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2026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四平市2026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吉林省四平市四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检测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015年9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举行。下列活动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气球升空 B.放飞和平鸽 C.燃放礼炮 D.彩旗飘飘
2.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图标中,表示实验中会用到明火的是
A. B. C. D.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河水 B.果汁 C.四氧化三铁 D.澄清石灰水
4.中国空间站首次进行“太空养鱼”实验。实验中斑马鱼呼吸所需的气体为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5.化学实验室存放下列试剂,所选仪器错误的是
A.食盐—烧杯 B.澄清石灰水—细口瓶
C.高锰酸钾粉末—广口瓶 D.稀盐酸—滴瓶
6.关于蜡烛燃烧时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你认为无意义的是
A.蜡烛燃烧为什么产生黑烟 B.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是什么
C.是用火柴还是打火机点燃蜡烛 D.蜡烛的成分是什么
7.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如图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用橡胶塞塞住试管
C.给液体加热 D.连接仪器
A.A B.B C.C D.D
8.下列符合下图中C部分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A. B.
C. D.
9.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利用的是液氧、液氮的沸点不同
B.氮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最大,可作为生产氮肥的原料
C.氧气可用于炼钢、气焊、航空航天等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没有使用价值
10.兴趣小组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容器中涌出的柱状泡沫被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产生的泡沫可以被点燃
B.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减小
C.不使用催化剂也可得到“大象牙膏”
D.实验后应将废液倒入指定容器内
二、填空与简答
11.通常情况下,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极易溶于水。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产生白烟,生成氯化铵。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氨气的物理性质: (任写一点)。
(2)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产生白烟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化工厂发生大量氨气泄漏,可用洒水的方法来吸收,原因是 。
12.下图是初中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请按要求选择下列仪器填空。
(1)仪器H的名称是 。
(2)用来夹持试管的仪器是 (填名称)。
(3)可以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填字母)。
(4)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 (填名称)。
13.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空气”。
(1)分类:空气属于 。
(2)推断:在空气中盛有冰水的杯子外壁会出现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
(3)环保:下列保护空气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 B.禁止车辆出行 C.使用清洁能源
14.指出下列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
(1)把块状固体直接丢入试管底部,后果是 。
(2)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向着手心,后果是 。
(3)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后果是 。
15.量筒是常用的化学仪器。
(1)正确读取量筒示数的方法是视线与 保持水平。
(2)请观察图示,量筒内液体的实际体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5mL。
16.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①和实验②需要标识排风图标的是实验 。
(2)实验①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 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剧烈,说明该化学反应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3)实验②中水的作用是 ;某同学在做实验②时细铁丝没能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请帮他查找可能的原因 (写一点)。
三、实验题
17.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可以得到结论:石蜡的硬度小,密度比水 。
(2)将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 。
(3)将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 。
(4)综合分析: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 和 。
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若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3)实验室用AD装置组合制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若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会导致的后果是 。
四、科学探究题
19.人们对空气成分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是无数科学实验探究的结果。
【经典赏析】
(1)拉瓦锡被后世尊称为“近代化学之父”。18世纪拉瓦锡用图1所示装置定量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在密闭容器中,装置中的汞与空气中的 反应,生成固态物质。
【思路启迪】
(2)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对反应物进行了优化,用红磷等进行实验,其原理是通过 (填“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从而达到物质的分离。
【实验回顾】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利用图2所示装置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为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4)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能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现象是 ;若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则会导致测定结果 (填“偏大”或“偏小”)。
(5)该实验可推知反应后剩余主要气体的化学性质是 (写一条即可)。
【拓展实验】用图3所示装置分别进行足量的红磷和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对比实验(装置冷却至室温后结束实验),用压强传感器测定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的压强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
(6)实验前, (填“需要”或“不需要”)检查图3装置的气密性。
(7)根据图4曲线推断:能否用木炭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并说明理由 。
参考答案
1.C
2.B
3.C
4.B
5.A
6.C
7.D
8.A
9.D
10.D
11.(1)有刺激性气味(合理即可)
(2)化学
(3)氨气极易溶于水
12.(1)胶头滴管
(2)试管夹
(3)B
(4)酒精灯
13.(1)混合物
(2)水蒸气
(3)B
14.(1)试管底部破裂
(2)标签被腐蚀
(3)引起火灾
15.(1)凹液面最低处
(2)小于
16.(1)①
(2) 蓝紫 氧气浓度
(3) 防止铁丝燃烧产生的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铁丝没有打磨除锈等
17.(1)小
(2)水雾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 水 二氧化碳
18.(1)铁架台
(2) B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3) 收集的氧气不纯
19.(1)氧气/O2
(2)化学
(3) 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4) 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上升至约刻度1处 偏小
(5)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能与水反应
(6)需要
(7)不能;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前后集气瓶内压强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