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平行班标准考1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黄冈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平行班标准考1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北省黄冈中学2028届高一上平行班化学标准考1(2025.9.18)
考试范围: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离子反应 考试时间:19:45-21:00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亚磷酸(H3PO3)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HPO3。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组合正确的是
选项 碱 电解质 酸式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烧碱 蔗糖 NaHS Na2O2 SO2
B Ba(OH)2 CH3COONH4 Na2HPO3 Na2O CO
C KOH BaSO4 NaHSO4 CaO SO3
D 纯碱 H2SO4 NaHCO3 K2O
A.A B.B C.C D.D
2.分类是学习物质化学性质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物质分类及相关性质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类别 相关性质
A MgO 碱性氧化物 能够与水反应生成碱
B Fe 金属 能够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C Na2CO3 碳酸盐 能够与强酸反应生成CO2
D SO2 酸性氧化物 能够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A.A B.B C.C D.D
3.已知SO2是酸性氧化物。由单质到盐的转化关系可表示为:
下列转化关系正确的是
A.CuCuOCu(OH)2CuCl2
B.MgMgOMgCl2MgSO4
C.CCO2H2CO3CaCO3
D.SSO2H2SO4Na2SO4
4.由等质量的石灰石制备碳酸钙的两种实验方案如下(部分反应物或反应条件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方案甲:
方案乙:
A.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在上述①~⑤五个反应中均有涉及
B.X一定是
C.方案乙与方案甲相比,优点为步骤少,纯度高,耗能低
D.若每一步均完全转化,则理论上方案乙一定比方案甲的二氧化碳排放少
5.盐是一类常见的物质,下列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直接形成盐的是
①金属单质 ②非金属单质 ③碱性氧化物 ④酸性氧化物 ⑤碱 ⑥酸
A.⑤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6.纳米材料是一类微粒直径为1~100 nm的材料。将纳米分散到水中,能形成外观均匀的分散系。下列对该分散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加入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
C.在静置状态下很快就会形成沉淀
D.纳米不能透过半透膜
7.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直径为的“钴钛菁”分子分散在水中形成胶体,该分子直径比Na+的直径大
B.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C.可以用滤纸分离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
D.实验室制Fe(OH)3胶体的原理是
8.依据下列实验事实证据,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铜丝能导电 固体不导电
A.铜是电解质 B.固体中不含离子
溶液能导电 熔融能导电
C.在通电条件下发生电离 D.是电解质
A.A B.B C.C D.D
9.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将硫酸钡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②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③固态NaCl不导电,熔融态的NaCl可以导电;④NaHSO4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有氢离子,所以是酸;⑤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能导电,非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不导电
A.仅①③④ B.仅①③④⑤ C.仅①②③④ D.仅①②④⑤
10.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常温下pH=11的溶液中:、Na+、Cu2+、
B.加入锌片能放出H2的溶液中:、K+、、Cl-
C.无色透明酸性溶液中:Na+、、Al3+、
D.含有大量的溶液中:Na+、Mg2+、Cl-、Fe3+
11.在无色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12.下列反应可以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HCl溶液+Na2CO3溶液、HCl溶液+NaHCO3溶液
B.NaOH溶液+HCl溶液、Ba(OH)2溶液+H2SO4溶液
C.BaCl2溶液+H2SO4溶液、Ba(OH)2溶液+CuSO4溶液
D.Na2CO3溶液+HCl溶液、Na2CO3溶液+H2SO4溶液
1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溶液与少量溶液反应:
B.向溶液加入NaOH溶液:
C.铁和稀盐酸反应:
D.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1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盐酸滴在铜片上:
B.醋酸滴在大理石上:
C.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
D.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
15.某无色溶液中只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对其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①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向①所得混合物中加足量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生成;
③将②)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对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 B.可能含有
C.一定含有 D.一定不含
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5分。
16.Ⅰ.分类方法应用比较广泛,属于同一类的物质具有相似性,在生活和学习中使用分类的方法处理问题,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还可以做到由此及彼。如:
(1)C已知 可完成 SO3与 Na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N已知及 可完成NaHS 分别与HCl、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Ⅱ.将少量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加到下列物质中,得到三种分散系,完成相关问题:
甲: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NaOH溶液中;
乙: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冷水中;
丙: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
(3)将丙继续加热煮沸得到红褐色透明液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判断丙中是否成功制备胶体最简单的方法为 。
(5)向经过检验后的丙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会出现一系列变化,先出现和甲中相同的现象,原因为 。
(6)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除去 Fe(OH)3,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来提纯 胶体,实验过程中需不断更换烧杯中的蒸馏水。更换蒸馏水若干次后,取少量烧杯中的液体,向其中加入 溶液,若 (填实验现象),则说明该 胶体中的杂质离子已经完全除去。
17.现有下列物质:①Na2CO3 10H2O晶体;②锌;③氯化氢;④CO2;⑤NaHSO4固体;⑥Ba(OH)2固体;⑦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液体;⑧氨水;⑨稀硝酸;⑩熔融NaCl。
(1)按物质的分类方法填写表格的空白处(填编号):
分类标准 能导电的物质 电解质 非电解质
属于该类的物质
(2)上述物质中有物质之间在溶液中可发生离子反应:,写出一个该离子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将⑨滴加到⑦中至过量的实验现象是 。
(4)将③通入⑧中至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为 。
(5)⑤的溶液中加入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8.某澄清透明溶液中可能含、、、、、、、中的一种或几种(不考虑离子水解),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
②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逐滴滴加盐酸至过量,有气体放出;
③再向②所得溶液中加入溶液,没有沉淀生成;
④再向③所得溶液中滴加足量硝酸酸化后,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步骤①可以推断溶液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
(2)步骤②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根据步骤②、③可以推断出溶液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
(4)步骤④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为 (填化学式)。
(5)通过步骤④不能确定溶液中含有,其原因是 。
19.某兴趣小组对的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1)从组成上看,它与类似,应该属于 (填“酸”“碱”或“盐”)。
【做出预测】
a.溶液呈碱性
b.溶液能与盐酸反应
c.溶液能与溶液反应
【实验设计】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 取少量的溶液,滴加滴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ii 向i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 溶液先变成紫色,后变成蓝色
【得出结论】
(2)上述预测a、c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为探究预测b的正确性,他们又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
【补充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ii 向溶液中滴加溶液 有气泡生成
iv 向溶液中滴加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v 向溶液中滴加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3)①实验ii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通过上述三个实验,可得到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
③对上述实验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小组内同学写出了两个离子方程式。
式一:
式二:
针对实验v你认为刚开始滴加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该是式 (填“一”或“二”)。
【拓展探究】
(4)在两份相同的溶液中,分别滴入相同浓度的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图中Ⅱ代表滴加 (填化学式)溶液的曲线。
②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③ (填字母)点对应的溶液呈中性。
湖北省黄冈中学2028届高一上平行班化学标准考1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C D C C D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D A C A
二、非选择题。
16.(14分,每空2分)
(1)
(2) NaHS+HCl=NaCl+H S↑ NaHS+NaOH=Na S+H O
(3)(胶体)+3HCl
(4)丁达尔效应
(5)由于Fe(OH)3胶体遇到电解质会发生聚沉,形成红褐色沉淀
(6)不出现白色沉淀
(14分,每空2分)
(1) ②⑦⑧⑨⑩ ①③⑤⑥⑩ ④
(2)2HNO3+Ba(OH)2=Ba(NO3)2+2H2O (3)先有沉淀,后沉淀消失
(4)逐渐增强 (5)Zn+2H+=Zn2++H2↑
(14分,每空2分)
(1) 、 (2)
(3) (4)AgCl
(5)步骤②、③中加入盐酸、溶液时,引入了
19.(13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盐(1分) (2)c(1分)
(3) (1分) 二
(4) a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