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物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 分,共 30 分)1. 答案:B解析:物理课本厚度约0.5cm(A 错);人体舒适温度约25℃(C 错);中学生100m 跑成绩约 15s(D 错);人步行速度1.1m/s 符合实际,故选B。2. 答案:A解析:树木向后运动,说明所选参照物与树木的位置发生变化。公交车车厢与树木相对运动,而电线杆、地面、建筑物均与树木相对静止,故选A。3. 答案:C解析:声音不能在真空传播(A 错);发声体一定在振动(B 错);声速与温度有关,15℃空气声速 340m/s(D 错);声音在水中传播比空气快,故选C。4. 答案:A解析:s-t 图像中,斜率表示速度。甲的斜率大于乙,故甲速度比乙大,选A。5. 答案:B解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35+2.36+2.37+2.35)÷4≈2.36cm,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分度值,故选 B。6. 答案:B解析:“引吭高歌” 指响度大(A 错);超声波频率高于次声波,音调更高(C 错);响度与振幅有关(D 错);不同乐器音色不同,故选B。7. 答案:C解析:体温计有缩口,未甩时示数不会下降,测量低于原示数的体温时,示数仍为37.5℃,故选 C。8. 答案:B解析:A、C、D 均说明声音传递能量,B 说明声音传递信息,故选B。9. 答案:A解析: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始终不变(A 对);乙做变速运动,速度变化(B 错);t1 时刻路程相等但时间未知,无法比较速度(C 错);未说明时间,无法比较路程(D 错),故选A。10. 答案:C解析: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不可消除但可减小(A、B 错);错误是操作不当导致,可避免(C 对);误差≠错误(D 错),故选C。二、填空题(每空1 分,共17 分)1. 500;3;102. 1mm;3.50(合理即可)3. 振动;空气4. 熔点;05. 200;1006. 信息;减小7. 9:48. 35-42;0.1;用力甩几下三、简答题(每题6 分,共 12 分)1. 答:冬天户外气温低,人说话时呼出的水蒸气(2 分)遇到冷空气,温度降低(1 分),发生液化现象(1 分),变成小水滴,形成“白气”(2 分)。2. 答:“闻其声而知其人” 是因为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2 分)。音色是声音的特性之一(2 分),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方式决定(2 分)。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 分,共 24 分)1. (1)v=s/t (2)停表( 3)0.3 (4)小于( 5)使斜面坡度较小2.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响度(4)振动频率3. (1)外焰( 2)保持不变( 3)0;4五、计算题(共17 分)1. 解:(1)前 2h 行驶路程:s1=v1t1=60km/h×2h=120km(2 分)后 3h 行驶路程:s2=v2t2=80km/h×3h=240km(2 分)A、B 两地距离:s=s1+s2=120km+240km=360km(2 分)(2)全程平均速度:v=s 总 /t 总 = 360km/(2h+3h)=72km/h(2 分)答:(1)A、B 两地距离为360km;(2)全程平均速度为72km/h。2. 解:第一次回声传播距离:s1=v 声 t1=340m/s×0.5s=170m(3 分)第二次回声传播距离:s2=v 声 t2=340m/s×1.5s=510m(3 分)山谷宽度:s=(s1+s2)/2=(170m+510m)/2=340m(3 分,注:回声传播距离为往返距离,需除以 2)答:山谷的宽度为340m。A.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B. 听到雷声预示着可能下雨2025-2026 学年度上学期富锦市第五中学、第六中学第一次月考C. 用超声波碎石D. 超声波能使烛焰晃动八年级物理测试卷测试范围:第 1 章 - 第 3 章第 1 节满分 100 分,限时 90 分钟9. 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如图所示(虚拟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的速度始终不变B. 乙的速度始终不变C. 甲、乙在 t1 时刻速度相等D. 甲通过的路程一定比乙多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0. 关于误差与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错误导致的B. 误差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消除1. 下列估测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A. 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 5cmC. 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 37℃ D. 中学生 100m 跑的平均成绩约为 8s. 如图所示,小明坐在行驶的公交车上,观察到路旁的树木向后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 公交车的车厢B. 路边的电线杆C. 地面 D. 远处的建筑物. 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错误是可以避免的D. 误差就是测量中的错误B.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1.1m/s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7 分)21.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0.5km = _______m 180s = _______min36km/h = _______m/s2.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是3_______,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cm。A.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 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3.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上课时同学们听到老师的声C.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慢D.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无关音是通过_______传播的。4.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虚拟图),由图可知()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_______,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_______℃。A. 甲的速度比乙大B. 乙的速度比甲大C. 甲、乙的速度相等D. 无法判断两者速度大小5.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 2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它在 10s 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m,若该5. 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分别为2.35cm、2.36cm、2.37cm、2.35cm,则该物汽车以同样的速度行驶 2000m,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s。体的长度是()6.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同时听诊器还能_______(选填 “增A. 2.35cmB. 2.36cmC. 2.3575cmD. 2.37cm大” 或 “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6. 关于声音的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7.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为 2:3,运动路程之比为 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_______。8.体温计的量程是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使用前需要_______。A. “引吭高歌” 中的 “高” 指的是音调高B. 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C. 超声波的音调比次声波低D. 声音的响度与振动频率有关三、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12 分)7. 某同学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测量前体温计的示数为37.5℃,未甩直接测量体温为 37.0℃的自己,测量后体温计的示数为()1. 为什么冬天在户外说话时,会看到“白气”?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A. 36.5℃B. 37.0℃ C. 37.5℃ D. 无法确定8.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2. 请解释为什么 “闻其声而知其人”?并说明声音的这一特性由什么决定。3. 探究 “晶体熔化时的特点” 实验:(((1)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_______(选填 “内焰” 或 “外焰”)加热。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_______。3)某晶体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下表是实验记录的数据,根据表中的数据则该四、实验探究题(每空 2 分,共 24 分)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熔化过程持续了_______min。1. 某实验小组进行 “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 实验:((((1)实验原理是_______(用公式表示)。2)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_______。五、计算题(共 17 分)3)如图所示,斜面长 1.2m,小车从顶端滑到底端用时 4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4)若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v2,则1. (8 分)一辆汽车从 A 地开往 B 地,前 2h 以 60km/h 的速度行驶,后 3h 以 80km/h 的速度行驶,求:v1_______v2(选填 “大于”“小于” 或 “等于”)。(1)A、B 两地的距离;(5)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应_______(选填 “使斜面坡度较大” 或 “使斜面坡度较小”)。(2)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2. 某同学探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实验:(((1)如图甲,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起,说明_______。2)如图乙,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的声音逐渐变小,说明_______。3)实验中,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不同,这说明声音的_______与振2. (9 分)某人站在山谷中,大喊一声后,经过0.5s 听到第一次回声,经过 1.5s 听到第二次回声,求山谷的宽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幅有关。(4)用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音叉,发现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这是因为音叉的_______不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物理 答案.docx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第五中学、第六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