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2025-202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精美同步课件(共2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2025-202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精美同步课件(共20张PPT)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1.知人论世,梳理新闻知识。
2.深入理解内容,品味情感,准确把握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人方式。
3.通过归纳主要事件并概括人物形象,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学习焦裕禄精神,理解并探讨时代楷模在今天的意义。
学习目标
一、知人论世,初入文本
作者简介
穆青,1921年出生于河南周口,曾任新华通讯社社长、当代新闻记者。
冯健,解放战争时期主要从事新闻宣传报道工作。1949年后,历任新华通讯社开封分社、江西分社记者、新华社中南总分社、湖北分社记者、编委。
周原,新华社高级记者,1944年参加八路军,1945年,周原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调入新华社任记者、高级记者、国内部机动采访室主任。
写作背景
20世纪60年代,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央对我国国民经济作一次重大的区域性布局调整,毛泽东提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此时,全国上下需要树立“硬骨头”精神,树立能在困难面前挺身而出带领群众前进的好干部形象。
穆青等人根据时代要求,深入采访,及时抓住了焦裕禄这个典型,歌颂在困难时期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焦裕禄精神”的推出,展现了时代精神风貌。
走进人物·焦裕禄
◎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
◎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
◎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
◎1954年8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
◎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当时正是兰考三害严重时期,全县人民面临着生存考验。为解决兰考灾害问题,焦裕禄鞠躬尽瘁,积劳成疾,身患肝病仍跑遍全县120个村庄,带领全县群众封沙、治水、改造盐碱地。他身染重病,疼痛时便用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直至被县委强行送进医院。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因肝癌病逝,终年42岁。
认识文体·人物通讯
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揭示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的情怀和思想境界。要求写作中既见事又见人,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特点:①严格的真实性;②报道的客观性;③较弱的时间性(相对新闻消息而言);④描写的形象性;⑤较浓的议论色彩。
常见写法:①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②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活生生的性格特征;③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划分层次
导语(1—7):焦裕禄来到兰考的背景,初到兰考的作为。
第一节(8—16):焦裕禄身先士卒,带领县委班子深入一线进行细致地调查研究。
第二节(17—27):兰考县遭遇洪灾,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全力救灾。
第三节(28—36):焦裕禄身患肝癌,但心中只有人民,不顾自身。
第四节(37—62):焦裕禄因肝癌住院,即使在病中依旧没有忘记关心兰考县的人民。
第五节(63—71):焦裕禄的精神永远流传,带给人民无穷的精神力量。
整体感知
小标题以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和品质进行分类,整体按照时间线索进行安排。
思考:快速浏览课文,明确本文的写作结构和顺序。
①选取的是焦裕禄生命中最具有影响力的话语,有利于彰显其伟大品格。
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言简意赅,使文章脉络清晰。
这篇通讯运用小标题的形式组织全文,有何作用?
三、深入研读,仔细品味
合作探究
1.文章运用了哪些手法表现了焦裕禄什么样的形象特点?请分析。
2.这篇新闻在写作上有何特色?
3.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都属于新闻体裁,一篇是新闻消息,一篇是新闻通讯。对比总结新闻消息与新闻通讯的不同点。
4.焦裕禄强忍着病痛坚持工作,以致最终耽误病情以身殉职的做法,有人认为体现了一种伟大的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值得弘扬;也有人认为这种精神令人钦佩,但做法不值得效仿。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联系课文内容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理由。
1.文章运用了哪些手法表现了焦裕禄什么样的形象特点?请分析。
①通过白描化的语言描写彰显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仆精神。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焦裕禄没有豪言壮语,每一句话都简单明白,能让老百姓听懂、感动,如“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②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突显其勤政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对于焦裕禄身患重病仍坚持工作的场景,文中用“踩”“顶”“揣”“按”一系列动词将他忍痛工作的细节描绘出来。
③通过典型的环境描写表现其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如第三段写“黄沙”“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色调的变化展现出兰考打的遭受灾荒的苦难景象,更显示出焦裕禄身上责任之重大。
④通过有力的侧面烘托衬托其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如在第一节中,通过对金营大队支部书记李广志的“吃惊”“非常感动”的描写,表现了他重视调研、实事求是的精神风貌。
2.这篇新闻在写作上有何特色?
①善于从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焦裕禄在兰考县面临了三个方面的斗争:一是与严重的自然灾害内涝、风沙、盐碱进行斗争;二是同干部中存在的在困难面前灰心丧气的错误思想进行斗争;三是同自己的病痛进行斗争。文章就是在十分尖锐的斗争中显示出焦裕禄的“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革命性格。
②选材精当,重点突出。焦裕禄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本文时间跨度大,所叙事情多。作者紧扣“榜样”这一“红线”,选择最能体现这一主旨的事情详写,其他方面的事情略写甚至不写。整篇文章始终围绕和贯串“塑造焦裕禄典型形象,赞扬焦裕禄公仆精神”这一主旨来选择事例,使文章重点突出。
3.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都属于新闻体裁,一篇是新闻消息,一篇是新闻通讯。对比总结新闻消息与新闻通讯的不同点。
新闻 题材 结构 表达方式 语言特点 内容 时效
消息 选材 相对广泛
通讯 要求 意义深刻
格式严谨
灵活多样
记叙为主
综合多样
简洁明了
生动形象
简要概括
细致全面
时效性强
时效性弱
4.焦裕禄强忍着病痛坚持工作,以致最终耽误病情以身殉职的做法,有人认为体现了一种伟大的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值得弘扬;也有人认为这种精神令人钦佩,但做法不值得效仿。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联系课文内容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理由。
观点一:赞同第一种观点。
时代需要奉献精神。20世纪60年代,我们国家棉纶复杂的国际形势,面临国内外诸多困难和挑战,干部、群众中存在畏难怕苦思想,需要焦裕禄这样的模范人物,以一种忘我风险的精神来鼓舞民众、引领民众,共克时艰,走向幸福、繁荣和富强。现在,我们面临民族复兴的艰巨历史人物,同样需要克服国内外的诸多困难和挑战,因此,我们同样需要弘扬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用青春热血铸就民族复兴的大厦。
观点二:赞同第二种观点。
无私奉献并不一定体现在对自我生命的漠视与牺牲上。奉献精神值得肯定,值得弘扬,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强忍着病痛坚持工作,并因此耽误了治疗,最终失去了生命,这种做法是自我生命的漠视,不值得效仿。建设富强的国家,实现人民的幸福,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对于一个富有奉献精神的人来说,生命的存在,意味着可以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奉献,为什么一定要为了一时的工作需要,而让自己的生命在自我漠视中流逝呢?
四、总结全文,概括主旨
通过记录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县的事迹,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塑造了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同时,也点出了这种精神的价值及其影响。
总结主旨
五、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