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中亚(共3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中亚(共34张PPT)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中 亚
高三
区域地理
身价:1700万美元
阿哈尔捷金马
《史记·大宛列传》“大宛国有高山,其上有马,不可得”
中亚位于中纬度地区
请据图描述中亚的位置特征。
一、地理位置
绝对位置
亚洲大陆中部,距海遥远
是沟通亚欧大陆的必经之路
相对位置和相邻位置
汗血宝马主要以含油量较高的苜蓿牧草为食,既耐严寒、酷暑,又耐饥渴,速度快,持久力强,即使在50摄氏度的高温下,一天也只需饮一次水。
1935年曾创造84天跑完阿什哈巴德至莫斯科4300公里行程的记录,迄今未被打破。
值得一提的是,在穿越卡拉库姆沙漠的三天内,所有的汗血宝马未做任何停歇,也未进水进食,但最后均平安抵达终点莫斯科。
二、中亚的自然特征
某城市气候资料图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降水稀少(干旱少雨)且变率大
中亚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100
300
600mm
二、中亚的自然特征
中亚降水分布规律
50°
55°
60°
65°
75°
70°
80°
85°
中亚地区主要的农业类型
猜一猜
三、中亚的农业
畜牧业
灌溉农业
在干旱内陆区,往往“以水定地”,水资源的分布与开发影响土地利用。中亚锡尔河、阿姆河流域的人们因地制宜发展了适应当地地理环境的农牧业,锡尔河大致成为草原与绿洲、畜牧区与农耕区的分界线。
三、中亚的农业
探究:锡尔河以北地区多为畜牧区,以南地区多为农耕区,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锡尔河以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低,降水多,蒸发量小,草场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畜牧业;锡尔河以南地区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利用锡尔河、阿姆河的水资源发展灌溉农业。
为发展灌溉农业,前苏联修建了大量水渠或运河。
探究:
指出该区域引水渠在引水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
该区域位于中亚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引水过程中,由于气候干旱,蒸发强烈, 且多为沙质土壤,透水性强,下渗严重,容易导致水资源的损耗。
2023年5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陕西省西安市主持首届中国—中亚峰会。这次峰会为中国同中亚合作搭建了新平台,开辟了新前景。
“增加中国进口中亚农产品种类”是成果之一。
中亚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中亚地形图
车厘子、葡萄干、李子干、沙枣干,杏干、蜂蜜、
坚果、棉花、小麦、牛羊肉、骆驼奶、苜蓿等
探究4:中国从中亚可能进口哪些农产品?
苜蓿随天马,蒲桃(葡萄)逐汉臣——唐·王维
乌鲁木齐古生态园是我国最大的汗血马基地,集汗血马繁育、展示、训练、表演比赛及马术健身、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标准型、国际化、综合性基地。
探究:长期大量发展灌溉农业可能对环境有哪些不利影响?
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和农业生产,使湖泊萎缩、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严重(过度引用阿姆河、锡尔河水导致咸海干涸)
四、咸海的变迁
咸海曾经是世界第四大湖泊,青海湖的15倍,现在锐减到了原来的十分之一。由于水面持续下降,咸海一分为二:较小的北咸海位于哈萨克斯坦,较大的南咸海位于乌兹别克斯坦。
这里曾是苏联时期最重要的渔业基地之一。
苏联画家笔下的咸海风光
咸海变成“咸沙漠”
咸海萎缩,湖床裸露,盐壳密布
三、咸海的变迁
探究:1957年,咸海东西两湖岸坡度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差异:东岸坡缓,西岸坡陡。
理由:东岸湖岸线空间变化大,西岸湖岸线空间变化小。
盐尘暴
探究:咸海地区盐尘频发的原因及其危害。
原因:咸海地区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劲;人类活动频繁,导致植被覆盖率低;咸海湖底盐尘积累多,且直接暴露在地表等。
危害:危害人体健康;造成植物枯萎死亡;加速土壤盐渍化等。
盐尘暴
请你为实现咸海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优化灌溉制度,提高用水效率;充分发掘咸海流域自然本底的生态恢复潜力,因地制宜植树或种草;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绿色发展;加强咸海流域土地荒漠化监测,做好风险预警;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民众环保意识等。
下图为中亚M河上游某支流水文站测得的多年月均降水量和月均径流量分配图。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该支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降水多少  B.气温高低 C.地形起伏 D.流域大小
2.下列关于该支流流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属于地中海气候
B.径流量年际变化大
C.以高原山地为主
D.流域森林覆盖率高
B
C
下图为中亚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围,a、b、e分别代表甲湖三个不同时期的湖岸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m,n两地的相对高差最大可接近( )
A.50m B.100m
C.120m D.150m
2.甲湖泊始终是淡水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入湖河流盐度较低 B.入湖河流补给量大
C.有地下河与咸水湖相连 D.纬度高,蒸发量少
3.若a、b、c是甲湖泊三个不同时期的水面状况,则a最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D
C
A
地处中亚北部哈萨克斯坦气候干旱,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调查发现该地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科学家研究预测,即便是气温、降水无明显变化情况下,未来该地牧草分布状况可能发生改变。完成下面小题。
4.相对于缓丘,河谷的牧草生长更好,是因为河谷( )
A.降水较多 B.地下水多 C.温度较高 D.蒸发较弱
5.推测未来该地牧草最近一次的变化( )
A.缓丘稀疏,河谷稀疏 B.缓丘葱郁,河谷葱郁
C.缓丘葱郁,河谷稀疏 D.缓丘稀疏,河谷葱郁
6.影响未来河谷牧草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水分 B.热量 C.土壤 D.光照
B
C
C
在对流层的中低层,风的辐合、辐散和水汽输送是影响天气和气候的重要因子。辐合是水平气流的流速降低或流向变化造成气流聚集而产生的上升运动,辐散是水平气流的流速增加或流向变化造成气流分散而产生的下沉运动。下图为1981~2010年中亚及周边地区中低层平均风场分布图。
(1)分析甲地1月降水的成因。
(2)与甲地相比,说明乙地的气候特点。
(1)1月气压带风带南移,甲地受西风控制;西风遇到青藏高原阻挡,流速减慢,气流辐合上升;叠加因地形导致的抬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在对流层的中低层,风的辐合、辐散和水汽输送是影响天气和气候的重要因子。辐合是水平气流的流速降低或流向变化造成气流聚集而产生的上升运动,辐散是水平气流的流速增加或流向变化造成气流分散而产生的下沉运动。下图为1981~2010年中亚及周边地区中低层平均风场分布图。
(1)分析甲地1月降水的成因。
(2)与甲地相比,说明乙地的气候特点。
(2)1月份西风辐合不明显,降水较甲地少;7月西风能带来一定降水,降水较甲地多;深居内陆,气候的大陆性更强,夏热冬冷,年温差大。
2、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图甲为中亚地区地形示意图和图乙为甲、乙两城市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哈萨克斯坦年平均粮食产量超过2000万吨,国内对粮食的年需求约为800万吨。传统出口市场相对集中于北非、西亚、东南亚国家。但近年来为保护本地商家,不少国家如伊朗等出台了关于小麦等多种商品的进口禁令。
(1)比较分析甲、乙两城市1月和7月降水量的差异。
(2)中亚地区的耕地比重北高南低,简要说明其自然原因。
(3)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希望加大对中国的小麦出口,简述其原因。
2、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图甲为中亚地区地形示意图和图乙为甲、乙两城市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哈萨克斯坦年平均粮食产量超过2000万吨,国内对粮食的年需求约为800万吨。传统出口市场相对集中于北非、西亚、东南亚国家。但近年来为保护本地商家,不少国家如伊朗等出台了关于小麦等多种商品的进口禁令。
(1)比较分析甲、乙两城市1月和7月降水量的差异。
1月,甲地较少、乙地较多。1月,乙地位于中纬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甲地地形起伏和缓,对中纬西风的抬升作用小。
7月,甲地较多、乙地较少。7月,乙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甲地受中纬西风影响;同时,夏季对流旺盛,多对流雨。
2、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图甲为中亚地区地形示意图和图乙为甲、乙两城市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哈萨克斯坦年平均粮食产量超过2000万吨,国内对粮食的年需求约为800万吨。传统出口市场相对集中于北非、西亚、东南亚国家。但近年来为保护本地商家,不少国家如伊朗等出台了关于小麦等多种商品的进口禁令。
(2)中亚地区的耕地比重北高南低,简要说明其自然原因。
南部沙漠广布,多山地;北部气候较湿润,多低缓丘陵和平原
2、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图甲为中亚地区地形示意图和图乙为甲、乙两城市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哈萨克斯坦年平均粮食产量超过2000万吨,国内对粮食的年需求约为800万吨。传统出口市场相对集中于北非、西亚、东南亚国家。但近年来为保护本地商家,不少国家如伊朗等出台了关于小麦等多种商品的进口禁令。
(3)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希望加大对中国的小麦出口,简述其原因。
哈国小麦产量大,商品率高;传统小麦销售市场距离远,运费高,利润低;一些小麦进口国的贸易保护政策,传统出口市场萎缩;与中国相邻,接近消费市场;铁路网相连,运输便利。
下 课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