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当湖高级中学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9月阶段性测试地理学科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2021年5月19日,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传回第一批火星照片,引发人们去火星开辟第二家园的畅想。完成1-2题。1.“祝融号”火星车降落到火星,表明其已离开A.地月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可观测宇宙2.与目前的火星相比,地球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主要条件是A.液态水 B.稳定的光照 C.深厚的土壤 D.安全的轨道2018年2月8日,南天区出现流星雨。完成3-4题。3.流星发亮的原因是流星体A.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B.捕获太阳带电粒子 C.摩擦地球高层大气 D.反射太阳短波辐射4.某行星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时,地球上的观察者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下图数码代表的行星中,能产生“凌日”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022 年 9 月 5 日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 6.8 级地震,震源深度 16 千米。地震发生后,相关部门立即调派救援力量赶赴灾区开展救援工作。右图为地球圈层示意图。完成5-7题。5.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A.地壳 B.上地幔 C.岩石圈 D.软流层6.关于地球圈层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A.硅铝层在地壳中分布是连续的B.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C.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D.大气的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迅速减小7.在救灾过程中,快速评估地震损失可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① GNSS ② GIS ③ RS ④ BDS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一号”主要研究太阳“一磁两暴(太阳最外两层大气层剧烈的爆发现象)”的起源及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完成 8-9 题。8.“夸父一号”研究的“两暴”及对应的大气层分别为①黑子—光球层 ②日珥—光球层 ③耀斑—色球层 ④太阳风—日冕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两暴”会A.威胁太空中运行的航天器 C.影响地球无线电长波通信B.引起地球低纬地区产生极光 D.使地球上激烈天气概率降低2023年5月,浙江渔民在杭州湾滩涂发现中华鲎(hòu)(图1)。鲎有“生物活化石”之称,早在距今4亿年左右就生活在地球上。图2为地质年代示意图。完成10-11题。10.鲎出现的地质年代是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11.下列地球演化历史特点,发生在甲地质时期的是A.蕨类植物繁盛 B.出现三叶虫C.哺乳动物繁生 D.恐龙大繁生下图为某学校学生制作的简易太阳活动观测装置示意图。完成12-13题。12.用该装置可观测到的太阳活动类型是A.日珥B.太阳风C.太阳耀斑D.太阳黑子13.正确使用该装置观测太阳活动A.只能正午时刻观测B.可直接用肉眼观测C.必须戴护目镜观测D.可在阴天天气观测行星与月亮相伴出现在夜空的现象,被称为“行星伴月”。2023年5月23日(农历四月初五)傍晚,浙江某中学学生观测到7“金星伴月”现象。完成14-15题。14.肉眼观测“行星伴月”时,金星较其它行星明亮,是因为金星A.离太阳近 B.离地球近 C.体积更大 D.发光更强15.从该日起经过三天,该校学生傍晚观测到的月相是A.① B.② C.③ D.④地球上生命出现后,物种数量随着地理环境的改变会出现变化。下图为不同地质时期地球物种数量变化示意图。完成16-17题。16.恐龙灭绝的时期发生在A.① B.②C.③ D.④17.甲地质时期,地球演化史的特点是A.铁矿形成的重要时期B.动物逐渐适应陆地环境C.被子植物开始大量出现D.现代地貌格局基本形成2017年7月22日至8月1日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不向其火星轨道探测器和火星车发出任何指令。NASA有关人员解释:“预计到通信会明显变差,谨慎起见,这段时间我们不会和我们的火星设备交流。我们不想冒险让航天器执行错误指令。完成18-19题。18.这次通信变差与火星、地球、太阳三者相对位置关系相关,该时段火星最可能位于上图中的A. 甲段 B. 乙段 C. 丙段 D. 丁段19.干扰通信的物质直接来自太阳A. 日冕层的带电粒子 B. 光球层的耀斑爆发C. 色球层的日珥抛射物 D. 色球层的太阳黑子北京时间2019年6月27日19时分左右,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下图是地震发生时①②两地观测站地震横波与纵波的走时线图。完成20-21题。20.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岩石圈 B.软流层C.地幔 D.地核21.有关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A.横坐标向右增大,则反映出烈度越来越大B.横坐标向右增大,则反映出震级越来越大C.越靠近震中,纵波与横波到达时的时间差越小D.a线表示纵波,b线表示横波为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某校地理教师带领学生模拟了流水地貌小实验。实验步骤为:先将颗粒大小不均的沙子均匀铺在河道的上部,然后将饮料瓶口对淮河道正中,匀速将饮料瓶中的水倒入河槽。下图为“流水地貌”实验装置示意图。完成22-23题。22.由实验可推知A.甲处为凹岸易侵蚀 B.乙处适宜修建河港C.丙处适宜发展聚落 D.丁处冲走沙子最多2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模拟河道中A.颗粒最大的沙子最先被搬运,最后堆积B.颗粒最小的沙子最先被搬运,最先堆积C.若水流越多越快,则沙子被搬运得越多D.若水流越少越慢,则沙子被搬运得越远下图为小明同学绘制的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他把地球“切成了一块西瓜的形状放在盘子上”。完成24-25题。24.小明绘制的示意图存在部分错误,这些错误有①地核内部结构划分 ②两个分界面的标注③岩石圈的范围 ④深度的数字标注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25.下列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陆地地壳厚度与地形存在相关性B.软流层的上界即为莫霍面C.下地幔为熔融态,属于液态D.地核因压力极大形成固态金属球日照时数是指一天内太阳光线直接照射地面的时间。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夏季、冬季日照时数分布示意图。完成26-28题。26.甲、乙、丙、丁四地中夏季日照时数最大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7.该区域夏季日照时数较冬季长,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 B.昼长 C.风速 D.海拔28.与甲地相比,丙地发展光伏发电的主要优势是A.晴朗天数多 B.太阳能资源丰富C.空气湿度小 D.距消费市场近壶穴是出现在河流中的一种独特地貌,指基岩河床上形成的近似壶形的凹坑,是急流漩涡挟带砾石磨蚀河床而成。壶穴是一种有趣的、极具观贫价值和科学意义的地貌类型。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流中分布的壶穴地貌景观。完成29-30题。29.推测壶穴地貌一般发育在A.径流季节变化大的河流下游B.径流丰富的河流中上游C.河流出山口的山前地带D.流速缓慢的河流入海口30.下列地貌,常与壶穴地貌相伴分布的是A.冲积扇 B.牛轭湖C.瀑布 D.江心洲2023年4月24日2时到8时,太阳引发了一场特大地磁暴。此次地磁暴来自太阳产生的“冲击波”,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日冕物质抛射引起。下图示意太阳大气层。完成31-32题。31.日冕物质抛射A.发生在①层 B.发生在①层和②层C.发生在③层 D.发生在①层和③层32.此次太阳产生的“冲击波”可能给地球带来的影响,正确的是①南北两极出现极光现象 ②指南针不能正确地指示方向③导致大规模的火山地震 ④漠河地区出现“白夜”现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厚田沙漠东临赣江,区内沙岭纵横,沙山广布,沙粒起动风速(使沙粒开始运动的临界风速)达8米/秒,远超西北地区的4.5米/秒。下图为厚田沙漠位置图。完成33-35题。33.与西北地区沙漠相比,厚田沙漠沙粒起动风速更大的主要原因是A.沙粒粒径小 B.地形平坦开阔C.风力较强劲 D.沙粒湿度大34.推测厚田沙漠的沙源主要来自A.西北地区的沙漠B.东南沿海的海滩C.枯水季节的湖滩D.赣江裸露的河滩35.厚田沙漠形成季节的主导风向是A.东北风 B.西北风C.东南风 D.西南风新疆喀尔乌勒村依格孜也尔河阶地主要分布于该河下游大约15km的河段两侧,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阶地(T1阶地、T2阶地、T3阶地、T4阶地)。下图为依格孜也尔河河流阶地剖面图。完成36-38题。36.形成喀尔乌勒村河流阶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C.风化作用D.冰川作用37.喀尔乌勒村河流阶地形成过程中,外力作用影响最大的时期是A.T1阶地形成时期B.T2阶地形成时期C.T3阶地形成时期D.T4阶地形成时期38.图示地区A.地壳持续下降 B.砂砾石层形成于河流阶地之后C.T2阶地形成在T1阶地之后 D.洪水期一般不能淹没T1阶地读中生代和新生代全球气温和降水变化图,完成39-40题。39.白垩纪气候的突出特点是A.暖湿 B.冷干C.冷湿 D.暖干40.从古新世到第四纪,全球总体气温变化特点是A.波动上升B.波动下降C.一直上升D.一直下降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2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1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读我国西北地区某地新月形流动沙丘示意图。完成41-42题。41.下列有关该沙丘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坡面位于迎风坡 B.①②坡面位于迎风坡C.①③坡面以搬运为主 D.①②坡面以搬运为主42.关于草方格与石方格不同治沙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草方格沙障可削减风力,但不能涵养水分B.草方格沙障固沙成本高,但治沙效果较好C.石方格沙障增大摩擦力,涵养水分更有效D.石方格沙障能就地取材,使用寿命更长久在极干旱地区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涸而裂开,在定向风的长期吹蚀下,裂缝逐渐扩大而成为沟槽,沟槽之间常出现高达 5~10 米的垄脊,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垄脊和宽浅沟槽,即为雅丹地貌,下图为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43-44题。43.我国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A.四川盆地 B.东南丘陵 C.准噶尔盆地 D.塔里木盆地44.雅丹地貌的形成分两个阶段,影响这两个阶段的外力作用是A.流水沉积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2023 年 5 号台风“杜苏芮”登陆期间,浙江苍南发生了“‘7·26’大坪村滑坡”灾害,当地及时发布预警并提前撤离,成功避免了 4 户 10 人可能因灾造成的伤亡事故。完成45-46题。45.此次台风监测过程中可以利用A.BDS定位台风中心位置 B.RS获取台风云系影像C. GNSS计算台风降雨量 D.GIS预测台风移动路径46.在外突遇山体滑坡,正确的自救措施是A.向垂直于滑坡前进方向的两侧高处逃生 B.顺着滑坡体前进方向快速撤离C.来不及撤离时可以抱住树木等固定物体 D.保持原地不动及时打电话求救近日,“浙里阳光公益发电站”在浙江丽水龙泉兰巨乡仙仁村正式竣工投运。这也是浙江省内首座公益太阳能光伏发电站,这为偏远乡村打造了一本“阳光存折”。完成47-48题。47.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相关的有A.植物生长 B.地热温泉 C.狂风暴雨 D.火山喷发48.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A.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到达地球,维持着地表温度B.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C.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不太常用的能源D.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大荔沙苑(下图)地表以草滩地、沙地为主,地下发现有古土壤和鹅卵石。唐朝,人们在该地抽取地下水,发展农牧业;明中叶,该地逐渐演变为风沙漫天的荒漠景观,沙丘广布。完成49-50题。49.能够论证大荔沙苑曾有河流流经的地理事象是A.古土壤 B.古牛轭湖 C.鹅卵石 D.草滩50.大荔沙苑由昔日湿地变成荒漠景观的原因有A.过度樵采 B.原为古河流经过后改道,泥沙沉积大C.气候干旱 D.冬春多大风天气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5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 分)材料一 渤海曾有“鱼盆”、“虾盆”之称。但近 30 年来,渤海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大型鱼类基本绝迹,小型鱼类严重衰退,对虾资源降到最低谷,部分渔场报废。材料二 下图为海河流域及附近地区示意图。(1)①处地势落差较大,以河流 侵蚀为主,河谷两侧陡峭,呈“ ”字形;②处地势平坦开阔,以河流 侵蚀为主,河谷变 (宽/窄),深度变 (深/浅)。(5分)(2)图中某地貌名称是 ,属于 地貌。该地貌形成过程中,由于水流速度变 (快/慢),沉积物厚度逐渐变 (厚/薄),颗粒逐渐变 (粗/细)。(5分)5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抛物线状沙丘是常年在单向风或近似单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风积地貌。沙角指向上风向,轮廓呈抛物线状。下图甲为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某抛物线形沙丘示意图,材料二:为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某学校开展了以“流水地貌”为主题的研学摄影展。图中的乙是影展中获奖的一幅景观照片。(1)河流流经乙时,因地形 ,受河岸限制少,形成弯曲的河道。当河曲发展到一定程度,河流 ,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 。(3分)(2)适合建码头的是 (A岸/B岸),原因是_____。(2分)(3)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____。该抛物线状沙丘以堆积作用为主的部位是 __和 __(3分)(4)从水源和自然灾害的角度,分析人们常选择河流阶地作为居住和耕作场所的原因。(2分)答案1-5AACAA 6 ACDAB 11 DDBBC 16 DBCAA21 CBCCA 26 ABDBC 31 CADDA 36 BCDDB41 BD 42 BD 43 CD 44AC 45 BD46 AC 47 AC 48BD 49 BC 50 BD51题(1)下切,V, 侧向, 宽, 浅(2)冲积扇, 流水堆积, 慢, 薄, 细52题(1) 平缓/平坦(1分) 裁弯取直(1分) 牛轭湖(1分)(2) B岸(1分) 凹岸受侵蚀,河道深(1分)(3)东南风 (1分) 乙(1分) 丙(1分)(4)离水源地(河流)比较近,便于取水(1分);地势较高,可避免遭受洪涝的威胁(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