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2024)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三单元 书法和篆刻的魅力 3.1翰墨菁华 课件(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美版(2024)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三单元 书法和篆刻的魅力 3.1翰墨菁华 课件(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人美版(2024)八年级上册美术课件
第三单元 书法和篆刻的魅力
3.1 翰墨菁华
01
新课导入
02
新课讲解
03
延伸拓展
目录
04
课堂小结
新课导入
第一部分
PART 01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九成宫醴泉铭》碑刻细节
感受到书法中承载的历史文化、书写者的情感,以及背后时代的精神。
新课导入
何尊铭文(拓片)
何尊(青铜器) 周
1963 年陕西省宝鸡市贾村镇出土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展示了最早的金文,字形简洁有力,展现了古代书法的刚劲与力量。
铭文清晰,字形大气雄浑,体现了文字与物质文化的紧密关系。
何尊铭文中出现的“宅兹中国”一词,距今三千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国”一词,代表了当时中国的地理与文化核心。
新课讲解
第二部分
PART 02
任务一:赏析经典书法作品——内容与形式统一
兰亭序(书法,局部) 晋 王羲之 唐冯承素摹本 故宫博物院
王羲之的《兰亭序》记录了他与友人的雅集,情感平和洒脱。书法线条流畅、结体自然,整体布局和谐,表现出书法家的高雅气质。王羲之的作品在形式上展现了艺术的自由与优美。
兰亭序
天下第一行书
任务一:赏析经典书法作品——内容与形式统一
祭侄文稿(书法,局部) 唐 颜真卿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公元 755 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谋反(安史之乱),任平原太守的颜真卿与任常山太守的从兄颜杲卿一起讨伐叛军。
次年正月,史思明攻陷常山,颜杲卿及其子颜季明被捕并遇害,除此之外,颜氏一门还被害了30余人。两年后,战事稍平,颜真卿四处寻找家人尸骨,然而最后却只寻找到颜季明的头骨。
在悲痛欲绝中,颜真卿写下了《祭侄文稿》,以慰季明在天之灵。
背景故事
天下第二行书
反复涂改
任务一:赏析经典书法作品——内容与形式统一
祭侄文稿(书法,局部) 唐 颜真卿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篇书法是颜真卿为祭侄子所写,情感激烈,笔画刚劲雄浑。急促的笔画表现出愤慨与急迫,沉重的笔触则体现出深沉的悲痛,显示了书法的力量和情感的波动。
祭侄文稿
天下第二行书
反复涂改
任务一:赏析经典书法作品——内容与形式统一
黄州寒食诗帖(书法) 宋 苏轼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写的是他在被贬黄州后的诗篇,笔画洒脱、墨色变化丰富,流露出他在困境中的豁达与不屈。字形有节奏感,体现出书法家内心的力量与从容。
天下第三行书
苏轼因与当时的权臣王安石发生政治冲突,被贬至黄州担任地方官。这个时期的他,生活艰难,面临着个人理想和政治上的双重打击。
任务一:赏析经典书法作品——内容与形式统一
小组活动:
每组选择一篇经典书法作品(《祭侄文稿》、《兰亭序》或《黄州寒食诗帖》)讨论:
这幅作品的风格如何与作者的情感和历史背景相关?
你能从字形、笔画、墨色等方面感受到情感的表达吗?
每件书法作品的风格和笔画变化都与作者的情感紧密相连。书法不仅仅是“写字”,它更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艺术表达。
任务二:比较《兰亭序》的不同版本——风格差异分析
王羲之创作《兰亭序》于公元353年,在浙江绍兴兰亭。此次创作背景为寒食节,王羲之与四十多位文人朋友相聚,一同吟诗作对,畅谈人生与文学,气氛愉悦而深刻。在这次聚会中,王羲之写下了《兰亭序》,记录了这次雅集的美好与诗意。
《兰亭序》不仅是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也是他对友情、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王羲之通过流畅自然的行书,表达了对朋友的怀念与感悟,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叹。
任务二:比较《兰亭序》的不同版本——风格差异分析
唐 褚遂良
明 文徵明
清 朱耷
任务二:比较《兰亭序》的不同版本——风格差异分析
唐 褚遂良
明 文徵明
清 朱耷
书法端庄、严谨,展现唐代“尚法”风格,结体工整,法度严明。
精致细腻,章法清朗,体现文人书法的气质与韵味。
自由奔放,笔画轻重变化大,体现了清代书法的个性和自由,符合“尚态”风格。
讲究音韵之美,书法讲究气韵,注重自然流畅与神韵。
晋代书法(尚韵)
强调法度与规范,注重字形的工整与严谨。
唐代书法(尚法)
更多注重笔墨的意趣与个性化,强调情感表达与个性。
宋代书法(尚意)
强调姿态的变化与自由,注重个性与独特风格的表现。
元明书法(尚态)
教师总结
任务三:理解书法审美取向的历史变化
宋代“尚意”书法风格与前代有什么不同?
渡海帖(书法,局部) 宋 苏轼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讲究笔墨的意趣和个性,书法家更加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线条自由流畅。
对比:唐代“尚法”,强调法度和规范,追求工整与规矩,体现了对书法传统和技法的尊重。
任务四:意临经典作品,表现个人审美趣味
王羲之之子王献之所作,写给亲友的书信。
背景
01
用笔自然流畅,行草之间笔意贯通,结体疏朗,体现晋人行书的“尚韵”特点。
特点
02
风格
潇洒自然、含蓄内敛,富有书卷气息。
03
鸭头丸帖(书法) 晋 王献之 上海博物馆
任务四:意临经典作品,表现个人审美趣味
唐初著名楷书家欧阳询临写张翰辞官归隐的故事内容。
背景
01
张翰帖(书法,局部) 唐 欧阳询 故宫博物院
楷书法度严谨,点画精细,转折分明,结构紧密。
特点
02
风格
端庄工整、遒劲挺拔,体现唐代“尚法”的典型风格。
03
任务四:意临经典作品,表现个人审美趣味
黄庭坚自书诗作,宋代“尚意”书风代表作之一。
背景
01
松风阁诗帖(书法,局部) 宋 黄庭坚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笔画劲挺、用笔多侧锋,结体瘦长,字形奇崛。
特点
02
风格
章法疏密有致,节奏鲜明,充满个性化的韵律美。
03
任务四:意临经典作品,表现个人审美趣味
米芾书写自作诗文,行书精品之一。
背景
01
蜀素帖(书法,局部) 宋 米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行气连贯如流水,提按顿挫鲜明,墨色浓淡变化丰富。
特点
02
风格
潇洒飞动、痛快淋漓,体现米芾“尚意”书风和独特的审美趣味。
03
任务四:意临经典作品,表现个人审美趣味
赵孟頫书写曹植《洛神赋》,元代书法代表作。
背景
01
行书洛神赋(书法,局部) 元 赵孟 故宫博物院
兼具唐楷法度与晋行潇洒,用笔圆润,结体端庄。
特点
02
风格
温润秀美、含蓄高雅,体现元代“复古”风格与书法的典雅气息。
03
任务四:意临经典作品,表现个人审美趣味
祝允明自书诗轴,明代行书代表作。
背景
01
行书七律寿砺庵诗轴 (书法) 明 祝允明 故宫博物院
笔画灵动多变,行笔连绵不绝,结构舒展。
特点
02
风格
姿态生动、潇洒畅快,体现明代“尚态”书风的自由与个性
03
选择一件喜欢的作品意临
注意:章法的空间布局;笔画的粗细、顿挫与连贯;情感的融入与表达。
延伸拓展
第三部分
PART 03
书法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书法元素的应用?
广告招牌、产品包装、影视标题、文创周边、服装设计等。
书法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书法如何在现代生活中体现文化内涵?
既在创新设计中保留传统笔意,让笔墨之美融入现代视觉;
也通过日常应用(如招牌、字体)传递汉字韵味;
更在教育与修身中延续 “字如其人” 的人文精神,让传统美学与文化基因自然渗透于当下。
课堂小结
第四部分
PART 04
课堂小结
历代书法风格随时代与书家性格而变化,从“尚韵、尚法、尚意、尚态”体现书法发展脉络。
书法的魅力在于内容与形式、情感与技巧的统一。
在现代生活中,书法作为文化符号依然焕发新的生命力。
人美版(2024)八年级上册美术课件
第三单元 书法和篆刻的魅力
3.1 翰墨菁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