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 课件(共15张PPT)-2025-2026学年8年级上《信息科技》(教科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 课件(共15张PPT)-2025-2026学年8年级上《信息科技》(教科版)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信息意识 · 计算思维 ·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 信息社会责任
第二单元 物联网实验流程——灯光警报呼叫器
第2课 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
信息科技 八年级 上册
第2课 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
聚焦
探索
设计
实践
拓展
第2课 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
引入情境
“声动于形,意达于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依靠声音来获取信息,例如电器提示音、交通信号音、提醒铃声等。要想让蜂鸣器在项目中正确工作,我们必须熟悉其硬件特性,并通过程序加以控制。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让蜂鸣器周期性地响起,从而体验信息在物联网系统中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声音提示。
聚焦
探索
设计
实践
拓展
聚焦问题,明确任务
你是否思考过,为什么蜂鸣器能够发出连续或间断的声音?如何通过编程让蜂鸣器按设定的节奏响起?
本节课,我们要通过对蜂鸣器进行硬件连接与程序编写,掌握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的方法,理解声音信息的表达方式,为后续制作灯光警报呼叫器打下基础。
第2课 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
第2课 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
聚焦
探索
设计
实践
拓展
聚焦问题,明确任务
聚焦问题
明确任务
蜂鸣器为什么能够按照一定的节奏响起又停止?
它和LED小灯闪烁的控制原理是否相同?
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如何通过主控板控制蜂鸣器,实现“周期响铃”的效果。
在实验中探索如何让蜂鸣器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发声与静音。
第2课 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
第2课 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
聚焦
探索
设计
实践
拓展
分析问题,探索方法
同学们可以回忆一下我们在上一课点亮LED小灯时的情形,其实它用的是“高电平—亮,低电平—灭”的原理。
蜂鸣器的工作原理与其类似:给它一个电平,它就响;不给电平,它就安静。
那么,关键问题就是,如何通过程序,让它不断“响—停—响—停”,形成周期效果。
第2课 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
第2课 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
聚焦
探索
设计
实践
拓展
分析问题,探索方法:探索要求
1. 观察蜂鸣器的“响—停”现象,思考它和LED小灯“亮—灭”的相似点。
2. 尝试编写一个简单的控制程序,让蜂鸣器能响起来。
3. 进一步思考:如何利用循环结构,让它不断“响—停—响—停”?
4. 调整“响”和“停”的时间间隔,比较不同间隔带来的效果。
第2课 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
第2课 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
聚焦
探索
设计
实践
拓展
分析问题,探索方法:点评展示
基础目标
核心思想
改进优化
蜂鸣器能响起来。
用循环实现“响—停—响—停”。
间隔时间要调整,避免太快或太慢。
第2课 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
第2课 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
聚焦
探索
设计
实践
拓展
梳理思路,设计方案
开 始
按下按钮A?
保持状态1秒
结 束


保持状态1秒
要想用按钮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基础的算法逻辑是如果按下按钮,就给蜂鸣器高电平几秒,再给蜂鸣器低电平几秒,再给蜂鸣器高电平几秒,再给蜂鸣器低电平几秒……周期体现在各个电平持续的时间是相等的。
第2课 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
第2课 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
聚焦
探索
设计
实践
拓展
梳理思路,设计方案:点评展示
基础目标
思考提升
能用循环语句控制蜂鸣器的周期响铃,并合理安排延时,使声音节奏清晰。
除了“响—停”,还能否设计“长响—短响”“快响—慢响”等不同模式?
第2课 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
第2课 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
聚焦
探索
设计
实践
拓展
运用所学,实现方案:实现要求
按照设计的算法实现蜂鸣器周期响铃。
准备
硬件
连接
硬件
编写
程序
运行
调试
第2课 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
第2课 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
第2课 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
聚焦
探索
设计
实践
拓展
运用所学,实现方案:实现示范
准备
硬件
连接
硬件
编写
程序
运行
调试
含有蜂鸣器模块的主控板×1
第2课 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
聚焦
探索
设计
实践
拓展
运用所学,实现方案:点评展示
各小组分享程序运行效果,观察蜂鸣器是否能按设定节奏响铃。
问题:部分同学在领取或连接蜂鸣器时,没有仔细检查接口与器件状态,出现程序明明正确但蜂鸣器无法发声的问题。
建议:实验开始前一定要牢记“检查—确认—使用”,把硬件实验当作科学实验来对待,养成严谨的习惯。
问题:大部分同学能写出让蜂鸣器响铃的程序,但也有同学程序逻辑不清晰,随意设置延时参数,导致响铃周期不稳定。
建议:编程不仅仅是让蜂鸣器能响,更重要的是程序简洁、结构合理,让别人能看懂并复用。
问题:不少同学在调试蜂鸣器出错时,急于反复烧录程序,而忽视了对接线、延时设置等细节的逐步排查。
建议:真正的工程师会先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再逐一验证假设。调试能力才是学习编程的核心素养。
第2课 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
第2课 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
聚焦
探索
设计
实践
拓展
评价交流,拓展练习:拓展性任务要求
评价交流
拓展练习
任务一:尝试调整蜂鸣器的响铃周期,比如从 1 秒改为 0.5 秒或 2 秒,观察不同周期带来的效果。
任务二:将蜂鸣器与 LED小灯 联动,做到“蜂鸣器响时 LED 灯亮,不响时灯灭”,实现声光同步提示。
任务三:思考蜂鸣器周期响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例如定时提醒、倒计时器、安全警报器等。
第2课 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
第2课 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
请互相看看其他同学的程序和效果,进行交流讨论,看看有没有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
聚焦
探索
设计
实践
拓展
全课总结提升
总结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蜂鸣器的基本原理与编程方法,能够利用程序控制蜂鸣器按照设定的节奏响铃,初步体会了物联网系统中声音报警的实现方式。在实验与调试过程中,大家逐渐形成了“检查—确认—使用”的操作习惯,认识到逻辑清晰与参数合理是程序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大家不仅提升了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工程思维和问题排查的意识。
课后学习指导与作业
请同学们在课后尝试修改程序,实现蜂鸣器发出不同节奏报警信号(如快慢交替、长短结合等)的功能,并将效果记录下来。同时撰写一份简短的学习小结,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声音报警与其他方式(如灯光、屏幕显示)结合使用的场景及其优势。
第2课 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
第2课 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
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