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6届高三调研考试(一)地 理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9分)“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读图完成1-2题。1.在图示的“生命宜居带”内,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恒星质量 B.温度条件 C.大气成分 D.行星体积2.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则出现生命的行星可能是A.地球 B.金星 C.火星 D.木星青海共和盆地的塔拉滩在光伏电站建成后,光伏板下开始长出了野草。研究表明,在温差驱动下深层土壤和大气的水汽向浅层土壤迁移,使得浅层土壤水分增加,促进野草生长。下图示意光伏区土壤水汽迁移机制,读图完成3-4题。3.冬季是水汽从深层向浅层迁移的主要季节,其驱动机制是A.深层土温低于浅层,且温差较小 B.深层土温高于浅层,且温差较大C.深层土温低于浅层,且温差较大 D.深层土温高于浅层,且温差较小4.野草连年生长对光伏发电的影响是A.增加大气降水,削弱太阳辐射 B.遮挡光伏面板,发电效率降低C.降低空气湿度,减少大气云量 D.消耗土壤水分,沙尘天气增多2021年9月8日,新疆哈密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正式并网发电(如图)。在一片茫茫戈壁里,220米高的吸热塔巍然耸立,14500多面定日镜拱卫四周,就像一片银色的向日葵海洋,逐日聚光,将塔内熔盐加热,熔盐再将水加热,产生蒸汽发电。熔盐储能,可保障24小时不间断发电。完成5-7题。 5.新疆太阳能丰富,主要原因是A.地处低纬 B.海拔较高 C.荒漠景观 D.气候干旱6.熔盐塔式光热发电技术中,定日镜的主要作用是实现A.有效储存太阳光能 B.捕获最大太阳辐射C.将光能转化为热能 D.将光能转化为电能7.与普通的光伏发电相比,熔盐塔式光热发电A.稳定性更强 B.占地少 C.技术要求低 D.投资小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有研究表明,带回的月壤中含有太阳风暴带来的氦-3以及其它物质。完成8-9题。8.地球土壤中氦-3含量极少,可能因为A.雨水冲刷强 B.大气层阻挡 C.地球引力弱 D.日地距离远9.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十分巨大,而具有适宜的温度是地球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形成地球表面适宜温度的主要原因有①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较适中 ②地球具有庞大的质量和体积③地球大气中具有臭氧层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较适中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地球自转轴位置的变动会导致极点位置的移动,这种现象被称为极移。研究证实,地球极移是由质量重新分配造成的固体地球相对于液体外核发生的旋转。据此完成10-11题。10.极移发生时不会改变A.热带范围 B.温带范围 C.赤道平面 D.黄道平面11.地球极移发生的原因可能包括①大陆漂移 ②地球冰川储量变化 ③高层大气逸散 ④动物迁徙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高空跳伞是人类挑战极限的运动,迄今为止,人类热气球高空跳伞的记录为奥地利极限运动员鲍姆加特纳在39km高空的纵身一跳。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12.鲍姆加特纳在高空起跳处的大气组成成分中浓度较高的是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汽 D.臭氧13.鲍姆加特纳纵身一跳时所处的大气层特点A.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 B.平均厚度12kmC.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D.存在游离状态的电离层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计时的一种仪器,通常由晷针与晷盘组成,且晷针与晷盘垂直。其工作原理是将晷针指向北极星固定,通过观察晷针影子在晷盘上的位置来判断时间。下图为北京(40°N)某大学校园内某日某时刻的日晷景观照片。据此完成14-15题。14.该日晷的晷针与地面的夹角约为A.23.5° B.40° C.50° D.66.5°15.图示时间可能是A.5月1日上午 B.10月1日上午 C.5月1日下午 D.10月1日下午窗墙比是指建筑某一个立面窗户面积与该立面总面积之比,是影响建筑内采暖、制冷和照明等能耗的重要因素。不同地区基于全年建筑能耗最小来确定最优窗墙比。下图为奥斯陆(59°57`N,10°45`E)、法兰克福(50°07`N,8°37`E)、罗马(41°54`N,12°30`E)南向墙面最优窗墙比下的全年建筑能耗情况。据此完成16-17题。16.甲、乙分别代表的城市是( )A.罗马、奥斯陆 B.法兰克福、罗马C.罗马、法兰克福 D.法兰克福、奥斯陆17.甲、丙城市南向墙面的最优窗墙比分别为0.27和0.56。甲城市最优窗墙比小于丙城市的原因是甲城市A.夏季白昼时间较长,照明能耗较小 B.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制冷能耗较大C.冬季降水较多,采暖能耗较小 D.年平均气温较低,全年建筑能耗较小下表为我国三个城市2024年12月某日的日出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完成18-19题。城市 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甲 07:06 16:48乙 07:57 18:07丙 08:12 17:5418.纬度相同的城市是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甲乙丙19.乙、丙两城市日出时刻(北京时间)相同时A.北极圈以北全部出现极夜 B.甲城市太阳高度全年最大C.乙城市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D.丙城市白昼长度全年最长叠层石发育于滨海区域,它是以蓝细菌为主的原核生物通过生长和代谢活动黏结沉积矿物颗粒而形成的生物沉积构造。由于蓝细菌的生长具有趋光性,因此叠层石沉积结构蕴含了“日——地—月”关系的相关信息。根据对北京周口店地区中元古代晚期(距今约10亿年前)叠层石沉积结构的研究,可知那时黄赤交角为29.9±0.7°,一天时长为17.0±0.7小时。据此完成20-21题。20.相较于现今,中元古代晚期的地球A.温带区域范围更大 B.极夜极昼区的范围更大C.自转的角速度更慢 D.太阳直射区域范围更小21.与周口店纬度相同的区域,在中元古代晚期较现今A.冬至日的白昼更长 B.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更大C.潮汐变化周期更短 D.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更小某年11月16日至次年4月11日,我国科研人员在山东省寿光市温室大棚种植示范区开展微气象观测实验。下图示意温室大棚棚内和棚外地表辐射日变化(净辐射包括净短波辐射和净长波辐射)。据此完成22-23题。22甲、乙、丙三条曲线依次表示A.地表反射辐射、地表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B.地表反射辐射、大气逆辐射、地表长波辐射C.大气逆辐射、地表反射辐射、地表长波辐射D.地表长波辐射、地表反射辐射、大气逆辐射23.温室大棚棚内和棚外地表反射辐射值存在差异,主要是由于A.大棚塑料薄膜对太阳短波辐射削减作用 B.棚内和棚外地表性质差异显著C.大棚塑料薄膜对地表反射辐射削减作用 D.太阳光入射角度棚内小于棚外二、综合题(两道小题,共31分)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下图)。材料二:新疆正在利用戈壁荒漠建设大规模太阳能利用基地,将在哈密、吐鲁番等地区规划建设一批大型光伏并网电站以及3~5个太阳能综合利用示范区。(1)读材料一,简述图中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4分)。(2)相对于乙,甲地年日照时数的大小,并分析产生原因(6分)。(3)结合材料二,分析新疆建设大型光伏电站的有利条件(8分)。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下图图①中黑色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图②为极地俯视半球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虚线示意回归线和极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分)(1)结合图①中相关信息,可推测该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 (填节气名称)(1分)。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2分),出现极夜的范围为 。(2分)(2)图②中d地正午太阳高度为 。(2分)在a、b、c、d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点(2分)。(3)该日,一中国游客于当地地方时17点在澳大利亚珀斯(32°S,116°E)街头拍摄了一幅海上落日景观照片传给远在中国达州(32°N,107°E)的好友。据此,从理论上推测达州该日昼长约为 小时。(2分)(4)图示时刻,地球上旧的一天和新的一天范围之比为 。(2分)2026届高三调研考试(一) 地理答案1.BDBBD 6.BABCD 11.ADABA 16.CBBCB 21.CBD24 (18分)(1)分布不均(2分);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2分)。(2) 甲地大于乙地(2分)。甲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中,该处海拔较高,空气稀薄(2分);且深居内陆,周围为山地环绕,降水量极少,晴天多(2分),日照时间长。(3)新疆地处我国内陆地区,降水稀少,晴天多(2分)、光照强,太阳能丰富;植被稀少、荒漠面积广(2分),荒漠土地租金低廉;示范区有相关政策支持(2分);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市场需求量大(2分)。25 (13分)(1) 夏至 (1分) (23°26′N,150°W)(2分)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66°34′S~90°S)(2分)(2) 66°34′ (2分) d (2分) (3)14 (2分) (4)7:5(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