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2课时《绒花》教案(表格式)2025--2026年八年级上学期人音版[2024]音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第2课时《绒花》教案(表格式)2025--2026年八年级上学期人音版[2024]音乐

资源简介

《绒花》教学设计
课题 《绒花》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音乐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绒花》是电影《小花》的插曲,由刘国富、田农作词,王酩作曲。歌曲以委婉抒情的民歌风为基调,旋律清新流畅、优美动听,歌词以“绒花”比喻革命年代农家少女(如小花)的牺牲与奉献精神,承载红色文化内涵。本课通过欣赏、分析、实践,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美,理解时代精神,落实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感知歌曲“中速、抒情”的风格,辨别装饰音(如波音)对情感表达的作用,提升音乐感知力。艺术表现通过哼唱、模唱旋律片段,把握节奏与音准,用歌声表现歌曲的委婉韵味。文化理解了解作品时代背景(革命年代),理解“绒花”的象征意义,体会奉献精神的当代价值。创意实践尝试旋律创编、跨艺术融合(如编舞、配诗),激发音乐创意与综合表达能力。
重点 体会歌曲委婉抒情的旋律风格与真挚情感;理解“绒花”的象征意义及革命精神。
难点 把握装饰音的韵味与情感传递;深度理解奉献精神的时代价值,实现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1. 播放电影《小花》经典片段(战斗场景+小花形象);2. 提问:“影片中的小花给你什么印象?你觉得‘绒花’可能象征什么?” 1. 观看片段,感受故事氛围;2. 思考并回答问题,关联“绒花”与人物精神。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理解歌曲背景做铺垫。
新课讲授(15分钟) 步骤1:背景介绍① 讲解《小花》故事(革命年代,农家少女小花的牺牲);② 介绍词曲作者及民歌风特点。步骤2:分段聆听分析① 完整播放,引导关注旋律起伏、装饰音;② 分段解析: 第一段(“世上有朵美丽的花”):分析装饰音(波音)的“柔美”效果; 第二段(“热血染红它”):对比节奏变化,体会情感升华;③ 提问:“哪句装饰音最打动你?为什么?” 1. 倾听背景,梳理“时代→创作”关联;2. 完整→分段聆听,捕捉旋律细节;3. 思考并回答装饰音的情感作用。 1. 建立“音乐+文化”关联,理解背景对情感的支撑;2. 从旋律、装饰音切入,培养审美感知;3. 引导主动思考,深化情感理解。
课堂练习 练习1:旋律哼唱① 钢琴弹主旋律,引导跟随哼唱(强调装饰音韵味、气息连贯);② 纠正音准、节奏,示范深情演唱。练习2:情感讨论① 分组讨论:“‘绒花’象征什么?结合时代,如何理解奉献精神?”;② 巡视指导,关联当代奉献案例(如抗疫志愿者)。拓展尝试(可选):引导为旋律创编和声或朗诵词,鼓励创意。 1. 跟随钢琴哼唱,调整音色、气息,模仿深情表达;分组讨论,分享对“绒花”与奉献的理解;3. (可选)尝试创意拓展,展示想法。 1. 哼唱实践提升艺术表现,强化旋律记忆;讨论联结文化理解,从革命延伸至当代,深化精神认知;3. 创意实践激发创造力,让学习更开放。
课堂小结(3分钟) 总结核心:旋律美→情感真→精神深(绒花=奉献);2. 提问回顾:“哪一点最深刻?如何理解音乐与精神的关联?” 1. 跟随回顾重点;2. 分享学习收获,关联音乐与精神。 1. 梳理知识逻辑,强化“审美→表现→文化”素养链;2. 引导自主提炼感悟,实现情感升华。
板书 《绒花》——电影〈小花〉插曲 风格:委婉抒情 · 民歌风 情感:奉献 · 深情 象征:绒花 → 革命年代的牺牲精神
十、教学反思装饰音体会:是否通过“有无装饰音对比聆听”加深学生理解?需优化方法。文化讨论深度:学生对“奉献精神”的当代关联是否充分?可补充更多案例(如航天人、基层工作者)。创意实践参与:任务梯度是否合理?后续可设计“低门槛+分层任务”,提升参与度。(聚焦核心素养落地效果,反思细节优化方向。)设计思路:以“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创意实践”为脉络,通过视听结合、分段解析、实践拓展,让学生在“听、唱、思、创”中感受音乐魅力,厚植红色情怀,落实核心素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