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9月高一地理月考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C B A B B D B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A B A C A1.C 2.B【解析】1.读图可知,木星冲日现象发生时,木星、地球和太阳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木星与地球的距离一年中最近,且在夜晚时观测木星最清晰,A错误、C正确;太阳系各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都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B、D错误。故选C。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地球相比,木星质量和体积较大(引力较大),更靠近小行星带,导致其对小行星的吸引力较大,更易被小行星撞击,B正确;木星没有液态水、表面温度低和卫星数量多与其更易被小行星撞击无关,AC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除了木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也可以产生冲日现象。3.C 4.B【解析】3.月相是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背对着地球,此时地球上的人们看不到月球被照亮的部分,这就是农历初一的月相,称为新月。观察所给的图,在c位置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符合农历初一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的位置关系。所以农历初一月球的位置是c,a是满月,b是下弦月,d是上弦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4.7天后是正月初八,出现的月相应为上弦月,上弦月时,天球上月球与太阳相距90°,一半被照亮的月相黄昏(日落)时可见,从而出现日、月同天景象;日落时月球在最高处(上中天),且月面朝西;3月7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日落方位是西南方地平面,由以上分析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月相变化的规律: 新月(初一) 上弦月(初七、初八) 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满月(十五、十六) 新月 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线,月居中 上弦月 日、地、月三者成一直角 月相变化时日地月的位置关系 满月 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线,地居中 下弦月 日、地、月三者成一直角 月相与农历:春节、端午、重阳和中秋等节日。5.A 6.B【解析】5.从图中年轮宽度和太阳黑子数的相关性曲线来看,两者变化周期相似,太阳黑子增多时,树木年轮宽度也相应增加,太阳黑子减少时,树木年轮宽度也相应减小,但变化并未呈一定比例,说明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关系,A正确,BCD错误。故选A。6.年轮宽度的大小表示植物生长的茂盛状况,植物生长状况一般主要受当地气候条件影响,图中太阳黑子的多少与树木年轮宽度的相关性,表明太阳活动对地球上气候变化会产生明显的影响,B正确;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都不会影响树木的生长,因此不是此图反映的问题,AC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扰动地球大气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在高纬度地区产生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变化,与降水量变化存在相关性。7.B 8.D【解析】7.侏罗纪景观复原图中显示,动物以恐龙为代表,恐龙属于爬行动物,出现在中生代,该时代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B正确;海洋生物的时代一般是指古生代,A错误;远古生物的时代一般是指前寒武纪,C错误;哺乳动物的时代一般是指新生代,D错误。故选B。8.图为侏罗纪景观复原图,该时代为中生代,属于爬行动物的时代,恐龙繁荣,A正确,不符合题意;中生代末期鸟类出现,B正确,不符合题意;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繁荣,C正确,不符合题意;被子植物出现在中生代,但被子植物繁盛时代为新生代,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9.B 10.D【解析】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壳上部为硅铝层,下部为硅镁层,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所以莫霍面也可以说是硅镁层与上地幔的界线,B正确,AC错误;下地幔与外核的界面为古登堡界面,D错误,故选B。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大陆地壳比大洋地壳厚,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所以莫霍面的深度在陆地上比海洋上更深,AB错误;在莫霍面以下,随着深度增加,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加快,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以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全部由岩石构成,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岩石圈与其它三个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11.B 12.A【解析】11.结合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乙时代出现两栖动物和蕨类植物,故乙为古生代;甲时代裸子植物繁盛,且出现被子植物,故为中生代,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乙时代为古生代,古生代末期蕨类植物明显衰退,出现裸子植物,A正确;恐龙灭绝的时代为中生代末期,被子植物出现在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在中生代,BCD错误。故选A。【点睛】地球生物演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地球上出现的第一个生物是结构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此后才出现了多细胞生物;地球上先出现的植物是裸子植物,然后才出现被子植物;先出现的动物是无脊椎动物,然后才出现脊椎动物,并且在新生代最晚期出现了地球上最高级的生物——人类。13.B 14.A【解析】13.古河道最初为澜沧江的一段,因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道逐渐弯曲,两岸距离不断缩短,形成裁弯取直的趋势,应是由②向①演化,随后④中泥石流堆积体堵塞了原河道,河流改道;最后③为旧河道被废弃的阶段,故正确演化顺序为②①④③,B正确,ACD错误。故选B。14.达德沟沟谷沉积物以泥石流堆积体为主,搬运距离短且搬运能力强,沉积物通常粒径较大且磨圆度较差,相比之下瓦约村古河道中的冲积物粒径更细、磨圆度更好,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堆积物是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通过快速侵蚀、搬运形成的产物,它包含着大量地质条件的形成、运动和堆积过程的信息。15.C 16.A【解析】15.由材料可知,图示山体由火山喷发形成,火山活动一般被认为是由软流层中的岩浆喷出地表所致,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C正确,ABD错误,故选C。16.火山喷发是由地球的内力作用所致,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是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A正确;风能、太阳能来自太阳辐射能,BC错;潮汐能主要来自天体的引力,D错误。故选A。17.(18分)(1) 水星 火星、木星(2) 2 太阳系(3) 同向性 共面性 近圆性 互不干扰安全的宇宙环境(4)距离太阳的远近(5)与太阳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液态水;保护生命的大气层;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18.(16分)(1)从副热带地区向高、低纬度逐渐降低。例:天气、海拔、大气透明度、日照时间。(2)能量巨大;分布广泛;清洁;可再生等。(3)青藏高原。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等。19.(18分)(1) 冲积扇 图甲 三角洲 堆积(2) V字 U字(3) b 堆积(4) B A(5)形成过程:河流流经山区时,流速快,搬运能力强;流至山麓地带,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携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沉积,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地貌特点:平面上呈扇形。从扇顶到扇缘,地形逐渐降低,坡度逐渐变小。从扇顶到扇缘,堆积物由粗到细,分选性逐渐变好。从扇顶到扇缘,河流以放射状散开且逐渐变浅形成辫状分支河道。答案第1页,共2页贵阳市观山湖区第一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月考 高一地理试卷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6题,共48分)冲日是指某一行星在绕日公转过程中运转到与地球、太阳几乎成一条直线的位置,而地球恰好位于太阳和该行星之间的一种天文现象。在地球上观测会出现太阳落下,该行星升起,该行星整夜可见。2024年12月8日出现木星冲日现象。下图示意此次木星冲日天体位置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木星冲日现象发生时( )A.正午时分观测木星最清晰 B.木星与地球公转轨道相交C.木星与地球距离一年中最近 D.木星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反2.与地球相比,木星更易被小行星撞击,是因为木星( )A.没有液态水 B.体积质量大 C.表面温度低 D.卫星数量多某中学地理社团组织成员开展月相观测。2025年2月28日为农历初一,经过7天后有同学用肉眼在湛蓝的天空中观测到了日、月同天景象,并作记录。完成下面小题。3.农历初一月球的位置是( )A.a B.b C.c D.d4.7天后同学记录的日、月位置和月相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5.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成反比 D.没有相关性6.此图反映的是( )A.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B.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D.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读侏罗纪景观复原图,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时代被称为( )A.海洋生物时代 B.爬行动物时代 C.远古生物时代 D.哺乳动物时代8.对于图中信息,叙述不正确的是( )A.恐龙盛行 B.鸟类出现 C.裸子植物繁盛 D.被子植物繁盛科学家主要通过对地震波的波速变化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分别是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下图示意沿89°E经线所作的世界某区域地形和莫霍面的剖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莫霍面是( )A.硅铝层与硅镁层的界面 B.硅镁层与上地幔的界面C.上地幔与下地幔的界面 D.下地幔与外核的界面10.莫霍面的特点是( )A.均匀分布在地面以下60千米处 B.在海洋中比大陆上分布深度更大C.界面以下纵波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D.界面以下横波随深度增加而增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甲、乙所示的两个地质年代分别是( )A.古生代、中生代 B.中生代、古生代C.古生代、前寒武纪 D.新生代、古生代12.乙时代的末期( )A.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B.恐龙灭绝C.出现被子植物 D.爬行动物盛行四川省康定市瓦约村遗址在澜沧江一处废弃古河道里。下图为瓦约村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推测瓦约村古河道演化过程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14.与瓦约村沟谷沉积物相比,达德沟沟谷沉积物( )A.粒径大,磨圆度差 B.粒径大,磨圆度好C.粒径小,磨圆度差 D.粒径小,磨圆度好当地时间2023年9月10日,美国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今年第三次喷发,火山活动明显加剧,引发了当地政府和居民的高度关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组成上图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核 B.地壳 C.地幔 D.岩石圈16.火山灰喷出火山口的能量来源是( )A.地球内能 B.风能 C.太阳能 D.潮汐能二、综合题17.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1)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是 ,小行星带位于 和 之间。(填名称)(3分)(2)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 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 。(2分)(3)从运动特征来看,八颗行星绕日公转具具有 性、 性、 性。这为地球上生命的存在提供了 的宇宙环境。(4分)(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 。(1分)(5)地球为什么存在生命 (分别从内部和外部条件描述) (8分)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因自然条件的差异而导致年太阳辐射总量地区差异很大(图甲)。图乙示意全球地表太阳辐射总量随纬度的变化情况。据图描述全球地表太阳辐射总量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并列举影响太阳辐射量的因素还有哪些?(6分)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说出其主要优点。 (4分)(3)指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地区,并分析其成因。(6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1)若河流流出山口,则在山口处常形成的地貌是____地貌,对应____ (图甲或图乙);若河流注入海洋,则在入海口处形成的地貌是____地貌。以上两种地貌都属于河流____地貌。(2)河流中上游河谷横断面大多呈____形,河流中下游河谷横断面大多呈____形。(3)在丁图中,如果河中有沙金,图中 a、b、c、d四处淘金点中产量最高的可能是____,以流水____作用为主。(4)若图甲、乙中两地貌在图丙中都有分布,则图甲地貌在___ 处分布,图乙地貌在____处分布。(5)简要描述图甲地貌的形成过程及地貌特征。(8分)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一地理答案.docx 高一地理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