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3课了解信息处理工具 浙教版(2023)信息科技 三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第3课了解信息处理工具 浙教版(2023)信息科技 三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组成、用计算机处理简单问题
了解信息处理工具
学校:****** 教师:******
延迟符
目录
CONTENTS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01
02
03
04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05
06
延迟符
01
教材分析
实例丰富
奠定认知和情感基础
认知基础
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教材分析
前后课程关联
本节课是小学信息技术基础单元的核心内容,前承 “信息与生活” 的认知铺垫,后为 “计算机基本操作”“信息加工与呈现” 等后续课程打下基础。教材以“生活中的信息处理需求”为核心线索,采用图文结合的呈现方式,先展示日常可见的信息处理工具,再聚焦计算机的组成与应用,完全契合小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熟悉到陌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认知桥梁
教学中需充分利用学生对手机、平板等设备的已有经验搭建认知桥梁,帮助其突破“硬件”“软件”的抽象概念难点,同时通过丰富实例,让学生切实感受信息技术对生活、学习的改变,为后续深入学习信息技术奠定认知与情感基础。
延迟符
02
核心素养目标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意识
计算思维
信息意识
工具识别与作用感知
能主动识别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工具,感知其在信息收集、存
储、加工中的作用,形成“信息需要借助工具处理”的初步
认知。例如,学生能认识到手机可用于通讯和拍照,收集和
存储信息。
培养信息意识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敏锐地察觉信息处理
的需求,提高对信息的敏感度,为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奠定基础。
认知培养意义
计算思维
硬件功能拆解思维
概述
通过分析计算机硬件各部件的功能及协作关系,初步建立“问题解决需拆解为不同模块”的思维雏形。比如,理解 CPU 像“大脑”负责思考和处理信息,硬盘像“储物柜”长期保存文件。
软件功能分层逻辑
通过区分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理解“工具功能需分层实现”的逻辑。系统软件如 Windows 负责管理硬件,应用软件如“画图”“Word”能完成具体任务。
思维培养价值
计算思维的培养能让学生学会将复杂问题拆解为简单模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理解工具功能的分层实现,为后续学习编程等知识做好准备。
延迟符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02
01
03
能借助实物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探索信息处理工具的功能。例如,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分享自己使用智能手表记录运动信息的经验。
工具功能探索
尝试用语言描述工具的应用场景,培养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意识。如描述计算机在学习、购物等方面的应用。
应用场景描述与问题解决意识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培养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字化工具的功能,提高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
素养培养意义
延迟符
信息社会责任
树立 “合理、安全使用信息处理工具” 的意识,了解计算机等工具在便利生活的同时需规范使用,不沉迷娱乐,保护个人信息,初步形成健康的数字化生活观念。
合理安全使用意识
培养信息社会责任能让学生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保护个人和他人的信息安全,营造健康的数字化环境。
社会责任培养价值
延迟符
03
教学重难点
计算机硬件组成部分及各部件作用
计算机应用实例
识别常见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重点
常见工具识别与功能描述
准确识别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如手机、数码相机、计算器、计算机等),并能清晰描述其核心功能(如收集、存储、计算信息)。这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些工具处理信息。
计算机硬件组成与作用
掌握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CPU、内存、硬盘、键盘、鼠标、显示器等),理解各部件的基本作用。例如,CPU 是计算机的核心处理单元,内存用于临时存储数据。
计算机应用实例了解
了解计算机在科学计算、信息管理、日常生活(如学习、购物)等领域的典型应用实例。如计算机在气象预报中预测台风路径,在学校用于学生信息管理。
教学难点
硬件与软件概念区分
清晰区分 “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设备,软件是看不见的程序与数据” 的本质差异,避免混淆两者概念。
硬件与软件逻辑关系理解
建立 “硬件是软件运行的基础,软件赋予硬件具体功能” 的逻辑关系,理解 “无硬件则软件无法运行,无软件则硬件无实用价值” 的相互依存性。
延迟符
04
教学过程
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应用
认识常见信息处理工具
计算机软件
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提问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早晨上学前,妈妈用什么工具快速知道你的体温?周末和家人去公园玩,用什么工具把漂亮的风景和笑脸保存下来?做作业时遇到不会的复杂数学题,又能借助什么工具快速算出答案呢?”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回答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01
依次出示测温枪、数码相机、计算器实物(或高清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工具名称,并追问 “它能帮我们处理什么信息”,让 “信息处理工具” 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事物,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02
引出课题“像测温枪、数码相机、计算器这样,能帮助我们收集、计算、存储、展示信息的工具,都叫做‘信息处理工具’。今天我们就一起深入了解这些工具,还要重点认识‘信息处理的好帮手 —— 计算机’,看看它到底有哪些强大的本领。”
03
实物与图片展示
课题引出
讲授新课:(一)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小组讨论:
“请大家以4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你还用过或见过哪些信息处理工具?它能帮你处理什么信息?’,每组选一位记录员,把讨论的工具和功能简单记下来,限时3分钟。”
软件
硬件
讲授新课:(一)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讲授新课:(二)认识计算机
软件
硬件
实物演示:出示计算机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实物,让学生触摸感受,明确 “这些能看到、摸到的设备,就是计算机的硬件”。
软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通俗讲,软件就是计算机的“大脑和灵魂”,而硬件则是“身体”。
计算机组成--硬件拓展
部件功能讲解:展示 CPU、内存、硬盘、主板的模型,用生活化的比喻讲解功能,如“CPU 就像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思考和处理所有信息;硬盘像‘储物柜’,能长期保存我们的作业、图片、视频;内存像‘书桌’,临时放正在使用的文件,关机后内容会消失”;同时说明键盘、鼠标是 “输入设备”(把我们的操作告诉计算机),显示器是 “输出设备”(把计算机处理的结果展示给我们)。
计算机
内部结构
计算机组成--硬件拓展
小组互动:
发放印有 CPU、内存、硬盘、键盘、显示器等部件图案的 “硬件卡片”,让小组合作拼接 “计算机硬件结构图”,并讨论 “哪些部件是计算机必须有的,为什么”,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小组梳理思路。
硬件
计算机组成--硬件拓展
教师现场演示讲解:
打开计算机,先展示 Windows 桌面,说明 “这是系统软件,就像计算机的‘管家’,负责管理硬件、让硬件正常工作”;再打开 “画图” 软件画画、打开 “Word” 软件输入文字,说明 “这些是应用软件,能帮我们完成具体任务,比如画画、写作业,没有应用软件,计算机就不能帮我们做这些事”。
讲授新课:(三)计算机软件认知
认识计算机--师生互动
师问:“同学们,你们在计算机上玩过的‘植物大战僵尸’游戏、用过的‘钉钉’学习软件,属于系统软件还是应用软件呀?”
学生答:邀请学生回答,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对错误的学生耐心讲解纠正。
认识计算机----软件学习思维导图
应用领域列举
科学计算(台风预测)、信息管理(学生成绩)、辅助设计(画图纸)、日常生活(视频、网购)。
讲授新课:(四)计算机应用领域
科学计算:
播放气象预报中计算机预测台风路径的片段,说明“计算机能快速处理大量气象数据,帮助科学家预测台风走向,提前做好防灾准备”;
展示学校简化的 “学生信息系统” 界面截图,讲解“老师用这个系统登记学生的成绩、记录出勤,方便快速查找和管理信息”;
讲授新课:(四)计算机应用领域
信息管理:
辅助设计:
出示设计师用 CAD 软件绘制的房屋图纸示例,说明“计算机能帮助设计师精准画图,比手工画图更高效、更准确”;
结合学生经历举例,“我们用计算机上的视频软件和远方的爷爷奶奶视频通话,用购物软件帮爸爸妈妈买东西,这些都是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讲授新课:(四)计算机应用领域
日常生活:
计算机应用--师生互动
师问:“请大家想一想,你在家或学校里,还用过计算机做什么事呢?
生答:”比如“我用计算机查学习资料”“爸爸用计算机做工作报表”,教师及时将学生分享的内容归类到对应应用领域,强化认知。
延迟符
04
课堂练习
提升题
基础题
分层练习设计
基础题
“在______(生活场景,如学校、家里),我看见______(信息处理工具)处理______(信息类型,如学习信息、生活信息),比如用______(工具)(具体操作,如用计算机查数学资料)。”,帮助巩固 “工具 - 场景 - 功能” 的对应关系。
提升题
判断下列选项属于计算机硬件还是软件(如 “CPU - 硬件”“Windows 系统 - 软件”“鼠标 - 硬件”“画图软件 - 软件”“硬盘 - 硬件”),并简要说明判断理由,针对性突破 “区分硬件与软件” 的难点。
巡视与批改
教师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时,教师巡视课堂,及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如提醒 “场景要具体,工具和信息类型要对应”,避免认知偏差积累。
批改与标记
教师快速批改练习单,标记典型答案(包含正确答案和易错答案,如混淆 “键盘” 和 “输入法”),为集体点评做准备。
集体点评
答案展示与判断
选取 2 - 3 份典型答案进行展示,先让学生判断对错,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易错点讲解
针对易错点(如“输入法是软件,因为它是看不见的程序,键盘是硬件,是看得见的设备”)进行补充讲解,帮助学生纠正认知偏差,强化重点知识。
延迟符
05
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
“计算机由哪两部分组成?硬件是啥,软件是啥?它们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说出 “硬件是物理设备,软件是程序,硬件靠软件发挥作用”);
计算机组成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信息处理工具?它们能帮我们做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手机、智能相机、计算机等,及收集、存储信息的功能);
举例熟悉的信息处理工具
“计算机能在哪些地方帮我们?举一个你印象最深的例子。”(引导学生说出科学计算、学习、购物等领域的例子)。
计算机应用
延迟符
06
板书设计
工具、组成、应用
常见信息处理工具
日常工具:手机(通讯、拍照)、数码相机(存照片)、测温枪(测体温)、计算器(算题);核心工具:计算机。
计算机组成
硬件(看得见、摸得着):核心部件(CPU、内存、硬盘),输入/输出设备(键盘、鼠标、显示器);软件(看不见、是程序):系统软件(Windows),应用软件(画图、Word、钉钉),硬件与软件关系(硬件是基础,软件赋功能)。
应用领域列举
科学计算(台风预测)、信息管理(学生成绩)、辅助设计(画图纸)、日常生活(视频、网购)。
*******
*********************
***************
********************
学校:****** 教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