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东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邵东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邵东一中2025年下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时量:75分钟 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命题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9世纪末,科学家发现了打开原子核大门的一把钥匙————物质的放射性。从此原子核越来越清晰地走进了人类的视野,走进了人类的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来源于核外电子
B.放射性同位素冬天半衰期为2小时,则夏天衰变会加快
C.太阳内部时刻在发生核聚变
D.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2.水平力F方向确定,大小随时间变化如图甲所示。用力F拉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小物块,物块质量为1kg。在F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块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乙所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m/s2),由图像可知(  )
A.小物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6N B.4s时小物块的速度为8m/s
C.小物块与水平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0.6 D.,小物块开始滑动
3.如图所示,将小球a从地面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的同时,将另一相同的小球b从距地面h处由静止释放,两球恰在处相遇(不计空气阻力)。则(  )
A.两球同时落地
B.相遇时两球速度大小相等
C.相遇时a球的速度为
D.a球的初速度v0 大小为
4.如图所示,升降机以加速度a竖直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升降机内有质量之比为2:1的物体A、B,重力加速度为g,A、B间用轻弹簧相连并通过质量不计的轻绳悬挂在升降机顶上,剪断轻绳的瞬间,A、B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
A.1.5g、a B.、a
C.、2a D.0、2a
5.如图所示,轻质动滑轮下悬挂质量为的重物,绕过轻质定滑轮细绳的另一端悬挂质量为的重物,悬挂滑轮的轻质细线竖直。在外力约束下、静止且距地面高度均为,解除约束后、开始运动。不计摩擦力和空气阻力,若始终不与定滑轮相碰,重力加速度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物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增加
B.重物运动过程中,速率时刻相同
C.重物刚要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
D.重物刚要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
6.如图甲所示,一足够长的传送带倾斜放置,倾角为,以恒定速率顺时针转动,一煤块以初速度从A端冲上传送带,煤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素为0.2
B.传送带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
C.煤块从最高点下滑到A端所用的时间为2s
D.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为m
多选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其中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3分,有错选的得0分)
7.端午赛龙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已知河宽,龙舟在静水中划行的速率为,河水的流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龙舟的舟头由点指向点时,龙舟可以从点沿直线到达点
B.该龙舟渡河所用时间最少为
C.该龙舟以最短距离渡河通过的位移为
D.该龙舟从点开始运动,不可能沿垂直河岸的航线抵达对岸点
8.电梯上升过程中,某同学用智能手机记录了电梯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b段为直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
B.,电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电梯一直对人做正功
D.,该同学对电梯的压力小于电梯对他的支持力
9.如图所示,固定半圆弧容器开口向上,AOB是水平直径,圆弧半径为R,在A、B两点,分别沿AO、BO方向同时水平抛出一个小球,结果两球落在了圆弧上的同一点,从A点抛出的小球初速度是从B点抛出小球初速度的3倍,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从B点抛出的小球先落到圆弧面上
B.从B点抛出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为
C.从A点抛出的小球初速度大小为
D.从A点抛出的小球落到圆弧面上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过圆心O
10.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轻质细线一端连接穿过固定水平细杆的滑块A,另一端跨过光滑轻滑轮连接滑块B,初始时两边细线竖直且两滑块静止。某时刻,将水平拉力F作用在滑块A上,使A向右运动,运动过程中细线与水平杆的夹角记为。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m和2m,滑块A与细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若A匀速向右运动,则B处于超重状态
B.若A缓慢向右运动,当时,拉力大小为
C.若A缓慢向右运动,细杆对A的摩擦力一直增大
D.若A缓慢向右运动,拉力F的最大值接近
三、实验题(本题共2个小题,其中11题6分,12题10分,共16分)
11.某同学用三根完全相同的弹簧设计了如下实验,以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
(1)将弹簧上端均固定在铁架台上相同高度的横杆上,甲装置用一根弹簧挂物块,乙装置用另外两根弹簧挂大小相同但质量不同的物块,在物块正下方的距离传感器可以测出物块到传感器的距离,此时刚好均为,如图所示,则是的 倍。
(2)只交换两物块的位置,此时甲装置的距离传感器显示为,弹簧相对原长的形变量为;乙装置中的每根弹簧相对原长的形变量为,则是的 倍。
(3)已知物块质量,当地重力加速度为,该同学测得、,则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 。
12.影响物质材料的电阻率的因素很多,一般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则与之相反,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某课题研究组需要研究某种材料的导电规律,他们用该种材料制作成电阻较小的线状元件Z做实验,测量元件Z中的电流随两端电压从零逐渐增大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1)他们应选用进行实验的电路图是图中的
(2)请你按照正确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成完成图所示的实物图 .
(3)实验测得元件Z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元件Z是金属材料还是半导体材料?
答: .
(4)将元件Z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电阻R的阻值R1=2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25A;当电阻R的阻值R2=3.6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80A.结合上表数据,并求出电池的电动势为 V,内阻为 (不计电流表的内阻,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本题共3个小题,其中13题10分,14题14分,15题16分,共40分)
13.如图所示,水族馆训练员在训练海豚时,将一发光小球高举在水面上方的A位置,海豚的眼睛在B位置,A位置和B位置的水平距离为d,A位置离水面的高度为d。训练员将小球向左水平抛出,入水点在B位置的正上方,入水前瞬间速度方向与水面夹角为θ。小球在A位置发出的一束光线经水面折射后到达B位置,折射光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也为θ。
已知水的折射率,求:
(1)tanθ的值;
(2)B位置到水面的距离H。
14.图甲是磁悬浮实验车与轨道示意图,图乙是固定在车底部金属框abcd(车厢与金属框绝缘)与轨道上运动磁场的示意图。水平地面上有两根很长的平行直导轨PQ和MN,导轨间有竖直(垂直纸面)方向等间距的匀强磁场和,二者方向相反。车底部金属框的ad边宽度与磁场间隔相等,当匀强磁场和同时以恒定速度沿导轨方向向右运动时,金属框会受到磁场力,带动实验车沿导轨运动。设金属框垂直导轨的ab边长、总电阻,实验车与线框的总质量,磁感应强度,磁场运动速度。已知悬浮状态下,实验车运动时受到恒定的阻力,求:
(1)设时刻,实验车的速度为零,求金属框受到的磁场力的大小和方向;
(2)求实验车的最大速率;
(3)实验车以最大速度做匀速运动时,为维持实验车运动,外界需提供的总功率是多少?
15.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 = 0.5 kg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 = 1 kg的物块以初速度v0 = 4 m/s滑上木板的左端,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 0.2,在物块滑上木板的同时,给木板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当恒力F取某一值时,物块在木板上相对于木板滑动的路程为s,给木板施加不同大小的恒力F,得到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AB与横轴平行,且AB段的纵坐标为1 m 1,将物块视为质点,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 = 10 m/s2。
(1)若恒力F = 0,则物块会从木板的右端滑下,求物块在木板上滑行的时间是多少;
(2)若物块刚好不会从长木板右端滑下,求F的大小;
(3)图乙中BC、DE均为直线段,求这两段恒力F的取值范围及函数关系式。邵东一中2025年下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时量:75分钟 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命题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9世纪末,科学家发现了打开原子核大门的一把钥匙————物质的放射性。从此原子核越来越清晰地走进了人类的视野,走进了人类的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来源于核外电子
B.放射性同位素冬天半衰期为2小时,则夏天衰变会加快
C.太阳内部时刻在发生核聚变
D.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答案】C
【知识点】β衰变的特点、本质及其方程的写法、结合能与比结合能、核聚变、半衰期的概念
【详解】A.射线是核内中子转化为质子时释放的电子,而非核外电子,故A错误;
B.半衰期由原子核本身决定,与温度无关,故B错误;
C.太阳内部通过质子-质子链反应等持续进行核聚变,将氢转化为氦并释放能量,故C正确。
D.原子核稳定性取决于比结合能(结合能/核子数),而非总结合能,故D错误。
故选C。
2.水平力F方向确定,大小随时间变化如图甲所示。用力F拉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小物块,物块质量为1kg。在F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块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乙所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m/s2),由图像可知(  )
A.小物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6N B.4s时小物块的速度为8m/s
C.小物块与水平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0.6 D.,小物块开始滑动
【答案】D
【知识点】牛顿运动定律与图像结合
【详解】AC.由图知:当t=2s时,a=1m/s2,F=6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代入得
当t=4s时,a=7m/s2,F=12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代入得
联立解得μ=0.5,m=1kg
小物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故A错误,C错误;
B.a t图像面积代表速度变化量,4s时小物块的速度大于,故B错误;
D.根据F t图像可知F=3t
当时,小物块开始滑动,故,故D正确。
故选D。
3.如图所示,将小球a从地面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的同时,将另一相同的小球b从距地面h处由静止释放,两球恰在处相遇(不计空气阻力)。则(  )
A.两球同时落地
B.相遇时两球速度大小相等
C.相遇时a球的速度为
D.a球的初速度v0 大小为
【答案】D
【知识点】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相遇类问题
【详解】BC.两小球在处相遇,此过程小球a和小球b的位移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且它们运动的时间、加速度也相同,所以两球的运动过程恰好是相反的,把小球a的运动反过来看,应该和小球b的运动过程一样,即在相遇时,小球a的速度刚好是0,而小球b的速度大小为,方向向下,故BC错误;相遇时b球下落的高度为,根据运动学公式
可得此时b球的速度为
A.相遇时,两球的高度一样,但竖直方向速度不一样,不会同时落地,故A错误;
故选D。
4.如图所示,升降机以加速度a竖直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升降机内有质量之比为2:1的物体A、B,重力加速度为g,A、B间用轻弹簧相连并通过质量不计的轻绳悬挂在升降机顶上,剪断轻绳的瞬间,A、B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
A.1.5g、a B.、a
C.、2a D.0、2a
【答案】B
【知识点】牛顿第二定律求瞬时加速度问题
【详解】设B的质量为m,剪断轻绳前,弹簧弹力大小为F,绳子拉力大小为T,将A、B及弹簧视为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以B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剪断轻绳后,绳中拉力T消失,弹簧弹力F不变,所以B受力不变,加速度大小仍为a,而A所受力发生变化,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故选B。
5.如图所示,轻质动滑轮下悬挂质量为的重物,绕过轻质定滑轮细绳的另一端悬挂质量为的重物,悬挂滑轮的轻质细线竖直。在外力约束下、静止且距地面高度均为,解除约束后、开始运动。不计摩擦力和空气阻力,若始终不与定滑轮相碰,重力加速度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物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增加
B.重物运动过程中,速率时刻相同
C.重物刚要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
D.重物刚要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
【答案】C
【知识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绳连接系统中的应用、绳连接体问题
【详解】A.对A进行受力分析,A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以及绳子提供的竖直向上拉力,A的重力大于绳子拉力的合力,故A向下运动,则绳子的拉力对A做负功,A的机械能减少,故A错误;
BCD.A从图示位置下降的过程中,对AB整体分析,只有重力做功,故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A下降,B上升,设重物A刚要落地时,A的速度为,由关联速度得B的速度为,由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
解得
故BD错误,C正确。
故选C。
6.如图甲所示,一足够长的传送带倾斜放置,倾角为,以恒定速率顺时针转动,一煤块以初速度从A端冲上传送带,煤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素为0.2
B.传送带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
C.煤块从最高点下滑到A端所用的时间为2s
D.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为m
【答案】D
【知识点】物块在倾斜传送带上运动分析、物体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问题
【详解】根据图乙可知,煤块先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2m/s时,向上减速的加速度发生变化,可知,传送带的速率是2m/s,
A ,B.0~1s内的加速度大小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1~2s内的加速度大小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故A,B错误;
C.图像与时间轴所围几何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根据图乙可知,煤块向上运动的位移大小
煤块从最高点下滑到A端过程有
解得,故C错误;
D.结合上述可知,煤块开始相对于传送带向上运动,经历时间
相对位移大小
后来相对于传送带向下运动,经历时间
相对位移大小
则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为,故D正确。
故选D。
多选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其中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3分,有错选的得0分)
7.端午赛龙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已知河宽,龙舟在静水中划行的速率为,河水的流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龙舟的舟头由点指向点时,龙舟可以从点沿直线到达点
B.该龙舟渡河所用时间最少为
C.该龙舟以最短距离渡河通过的位移为
D.该龙舟从点开始运动,不可能沿垂直河岸的航线抵达对岸点
【答案】BC
【知识点】过河时间最短问题、船速大于水速时最短过河位移问题
【详解】A.当龙舟的舟头由点指向点时,因船还参与沿水流方向的速度,则龙舟不会从点沿直线到达点,A错误;
B.当龙舟的舟头指向正对岸时过河时间最短,则该龙舟渡河所用时间最少为,B正确;
CD.因龙舟的静水速度大于河水的流速,可知龙舟可垂直河岸过河,即该龙舟以最短距离渡河通过的位移为,该龙舟从点开始运动,可能沿垂直河岸的航线抵达对岸点,C正确,D错误。
故选BC。
8.电梯上升过程中,某同学用智能手机记录了电梯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b段为直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
B.,电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电梯一直对人做正功
D.,该同学对电梯的压力小于电梯对他的支持力
【答案】AC
【知识点】超重和失重现象分析、功的正负及判断、x-t图像、牛顿第三定律
【详解】AB.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由题图知,电梯向上做加速运动,,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向上做减速运动。因此,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故A正确, B错误;
C.时间内,电梯对人的作用力向上,位移也向上,所以电梯一直对人做正功,故C正确;
D.该同学对电梯的压力与电梯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二者等大反向,故D错误。
故选AC。
9.如图所示,固定半圆弧容器开口向上,AOB是水平直径,圆弧半径为R,在A、B两点,分别沿AO、BO方向同时水平抛出一个小球,结果两球落在了圆弧上的同一点,从A点抛出的小球初速度是从B点抛出小球初速度的3倍,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从B点抛出的小球先落到圆弧面上
B.从B点抛出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为
C.从A点抛出的小球初速度大小为
D.从A点抛出的小球落到圆弧面上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过圆心O
【答案】BC
【知识点】与曲面结合的平抛运动
【详解】A.由于两球落在圆弧上的同一点,因此两球做平抛运动下落的高度相同,运动的时间相同,由于同时抛出,因此一定同时落到圆弧面上,A错误;
B.由于两球运动的时间相同,A点处抛出的小球初速度是B点处抛出小球的3倍,因此A点处抛出小球运动的水平位移是B点处抛出小球运动的水平位移的3倍,由水平方向的位移关系则有
因此B点处小球运动的水平位移
根据几何关系可知,两球做平抛运动下落的高度为,由公式可知,运动的时间
B正确;
C.从 A点抛出的小球初速度大小为
C正确;
D.由平抛运动的推论:速度的反向延长线通过水平位移的中点,由于A点处抛出的小球水平位移不等于2R,因此O点不在A点抛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的中点,D错误。
故选BC。
10.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轻质细线一端连接穿过固定水平细杆的滑块A,另一端跨过光滑轻滑轮连接滑块B,初始时两边细线竖直且两滑块静止。某时刻,将水平拉力F作用在滑块A上,使A向右运动,运动过程中细线与水平杆的夹角记为。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m和2m,滑块A与细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若A匀速向右运动,则B处于超重状态
B.若A缓慢向右运动,当时,拉力大小为
C.若A缓慢向右运动,细杆对A的摩擦力一直增大
D.若A缓慢向右运动,拉力F的最大值接近
【答案】AD
【知识点】平衡问题中的极值问题、绳连接关联速度问题、用解析法解决平衡问题
【详解】A.设A向右滑行一段距离,此时轻绳与水平细杆的夹角为,对AB两滑块速度关系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几何关系有
若A向右做匀速运动,逐渐减小,则逐渐增大,所以逐渐增大,B加速上升,因此B处于超重状态,故A正确;
BD.若A缓慢向右运动,则可认为AB处于动态平衡,对滑块B有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可得轻绳的拉力
对滑块A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当时,滑块A从图示(最初是竖直的)位置开始缓慢向右移动至过程,轻绳在竖直方向的分力为
根据正交分解,在竖直方向上有
在水平方向上有

联立解得
变形可得
令,
可得
联立可得
滑块A从图示虚线位置开始缓慢向右移动过程中,减小,因,可知F逐渐增大,当时F最大,其最大值为;
滑块A继续向右缓慢移动,当时轻绳在竖直方向的分力为
根据正交分解,在竖直方向上有
在水平方向上有

联立解得
变形可得
令,
可得
联立可得
因从开始继续减小,则增大,可知F逐渐增大,当时F最大,其最大值为
综上分析,可知当时,拉力F的最大值接近,故B错误,D正确;
C.当滑块A缓慢向右移动时,刚开始轻绳在竖直方向的分力为
根据正交分解,在竖直方向上有
减小,减小,减小;
当时
之后,则有
减小,减小,增大;
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
可知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故C错误。
故选AD。
三、实验题(本题共2个小题,其中11题6分,12题10分,共16分)
11.某同学用三根完全相同的弹簧设计了如下实验,以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
(1)将弹簧上端均固定在铁架台上相同高度的横杆上,甲装置用一根弹簧挂物块,乙装置用另外两根弹簧挂大小相同但质量不同的物块,在物块正下方的距离传感器可以测出物块到传感器的距离,此时刚好均为,如图所示,则是的 倍。
(2)只交换两物块的位置,此时甲装置的距离传感器显示为,弹簧相对原长的形变量为;乙装置中的每根弹簧相对原长的形变量为,则是的 倍。
(3)已知物块质量,当地重力加速度为,该同学测得、,则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 。
【答案】(1)/0.5
(2)4
(3)245
【知识点】弹簧劲度系数、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详解】(1)根据题意,两物块均受力平衡,则由受力分析及胡克定律可知甲乙两装置弹簧伸长量相等,即


即是的倍。
(2)交换位置后再分别对两物体受力分析,有

两式联立解得
即是的4倍。
(3)设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时,下端与距离传感器之间距离为,则

代入与值,与以上各小问方程联立,解得
12.影响物质材料的电阻率的因素很多,一般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则与之相反,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某课题研究组需要研究某种材料的导电规律,他们用该种材料制作成电阻较小的线状元件Z做实验,测量元件Z中的电流随两端电压从零逐渐增大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1)他们应选用进行实验的电路图是图中的
(2)请你按照正确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成完成图所示的实物图 .
(3)实验测得元件Z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元件Z是金属材料还是半导体材料?
答: .
(4)将元件Z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电阻R的阻值R1=2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25A;当电阻R的阻值R2=3.6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80A.结合上表数据,并求出电池的电动势为 V,内阻为 (不计电流表的内阻,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A 如图所示 半导体
【知识点】测量电阻丝的电阻率、null、影响材料电阻率的因素
【详解】(1)[1]根据题意可知,电压从零开始变化,且元件电阻较小,所以滑动变阻器选择分压式接法,电流表选择外接,因此电路图选择A
(2)[2]结合电路图,实物图的连接如下
(3)[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计算得知,元件Z的电阻随电压、电流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可知元件Z为半导体材料
(4)[4][5]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得,电流为1.25A时,元件Z的电压为1.00V,电流为0.80A时,元件Z的电压为0.80V;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得

解得

四、计算题(本题共3个小题,其中13题10分,14题14分,15题16分,共40分)
13.如图所示,水族馆训练员在训练海豚时,将一发光小球高举在水面上方的A位置,海豚的眼睛在B位置,A位置和B位置的水平距离为d,A位置离水面的高度为d。训练员将小球向左水平抛出,入水点在B位置的正上方,入水前瞬间速度方向与水面夹角为θ。小球在A位置发出的一束光线经水面折射后到达B位置,折射光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也为θ。
已知水的折射率,求:
(1)tanθ的值;
(2)B位置到水面的距离H。
【答案】(1);(2)
【解析】(1)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可知:
解得:
(2)因可知,从A点射到水面的光线的入射角为α,折射角为,则由折射定律可知:
解得:
由几何关系可知:
解得:
14.图甲是磁悬浮实验车与轨道示意图,图乙是固定在车底部金属框abcd(车厢与金属框绝缘)与轨道上运动磁场的示意图。水平地面上有两根很长的平行直导轨PQ和MN,导轨间有竖直(垂直纸面)方向等间距的匀强磁场和,二者方向相反。车底部金属框的ad边宽度与磁场间隔相等,当匀强磁场和同时以恒定速度沿导轨方向向右运动时,金属框会受到磁场力,带动实验车沿导轨运动。设金属框垂直导轨的ab边长、总电阻,实验车与线框的总质量,磁感应强度,磁场运动速度。已知悬浮状态下,实验车运动时受到恒定的阻力,求:
(1)设时刻,实验车的速度为零,求金属框受到的磁场力的大小和方向;
(2)求实验车的最大速率;
(3)实验车以最大速度做匀速运动时,为维持实验车运动,外界需提供的总功率是多少?
【答案】(1)水平向右;4N;(2)5m/s;(3)20W
【知识点】线框进出磁场产生的等效电路相关计算
【详解】(1)当实验车速度为0时,根据楞次定律“来拒去留”可知,金属框受到水平向右的磁场力,两个磁场以恒定速度沿导轨方向向右运动,相当于两根导体棒向左切割磁感线,根据动生电动势的计算,有
回路中的电流为
金属框受到的磁场力的大小为
(2)试验车的速度最大时满足
解得实验车的最大速率
(3)线圈以最大速度行驶时,克服阻力的功率为
P1=fvm=10W
当实验车以最大速度vm匀速运动时金属框中感应电流
金属框中的热功率为
P2=I2R=10W
外界需提供的总功率是
P=P1+P2=20W
15.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 = 0.5 kg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 = 1 kg的物块以初速度v0 = 4 m/s滑上木板的左端,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 0.2,在物块滑上木板的同时,给木板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当恒力F取某一值时,物块在木板上相对于木板滑动的路程为s,给木板施加不同大小的恒力F,得到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AB与横轴平行,且AB段的纵坐标为1 m 1,将物块视为质点,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 = 10 m/s2。
(1)若恒力F = 0,则物块会从木板的右端滑下,求物块在木板上滑行的时间是多少;
(2)若物块刚好不会从长木板右端滑下,求F的大小;
(3)图乙中BC、DE均为直线段,求这两段恒力F的取值范围及函数关系式。
【答案】(1);(2)1 N;(3)见解析
【难度】0.4
【知识点】有外力接触面粗糙的板块模型
【详解】(1)由图乙知,在AB段,拉力F较小,物体在木板上相对于木板滑动的路程保持不变,说明物块会从板右侧滑离木板,则板长为
若恒力F = 0,以初速度v0为正方向,物块的加速度大小
木板的加速度大小
滑块相对木板的路程为
联立解得

当t = 1 s时,滑块的速度为2 m/s,木板的速度为4 m/s,而当物块从木板右端滑离时,滑块的速度不可能小于木板的速度,t = 1 s应舍弃,故所求时间为
(2)当F较小时,物块将从木板右端滑下,当F增大到某一值时物块恰好到达木板的右端,且两者具有共同速度v,历时t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由速度关系得
由位移关系得
联立解得
由图乙知,相对路程s = 1 m,代入解得
即当F = 1 N时,物块刚好不会从长木板右端滑下。
(3)当F = 1 N时,物块刚好不会从长木板右端滑下,对应点B的坐标为(1,1)。当F继续增大时,物块减速、木板加速,两者在木板上某一位置具有共同速度;当两者共速后能保持相对静止(静摩擦力作用)一起以相同加速度a做匀加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由于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所以
联立解得
则BC段函数关系式是
()
当F > 3 N时,对应乙中的DE段,当两者速度相等后,物块相对于木板向左滑动,木板上相对于木板滑动的路程为
当两者具有共同速度v,历时t,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可得
根据位移关系得
联立解得,DE段函数关系式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