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共4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共4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48张PPT)
牵黄擎苍,锦帽貂裘,
挽弓射箭时的他慷慨激昂;
骤雨穿林,芒鞋竹杖,
吟啸徐行时的他开朗旷达;
【学习目标】
1.通过品味语言,说出词中景物描写的特点。
2.通过对比人物形象,体悟词人的怀古之情。
3.通过讨论探究,学习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4、理解词作写景、咏史、抒怀相结合的写法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2022年毕业典礼寄语同学们:
祝愿同学们,“风雨无阻定风波”。
文学是人类精神的避难所。 ——鲍鹏山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2022年毕业典礼寄语(节选)
同学们,九百四十年前,在黄州的一场雨后,苏轼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写于苏轼人生的灰暗时刻。面对风雨坎坷、流言嘈杂与现实困境,他的逸怀浩气,超凡洒脱,支撑过多少人走出了人生低谷!他告诉我们,面对喧闹世界,要安顿身心徐徐前行;面对坎坷山路,要轻装上阵快意平生;面对易变世事,要聚散随缘达观自在。
管他雨骤风狂,任他花凋叶落,我自闲庭信步,任尔东西!手持竹杖,脚踏草鞋,风凉酒醒踏归途,无所谓风雨,无所谓天晴,一壶浊酒尽余欢!
希望同学们日后无论遇到何种人情事变,都能随缘尽性,达观豁达。哪怕处在人生的“萧瑟处”,仍能静心感受晚风拂柳、山外青山。
希望同学们永葆清澈之心,拥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自在从容,天有风云,心无跌宕。
希望同学们相信梦想的力量,相信善良的力量,相信心静的力量,相信相信的力量,掌好人生之舵,奔赴数字大海,弘道崇德,经世致用!
咏史怀古诗词往往是作者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而抒发自己的感慨或抒己之怀。
*标志:标题中带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其前加“咏”,或在其后加“怀古”“咏怀”。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己志 (重点)
*手法:用典、双关、对比、反衬、借古讽今、吊古伤今、借景抒情、虚实结合
*情感:昔盛今衰、壮志难酬、借古讽今、怀才不遇
咏史怀古诗词(重点)
怀古诗
观眼前之景
怀古之人事
抒一己之情
关于【词】
地位——诗余
音乐——曲子词 词牌——曲调
格式——长短句
字数
小令 58字以内
中调 59-90个字
长调 多于91个字
风格
婉约(男女恋情、离愁别绪)
豪放(内容广阔、意境丰富)
文题释义
念奴娇 赤壁 怀古
写景 抒情
(词牌)
(题目)
(地点)
知人论世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文学成就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与江西诗派创作者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散文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书法
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法四大家”
绘画
“湖州竹派” 代表人物,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画中绘有一枝枯木,虬屈的姿态有如扭曲挣扎而生的身躯,显示出了无穷的活力,气势雄强。树脚下有一怪石,石状尖峻硬实,石皴却盘旋如涡,方圆相兼,既怪又丑,似快速旋转,造成画面的运动感,更能显现出此石顽强的生命力。怪石、古木并不是因物象形,也不是凭空臆造,而是画家借把熟悉的奇石、古木画在一起,更鲜明地表露了作者耿耿不平的内心。石后绘有数枝焦墨细竹,给人以希望之感。整个画面的意境,荒空而沉郁;石之盘旋,似乎凝聚着不平之气。古木虬屈向上,权梢冲出右边画外,突破了扭曲盘结,冲向天际。古木与怪石的巧妙结合,通过情绪表象的描绘,显现出更深层的理念。
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一门三学士
王安石
变革
司马光
守旧
苏轼
自题金山画像
宋朝 ·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被贬第一站-黄州(1079-1084)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寒食帖》天下第三行书
被贬第二站-杭州(1089-1091)
被贬第三站-惠州、儋州(1094-1100)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21岁出仕
22岁丧母
28岁丧妻
29岁丧父
43岁入狱
47岁丧子
50岁后一贬再贬
在65岁走到尽头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讽议朝政,随后又摘取大量苏轼诗文为证。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
据《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
“乌台诗案”由此得名。
乌台诗案
解题
“念奴娇”:词牌名。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流传千古,又名“百字令”、“大江东去”或“酹江月”。
历经“乌台诗案”的东坡,入狱103天,九死一生,在黄庭坚等人力保之下,丢官去职,惨遭贬谪。
元丰五年,47岁的东坡被贬黄州两年有余,生活拮据而窘迫,“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政治亦不得志,虽任“团练副使”,实则不过是一个“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的闲职。
登临赤鼻矶,祭奠江月,苏文忠“不尽语”,将《赤壁赋》“裁成‘大江东去’词”。
背景探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lěi)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qiáng lǔ)/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fà)↘。人生/如梦,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
诵读诗词
思考:这首词上下阙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活动三:疏通章句,翻译全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把千古年来的杰出人物冲洗得干干净净。在那久远的古战场的西边,人们说那里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只见乱石嶙峋,直插碧霄;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崖岸,卷起一层层浪花仿佛一堆堆积雪。江山如同一幅美丽的图画,每个时代都涌出了无数英雄豪杰。
活动三:疏通章句,翻译全词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勃勃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中拿着羽扇头上戴着纶巾,谈笑之间,曹军的战船便灰飞烟灭。如今我神游三国古战场,可笑我如此多愁善感,以致过早长出了满头的白发。人生如同一场梦,举起酒杯奠祭这江上的明月吧。
具体要求:依据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填写下表,体会苏轼的志士之慨。
《念奴娇·赤壁怀古》特点分析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语言标志
意象
题材
表现手法
思想情感
怀古
历史人物:周瑜。历史遗迹:赤壁。自然景物:大江、波浪
历史人物;历史遗迹
用典(怀古伤己);直抒胸臆 
缅怀古代英雄,表达怀才不遇、华年已逝、壮志难酬的郁愤之情
所见:
上阕:描写赤壁之景
所想:
浪、故垒、乱石、惊涛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
下阕:抒发怀古之情
所忆:
公瑾雄姿英发、从容破敌
所叹:
早生华发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二、精读上阙,深入赏析。
词中的哪些意象可以作为展板的背景图片?这些意象有何特点?请进行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雄浑
开阔
气势磅礴
充满力量
特点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立于赤壁,由眼前的大江,想到什么?
滚滚东去的长江——滔滔历史长河
(空间之广阔)
(时间之悠久、人物之众多)
联想
大江
千古风流人物
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的想象。意境开阔,气象恢弘,奠定了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写景和抒情结合自然,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历来为人们称道,它的好处在哪里?
思 考1
①把江山、历史、人物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意境阔大、气势雄浑。词的开篇“大江东去”,即将一条浩浩荡荡、不舍昼夜、奔腾不息、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了我们面前,澎湃的浪潮激起了我们胸中的豪迈之情,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表达了词人对往昔英雄的无限怀念。
②“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淘尽”一词与“千古风流人物”搭配,饱含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人生短促而事业难成的喟叹,于豪迈雄浑中又融入一丝“苍凉悲叹”;同时将下文“周瑜”的身份归入“英雄之列”,自然而然引出对后文对赤壁美景和历史人物的歌颂,引出下文内容。
乱石穿空
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赤壁图景?文中用了哪些传神的词语?
诵读感悟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夸张手法,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
夸张手法,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
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
比喻手法,水色纯白如雪。
这些精妙的词汇,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一幅雄奇壮丽的雪浪图。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我们似乎又回到了三国古战场,看到了刀光剑影与鼓角争鸣,为下阕追怀英雄渲染气氛,做好铺垫。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字词
特点
角度
修辞
图景

穿




险怪
高峭
汹涌
猛烈
奔腾
纯白




夸张
拟人
比喻
雄奇壮丽的赤壁江山图
内容上:如画的江山,正是英雄建功立业,驰骋征伐之处。这一声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形式上: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江山如画”是对前三句的概括,承接上文对景色的描写,“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阕赞写周瑜作了铺垫,是对下阕写人的开启,由描景过渡到写人。
思 考3
4、面对大江奇景,词人触景生情,发出了怎样深沉的感慨?本句有什么作用?
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句子,并分析周瑜的形象。
分析形象: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年轻得志
——英姿勃发、装束儒雅、风度翩翩
——作战指挥若定、从容沉着
(作战能力)
(长相和装束)
(侧面衬托)
年轻有为
春风得意
气概宏伟
雍容闲雅
指挥若定
人生赢家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与周瑜相比,苏轼又如何?
比较角度 周瑜 苏轼
年龄
职务
外貌
功业
人生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虚职)
34岁
47岁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功成名就
壮志未酬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怀古伤己:词人借周瑜形象与个人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用古人反衬自己),表达了作者对周瑜不朽功业的仰慕,对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失落、自嘲。
2、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苏轼虽遭贬斥,但仍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虽感慨“人生如梦”,但情感并不消极。与周瑜的政治功业对比,自己是失败的,但上片写道“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像周瑜这样的英雄终也随着岁月流逝而不复存在,从人类历史来看,二者终是“人生如梦”。
人生短暂,而江月永恒,“一尊还酹江月”拿一杯酒,且祭奠江中之月,脱离苦闷,让精神获得自由,表现出的是一种旷达浩逸之风。
精神情感的自由 洒脱旷达的情怀
课文结构
咏赤壁
怀周瑜
感人生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写景
抒怀
江山如画
人生如梦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总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写景
故垒西边——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过渡: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写人
周郎:
雄姿英发
谈笑克敌
作者:
早生华发
结束: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对比
照应
问题探究
《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如何运用衬托这一艺术手法的?
用英雄衬英雄。用“千古风流人物”以及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来衬托周瑜,突出周瑜在词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用美人衬英雄。词中“小乔初嫁了”一句,用美貌的小乔衬托出周瑜的英雄年少、才华横溢。
用英雄反衬自己。周瑜“雄姿英发”,少年得志,建功立业,而词人自己却工业无成,“早生华发”。在相互的映衬中,作者生出了无限的感慨。
《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描绘壮美之景:夸张、比喻手法的运用,纵横驰聘、游刃有余的描写,呈现出一派广阔的景致,显示出宏大的气魄。
刻画风流之人:选取婚姻美满、风度儒雅、智慧才能卓越三个方面,把周瑜叱咤风云的儒将风采写得生动形象。这个少年得志、在赤壁之战中建立奇功的英雄身上,正寄托着词人的人生理想。
抒发旷达之情:生不逢时,一腔抱负无法施展,只能仰望古人。不过“风流人物”也是要被历史长河淘尽的,不如在江月、江风中举杯逍遥吧,词人在失落中得到了暂时的解脱。
主旨点睛
本词写作者面对东去的长江,峭壁耸立的赤壁胜迹,不禁追古怀思,心中浮想起三国赤壁之战时的场景以及周瑜“雄姿英发”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周瑜功业由衷的赞颂之情,也借此抒发了自己表虽政治失意、怀才不遇,亦未曾失去的旷达心志。
全词以江山之胜,英雄之业为题材,以纵横之笔将写景、咏史怀古、抒情融为一体,视野开阔,境界宏大,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豪迈,鲜明体现豪放词的特点。
① 描绘壮阔景物:意境壮美
② 刻画英雄人物:感情豪迈
③ 抒发壮志豪情:高远苍凉
当堂巩固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是: , , 。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 , 。
《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的语句是: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随堂巩固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千百年来,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淘洗干净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情写赤壁的险要地势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不同方面对周瑜的形象进行了刻画,“_________________”以婚事衬托其少年得意;“_________________”写其装束,表现了他的儒雅风度。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把周瑜面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得淋漓尽致。
明确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4.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 5.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