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任务二:跟着秋天去发现【教学目标】1.认识“抖、振”等7个生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想象,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3.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想象,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教学难点】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课时安排】1课时单元主题:赏金秋美丽画卷,做秋日纪念手册单元主题导入:秋天是一幅绚烂的画卷,等待着我们去探索与描绘。本单元,我们将一起捕捉秋日的美好,用心灵感受诗意,还要做一份秋日纪念册,用文字和色彩留下属于秋天的独特记忆!出示本单元任务导图,进入学习任务:任务一:寻古诗中的秋天任务二:跟着秋天去发现任务三:做秋日纪念手册[ 教学过程 ]活动一:听音乐,识秋声一、音乐激趣,导入新课1.在本单元学习中,我们一起走进金秋时节,尝试为秋天制作一份“我的金秋纪念册”,今天,我们化身为收集员,认真收集“秋之声”,为纪念册增添色彩。你听(播放风吹落叶、蟋蟀鸣叫等声音)——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一位诗人一起去听听,秋的声音。2.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7.听听,秋的声音)3. 引导回顾:上一个单元学的哪篇文章也是略读课文?想想当时我们是怎么学习的。4. 学生交流从《不懂就要问》一课中学到的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借助学习提示、自主、讨论学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出示学习任务一:2. 指名分小节读文,随机指导读音:“掠”读第四声; “振、韵、吟”是前鼻音。3. 引导学生感受诗中写到的秋的声音。(1)说说你从诗中听到了秋的哪些声音?指名回答。(黄叶——唰唰、蟋蟀—— 、大雁——温暖的叮咛、秋风——丰收的歌吟)(随机板书)(2)启发:除了这些,你还能从课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秋的声音?(3)引导学生通过类似“秋天的声音,在……”的句式推测第五小节写的也是秋的声音,只是这些声音不易察觉。(板书:叶子、小花、汗水、谷粒……)4. 引导学生齐读诗歌,整体感知秋的声音。活动二:读课文,赏秋声一、想象画面,品味语言1.出示学习任务二:2. 小组展示交流,组间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点拨,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想象的画面说清楚,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画面1:学生想象的是黄叶向大树道别的画面。读了这一节,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预设:我仿佛看见大树的叶子变黄了,一片片落叶像蝴蝶一样随风飘舞。你仿佛听到黄叶对大树妈妈说什么?预设:我仿佛听到黄叶对大树妈妈说:“妈妈,再见了,我到树下过冬,化作养分,明年春天再来陪您!”相机播放“秋叶飘零”的视频,帮助学生把画面说清楚。这道别的声音,让你感觉到了什么?(依依不舍、有点难过、期待)我们一起来把这份不舍之情融入朗读中吧!画面2:学生想象的是蟋蜂向阳台告别的画面。黄叶向大树道别,蟋蟀和阳台告别,课文中说“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歌韵”是什么意思呀?预设:歌韵这个词,我第一次听到,感到很新鲜。我查了字典,“韵”的意思是有节奏的声音,歌韵就是指蟋蟀的声音很有节奏。遇到有新鲜感的词语,想到查查字典去理解,很好呀。你听到过蟋蟀的叫声吗?预设:我听过蟋蟀的叫声,它是这样叫的:“ ”,听起来像唱歌一样有节奏。你们想听一听蟋蟀的叫声吗?听了这个声音感觉怎么样?有节奏有韵律,这就是“歌韵”。这位同学查了字典,还联系生活体验理解了词语,真好。想象说话:哪只小蟋蟀先来与阳台告别一下?预设:“再见了,阳台,谢谢给我一个温暖的家,我明年春天还回来唱歌给你听。”指导随文识字。这时的黄叶和蟋蟀是多么的不舍,大树抖抖手臂,蟋蟀振动翅膀。(出示:抖、振)学习“抖、振”都是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生齐读:大树抖抖手臂 蟋蟀振动翅膀有感情地朗读:看,秋天多美好,黄叶不想走,蟋蟀也不想走,我们一起来当当可爱的小蟋蟀吧!读的时候读得慢一些,读出小蟋蟀的依依不舍。画面3:学生想象的是大雁撒下温暖的叮咛的画面。提问:第三小节又让你想象到什么呢?预设:读完以后,我眼前出现了这样的画面:蓝蓝的天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一群大雁飞来,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边飞,一边在说着什么。学习理解“叮咛”。这里的“叮咛”指什么?(叮嘱)平时你会听到谁的叮咛?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如:上学前,妈妈会叮咛我们要好好听课;生病时,妈妈会叮咛我们要多喝水,从而理解“叮咛”就是带有关切的反复叮嘱。(板书:联系生活)(3)出示练习: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预设:白云,再见了,我要去南方过冬啦!天凉了,要加衣裳,别着凉。教师小结:白云听到大雁温暖的叮咛,心里会感到多么温暖呀!(4)引导学生在理解和想象的基础上,用舒缓的语调读出叮咛带给人的温暖之感,比一比谁的叮咛更加温暖人心。(男女生趣味赛读)画面4:学生想象的是秋风送来丰收的歌吟的画面。(1)我们来欣赏几幅丰收的图片,(播放秋风掠过田野的声音),启发:麦浪连绵起伏,仿佛是在吟诵,读读这个词:歌吟。它是什么意思呢?你会用什么方法来理解?(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歌吟”的意思,即歌唱、吟唱。)(板书:找近义词)秋风掠过田野,看到稻谷丰收了,你仿佛听到秋风在歌吟 预设:秋风会说:“庄稼成熟啦!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2)指导学生朗读时,语气可以强烈些,语调可以高昂些,读出秋天丰收的喜悦之情。二、积累语言,感悟美好1.金黄的落叶,可爱的蟋蟀,南飞的大雁,丰收的田野给我们送来了秋日里最美的话音,让我们在它们的陪伴下,再次走入秋天。把这份美好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2.男女生分读1—3小节。活动三:忆秋景,写秋声一、联系生活,回忆秋景1.出示第4小节: 同学们的朗读让我听到了秋天美妙的声音。听,它向我们发出了召唤。来吧,让我们--(引读第4小节)2.这个词语大家能读准吗?(指导读好“辽阔”)感受“辽阔”:你见过“辽阔”的什么?那辽阔透明的音乐厅指的是什么呢?(秋天的大自然)是的,因为大自然是辽阔无边的,是天然的音乐厅。3.这美妙的秋的声音,还藏在哪里?(引读第5小节)想象一下在叶子、小花、汗水、谷粒里,你仿佛听到什么发出了怎么样的声音?预设1:我仿佛听到蜜蜂在花丛中“嗡嗡”采蜜的声音。预设2:我仿佛听到农民伯伯在田地里劳动的声音。4.是呀,秋天的声音真是无处不在啊!它需要我们用心去细细体会。可它—(引读第6小节)从两个“匆匆”你体会到了什么?(秋天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它来去匆匆,我们应该珍惜。)5.同学们,除了诗歌中描绘的声音,秋天还有许多其他美妙的声音等待我们去发现。现在,就让我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你曾经听过的秋声,与我们一起分享吧。预设:苹果成熟后掉在地上的“扑通”声;“哗啦哗啦……”,稻海翻起波浪;“嘿呦嘿呦……”,小蚂蚁忙着准备粮食过冬;“滴答滴答……”,秋雨在练习弹琴。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想象秋天里树叶飘落、花儿绽放、农民辛勤劳作等画面,感受秋天丰收的景象及其所蕴含的生机与活力。二、模仿诗句,乐写秋声1.引导学生对比1、2小节,发现写诗的秘诀。提示: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2.仿写诗句,出示学习任务三:3.出示评价表,引导学生诗歌展示,并进行评议。评价表评价要求 评价用上表示声音的词语 ☆写出秋天事物的特点 ☆加上自己的想象写生动 ☆4.师生配乐朗读。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它是一曲美妙的旋律,让我们配上音乐一起朗读课文。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听了秋的声音,有落叶的唰唰声,蟋蟀的 声,有大雁的叮咛,丰收的歌吟……同时,我们也发挥了想象,体会到了更多秋的声音。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秋天,也有自己心中秋的声音。【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