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地理试卷(B)卷考试范围:地球运动及地理意义;考试时间:75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下图是黄赤交角和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3.关于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图中角β是黄赤交角②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③目前度数约为23.5°④目前度数约为66.5°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4.假设黄赤交角变为23°,那么地球五带范围的变化是( )A.热带变大,温带变大,寒带变小B.热带变小,寒带变大,温带不变C.热带变小,寒带变小,温带变大D.热带变大,寒带变大,温带变小神舟十八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在酒泉(40°N)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十八号乘组在天宫空间站在轨6个月驻留期间内,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载荷出舱,进行舱外载荷安装及空间站维护、维修等工作。据此完成以下小题。5.纽约(40°N,74°W)的华人全程同步观看此次发射视频,打开电视的最佳时间是( )A.5时50分 B.6时50分 C.7时50分 D.8时50分6.神舟十八号乘组驻留期间,酒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曲线为( )A.B.C.D.“夏九九”是以夏至那一天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有人记载了民间流传的《夏至九九歌》:“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下图为二分二至日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7.“卷席露天宿”时,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 )A.乙、甲之间 B.丙、乙之间C.丙、丁之间 D.甲、丁之间8.下列时间中,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是( )A.“脱冠着罗纱”时 B.“出门汗欲滴”时C.“乘凉进庙祠”时 D.“开柜拿棉衣”时为避免日期混乱,国际上划定了日期变更线。如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日期钟,其短指针固定指向180°经线,长指针随时刻同步转动。据此完成下题。9.图示时刻,伦敦时间为( )A.3时 B.6时 C.9时 D.18时10.此时,新的一天所占范围与旧的一天所占范围之比为( )A.3∶1 B.1∶3 C.3∶4 D.4∶3读图完成11~12题。11.图中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堤岸是( )A.②③ B.①③C.①④ D.②④12.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可调节,为使集热效率达到最高,应保持正午太阳光与集热板垂直,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应为(90°—H)。读图完成下面各题。13.40°S处一年中调节杆高度最小的月份是( )A.12月 B.9月 C.6月 D.3月14.当45°N处集热板与地面夹角从最小增大到最大期间( )A.北半球太阳日出方位变化为东北→正东→东南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小C.南半球正午楼房的影长逐渐增大D.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长下图为我国某地一住宅当天不同时刻太阳光线方位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甲窗位于乙窗的( )A.正西方向 B.正东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16.该日当地的昼长最接近( )A.11小时 B.11小时40分钟 C.13小时20分钟 D.14小时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共52分)17.读北半球“二分二至”时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本题14分)(1)在图中轨道上标出地球公转方向。(2分)(2)地球运行至C点时,太阳直射在____上,此时是北半球的____(节气),日期为____前后,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的地区是____,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____现象。(10分)(3)地球运行至A点时,太阳直射____,并且开始向____移动。(2分)18.读图,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4分) (1)图中AB线是__________(选择填空),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4分)A.晨线 B.太阳光线 C.昏线 D.昼夜分界线(2)按线速度从大到小将A、B、C、D四点进行排列:__________。 (2分)(3)ABCD四点中处于正午12点的是__________,C点地方时为__________,B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 (6分)(4)若C点所在经线为20°W,求此刻北京时间__________。(2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24分)图Ⅰ为某半球日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ON为晨线,虚线为回归线或极圈,图Ⅱ为地球公转二分二至示意图。图Ⅰ 图Ⅱ(1)图Ⅰ为北半球 (节气)的太阳光照图,M点的地方时是 时,O点的昼长是 小时,P点的昼长是 小时。(8分)(2)图Ⅰ中O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此时太阳直射点坐标为 ,北京时间为 时。(6分)(3)图Ⅰ所示的日期,地球位于图Ⅱ中①②③④四点中的位置 ,该位置接近地球公转的 (远日点或近日点),地球的公转速度较 (快或慢)。(6分)(4)图Ⅰ中地球公转从①到②期间,北京市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是 。(4分)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C D C C C A B A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A C A A A D C17.答案:(1)逆时针(2)北回归线(23°26′N);夏至日;6月22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极昼(3)12;A南回归线;北18.(1)c;顺地球自转的方向,进入到夜半球(2)C>D>A=B(3)D;18:00;12:00(4)3:2019.(1)夏至 18 0 6(2)0° (23°26' N,180°) 8(3)② 远日点 慢(4)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 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