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C. 左右与实际相同,上下相反D. 左右与实际相同,上下也相同三江区域联合体学校 2025-2026 学年度上学期 9 月月考八年级物理范围:2025 年秋季人教版统编教材9. 关于测量中的误差和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误差是可以避免的B.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C. 错误是可以避免的D. 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消除误差(第 1 章—第 3 章第 1 节)(时间:90 分钟,分值 100 分)题得号分一二三四成绩10. 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 - 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A.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 经过 4s,甲、乙相距 2mC. 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D. 甲、乙两车运动方向相反一、选择题(每题3 分,共30 分)二、填空题(每空1 分,共16 分)1. 生活中对物体长度的估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 普通居民楼一层的高度约为 30dm B. 中学生运动鞋的长度约 15mmC. 教室黑板的宽度约 500cm D. 一元硬币的直径约 2.5m. 小华坐在行驶的公交车上,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他是()装11. 单位换算:((1)72km/h =______m/s;22)3000nm =______mm。A. 静止的 B. 运动的 C. 先静止后运动D. 无法确定1112. 一列高铁在平直轨道上行驶,30min 行驶了 270km,其速度为______km/h,合______m/s。3. 关于声音的特性与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慢 B.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D. 只要物体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3. 声音以______的形式传播,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m/s。4. 弹吉他时,拨动琴弦发声,说明声音由物体______产生;用力越大,琴弦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订______越大。15.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传播,日食现象就是由光的______形成的。4. 如图,将不同齿数的齿轮固定在同一轴上,转动轴时,观察齿轮拨动纸片发出声音的变化。该实验探究的是()16. 一束光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30°,则反射角为______;当入射角增大 1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变为______。A. 声音的传播介质 B.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C.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D. 声音的产生原因17. 某物体运动的 s - t 图像如图所示,0 - 2s 内物体的速度为______m/s,2 - 4s 内物体处于______状态。5. 对于公式v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8. 小阳身高 1.7m,站在距平面镜 3m 处,他在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m;若他向平面镜靠近1m,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 “变大”“变小” 或 “不变”)。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线三、实验题(共25 分)6. 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19. (8 分)在 “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变化” 的实验中:A. 在道路两旁植树造林B.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C. 摩托车安装消音器D. 关闭房间的门窗((1)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______,实验原理是______。7. 某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频闪相机每隔0.2s 拍摄一次。关于该物体的运动情况,说法正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______(选填 “增大” 或 “减小”)斜面的坡度。确的是()(3)某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小车在AB 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根据数据可知,小车做的是______A. 物体从 A 点到 D 点运动的时间为 0.8sB. 物体在 AB 段的平均速度大于 BC 段的平均速度(选填 “匀速” 或 “变速”)直线运动。C. 物体在整个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D. 物体在 CD 段通过的路程为 6.0cm路段路程 s/cm时间 t/s平均速度 v/(m/s)8. 小琳站在穿衣镜前整理衣服,她发现镜子里的自己()A. 左右与实际相反,上下也相反 B. 左右与实际相反,上下不变ABBC40.060.02120.(9 分)探究声音的特性时,进行如下实验:23.(8 分)一辆汽车以 20m/s 的速度向一座高山行驶,司机在某处鸣笛,4s 后听到回声。求汽车鸣笛时距离高山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1)先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观察先后两次发生时橡皮筋振动快慢及声音的特点,记录如下表:序号甲橡皮筋长短相同橡皮筋粗细振动快慢声音尖锐低沉细粗快慢乙相同(2)两次敲打音叉,观察音叉溅起的水花,第一次轻敲音叉,发现溅起的水花较小;第二次重敲音叉,发现溅起的水花较大,而且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前者小些,后者大多了。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1)主要研究声音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有关,即振动的越大,则 越大。越大,则越高。实验(2)主要研究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的有关,即21.(8 分)在 “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实验中:(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______;实验时,玻璃板应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2)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 A,拿未点燃的蜡烛 B 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 B 与 A 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______相等;移去蜡烛 B,在其位置放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 “能” 或 “不能”)承接到像。(3)将蜡烛 A 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______(选填 “变大”“变小” 或 “不变”),像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选填 “变大”“变小” 或 “不变”)。四、计算题(共15 分)22.(7 分)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 90km/h 的速度行驶。(1)若汽车以此速度行驶 2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km?(2)若汽车要通过 300km 的路程,需要多少时间(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八年级物理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 分,共 30 分)1. 答案:A 解析:A 选项,30dm=3m,普通居民楼一层高度约3m,符合实际;B 选项,15mm=1.5cm,中学生运动鞋长度约25cm,不符合;C 选项,500cm=5m,教室黑板宽度约1.5 - 2m,不符合;D 选项,2.5m 远超一元硬币直径(实际约2.5cm),不符合。2. 答案:B 解析: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小华与树的位置随公交车行驶不断变化,因此小华是运动的。3. 答案:C 解析:A 选项,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气体快(如“土电话”利用固体传声),错误;B 选项,所有声音(包括超声波)均由物体振动产生,错误;C 选项,音色是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材料、结构有关(如不同人说话音色不同),正确;D 选项,物体振动频率需在 20 - 20000Hz(人耳听觉范围),且有传播介质,人耳才能听到声音,错误。4. 答案:C 解析:同一轴转动时,齿轮齿数不同,转动快慢(频率)不同,纸片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因此探究的是音调与频率的关系。5. 答案:C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定值,与路程、时间无关(排除A、B);由v = 变形得 s = vt,速度不变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C 正确。6. 答案:C 解析:A 选项(道路植树)、D 选项(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 选项(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 选项(安装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止噪声产生)。7. 答案:D 解析:A 选项,频闪间隔0.2s,A 到 D 共 3 个间隔,时间为\(0.2s×3 =0.6s\),错误;B 选项,AB 段与 BC 段时间相同,若AB 段路程小于BC 段,由 v = 可知AB 段平均速度更小,错误;C 选项,物体在斜面上速度逐渐变大(路程逐渐变长),做变速直线运动,错误;D 选项,若 CD 段刻度尺读数为6.0cm(结合频闪照片刻度),符合实际,正确。8. 答案:B 解析:平面镜成像特点为“等大、等距、对称”,像与物体左右相反(如左手在镜中成右手),上下不变(头部仍在上,脚部仍在下)。9. 答案:C 解析: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由测量工具、方法等引起,不可避免,但可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工具减小(排除A、B、D);错误是人为操作失误(如读错数),可避免,C 正确。10. 答案:B 解析:s - t 图像中,斜率表示速度,甲的斜率大于乙,因此甲速度大于乙(排除 A);经过 4s,甲路程s 甲 = 4m,乙路程s 乙 = 2m,同向行驶时相距4m - 2m = 2m(B 正确);甲、乙速度不同,以甲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排除C);图像均沿正方向延伸,运动方向相同(排除D)。二、填空题(每空1 分,共 16 分)11. (1) 20(解析:72km/h = 72× = 20m/s;(2)3×10-6(解析:3000nm = 3000×10-9m = 3×10-6m = 3×10-3mm12. 540;150(解析:速度v = = = 540km/h,换算为540× = 150m/s13. 声波(或机械波);34014. 振动;响度(解析: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15.直线;直线传播(解析:日食是月球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16. 60°;140°(解析: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30°,入射角= 90° - 30°=60°,反射角= 入射角 = 60°;入射角增大10°后为 70°,反射角也为70°,夹角 = 70°+70°=140°)17. 0;静止(解析:0 - 2s 内路程不变,速度为0;2 - 4s 内路程仍不变,处于静止状态)18. 3;不变(解析:平面镜成像中,像到镜面距离= 物到镜面距离;像与物等大,与距离无关)三、实验题(共25 分)19.(8 分)(1)时间(1 分);v= (2 分)(2)减小(2 分)(解析:斜面坡度越小,小车下滑速度越慢,运动时间越长,便于测量)(3)0.2(2 分)(解析:vAB= = = 0.2m/s)变速(1 分)(解析:vBC= = 0.6m/s,AB 段与 BC 段速度不同,为变速运动。20. (9 分)(1)快慢(或频率)(2 分);频率(2 分);音调(2 分)(2)振动幅度(或振幅)(1 分);振幅(1 分);响度(1 分)21.(8 分)(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 分);竖直(或垂直)(2 分)(解析:玻璃板竖直放置,才能使蜡烛B 与 A 的像完全重合)(2)大小(1 分);不能(1 分)(解析:平面镜成虚像,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3)不变(1 分);变大(1 分)(解析:像与物等大,距离随物体远离而变大)四、计算题(共15 分)22.(7 分)解:(1)已知速度v = 90km/h,时间 t = 2h,由 v = 得:s = vt = 90km/h×2h = 180km(3 分,公式 1 分,代入 1 分,结果 1 分)(2)已知路程s' = 300km,速度 v = 90km/h,由 v = 得:t' = = ≈ 3.3h(4 分,公式 1 分,代入 1 分,计算 1 分,结果 1 分)答:(1)通过的路程是180km;(2)需要的时间约为3.3h。23. (8)汽车 4s 行驶的路程:s 车 = v 车 t = 20m/s×4s = 80m(2 分);声音 4s 传播的路程:s 声 = v 声 t = 340m/s×4s = 1360m(2 分);设汽车鸣笛时距高山的距离为s,则 2s = s 声 + s 车,s = = =720m(4 分)。答:汽车鸣笛时距离高山720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物理月考.docx 八年级物理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