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教版人文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3课 “永恒的日晷”蒙古包 课件(共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教版人文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3课 “永恒的日晷”蒙古包 课件(共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猜猜这是哪一个民族?
蒙古族
蒙古族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蒙古包是为适应长距离的自由迁徙而创的。
四年人文与社会
“永恒的日晷”蒙古包
“游动”的蒙古包
——————————————
———————————
蒙古包
蒙古包室内
知 识 窗
蒙古包的名称源自蒙语,意为无窗的屋子。蒙古包是游牧民族的一大创举,它是用特制的木架做围栏支撑(哈那),用羊毛毡围裹,用马鬃或驼毛拧成的绳子捆绑而成的。蒙古包的顶部用“乌尼”做支架并盖有“布乐斯”,以呈天幕状。圆形尖顶开有天窗(套瑙),上面盖着四方块的羊毛毡(乌日何),可通风、采光。
CONTENTS
古代人是怎么知道时间的?
同学们,你们现在是怎么知道时间的?
古人的计时方法
在计时工具发明之前,一柱香、一顿饭、一盏茶都是古人的计时方法。
一炷香
一顿饭
一盏茶
晷面
晷针
日晷的构成
底座
蒙古族通过对日出日落的长期观察、掌握了太阳投影的规律,按照太阳照进蒙古包的日影来计算时间。因此,蒙古包就成了“永恒的日晷”。
利用太阳照在蒙古包不同部位的影子来计时,蒙古包就变成 了一个人工“大钟表”。
蒙古族人使用日晷计时已经很久了,据学者考证,2000多年前,蒙古包就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搭盖了。
套瑙
哈那
知 识 窗
蒙古包有计时功能,如夏日第一道晨曦射入天窗的时间是寅时。计算时刻最标准的蒙古包应是四个哈那(十四个头),六十根乌尼(门头上有四根乌尼),门向东南开,这是当初的规定。根据日光照射套瑙外圈、乌尼头儿、乌尼中间、哈那头儿、哈那中间、被桌、正座垫子、东面垫子、碗架腿子等划分时间,计算时间从卯时开始到酉时结束。根据这种规律划分时辰,可以有钟点、有秩序地安排一天的营生。
在辽阔的草原上,散布着一个个白色的蒙古包
它们与天地合一,构成一幅幅绝美的画卷。
美丽的蒙古包航拍
蒙古包是一个半球体,它的套瑙开在正顶上,日出日落阳光都能照进来,不但敞亮,而且也易于空气流通。
从外面看蒙古包,每个方向都似莲花瓣、云头花。里面更是颜色鲜艳、豪放,极富民族特色。
在草原上,尤其是深夜,随里有遭到野兽侵袭的危险,蒙古包是毡子做的,隔音效果弱,易于听到外面的动静,能够提前做好防御工作,在安全上的作用非常明显。
蒙古包不但拆卸、安装、移动方便,而且坚固、防风雨、保暖。包内盘有暖炕,铺有毛皮和毡毯,冬暖夏凉。其在内部使用上也有许多规矩,你们可以查一查,看看从中可以发现什么。
赫哲族的“地窨子”
黑龙江大多数民族使用的“马架子”
我们家乡的少数民族结合自己的生产生活习惯建造了各具特色的民居,从中你发现这些民居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
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