段,概括从农历腊月开始人们为过年做了哪些准备。
18. 请简要品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在冰雪和凛冽的西风中紧缩了一个冬天的心,就开始不安生地蹦跳了。
19. 在回忆过年“放炮”时,作者一共7次运用了“排山倒海”这个词,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20. 本文作者以诚挚朴素的笔触展现了自己家乡过年时的风貌,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表达了对家乡怎样的情感?
五、作文(习作40分+提纲2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21. 题目:
朱自清在背影里“看见”了父爱的深沉,茅盾在白杨树上“看见”了抗日军民的坚强不屈。看见,需要眼睛,更需要用心去感悟,这样我们才能从细微处体会生活的美好,从别人的付出中体会人间的真情,从自然景物中体会人生的哲理。
请以“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2. 法布尔四十年潜心观察与研究,一生与昆虫为伴。假如你就是他笔下的一只小昆虫,你和法布尔之间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请你发挥想象,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北京二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考查目标
1.基础:考查学生对八年级上册语文书相关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
2.阅读:阅读古诗文,考查学生识记、理解、提取、概括的能力。阅读名著,考查学生理解、形成解释的能力。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考查学生提取、概括信息,形成解释的能力。阅读记叙文,考查学生整体感知、品味语言、把握主旨的能力。
3.写作:考查学生根据要求,完整叙述事情、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书写规范。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为试卷和答题卡,共15页;其中试卷9页,答题卡6页。全卷共五道大题,21道小题。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在试卷指定位置和答题卡的密封线内准确填写班级、姓名、考号、座位号。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1分)
【1~5题答案】
【答案】1. D 2. 修改:通过参与舞龙舞狮、画年画、逛庙会等活动,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守岁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4. C
5. A(摩肩接踵)
二、古诗文阅读(共21分)
(一)默写。(共6分)
【6题答案】
【答案】 ①. 贫贱不能移 ②. 无可奈何花落去 ③. 江入大荒流 ④. 东风不与周郎便 ⑤. 蓬舟吹取三山去 ⑥. 示例:长风破浪会有时
(二)(共6分)
【7~8题答案】
【答案】7. C 8. 《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诗人忧国忧民、愁苦至极的情感。
《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运用典故,表达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
(三)(共9分)
【9~12题答案】
【答案】9. B 10. (1)赞同 (2)通达,明白
11. (1)敲石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
(2)但他内心孝顺,在家常做辛苦劳累的事,不以劳苦为耻。
12. ①.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②. 立功异域,封侯报国 ③. 填平东海,报仇雪恨
三、名著阅读(5分)
【13题答案】
【答案】示例一:小语,向你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一次次面临严峻的考验,即使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也很快从低谷中走出来,以文学创作作为武器,写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这是一本值得你读的好书,理想坚定的保尔一定能激励你。
示例二:小文,向你推荐《水浒传》。作者吴承恩善于在矛盾冲突中推进情节,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在“智取生辰纲”这个故事中,杨志的明防与吴用等人的暗夺构成了情节的主要矛盾,精彩的故事就此展开。希望这种巧妙的写作手法能让你受到启发,给你借鉴。
四、现代文阅读(共21分)
(一)(共7分)
【14~16题答案】
【答案】14. D 15. A
16. ①挖掘文化内涵②赋予时代价值③创新活动形式
(二)(共14分)
【17~20题答案】
【答案】17.
腊月初八吃“腊八面”并喂果树;腊月二十三祭灶;淘麦子,磨白面;蒸馍、包子备年货;敲锣鼓迎新年。
18.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写出人们盼年的急切心情,语言活泼,富有感染力。
19. “排山倒海”形容炮声浩大、连绵不绝,既写出春节的热闹氛围,也象征农民丰收后的喜悦与时代的巨变。
20. 表达了对家乡年俗的深情回忆,对农民生活改善的欣慰,以及对传统文化和乡土生活的热爱与眷恋。
五、作文(习作40分+提纲2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21题答案】
【答案】例文:
看见那双手
周末回家,推开门时正撞见奶奶在择菜。她坐在小板凳上,背对着门,晨光透过纱窗落在她身上,也落在那双正捏着青菜手上。
那是双怎样的手啊。指关节突兀地隆起,像老树枝上结的疤,每道褶皱里都嵌着洗不净的菜汁与泥土,指甲盖泛着青黄,边缘还裂着细小的口子。我忽然想起,小时候这双手可不是这样的。
那时奶奶总用这双手给我编花环。春天的公园里,她蹲在花丛边,指尖灵巧地绕着柳枝,再把粉白的蔷薇、金黄的迎春一朵朵缀上去。我趴在她膝头,看花瓣在她掌心乖乖排成圈,连风都似的轻手轻脚。编好的花环戴在我头上,她会用指腹轻轻蹭蹭我的脸颊,那触感软乎乎的,带着阳光和花香的温度。
后来我上学了,这双手又忙着给我做早餐。天还没亮,厨房里就飘来豆浆的香气。她站在灶台前,一手扶着锅沿,一手握着长勺,手腕轻轻转动,乳白色的豆浆便在锅里打着旋。等我坐进餐桌,她会把剥好的鸡蛋放进我碗里,指尖偶尔碰到我的勺子,暖得像刚离火的灶。
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双手变了。去年暑假,奶奶在院子里种辣椒,我看见她弯腰拔草时,手背的皮肤绷得紧紧的,像张晒干的纸。有次她给我缝扣子,穿针引线试了好几次,线头总也穿不进针孔。我想帮她,她却摆摆手:“不用,奶奶能行。”最后她把线含在嘴里抿了抿,再眯着眼对准针孔,那专注的样子,让我鼻子忽然发酸。
此刻,奶奶正把择好的青菜放进竹篮,手指在菜叶间翻动,动作慢了些,却依旧仔细。晨光里,我看见她手背的血管像老藤般蜿蜒,却也看见这双手曾为我编过的花环、煮过的豆浆、缝过的扣子。原来我以前总盯着奶奶的笑容、奶奶的唠叨,却没好好看过这双手——这双替我挡住岁月风霜,把所有温柔都缝进日子里的手。
奶奶转过身看见我,笑着招手:“回来啦?快坐,午饭给你做你爱吃的红烧肉。”她起身时,我赶紧上前扶她,指尖碰到她的手,还是熟悉的温度。原来真正的看见,从不是只看光鲜的模样,而是透过那些岁月留下的痕迹,读懂藏在细节里的爱。
【22题答案】
【答案】例文:
我的朋友法布尔
我是一只蜣螂,每天的生活就是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寻找食物、运送食物。我的世界是寂静的,除了自然的声音,没有其他的声音。直到那个名叫法布尔的人出现,他打破了我生活的宁静,却也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温暖。
那天,我正努力地滚动着一个大粪球,突然一个巨大的影子笼罩下来。我抬头一看,是一个人,他正用一种我无法理解的语言对我“说话”。我心里有些紧张,但我记得母亲曾告诉我,大多数生物都是善良的,他们只是不了解我们。
于是,我继续滚动我的粪球,而那个人也安静地坐在一旁,看着我。起初,我对他的存在感到好奇,但渐渐地,我发现他并不像其他生物那样对我有所畏惧或反感。他似乎很欣赏我所做的一切,甚至在某些时候,我能感觉到他对我的尊重和感激。
每当夜幕降临,我都会看到他坐在一旁,用笔在纸上记录着什么。我知道他在写我,写我的生活,写我的努力。虽然我并不明白那些文字的含义,但我能感受到他对我的关心和热爱。
时间一天天过去,那个人的身影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给我带来了食物,帮我修复我的家,甚至在我受伤时帮我疗伤。他的存在让我感到安心,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生活方向。
直到有一天,他告诉我他要离开了。我心里充满了不舍和悲伤,但我也明白,每个人都有他的路要走。在他离开的那一天,我为他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个我亲手制作的粪球。我想告诉他,无论他身在何处,我都会祝福他,希望他一切都好。
如今,他已经离开了很久,但他的身影仍然留在我心中。每当我想起他时,我都会想起那个特别的午后,阳光洒在我们身上,他微笑着对我说:“谢谢你,我的朋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