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秋季学期高二9月月考地理试卷总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北京时间2023年11月1日上午,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在上海启程,并于北京时间2024年2月5日抵达罗斯海新站(75°S,164°E)附近海域。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在上海启程时,“雪龙2”号船身的影子朝向A.西南 B.东南C.西北 D.东北2.“雪龙2”号抵达罗斯海新站附近海域时( )A.南极各站中,罗斯海新站的黑夜最长B.地球公转位置在远日点附近C.南半球正处于深秋时节D.北京日落时间在18时前3.当南极圈进入极夜时,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约为( )A.35.5° B.40.5° C.65.5° D.72.5°北京时间2019年12月22日12:19,北半球将迎来冬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此刻,日期为2019年12月22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 )A.0 B.1/3 C.1/2 D.2/35.若黄赤交角变为25°,则与原来相比,此日( )①太阳直射点南移 ②太阳直射点北移③北京昼长变长 ④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变为约25°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小明是上海(31°N,121°E)某公司的员工,于7月20日乘坐某航班出差去美国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37°N,121°W)。当小明到达圣弗朗西斯科时,当地采用夏令时,时间拨快了一个小时。如图示意小明此次购买的机票(机票上的时间均为当地官方使用的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该航班沿最近航线飞行,飞机飞行方向为( )A.先向东北方向,后向东南方向 B.先向西北方向,后向西南方向C.始终为东北方向 D.始终为西北方向7.小明乘坐的航班实际飞行时长约为( )A.10小时30分钟 B.11小时30分钟C.12小时30分钟 D.13小时30分钟8.飞机飞行途中,小明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始终处于白天 B.黑夜时间变短C.黑夜时间变长 D.黑夜时间不变读我国某区域(34°33'N,114°49'E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完成下面小题。9.图示时期,该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最可能是( )A.流水沉积 B.流水侵蚀 C.风力沉积 D.风力侵蚀10.关于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区位,正确的是( )A.风沙掩埋 背风坡 B.风沙掩埋 迎风坡C.水灾 高地 D.水灾 远离河流冰川槽谷(U型谷)和冰斗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冰川槽谷的长度、宽度与形成时期的气候特点密切相关。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高山(海拔3600米左右)局部地区冰川地貌分布状况,图中上槽谷和下槽谷形态较完整且分别形成于两次相邻但不同强度的冰川作用时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上槽谷形成早于下槽谷,合理的推测依据是( )①河流的流向及山脊位置 ②下槽谷嵌套于上槽谷中 ③下槽谷形态保存较完好 ④冰斗的形态及开口朝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据上槽谷和下槽谷的形态特征可判断出( )①上槽谷形成时期气温更低 ②下槽谷形成时期冰川规模更大 ③槽谷形成经历了两次冰期 ④两槽谷形成时期气候持续变暖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一般情况下,河流的支流呈小角度(锐角)方向顺主流方向汇入干流。但有时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支流也会呈大角度(钝角)甚至相反方向汇入干流,这种支流水系被称为“倒枝状”水系。下图示意我国东部低山丘陵区某河流水系从甲至乙阶段水系重组的演化过程。甲阶段a河河道上并没有瀑布,乙阶段在B处附近新形成一处瀑布,该瀑布形成后不断向A处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图中河流水系演化至乙阶段时,属于“倒枝状”的支流是( )A.AB段 B.BC段 C.DC段 D.EB段14.“倒枝状”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壳运动隆起 ②地壳断裂下陷 ③河流下切侵蚀 ④河流溯源侵蚀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5.乙阶段,瀑布附近上、下游河谷横剖面最可能是( )A.上游呈“V”形,下游呈“U”形 B.上游呈“V”形,下游呈“V”形C.上游呈“U”形,下游呈“V”形 D.上游呈“U”形,下游呈“U”形河流在山区汇集水源,一路冲出山口,摆脱了侧边的束缚,沿着一定坡度的山麓呈放射状铺展开来,形成了扇状堆积体和“蒲扇”样的河道形态,这就是河流的冲积扇。根据冲积扇所在不同的环境条件,可以将它细分为“旱扇”和“湿扇”,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关于“旱扇”和“湿扇”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湿扇”自扇顶至扇缘颗粒物逐渐变粗 B.“旱扇”发育面积通常较“湿扇”小C.“湿扇”扇上的河流径流年际变化较大 D.我国“旱扇”发育的活跃期是春季17.高空俯视“旱扇”,有时会发现一个个“旱扇”叠置成串珠状,这种现象反映的是山脉的垂直运动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山脉抬升,新的“旱扇”排列在前,旧的“旱扇”排列在后②山脉抬升,新的“旱扇”排列在后,旧的“旱扇”排列在前③山脉下降,新的“旱扇”排列在后,旧的“旱扇”排列在前④山脉下降,新的“旱扇”排列在前,旧的“旱扇”排列在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红色丘陵景观复合区,是在中生代的陆地地层——“红层”上形成的。下图为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组成张掖丹霞陆地地层的主要岩石类型是( )A.② B.③ C.⑤ D.⑥19.张掖红色丘陵区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A.断裂抬升—风化侵蚀—水平挤压—固结成岩B.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抬升—风化侵蚀C.风化侵蚀—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抬升D.水平挤压—固结成岩—风化侵蚀—断裂抬升20.该地红色丘陵区( )A.地表受外力侵蚀作用强烈 B.属良好的储油构造C.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D.适合建设穿山隧道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共40分)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噶顺戈壁位于新疆东部和河西走廊西端连接带(中心区域43°N,94°E)。白垩纪时期,噶顺戈壁仍为淡水湖泊,后因气候变化,湖泊逐渐干涸。噶顺戈壁西北风力极强,在长期风力作用下,该地风蚀残丘广泛分布。一些大规模残丘地带,两侧崖壁分层现象明显,呈现出奇特的“千层饼”景观。图a为风蚀残丘的形成示意图,图b为某游客暑假期间于北京时间18:30时拍摄的“千层饼”岩层照片。(1)分析图a中沙丘的成因。(4分)(2)推测该地“千层饼”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6分)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宁夏平原位于贺兰山以东的黄河两岸,自青铜峡至石嘴山之间,海拔1100~1200米,面积7000余平方千米,自南向北缓缓倾斜。宁夏平原沟渠纵横、稻香鱼肥、瓜果飘香、风光秀美,被誉为“塞上江南”。下图为宁夏平原及周围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图及P处地貌示意图。(1)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并结合材料说明宁夏平原的成因。(4分)(2)P处地貌如图所示,说明P处地貌的形成过程。(4分)(3)结合材料,分析宁夏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原因。(6分)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河口三角洲是河流与海潮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转偏向力在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长江三角洲的研究发现,长江从上游带来的泥沙,首先在喇叭形的海湾形成水下浅滩,然后在海潮流作用下逐渐在崇明岛两侧形成长江北支流和长江南支流。崇明岛等河口岛屿在此作用下不断生长和扩大,并形成长江三角洲,1958年11月21日崇明县划归入上海市。下图示意崇明岛的地理位置。(1)简要分析崇明岛两侧的长江北支流和长江南支流形成的自然原因。(6分)(2)从侵蚀和淤积的角度,分析近几十年长江三角洲生长速度减慢的原因。(6分)(3)相比上海市其他辖区,分析崇明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4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D D B A B B A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D D D C B A C B A21.(1)风力搬运沙粒移动;受到残丘阻挡,风力减弱,沙粒沉积形成沙丘。(2)该地古湖盆沉积时期长,长期经受流水堆积作用;因环境及气候变化,不同时期沉积岩层(沉积物颗粒及组成)差异明显,层层叠压;湖泊干涸后,沉积岩层出露地表,受(季节性流水和长期)风力侵蚀(打磨),崖壁裸露,形成“千层饼”景观。22.(1)两侧地块(贺兰山和鄂尔多斯高原)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黄河自上游携带大量泥沙在此堆积而成。(2)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河流携带大量砾石和泥沙;在河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开阔,流速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3)宁夏平原为冲积平原,地形平坦,便于耕作;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利于农耕;黄河流经宁夏平原,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23.(1)长江径流带来大量泥沙,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和海水顶托作用,在北岸形成水下浅滩;涨潮潮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靠北侧上涌,切割北岸浅滩形成北支流;退潮潮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靠南侧退回,与长江径流汇合共同侵蚀河床,形成南支流。(2)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减弱,输沙量减少;长江干支流建设水库,拦截泥沙,输沙量减少;上游水库建设及调水工程使入海径流量减少,潮水对泥沙侵蚀作用增强;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潮水对泥沙侵蚀作用增强。(3)崇明岛后期并入上海,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崇明岛在上海市主城区外围,与主城区隔江相望,空间距离较远;上海市与崇明岛间交通线路少,通达度低;上海交通线路主要向西连接,崇明岛受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