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第五中学、第六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第五中学、第六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富锦市第五中学、第六中学第一次月考
九年级化学测试卷
测试范围:第一单元全章、第二单元第 1 节 - 第 2 节
满分100分,限时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化学推动社会发展,下列成就与化学研究无关的是( )
A. 合成新型半导体材料 B. 开发新冠疫苗 C. 研制太空机械臂 D. 制备可降解塑料
下列生活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橙子榨汁 B. 铁锅生锈 C. 玻璃雕花 D. 冰雪消融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医用酒精 B. 蒸馏水 C. 加碘食盐 D. 清新空气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铜丝用作导线 C. 焦炭用于炼铁 D. 金刚石切割玻璃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正确顺序是( )
①加入二氧化锰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收集气体 ④加入双氧水
A. ②①④③ B. ①②④③ C. ②④①③ D. ④②①③
空气成分中,能供给呼吸且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 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 B. 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
C. 直接用手拿蒸发皿 D. 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 镁条 B. 硫粉 C. 木炭 D. 铁丝
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必定加快反应速率 B.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
C. 催化剂可增加生成物质量 D. 没有催化剂反应无法发生
用铁粉除氧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如图),比红磷实验更准确的原因是( )
A. 铁粉能完全消耗氧气 B. 反应不需要加热 C. 铁粉价格更便宜 D. 装置更简单
下列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 氢气 B. 臭氧 C. 氮气 D. 水蒸气
下列反应既属于分解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 甲烷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B. 氯酸钾氯化钾 + 氧气
C. 铁 + 硫酸铜 硫酸亚铁 + 铜 D. 过氧化氢水 + 氧气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
A. 分液漏斗 B. 长颈漏斗 C. 试管 D. 锥形瓶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 硫燃烧生成无色无味气体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的是( )
A. 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瓶内氧气浓度变化)
B. 双氧水制氧气(二氧化锰质量变化)
C. 加热高锰酸钾(剩余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变化)
D.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变化)
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空气是混合物 B. 氧气可用于炼钢 C. 稀有气体可制电光源 D. 二氧化碳是污染物
实验操作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 点燃氢气:先检验纯度,后点燃 B. 排水法收集氧气: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C. 加热试管:先预热,后对准药品加热 D. 装药品:先加液体,后加固体
利用物质物理性质区分的是( )
A. 氧气和氮气 —— 燃着的木条 B. 硫酸和盐酸 —— 氯化钡溶液
C. 铜和铝 —— 观察颜色 D. 碳酸钠和碳酸钙 —— 稀盐酸
对实验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
A. 铁丝不燃烧 —— 氧气浓度不够 B. 水面上升小于 1/5—— 红磷过量
C. 双氧水不分解 —— 未加催化剂 D. 蜡烛熄灭 —— 瓶内没有氧气
化学实验安全操作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水冲洗 B. 闻气体气味:凑到瓶口用力吸气
C. 点燃酒精灯:用火柴点燃 D. 取用固体药品:直接用手抓取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包括物质的______、 、 和 。近代化学的奠基人是 ,他提出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请分类:①液氮 ②生锈铁钉 ③洁净海水 ④碳酸氢铵 ⑤冰水共存物 ⑥石灰乳,其中纯净物有______(填序号),混合物有______(填序号)。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2)高锰酸钾制氧气: ;
(3)硫在空气中燃烧: 。
实验室制取氧气,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发生装置属于______型;收集时若用向上排空气法,依据是______;若用排水法,依据是______。
空气按体积计算,氮气占______,氧气占______。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因为其______;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______。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下列变化:①轮胎爆炸 ②食物腐烂 ③汽油挥发 ④光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填序号)。
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集气瓶底放水的作用是______;红磷测氧气体积实验,放水的作用是______和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某小组探究 “蜡烛燃烧的奥秘”,请回答:
(1)取蜡烛切一小块,放入水中,观察到______,说明蜡烛密度比水小且______。
(2)点燃蜡烛,将冷瓷片放在火焰上方,瓷片上出现黑色物质,说明蜡烛燃烧生成______;将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说明生成水。
(3)熄灭蜡烛,观察到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燃烧,说明白烟具有______性,白烟是______。
如图是某同学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回答
(1)标出图中仪器名称:① ②
(2)指出图中两处错误:a ,
b
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由于氧气 ,又可采用 收集氧气,由于氧气 .
。实验完后发现试管破裂导致原因可能是:① ② .将装置纠正正确后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又出现一个错误 .写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
四、计算题(共8分)
某兴趣小组用铁粉除氧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容积 100mL),实验步骤:①检查气密性;②装入 2g 铁粉除氧剂,塞紧瓶塞;③放置 24 小时后,打开弹簧夹,水进入装置,体积为 20.5mL。
1.铁粉除氧剂的作用是______;(2 分)
2.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结果保留 1 位小数);(4分)
3.与红磷实验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什么?(2 分)九年级化学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C 解析:太空机械臂属于机械工程研究范畴,与化学无关;其余均涉及物质的合成或制备,属于化学研究领域。
B 解析:铁锅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其余均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B 解析:蒸馏水只含 H O 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医用酒精(含酒精和水)、加碘食盐(含氯化钠和碘酸钾)、清新空气均为混合物。
C 解析:焦炭炼铁利用其还原性,需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属于化学性质;其余均利用物理性质。
A 解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步骤为 “查、装、定、点、收、离、熄”,双氧水制氧气需先检查气密性,再装二氧化锰和双氧水,最后收集。
B 解析:氧气能供给呼吸且化学性质较活泼;氮气、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A 解析:B 项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C 项需用坩埚钳拿蒸发皿;D 项仰视读数会导致量取液体偏多。
D 解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固体;镁条生成白色固体,硫粉生成无色气体,木炭生成无色气体。
B 解析: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可加快或减慢),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不影响生成物质量,没有催化剂反应仍可发生但速率不同。
A 解析:铁粉除氧剂能与氧气充分反应,几乎耗尽装置内氧气,而红磷燃烧后仍剩余约 8.6% 的氧气,故铁粉实验更准确。
B 解析:臭氧属于空气污染物;氢气、氮气、水蒸气是空气组成成分或无害气体,不属于污染物。
D 解析:分解反应是 “一变多”,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反应。D 项既符合分解反应特征,又属于氧化反应;B 项是分解反应但非氧化反应。
C 解析:高锰酸钾制氧气需试管(反应容器)、酒精灯(加热)等,无需分液漏斗、长颈漏斗、锥形瓶。
C 解析:A 项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B 项红磷燃烧产生白烟;D 项硫燃烧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B 解析:A 项氧气浓度应逐渐降低至稳定;C 项氧元素质量因氧气逸出而减小,但不会为 0;D 项二氧化碳质量先增加后不变。
D 解析:二氧化碳是空气组成成分,不属于污染物,过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
D 解析:装药品应先加固体后加液体,防止液体溅出;其余操作顺序均正确。
C 解析:铜呈紫红色,铝呈银白色,通过颜色可区分,利用物理性质;其余均利用化学性质区分。
A 解析: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浓度影响燃烧;B 项红磷过量不影响结果;C 项双氧水不加催化剂也会缓慢分解;D 项蜡烛熄灭是因氧气浓度过低。
C 解析:A 项浓硫酸沾皮肤应先擦后冲;B 项闻气味需用手扇闻;D 项不能用手直接抓药品。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2分)
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
①④⑤;②③⑥
(1)铁 + 氧气四氧化三铁 (2)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3)硫 + 氧气二氧化硫
固固加热;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78%;21%;化学性质稳定;制作霓虹灯(或电光源)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②④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吸收热量,降温;吸收五氧化二磷白烟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1)蜡烛浮在水面;难溶于水 (2)碳;水雾 (3)可燃;石蜡固体小颗粒
解:(1)据图可以知道①是铁架台,②是导管,故填:铁架台,导管;
(2)据图可以看出,试管口向上倾斜,导管伸进试管太长,故填:试管口向上倾斜,导管伸进试管太长;
(3)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又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由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实验完后发现试管破裂导致原因可能是加热前没有预热,或是收集氧气结束没有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高锰酸钾受热能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填: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密度大于空气,加热前没有预热,收集氧气结束没有先将导管移出水面,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四、计算题(共8分)
1.与装置内氧气充分反应(2 分)
2.解:氧气的体积分数 =×100% = 20.5%(4分)
答: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20.5%。
3.测定更准确(或无需加热,操作简便等,合理即可)(2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