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设计(2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设计(2课时)

资源简介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设计
任务二:跟着秋天去发现
【教学目标】
认识“粘、印”等6个生字,会写“朗、晶”等12个字,会写“秋风、放晴”等14个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内容。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
3.能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课时安排】
2课时。
单元主题:赏金秋美丽画卷,做秋日纪念手册
单元主题导入:秋天是一幅绚烂的画卷,等待着我们去探索与描绘。本单元,我们将一起捕捉秋日的美好,用心灵感受诗意,还要做一份秋日纪念册,用文字和色彩留下属于秋天的独特记忆!
出示本单元任务导图,进入学习任务:
任务一:寻古诗中的秋天
任务二:跟着秋天去发现
任务三:做秋日纪念手册
第1课时
[ 课时目标 ]
1.认识“粘、印”等6个生字,会写“朗、晶”等字,会写“金色、秋风”等11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内容。
3.能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明朗”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
[ 教学过程 ]
活动一:创设美的情境,走近美
一、情境导入,发布任务
同学们,《小巴掌童话》的作者张秋生爷爷用很可爱、很新鲜、很优美的语言写了小朋友上学路上要经过的一条水泥道。这是怎样的水泥道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以发现者的眼光,记录下我们身边的秋日美景,并将它们记录在我们的“秋日纪念手册”中。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引导思考: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又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课题中“金色巴掌”的意思。(梧桐树落叶。)你从课文的哪里得知道的?出示第7自然段(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指导读好“熨帖”一词及句子。相机出示梧桐树的图片,比对手掌,理解题目的意思。
3.指导读准生字和词语。
4.再读课文,出示学习任务一:
预设:(1-2)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背着书包上学去。
(3-9)“我”上学路上的发现,看到了铺满金色落叶的水泥道。
(10-11)“我”第一次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
活动二:朗读美的词句,感知美
过渡: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发出感慨“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要体会到“那种真美”,首先读懂词句的意思。
一、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1. 再读课文,出示学习任务二:
2.学生交流景物。预设:明朗的天空,亮晶晶的水洼,金黄金黄的叶子,湿漉漉的水泥道。(教师相机板书)小结词语规律:前面的词语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读的时候可以读得重一点。教师领读。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聚焦“明朗”一词,指导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1)分解组合:把“明朗”可分解为“明亮+晴朗”来理解。
(2)找近义词:找“明朗”的近义词“晴朗”来理解。
(3)联系上下文:联系上下文中“天开始放晴了”“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来理解
(4)联系生活:联系我们生活中看到过的晴朗的天空是怎样的,理解“明朗”主要指天空湛蓝清亮,光线充足。
4.总结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板书:分解组合、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
5.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感受梧桐叶落下的远景美。
①引导学生围绕“一片片金黄金黄”“闪着雨珠”“紧紧地粘”等词语想象落叶的特点,了解作者对落叶的初步印象。
②指名学生朗读,提示可以读得舒缓一些。
5.配乐朗读,齐读1-5自然段。
二、指导书写生字、句子
1.学习书写
课件出示“朗、晶”2个字,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练写,反馈评改。
3. 指导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提醒学生每个句子开头空两格,抄写时不能看一个字抄一个字。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 课时目标 ]
1. 会写“展、规、凌”等字,会写“排列、规则”等4个词语。
2.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熨帖、凌乱”等难懂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能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 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 教学过程 ]
活动三:分析美的景物,品味美
一、聚焦镜头,细赏美景
过渡: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这节课我们将继续邂逅最美水泥道,细细欣赏那里的美景,并尝试理解更多难懂的词语,挖掘更多的秋日宝藏。
1.出示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三:
2.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点拨指导。
3.联系插图,选一选下面的图片分别对应哪一段话,想象画面。
4.交流反馈,感受水泥道之美。
(1)交流水泥道的美(第六自然段)。
①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围绕“印着落叶图案”“闪闪发光”等词语想象水泥道的美景,了解作者把水泥道上铺满的落叶比作彩色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使普通的水泥道增添了美感。(出示图片)看,这就是那块彩色的地毯。在阳光的照射下,它确实在闪闪发光呢。(板书:水泥道 彩色的地毯)
②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提示语速可以稍慢些,突出“印着落叶图案”“闪闪发光”“很远很远”等词语。
交流梧桐树落叶的美(第七自然段)。
①指导学生运用上节课理解“明朗”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自主理解“熨帖、凌乱”的意思,并与同桌互相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板书:落叶、金色小巴掌)
(我先查字典知道熨帖就是“贴切、妥帖”的意思;然后看课文中的插图,明白这个词语是说梧桐树的落叶紧紧地粘在地面上的意思。)
(“凌乱”一词,既可以根据字面意思直接猜测其意思为“杂乱,没有条理”,也可以联系上文的“排列得并不规则”进行理解。)
②提问:你觉得凌乱的梧桐树落叶美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凌乱的梧桐树落叶呈现出的是一种自然之美。
③指导朗读,提示语速可以稍慢些,感受落叶排列的自然之美。
5.再读课文,感受“我”的心情美。(第八自然段)
①引导交流:看着这么美的水泥道,“我”的心情怎么样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预设: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②根据交流,引导学生体会:把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比作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增添了画面的动感美;“蹦跳着,歌唱着”表现出“我”走在水泥道上愉悦的心情。板书:(小雨靴 棕红色的小鸟)
③启发朗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愉悦、轻快的感觉吧。
二、体会情感,学会发现
1.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想一想:文章的结尾为什么重复“一夜秋风,一夜秋雨”?有什么作用?
预设:首尾呼应,更加突出了我对水泥道的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板书:喜爱赞美)
2.原本是平常普通的水泥道,“我”为什么能发现它的美?(因为“我”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所以发现了普通事物的美。)
活动四:促进美的迁移,表达美
过渡: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作家汪曾祺的《自报家门》中,有一个片段也写到放学路上的发现。
一、对比阅读,启发思考
1.学生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启发学生思考:对比《自报家门》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组织学生交流。
预设:汪曾祺简洁罗列了路上看到的多种事物,让我们感受到大街的商铺之多,店员的手艺之高。课文是对水泥道进行了细致描写。(板书:细致描写、简略描写)
二、仿写美景,记录温情
1.出示学习任务四:
2.教师启发学生拓宽思路。比如:可以写写小路的景色、路两旁的景物、一路上的心情……
示例:早晨,我走在上学的路上,阳光照在路边的树叶上,那些树叶像被镶上了一层金边。路的两旁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微风拂过,花儿来回摇摆,好像在向我点头问好,我的心情舒畅极了。
3.学生完成练写后交流分享,评议反馈。
出示评价表:
评价表
评价要求 评价
语句通顺,能把意思说清楚 ☆
能写出景物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
运用修辞,展开合理想象 ☆
三、指导书写生字
1. 读一读,记一记(男女生读、齐读)
脚印 印章 印刷 凌晨 凌空 盛气凌人
排列 并列 列车 增添 增加 与日俱增
2.出示生字“印、规、凌”,请学生观察,并交流书写注意点,如:“印”字要注意左边部分不要漏写中间的短横。“规”左边“夫”末笔改为点。“凌”字注意左窄右宽,最后一笔捺要舒展。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4.展示反馈。
5.小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学会了仿写美景,希望以后你们能继续用眼睛捕捉美好,用文字留下属于这个季节的独特记忆!让我们的“秋日纪念手册”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彩!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