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2025-202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精美同步课件(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2025-202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精美同步课件(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课前导入
成长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旅程,狄更斯作为作家,他笔下的大卫·科波菲尔又有着他的影子,童工的经历是狄更斯一生最大的隐痛,直至晚年他还受着这段回忆的折磨:“我的整个身心所忍受的悲痛和屈辱是如此巨大,即使到了现在,我已经出了名,受到别人的爱抚,生活愉快,在睡梦中我还常常忘掉自己有着爱妻和孩子,甚至忘掉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好像又孤苦伶仃地回到那一段岁月里去了。”狄更斯的过往,大卫会告诉我们,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过去。
一生颠沛 永葆赤诚
-狄更斯-
大卫·科波菲尔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生平及创作背景,理清小说情节。
2.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分析大卫、米考伯夫妇等著名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典型意义。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手法,体会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和夸张手法所带来的艺术效果。
4.理解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体会作者对人世间善良、宽厚、仁爱等美德的赞美之情,学习作者揭恶扬善的精神追求。
知人论世
初入文本

作者简介
狄更斯(1812—1870),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著名小说家,19世纪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12年2月7日,狄更斯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在八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二。10岁时全家被关入债务人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黑鞋油作坊当童工,15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学徒,后担任记者,其也于此开始接触低层社会的经历。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大卫·科波菲尔》这部带有一点儿“自传”性质的作品。小说中的大卫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成长为一位有成就的作家,这与狄更斯本人的生平有相似之处;课文节选这部分出场的米考伯夫妇,也有着狄更斯父母的影子。狄更斯的主要作品有《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双城记》等。
创作背景
狄更斯生活和创作的时间,正是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前期。狄更斯毕生的活动和创作,始终与时代潮流同步。
他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他以写实笔法揭露社会上层和资产阶级的虚伪、贪婪、卑琐、凶残,以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豪情讴歌人性中的真、善、美,憧憬更合理的社会和更美好的人生,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以其作品篇幅宏大,气势磅礴,内容包罗万象,风格雅俗共赏、丰富多彩,生前即已饮誉国内外,被后世奉为“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的明灯”。
文学常识·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特指19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它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法国作家蒲鲁东最早作出“现实主义是批判”的论断,高尔基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这个定义。
批判现实主义突出的特点是比较广阔和真实地展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十分深刻地揭示现实矛盾。
其代表作家有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等;代表作品有《红与黑》《人间喜剧》《艰难时世》《复活》等。中国明清时期的《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都属于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文体知识·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定义
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写人技巧
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
章回体
日记体
自传体
书信体
不同的标准有
不同的分类
篇幅及容量
表现的内容
语言形式
长篇
中篇
短篇
神话
文言小说
白话小说
小说分类
体制
微型
仙侠
武侠
科幻
悬疑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故事梗概
划分层次
前情回顾:本文节选的是第十一章。小说前面的情节是:大卫·科波菲尔出生前,父亲就去世了。大卫从小和母亲克莱拉、善良的女仆佩格蒂相依为命。天真无知、不知人世险恶的的克莱拉被冷酷阴险的谋得斯通先生哄骗,改嫁给他。大卫遭到谋得斯通的虐待,被送进寄宿学校,他在学校里结识了斯蒂福斯、特雷德尔等人。母亲去世后,谋得斯通霸占了科波菲尔家的财产,把大卫送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
结局(52-54):
“我”有了新的住所,米考伯先生渡过危急关头。
“我”来到货行当童工。
序幕(1-5):
开端(6-23):
米考伯先生邀请“我”做他的房客。
发展(24-44):
米考伯先生一家被催债,靠典当度日。
高潮(45-51):
米考伯先生一家入住监狱。
双线交织
知识延伸
“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是线索人物,串联起了故事情节,推动情节发展。
是故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小说通过大卫的眼睛,
审视黑暗社会现实中的善与恶,表达作者情感。
是故事的叙述者,用第一人称叙事,更加真实可信。
知识链接·叙述人称
叙述人称 优点 缺点
第一人称(有限视角)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局限于个人所见,造成叙述的主观性,且易局限于叙述的时态,不便于对广阔历史主题的叙述。
第二人称(有限视角)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抒情性,便于感情交流。 强制性地把读者拉进了故事中,使读者觉得有点奇怪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叙述自由灵活,客观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叙述者对作品中人物及其命运,对所有事件可完全预知和任意摆布,读者在阅读中只能被动地等待叙述者将自己还未知悉的一切讲述出来,剥夺了接受者的大部分探索、解释作品的权利。
整体感知
找出本文具有“自传性质”的依据,并完成下表。
狄更斯经历 课文中叙写 相似点
1 父亲是英国海军军需处一名小职员
2 父亲常入不敷出,在狄更斯11岁时,因无力偿还债务,进了负债人监狱
3 12岁被迫辍学独自谋生,在一家鞋油作坊当学徒工,给鞋油瓶封口和贴标签
米考伯一度在海军里做过事
米考伯欠债破产,被关进塞德克高等法院监狱
10岁的大卫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小童工,给酒瓶封口和贴标签
负债入狱经历
童工经历
职业
深入研读
仔细品味

思考1:梳理本文中的人物关系。
米考伯太太
(房东太太)
米考伯(房东)
粉白·土豆(童工)
霍普金斯船长
(米考伯的牢友)
米克·沃克(童工)
昆宁先生(账房)
“我”(主人公,童工)
思考2:分析人物形象
(1)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2)小说中的米考伯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是如何塑造米考伯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成长困境
如今,我对世事已有足够了解,因而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不过像我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即使是现在,也不免使我感到有点儿吃惊。好端端一个极有才华、观察力强、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孩子,突然身心两伤,可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说一句话,我觉得这实在是咄咄怪事,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说一句话,于是在我十岁那年,我就成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的一名小童工了。
十岁
家产被占,遭继父遗弃
批判社会的现实和冷漠
(1)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成长困境:污浊、恶劣的劳作环境
……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有个自用的小码头和码头相连,涨潮时是一片水,退潮时是片泥。这座房子真正是老鼠横行的地方。它那些镶有护墙板的房间,我敢说经过上百年的尘污烟熏,已经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了;它的地板和楼梯都已腐烂;地下室里,成群的灰色大老鼠东奔西窜,吱吱乱叫;这儿到处是污垢和腐臭。
成长困境
(1)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我现在还记得,这种买卖的结果之一是有了许多空瓶子。于是有一些大人和小孩就着亮光检查这些瓶子,扔掉破裂的,把完好的洗刷干净。摆弄完空瓶子,就往装满酒的瓶子上贴标签,塞上合适的软木塞,或者是在软木塞上封上火漆,盖上印,然后还得把完工的瓶子装箱。这全是我的活儿,我就是古来干这些活儿的孩子中的一个。
成长困境:繁重、单调、艰辛的劳作
成长困境
(1)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他叫米克·沃克,身上系一条破围裙,头上戴一顶纸帽子。他告诉我,他父亲是个船夫,在伦敦市长就职日,曾戴着黑色天鹅绒帽子参加步行仪仗队。他还告诉我,我们的主要伙伴是另一个男孩,在给我介绍时,我觉得他的名字很古怪,叫粉白·土豆。后来我才发现,原来这并不是这个孩子起初的名字,而是货行里的人给他取的诨名,因为他面色灰白,像煮熟的土豆般粉白。粉白的父亲是个运水夫,还兼做消防队员,以此受雇于一家大剧院。
成长困境:社会底层、贫困的童工伙伴
成长困境
(1)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成长困境:内心世界的痛苦与绝望
我竟沦落到跟这样一班人为伍,内心隐藏的痛苦,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我把这些天天在一起的伙伴跟我幸福的孩提时代的那些伙伴作了比较——我觉得,想成为一个有学问、有名望的人的希望,已在我胸中破灭了。我当时感到绝望极了,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深深地感到羞辱。我年轻的心里痛苦地认定,我过去所学的,所想的,所喜爱的,以及激发我想象力和上进心的一切,都将一天天地渐渐离我而去,永远不再回来了。
残酷的现实却把他拉入社会的最底层,这些理想只能是幻想了
成长困境
(1)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面对如此艰难的成长环境,大卫是否放弃了希望?
在这段时间里,我依旧一直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干着普通的活儿,跟那几个普通人做伙伴,心里仍和开始时一样,感到不应该这样落魄,受这样的屈辱。我每天去货行,从货行回家,以及中饭时在街上溜达,都会看到许多孩子,可我从来没有结识过其中任何一个人,也没有跟其中的任何一个人交谈,当然对我来说,幸亏如此。
成长困境
(1)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自强自立。他被人遗弃后,在恶劣的环境中做童工,获取的是微薄的报酬,却能够独立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积极向上。他渴望读书,想成为有学问、有名望的人,为失学而痛苦,为所处的地位而感到羞耻。
善良宽厚。他为米考伯先生的债务忧心,为米考伯夫妇的困难处境感到痛苦、心碎,主动把剩下的两三先令送给米考伯太太,并帮助米考伯太太典当餐具;米考伯先生入狱后,他到监狱里去探望米考伯先生。
(1)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A.“我结婚以前,”米考伯太太带着双胞胎和其他人领我上楼看房间,坐下来喘口气说,“跟我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当时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不得不招个房客来住。不过,既然米考伯先生有困难,所有个人情感上的好恶,也就只好让步了。”
①写出了米考伯太太结婚前后生活状况的变化,表现了米考伯家庭的困难,也赞美了米考伯太太善解人意、深爱丈夫的性格特点。
(2)小说中米考伯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B.眼下米考伯先生的困难,几乎要把我们给压垮了。”米考伯太太说,“到底是否能让他渡过这些难关,我不知道。当我跟爸爸妈妈一起过日子时我真的不懂我现在用的‘困难’这两个字眼是什么意思。不过经验能让人懂得一切——正像爸爸时常说的那样。
②表现了她的理性和坚强,但她又把娘家以前的辉煌挂在嘴边,体现了她的爱慕虚荣与肤浅的性格特征。
C.外貌描写
米考伯太太是个面目消瘦、憔悴的女人,一点儿也不年轻了。
D.侧面描写
朝街的大门正中,全让一块大铜牌给挡住了,牌上刻有“米考伯太太青年女子寄宿学舍”的字样,可是我从来没有发现有什么青年女子在这一带上学,没有见到有什么青年女子来过这儿,或者打算来这儿,也没见过米考伯太太为接待什么青年女子做过任何准备。
④表现了米考伯太太的能力低下和不务实的思想态度。

(3)小说是如何塑造米考伯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①肖像描写: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大脸盘完全对着我。他的衣服古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双已褪色的大穗子,他的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装饰的,因为他难得用来看东西,即使他用来看了,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
长相滑稽、穿着考究、虚荣、爱面子
②语言描写:“我的印象是,”米考伯先生说,“你在这个大都市的游历还不够广,要想穿过这座迷宫似的现代巴比伦,前往城市路,似乎还有困难---简而言之,”说到这儿,米考伯又突然露出亲密的样子,“你也许会迷路---为此,今天晚上我将乐于前来,以便让你知道一条最为便捷的路径。”我曾见他回家吃晚饭时,泪如泉涌,口口声声说,现在除了进监狱,再也没有别的路了;可是到了上床睡觉时,他又算计起来,有朝一日,时来运转(这是他的一句口头禅)......
言谈幽默、装腔作势、善良、迂腐、盲目乐观
③动作描写:他便戴上帽子,腋下夹着手杖,腰杆儿笔挺地走出来。离开账房后,他还哼起了一只曲子。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
一个不折不扣的乐天派
米考伯是大卫在格林比货行做童工时的房东,最后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因无力偿还账务而身陷囹圄,最显著的特点是得乐且乐,梦想有一天会时来运转,一副盲目乐观的样子,他的爱慕虚荣、乐观,尤其是他乐天知命、债多不愁、喜欢讲排场的性格,使他成为文学中的一个典型形象,后人将这些行为及其背后的思想概括为“米考伯主义”。
“米考伯主义”
对货行的描写
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有个自用的小码头和码头相连,涨潮时是一片水,退潮时是一片泥。这座房子真正是老鼠横行的地方。它那些镶有护墙板的房间,我敢说,经过上百年的尘污烟熏,已经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了;它的地板和楼梯都已腐烂;地下室里,成群的灰色大老鼠东奔西窜,吱吱乱叫;这儿到处是污垢和腐臭:凡此种种,在我的心里,已不是多年前的事,而是此时此刻眼前的情景了。
运用了环境描写,交代了“我”当时工作的地方环境恶劣,展现了当时英国的社会风貌,揭露了盛世下的阴暗面,既让人心生同情,又衬托了人物当时灰暗的心境,表达了作者对人道主义的强烈呼唤。
思考3:鉴赏本文的环境描写。
对米考伯住宅的描写
到达温泽里他的住宅后(我发现,这住宅像他一样破破烂烂,但也跟他一样一切都尽可能装出体面的样子),她正坐在小客厅里(楼上的房间里全部空空的,一件家具也没有,成天拉上窗帘,挡住邻居的耳目。)
运用了环境描写,交代了米考伯先生一家生活的窘境。
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米考伯先生被追债与入狱作铺垫。
侧面突出了米考伯夫妇二人爱慕虚荣的人物形象,升华了文章主题。
思考3:鉴赏本文的环境描写。
对监狱的描写
在它附近会看到一个院子,穿过那个院子,再一直往前走,就能看到一个监狱看守。最后,终于看到了一个看守(我真是个可怜的家伙),我想到了罗德里克·蓝登关在监狱里时,跟他同狱的只有一个人,那人除了身上裹的一块破地毯外,一无所有。
运用了环境描写,突出了监狱环境的简陋;
“我”前去探监,突出了“我”的善良和对友情的珍惜;
讴歌和赞扬了建立在善良正直的人性光辉之上的人道主义,强调“仁爱”的复归,大卫便是作者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思考3:鉴赏本文的环境描写。
(1)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
(2)突出…的环境特点,营造…的意境。
(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
(4)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5)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6)揭示、暗示或升华文章的主题。
(7)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环境描写的作用
总结全文
概括主旨

小说按时间顺序,以大卫的成长经历为线索,记述了他与米考伯一家的交往,通过孩子的眼睛观察社会,写出了十九世纪英国底层的社会生活,写出了周围的人和事对他成长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宽厚、善良、仁爱等美德的赞美,也蕴含着对当时社会丑陋的批判。
归纳主旨
布置作业
课后巩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