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三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三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三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火箭发射流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吊装上塔 B.瞄准定位 C.关闭舱门 D.点火发射
2.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发现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振荡试管 B.两人合作滴加液体
C.连接仪器 D.取液时挤入空气
3.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B.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约为21%
C.空气中PM2.5含量高说明空气质量好
D.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切割金属 B.稀有气体通电能发有色光
C.酒精可作燃料 D.氮气用于生产化肥
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B.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用硫代替红磷
C.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21%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6.氧气可以与木炭、硫、铁丝等物质发生反应。下列关于这几个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从反应条件看:都是点燃
B.从反应现象看:都有“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
C.从物质状态看:反应物是固体和气体,生成物都是气体
D.从物质种类看:反应物都是2种,生成物都只有1种
7.加油站必须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8.用“”表示一个氢原子,能表示两个氢原子的微观示意图是
A. B. C. D.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一定属于混合物
B.只含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不同的物质可以含有相同的元素
D.纯净物都是由同一种原子构成的
10.对于Fe、Fe2+、Fe3+三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所含的质子数相等.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二、填空与简答
11.用化学符号表示:
(1)2个硫原子 。
(2)空气中最多的元素 。
(3)钙离子 。
12.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A表示的微粒的化学性质与 (填字母)表示的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2)图中B表示的微粒是 (用化学符号表示)。B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
(3)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填字母)。
13.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
(1)约占空气体积的气体是 ,它是生产化肥的重要原料。
(2)维持人类生命不可缺少的气体是 ,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等都需要它。
14.根据分子、原子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2)在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氦气由原子构成,则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15.化学反应有多种分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的关系可用如图表示。
(1)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应填充到 (填字母)处。
(2)氧化汞汞+氧气,应该填充到 (填字母)处。
(3)图中b表示 的反应,请写出一个符合b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三、实验题
16.如图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装置。
(1)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情况为 。
(2)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 色火焰。
(3)实验中电烙铁的作用是 。
(4)将水换为细沙 (填“能”或“不能”)达到吸收二氧化硫的目的。
17.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分子的运动情况,利用如图装置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一:将浓氨水加入左侧试管中,3分钟后观察到ba段滤纸气球条先变红。
实验二:换一根用酚酞溶液润湿的滤纸条,微微加热试管,发现ba段滤纸条更快变红。
(1)实验一和实验二对比说明温度升高 。
(2)实验一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还能说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 。
(3)如果将试管放入冰水中,那么用酚酞溶液润湿的滤纸条 (填“会”或“不会”)变红。
18.某实验小组设计如图实验对过氧化氢分解进行探究。
(1)对比实验 ,探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2)对比实验甲和丙,探究 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3)对比实验甲、丁,探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影响的程度,上述实验 (填“能”或“不能”)得出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19.利用下图仪器进行实验,请回答问题。
(1)请写出仪器⑧的名称: 。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实验中,不需要选择的仪器有 (填甲图中序号)。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需放一小团棉花的目的是 ,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该 (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3)若用乙装置收集甲烷(密度比空气小),气体应从导管 (填“a”或“b”)端进入。
四、科学探究题
20.“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再探究:
【回顾历史】
①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用金属汞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汞等实验,第一次明确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②人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分别用红磷、铜粉等进行实验,在不引入新的气态杂质的前提下,将氧气转化为固态的化合物,从而达到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目的。
【重温旧知】
某同学分别用如图两种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回答有关问题。
(1)铜粉在空气中加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用装置二进行实验时,加热铜粉,记录实验中各数据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44mL 36mL 24mL
(3)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 (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
(4)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填字母)。
A.加热时间太长 B.铜粉的量不足
C.推拉注射器次数太少 D.读数时气球内仍留有气体
【创新实践】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的实验原理,老师采用红磷为反应物,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内的气体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它们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
(5)红磷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t2时打开止水夹,最终水面大约上升至集气瓶刻度 (填“1”“2”“3”或“4”)处。
(6)结合图乙曲线,AB段气体压强增大的原因是 ,BC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D
2.C
3.A
4.B
5.C
6.C
7.D
8.C
9.C
10.C
11.(1)2S
(2)N
(3)
12.(1)D
(2) 3/三
(3)E
13.(1)氮气/N2
(2)氧气/O2
14.(1)分子
(2)化学
(3)氦原子
15.(1)c
(2)d
(3) 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 碳+氧气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16.(1)先鼓起后变瘪
(2)明亮的蓝紫
(3)通电放热,使硫粉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4)不能
17.(1)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2)小
(3)会
18.(1)甲和乙
(2)温度
(3)不能
19.(1)铁架台
(2)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①④ 防止加热时试管中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正
(3)b
20.(1)铜+氧气氧化铜
(2)15%
(3)装置二
(4)BC
(5)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1
(6) 红磷燃烧放热使压强增大 燃烧消耗氧气且燃烧结束后装置逐渐冷却使压强减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