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子任务二:多彩校园话新鲜
【教学目标】
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2.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
3.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4.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
5.朗读、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重点】
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2.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教学难点】
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单元主题:寻找“校园新鲜味”,做好“新鲜推荐官”
单元主题导入:学校将举办一场“寻找校园新鲜味儿”主题展,邀请同学们担任“新鲜推荐官”,推荐一下你在校园生活中发现的新鲜事吧!推荐成功的同学,还可以获得“星级推荐官”称号呢!
出示本单元任务导图,进入学习任务:
子任务一:暑假新鲜分享会
子任务二:多彩校园话新鲜
子任务三:校园有他更美好
第1课时
[ 课时目标 ]
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2.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
3.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 教学过程 ]
活动一:新鲜金句发布会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为了筹备这次“寻找校园新鲜味儿”主题展,同学们纷纷担任了“新鲜推荐官”,完成了新鲜推荐任务,为我们的展览做足了准备,今天让我们开一场“新鲜”发布会,争当校园“新鲜”推荐官。
2.回顾交流本单元中读到的一些特别有新鲜感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觉得新鲜。
3.读句子,明出处。
课件出示“梳理与交流”中的两个句子,学生练读。
指名学生读第一个句子,发现这句话出自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
指导学生读好第二个句子,了解句子的意思。
①指导读准“更夫”的“更”。了解“更夫”一词的意思:更夫是古代民间巡夜的人,每天夜里敲竹梆子或锣,提醒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
②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是课外的,并随机补充:第二个句子和《花的学校》一样,也是出自泰戈尔写的散文诗《职业》。
二、梳理方法,交流发现
1.引导学生结合之前的学习经验讨论交流: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设想一下,小伙伴为什么觉得有新鲜感
预设:这两个句子跟平时的句子有点不一样。第一句把树枝、鸟儿、蝴蝶想象成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样的写法特别新鲜。第二句中“我”的想法很奇特,想做一名更夫去追逐影子。
(2)学生齐读句子体会。
2.引导学生交流课内有新鲜感的句子。
3.引导学生拓展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有新鲜感的词句。
4.小结:
(1)小结:在以后的阅读中,我们要学会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可以多读几遍,想想词句的意思。还可以抄写下来,平时要注意积累,在习作时也可以尝试运用和仿写。(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
(2)请学生把这两个句子抄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中,注意句子抄写的格式,开头要空两格。
活动二:新鲜成语探味站
发现成语新鲜点
1.出示学习任务一:
2.指名朗读,反馈时重点关注“爪、吊、赤、疾、燥”的读音。
3.多种形式朗读成语,开火车读、男女生分读、师生合作读。
4.引导学生发现两组成语结构上的特点,在书上圈一圈,指导梳理。
①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两组成语结构上的特点。
②全班交流,梳理。
特点1:这八个成语都含有人体器官,都和人有关。有的描写人的动作,如“摇头晃脑、张牙舞爪、手忙脚乱、眼疾手快”;有的描写人的外貌状态,如“披头散发、面红耳赤、口干舌燥”;有的描写人的心理,如“提心吊胆”。
特点2:第一行成语的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意思相近;第二行成语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意思相近。(在书上圈一圈)
5.学生交流自己在平时阅读时积累的类似成语,如:垂头丧气、指手画脚、眉飞色舞、心灵手巧。
6.课堂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考察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二、重音传递新鲜味
1.请学生尝试朗读“词句段运用”板块第2题中的句子,思考:怎样朗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板书:朗读要读好重音)
2.指名朗读,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朗读的一些技巧:
(1)朗读的时候,要边读边想象画面、情境。
(2)语句中的关键词语,要读出重音。如第一句中的“真的”“地下”、第二句中的“一点儿”、第三句中的“不懂就要问”朗读时要强调的重音。
(3)重音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可以重读,也可以轻读。如第二句的“一点儿”;可以轻读,如第三句的“不懂就要问”,慢读更能表达句子的语义。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3.学生试着运用上述方法再练读。
4.教师指名学生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给读重音的词语加点。
5.学生运用上述方法,朗读自己课外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语句。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 课时目标 ]
1. 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
2. 朗读、背诵古诗《所见》。
[ 教学过程 ]
活动三:新鲜社团命名坊
复习回顾读成语
1.指名读
2.男女生分读
过渡:新学期,学校将组建新的社团,现在面向全校同学征集社团名称。快来参加吧!
二、观察交流取新名
1.学生自由读一读“词句段运用”第3题中五个兴趣小组的名字。
2.同桌交流:结合兴趣小组的标识,观察这些兴趣小组的名字有什么特点。(板书:兴趣小组名字)
3.指导集体反馈交流。
预设1:组名能直接体现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比如“篮球”“剪纸”“航模”等。(板书:体现活动内容)
预设2:有的组名中加入了能体现该兴趣小组个性特点的词语,比如“侠”“巧手”“鲲鹏” “ 探 索 者 ”。(板书:有个性)
我们可以恰当运用课外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句,让名字更吸引人。(板书:吸引人)
4.引导学生根据班级兴趣小组的特点,试着取名字。
(1)指导学生学习范例中的取名方法。
点拨:“侠”让人想到大侠,可以表现出篮球社团队员的勇敢、豪气。“鲲鹏”是神话传说中的神兽,能展翅高飞,这个名称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是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2)出示学习任务二:学生尝试取名。
活动内容 兴趣小组名字
书法 墨芳苑
诗歌 新芽诗社
合唱 小百灵合唱团
(3)组织全班交流评比,评选“最佳创意奖”。
评价表
评价要求 评价
能体现活动内容 ☆
有个性特点 ☆
用新鲜词语吸引人 ☆
①小组展示给兴趣小组取的名字,说说这样取名的原因。
②学生互相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被什么兴趣小组吸引了,要积极报名参加。
③根据所取的名字和对其的介绍,以及吸引其他同学参加的愿望强烈程度,评选“最佳创意奖”。
活动四:古诗童趣诵读台
1. 请学生观察古诗插图,描述看到的画面。教师板书题目:所见。
2. 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1)指名学生朗读。重点指导读准“牧、振、樾”的读音。
(2)学生试读,读通诗句。
3. 引导学生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推测字词的意思,读好停顿。
(1)借助插图推测“林樾”的意思,再说说“振林樾”的意思, 读好诗句的停顿:歌声/振林樾。(林樾的意思是道旁成阴的树林。)
(2)借助上下诗句推测“欲、立”的意思,再说说“意欲、闭口立”的意思,读好诗句的停顿: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意欲的意思是想要。闭口是闭上嘴巴,不发出声音,立是站立。)
(3)学生自由读古诗,同桌互读,指名读。
4. 想象画面,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插图,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板书:借助插图,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如:牧童骑黄牛、牧童大声地唱歌、牧童听到蝉鸣后忽然停止唱歌、牧童想要捕蝉。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5. 背诵古诗。
(1)引导学生借助插图,想象画面,尝试背诵。
(2)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3)小组内互相背诵。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