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6课《辛德勒的名单》教案(表格式)2025--2026年八年级上学期人音版[2024]音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第6课《辛德勒的名单》教案(表格式)2025--2026年八年级上学期人音版[2024]音乐

资源简介

《辛德勒的名单》教学设计
课题 《辛德勒的名单》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音乐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音乐以单旋律线条(小提琴主奏)、哀婉调式 为核心,串联“苦难→救赎→铭记”的电影叙事,是“影视音乐渲染情感、传递人文思考”的经典范例,承载反战与人性向善的文化内涵。八年级学生对“二战历史”有基础认知,但对“影视音乐如何‘以音传情’”理解较浅;具备初步音乐感知力,需通过“历史关联+情感体验”深化审美与文化理解。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捕捉旋律“哀婉、深沉”的情绪,理解小提琴音色(如揉弦、滑音) 对“苦难、救赎”意境的塑造。艺术表现:分析旋律“级进下行(如3 6 3 6 )、重复句式”的特点,哼唱主题片段,体会影视音乐的情感渲染力。创意实践:为旋律设计肢体动作/画面联想(如“黑暗中伸出的手” ),用艺术形式诠释音乐内涵。4. 文化理解:关联“辛德勒保护犹太人”的故事,领悟影视音乐承载的“反战、人性向善”精神,激发和平反思
重点 把握旋律的哀婉特质,哼唱主题片段,理解影视音乐与剧情的情感关联。
难点 体会小提琴音色、旋律线条 对“苦难→救赎”的递进表达;用创意形式诠释音乐的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播放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片段(聚焦“犹太区苦难场景+主题音乐响起” ),提问:“画面传递什么情绪?音乐如何强化这种感受?” 2. 引出课题:“这就是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主题音乐——用旋律讲述苦难与救赎。” 1. 观看片段,描述“压抑、悲痛”的情绪2. 初听音乐,感知“哀婉旋律与画面的融合”。 借影视片段 激活历史与情感记忆,搭建“音乐→剧情→人文思考”的桥梁。
讲授新课 背景与关联:1. 介绍电影故事:“二战期间,辛德勒用工厂保护犹太人,主题音乐贯穿‘苦难→救赎→反思’的叙事。” 2. 讲解作曲:“约翰·威廉姆斯用小提琴主奏(如揉弦表现挣扎,长音传递希望 ),让音乐成为‘无声的旁白’。” 旋律感知:播放全曲(小提琴版),引导 闭眼聆听+联想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如逃亡的人、黑暗的街道 )” 分析旋律特点:出示简谱,标注级进下行旋律(如3 6 3 6 5 4 3 2 )→ 营造“压抑、苦难”的氛围;指出重复句式(如3 6 3 6 多次出现 )→ 强化情感记忆。 引导 哼唱主题片段 :“用平缓、深沉的气息,模仿小提琴的哀婉音色,感受旋律的‘诉说感’。” 情感深化:分段聆听(苦难段、救赎段),提问:“哪部分更‘沉重’?哪部分有‘微光’?音乐如何体现?(如旋律上行/音色变化 )”关联剧情:“当辛德勒救下犹太人时,旋律的小提琴揉弦变缓、音高提升 → 象征‘救赎与希望’。” 3. 拓展讨论:“音乐在电影中‘多次出现’,对‘深化主题’有何作用?” 1. 背景关联:倾听故事,理解“音乐服务剧情”的意义;识别“小提琴音色”与“情感表达”的关联(如揉弦=挣扎 );旋律感知:闭眼联想,描述“黑暗、逃亡”等画面;分析级进下行、重复句式的听觉感受; 哼唱片段,体会“用气息模拟小提琴”的哀婉;3. 情感深化:对比段落情绪,识别“旋律上行/音色变化”的表意;讨论“音乐重复”对主题的强化作用(如加深苦难记忆、突出救赎珍贵 )。 从背景→旋律→情感 分层剖析,通过“哼唱、联想、对比”,让学生掌握影视音乐“以音传情”的技巧,深化文化理解。
课堂练习 创意联想:任务:为旋律设计肢体动作/绘画,表现“苦难→救赎”的情感变化(如苦难段:低头、缓慢移动;救赎段:抬手、微光闪烁 );提示:结合“辛德勒名单”的象征物(如“名单上的名字=生命希望” )。 2. 小组展示:分组创作,用“动作+旁白”或“绘画+讲解”呈现音乐内涵;教师点评:聚焦“音乐与创意的情感契合度”(如“动作的缓慢能否呼应旋律的深沉” )。 1. 分组讨论,设计动作/绘画;2. 展示成果,用艺术形式诠释“音乐→情感→剧情”的关联。 强化对影视音乐“情感渲染力” 的理解,通过“创意输出”提升审美表达与文化共鸣。
课堂小结 1. 总结核心:“《辛德勒的名单》主题音乐,用小提琴哀婉旋律、级进下行线条,串联‘苦难→救赎’的剧情,传递反战与人性向善的精神。” 2. 提问升华:“听完音乐,你对‘战争与和平’有什么新思考?” 3. 齐唱/哼唱主题旋律,以“音乐回望历史”,升华情感。 1. 回顾“旋律特点→情感表达→文化内涵”的逻辑;2. 分享“珍惜和平、反对战争”的思考;3. 齐唱/哼唱,抒发对“人性光辉”的敬意。 串联“音乐→精神→行动” ,将审美体验升华为“反战、和平”的文化思考。
板书 书写板书:《辛德勒的名单》主题音乐 乐器:小提琴主奏(揉弦诉苦难,长音盼希望)` 旋律:级进下行(压抑) 局部上行(救赎)重复句式(深化情感) 情感:苦难 → 救赎 → 铭记 内核:反战精神 · 人性向善`
十、教学反思1. 优势:影视片段+旋律联想,有效激活历史与情感记忆;哼唱小提琴旋律,降低“器乐理解”的门槛,学生参与度高。2. 不足:部分学生对“旋律‘救赎段’的上行变化”感知不明显,创意表达(如动作设计)的深度需加强。3. 改进:增加旋律线对比板书(苦难段下行、救赎段上行 );提供“辛德勒救人”的影视片段+音乐同步分析,强化“音画关联”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