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Unit4 Amazing Plants and Animals.Section A(1a-1d) 教学设计一、新课标主题分析本课时属于“人与自然”主题范畴下的“自然生态”子主题。新课标强调学生应了解自然世界的多样性,培养对动植物的认知与保护意识。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描述动植物特征的形容词及最高级用法,探究动植物的奇妙能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提升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与责任意识。二、核心素养目标语言能力:能熟练运用“beautiful”“big”“fast”等形容词及最高级描述动植物特征;能准确获取听力材料中关于动植物的关键信息,完成排序与匹配任务。文化意识:了解不同国家对动植物保护的文化差异,培养尊重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全球视野。思维品质:通过观察、描述动植物特征,提升逻辑思维与对比分析能力;在探究动植物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学习能力:学会通过“观察-倾听-实践”的路径掌握语言知识,能自主开展动植物特征的调查与分享,提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描述动植物特征的形容词及最高级用法;能准确完成听力任务,提取并匹配关键信息。教学难点:在真实语境中准确、得体地运用形容词最高级描述动植物;理解动植物特征背后的生态意义,建立保护意识。四、教法学法教法:直观演示法、任务型教学法、项目式学习法。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情境创设) 播放一段包含多种动植物的自然纪录片片段,提问:“What plants and animals do you see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 ” 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对动植物的初步印象。 以视觉冲击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动植物的多样性,为新课学习铺垫。新知呈现(1a) 展示1a中的动植物图片(苔藓、蓝鲸、红杉树、猎豹),逐一讲解方框内形容词的含义与用法,重点讲解形容词最高级的构成(如“heavy-heaviest”“fast-fastest”)。 2. 引导学生用这些形容词描述图片中的动植物。 1. 认真倾听教师讲解,做好笔记,尤其关注形容词最高级的变化规则。 2. 尝试用所学形容词描述动植物,如“Moss is small.”“The blue whale is big and heavy.” 系统呈现描述动植物特征的词汇与语法知识,帮助学生构建语言基础。听力训练(1b、1c) 播放1b的听力材料,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顺序给1a中的动植物编号。 2. 再次播放听力材料,引导学生完成1c的匹配任务,之后核对答案并讲解。 1. 集中注意力听录音,完成动植物排序任务。 2. 再次听录音,完成词汇与动植物的匹配任务,然后与同学交流答案,最后听教师讲解。 提升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通过反复听录音,强化对动植物特征及最高级用法的把握。情境操练(1d)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要求学生运用1a中的形容词及最高级,结合1d的示例,就1a中的动植物进行问答,如“What's amazing about the cheetah It's the fastest animal.” 2. 巡视各小组,给予指导和反馈。 1.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问答练习,积极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进行交流。 2. 认真听取教师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表达。 创设互动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形容词及最高级描述动植物,提升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与流利度。拓展延伸(项目式学习) 布置“动植物探秘”项目任务:学生分组选择一种感兴趣的动植物,查阅其特征、能力及生态意义,制作英文海报或PPT,下次课进行展示。 分组讨论,确定探究的动植物,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完成项目任务。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拓展知识视野,培养信息整合、英语表达及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深化对动植物生态价值的理解。总结升华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形容词、最高级用法及动植物知识,强调保护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渗透版权意识,如在查阅资料、制作海报时尊重信息来源的知识产权。 跟随教师一起回顾知识,认真倾听教师的总结和倡导。 梳理知识要点,强化学习成果,同时渗透生态保护意识和版权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业布置 完成“动植物探秘”项目的资料收集与初步整理。 2. 用所学形容词及最高级描述家中或小区里的一种植物或动物,写一篇50词左右的英文短文。 1. 积极参与项目任务,认真收集整理资料。 2. 观察身边的动植物,完成英文短文写作。 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将语言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六、教学反思优点主题融合自然:将语言学习与“人与自然”主题深度融合,通过丰富的动植物素材,既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培养了生态保护意识,符合新课标对学科育人的要求。任务设计分层:听力训练和情境操练由易到难,项目式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空间,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提升了课堂参与度。核心素养落地:在教学各环节注重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如通过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通过生态讨论培养文化意识和思维深度。不足时间分配欠合理:在拓展延伸的项目式学习环节,课堂上的引导和说明时间稍显不足,部分学生对项目任务的理解不够清晰,可能影响后续成果的质量。个体指导待加强:在小组操练和项目讨论中,对于语言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的个别指导不够充分,导致他们在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上有所欠缺。版权意识渗透不足:在项目式学习的要求中,对版权意识的强调不够具体,学生在查阅资料和引用信息时可能缺乏规范意识。改进措施优化时间管理:在今后的教学中,提前对项目式学习的任务要求进行详细解读和示例展示,确保学生明确任务目标和操作步骤,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强化个体指导:针对语言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在课堂中增加一对一或小组内的互助指导环节,帮助他们逐步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细化版权指导:在项目式学习中,明确告知学生版权规范,如注明信息来源、引用资料的正确方式等,通过具体案例讲解,让学生切实掌握版权知识,培养良好的学术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