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化蝶 》初中音乐教学教案一、教学基本信息授课年级:初中二年级课时:1 课时(40分钟)授课内容:歌曲《化蝶》(根据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改编,阎肃填词)教材分析:《化蝶》是将经典小提琴协奏曲与声乐结合的作品,以 “梁山伯与祝英台” 民间爱情故事为核心,采用 “起承转合” 四乐句结构,四四拍、中速的设定,搭配凝练诗意的歌词,既保留了器乐作品的情感张力,又通过人声传递出故事的悲欢离合,是连接传统民间文化与音乐艺术的优质载体,适合初中生感受音乐情感、理解音乐结构与文化内涵。二、教学目标(一)审美感知聆听歌曲《化蝶》,能准确辨别音乐整体情绪变化,从开头的平缓、中段的起伏到结尾的舒缓,建立音乐情绪与故事场景的关联。通过分析歌曲速度(中速)、节拍(四四拍)及强弱规律(强 - 弱 - 次强 - 弱),感受四四拍带来的稳定流畅感,理解中速与 “优美地” 演奏要求如何共同营造出既深情又略带忧伤的审美氛围。(二)艺术表现掌握四四拍的指挥图示与强弱规律,能跟随音乐准确打拍子,做到强拍清晰、弱拍与次强拍节奏稳定,在集体跟拍中提升节奏感与协作能力。学唱歌曲《化蝶》,重点突破附点节奏、四十六前附点节奏及 “一字多音” 的演唱难点,能完整、有情感地演唱歌词。(三)创意实践结合歌曲旋律与情节,尝试绘制旋律线,用波浪线、直线等不同线条形态表现旋律的上升、下降与平缓,通过可视化方式展现对音乐结构的理解,课后可小组合作对旋律线进行美化创作(如添加色彩、图案对应情节)。以 “化蝶后” 为主题展开想象,小组讨论并构思男女主人公化蝶后的故事片段,尝试用简单的肢体动作(如模仿蝴蝶飞舞)或短句朗诵,配合歌曲结尾舒缓段落进行创意展示,提升音乐联想与实践表达能力。(四)文化理解通过歌词分析与故事梳理,了解 “梁山伯与祝英台” 民间爱情故事的核心情节,认识其作为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的文化地位,理解故事中 “自由”“忠贞” 的情感内涵。对比歌曲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表现形式,了解二者均以年轻主人公对忠贞爱情的追求及最终的悲剧结局打动世人,分别承载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爱情、自由与命运的思考,成为跨越时空的经典文化符号。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歌曲 “起承转合” 结构与旋律线条对应的故事情节;准确演唱歌曲,把握四四拍强弱规律与情感变化。难点:掌握附点节奏、四十六前附点节奏及 “一字多音” 的演唱技巧;理解 “化蝶” 意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聆听法、示范法、小组合作法、实践体验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动画片中 “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 片段,提问学生:“大家知道这个片段来自我国哪个民间爱情故事吗?如果给这个结局起名,你会叫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 “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自然引出本节课主题 —— 歌曲《化蝶》。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流传千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化蝶》,就是根据小提琴协奏曲改编而来,让我们一起通过音乐感受这段动人传说。”初步感知初听歌曲,捕捉情感:播放《化蝶》原唱音频,要求学生闭眼聆听,思考:“这段音乐带给你的整体感受是欢快还是忧伤?故事的结局是喜剧还是悲剧?为什么?”(学生分享后,教师总结:“忧伤中带着希望 —— 悲剧的情节(殉情),但化蝶是重生与自由,传递出浪漫的力量。”)介绍背景,链接文化:展示歌曲背景视频,介绍:“这首歌的词作者是‘时代楷模’阎肃先生,他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灵感,为旋律填上了诗意的歌词。”二次聆听:结合歌谱,让学生观察歌词段落,提问:“歌曲有几段歌词?歌词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三段歌词唱出了梁祝从同窗共读、楼台诀别到殉情化蝶的故事,语言凝练又充满诗意。”分析旋律线:播放歌曲,让学生跟随音乐用手画旋律线,提问:“旋律线整体是上升、下降还是波浪形?对应歌曲中的什么情节?” 师生共同梳理:波浪形,开头平缓(同窗共读)、中段剧烈起伏(楼台诀别)、结尾舒缓(化蝶)。(三)深入探究:解析音乐要素节拍与速度:展示四四拍结构图示,讲解四四拍定义(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强弱规律(强 - 弱 - 次强 - 弱)及指挥图示,教师示范指挥动作,学生跟随模仿,掌握 “强拍向下、弱拍向左、次强拍向右、弱拍回原位” 的指挥要领。播放歌曲,学生跟随音乐打拍子,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节奏偏差,强化四四拍强弱感知。四四拍教学:展示四四拍结构图示:“4/4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 4 拍,强弱规律是‘强 - 弱 - 次强 - 弱’。”教师用指挥棒演示四四拍指挥动作(第一拍向下、第二拍向左倒 S、第三拍向右、第四拍回顶部),学生模仿练习。起承转合结构:结合歌曲四个乐句,解析:起(第一乐句):呈示主题,旋律平缓,讲 “同窗共读”;承(第二乐句):承接主题,旋律稍起伏,讲 “离别铺垫”;转(第三乐句):对比变化,旋律剧烈起伏,讲 “楼台诀别”;合(第四乐句):收束回归,旋律舒缓,讲 “化蝶结局”。(四)学唱实践:内化音乐表达突破难点:聚焦节奏与音准附点节奏练习:找出歌曲中附点节奏乐句,教师用 “拍手 + 口令” 示范,学生分组模仿,纠正节奏偏差。一字多音练习:找出 “一字多音” 乐句,教师慢速模唱,学生跟唱,强调 “拖音要平稳,不抢拍”。分段教唱:融入情感教师范唱:分段范唱,用表情、语气传递情感;学生跟唱。教师巡视,个别纠正音准、节奏问题。完整演唱:升华情感播放纯伴奏音频,学生完整演唱,要求:“结合指挥动作打节拍,注意三段情感的变化”分组合唱:全班分三组,每组唱一段,组间衔接自然,教师点评各组情感表达与节奏准确性。(四)创意实践“化蝶后” 创意构思:提问:“歌曲以‘化蝶’为终点,但蝴蝶象征自由与重生,大家想象一下,梁祝化蝶后会发生什么故事?” 小组讨论 3 分钟,可通过简单肢体动作(如两人一组模仿蝴蝶飞舞)或短句朗诵,配合歌曲结尾段落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感受 “自由”“美好” 的情感表达。走进作者介绍阎肃生平及代表作:阎肃(1930-2016),中国著名剧作家、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被誉为 “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他深耕文艺创作六十余年,以红色经典和传统文化题材见长,作品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感染力。在《化蝶》的创作中,他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器乐语言转化为凝练的歌词,通过 “同窗共读 — 楼台诀别 — 化蝶” 的三段叙事,赋予梁祝传说以声乐灵魂,成为传统故事现代演绎的典范。拓展延伸简介《罗密欧与朱丽叶》:《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西方文学与戏剧史上的经典爱情故事,由英国剧作家威廉 莎士比亚创作,讲述了处于世代敌对的蒙太古家族与凯普莱特家族中的青年罗密欧与朱丽叶,冲破家族仇恨相爱,却因命运捉弄与误会最终双双殉情的悲剧故事。该故事与《梁山伯与祝英台》同为东西方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爱情悲剧,二者均以年轻主人公对忠贞爱情的追求及最终的悲剧结局打动世人,分别承载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爱情、自由与命运的思考,成为跨越时空的经典文化符号。总结课堂总结: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内容:“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化蝶》,还理解了歌曲的结构、节奏,以及背后梁祝传说的文化内涵。音乐让千年故事变得更生动,而故事也赋予音乐灵魂。”六、教学反思需关注学生演唱难点的突破情况,尤其是节奏较弱的学生,可在课后进行个别指导。创意实践环节中,学生的想象与表达能力存在差异,下次可提供更多参考案例,激发学生创意。(共22张PPT)《化蝶》人音版 八年级上化蝶你知道动画片中的片段是我国哪个民间爱情故事吗?如果给这个片段的结局起名,你会叫它什么?化蝶梁山伯与祝英台聆听歌曲,这段音乐带给你的感受是欢快的还是忧伤的?忧伤如果音乐在讲述一个故事,你认为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喜剧还是悲剧?悲剧初步感知创作背景阎肃版本《化蝶》创作于1986年,灵感源自何占豪、陈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及梁祝传说。词作家阎肃在与梁祝文化研究者周静书交流后,以越剧旋律为基底,将传说凝练为三段歌词,融入「碧草芊芊」「彩蝶双飞」等意象,后由郑绪岚、牟玄甫在央视春晚演唱并传唱至今。再次聆听歌曲并观察歌谱,歌曲有几段歌词?三段歌词歌词主要讲述的是什么?歌词以凝练的诗意语言,唱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同窗共读、十八相送的纯真情谊,到楼台诀别的生死之痛,最终殉情化蝶的经典故事。复听歌曲跟着音乐画旋律线,说一说旋律线整体是上升、下降,还是波浪形?这对应歌曲中什么情节?波浪形开头平缓(同窗共读)中断剧烈起伏(楼台诀别)结尾舒缓(化蝶)中速;四四拍画旋律线歌曲的速度和节拍为?学一学四四拍结构图示第一拍(强拍):指挥棒从顶部向下画作击拍动作到下方,略自然回弹。第二拍(弱拍):用回弹动作向左,做一个倒S型动作划到左内边,击拍动作相应小一些。第三拍(次强拍):接着一个弧线划到右外边,手势略自然回弹抬起。第四拍(弱拍):顺着第三拍的回弹,自然轻慢划线到顶部原位。跟着音乐为歌曲打拍子,注意四四拍的强弱规律。节拍练习观察歌曲由几个乐句构成?歌曲运用到了哪种创作手法?4个乐句起承转合学唱歌曲起承转合音乐小词典起承转合结构在四乐句乐段中是应用频率最多的一种结构类型。这种结构类型的乐段能够使音乐主题思想对比鲜明又突出主题。起 :起是音乐的开始,通常用于呈现主要主题或旋律,给听众留下初步印象。它是一个呈示的过程,旨在展示音乐的核心内容 。承 :承是承接过渡的阶段,它通过变化重复或引申发展前面的主题,进一步巩固和扩展音乐的情感和结构。这一部分与前面的起相互关联,形成连贯的过渡 。转 :转是发展的阶段,通常引入新的材料或对比元素,使音乐产生变化和发展。这一部分常常出现调性或节奏的变化,为音乐增添动力和对比效果 。 合 :合是音乐的收束阶段,它通过再现前面的材料或主题,逐渐淡化原主题的特点,最终结束整个音乐片段。合的部分通常使音乐回到初始的调性或和声,完成音乐的闭环 。跟着琴声轻轻哼唱歌曲的旋律,观察旋律与歌词之间有什么特点?观察歌曲中出现最多的节奏是什么,并找出歌曲中的难点节奏。一字多音附点节奏四十六前附点节奏学唱歌曲声韵解码跟随琴声重点学唱最后一个乐句。解决难点节奏和一字多音跟着音乐伴奏完整演唱歌曲三段歌词注意节奏对位完整演唱分组合唱班级同学分为三组,每一组用不同的情感演唱三段不同的歌词。创编环节歌曲以“化蝶”为终点,但蝴蝶意向本身为自由与重生,请你去发挥想象力,想象男女主人公在化蝶后会继续发生哪些故事?阎 肃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著名剧作家、词作家,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一级编剧。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及解放军,开启65载艺术生涯。(1930-2016)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二重唱是核心唱段,多出现于罗密欧与朱丽叶初遇定情、诀别等关键场景。旋律优美、歌词凝练,传递二人冲破家族世仇的炽热爱恋,既推动剧情发展,又凸显爱情对抗仇恨的主题,极具情感感染力。总结这堂《化蝶》的歌唱之旅,不仅是对一段旋律的掌握,更是触碰了中华文化深处对爱情、自由最极致与浪漫的表达。梁祝的传说赋予音乐灵魂,人声与音符则将千古不渝的情愫凝结为永恒。生命虽短暂,艺术却能如化蝶般,承载超越时空的真挚向往与信念之美,镌刻于文化记忆中永存。谢谢观看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创作背景.mp4 化蝶 伴奏.mp3 化蝶.mp3 导入视频.mp4 新教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化蝶》教案.docx 新教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化蝶》课件.pptx 罗密欧与朱丽叶.mp4 阎肃简介.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